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寒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寒疫

病名。
❶指疫疠阴证。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说疫全书》卷二:“寒疫、世之言疫者,将瘟疫二字读滑。随曰疫止有瘟而无寒也……至于当天气方温热之时而凄风苦雨骤至,毛窍正开,为寒气所束,众人同病,乃天实为之,故亦得以疫名也。”症见发热怕冷,气壅痰喘,咳嗽胸痛,鼻塞声重,涕唾稠黏,咽痛齿痛等。《温热暑疫全书》卷四:“入于阴,入则其人必先内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清便下重,脐筑湫痛,正与俗称绞肠瘟、软脚瘟之说符也。”可选用苏羌饮和圣散子等方。参见阴毒条。
❷指时行寒疫。即春分以后,天应温暖而反寒冷,因而出现类似伤寒的流行性疾病。《伤寒论·伤寒例》:“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时行寒疫也。”《时病论》载述寒疫的证候为:“其初起头痛身疼,寒热无汗,或作呕逆,人迎之脉浮紧者,宜用辛温解表法治之。观此之证,与冬令初客太阳无异,因在春令,所以不名伤寒,又因众人之病相同,所以名为寒疫,然其治法,又与伤寒相去不远矣。”

寒疫

❶指时行寒疫。
❷时疫而见阴寒证候者。见时疫条。

寒疫hányì

❶指时行寒疫。详该条。
❷指时疫而见阴寒证候者。详见时疫条。

寒疫

寒疫

寒疫是感受暴寒之戾气而发生的急性流行性寒证。又称“时行寒疫”或“时行伤寒”。《外台秘要·天行》:“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一名时行伤寒。”临床特点是头痛、身疼、寒热无汗,状如伤寒,具有流行性。《时病论·寒疫》:“其初起头痛、身疼,寒热无汗,或作呕逆,人迎之脉浮紧。”又曰:“现此见症,与冬令伤寒初客太阳无异,因在春令,所以不名伤寒,又因众人之病相同,所以名为寒疫。”
寒疫的流行季节在春分至秋分,《外台秘要·天行》篇中已有论述。《医宗金鉴》、《时病论》均遵《外台秘要》之说,认为“春有是病,而夏秋无是病也。”但《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认为秋亦有寒疫,因夏应热,而有疫气折之,秋必病寒疫。
寒疫的病因为感受暴寒之戾气,属于反常之变气。具有流行性。侵袭机体后,先犯太阳经,可传少阳、阳明各经,亦可直入阴经。寒疫亦可以因气候之暴寒而患伤寒病证,复感戾气而致寒疫。《时病论·寒疫》:“然其治法,可与伤寒相去不远矣;如有变证,可仿伤寒法治之。”
(1) 阳证寒疫:症见发热头痛,形寒骨楚,无汗,或有呕逆,或有轻度腹泻,脉浮紧带数,苔薄。外感风寒戾气,治宜辛温解表。用苏羌饮加减。药用紫苏、防风、羌活疏散风寒;豆豉、生姜、葱白通阳解表;陈皮疏理气机,可加神曲和中。若患伤寒表证,复感戾气,可寒温并用,可加大青叶、板蓝根等。
阳证寒疫而表虚者,宜辛温解表,益气和卫,用人参败毒煎加桂枝、芍药。
阳证寒疫的传变,类似伤寒诸证,可选用和解少阳、清阳明胃热和攻下腑实等法。
(2)阴证寒疫:症见发热内栗,足膝逆冷,但欲眠,便溺妄出,清便下重,脐筑湫痛,脉沉细欲绝,苔薄。暴寒戾气直中阴经,《温热暑疫全书·寒疫》说:“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虚微,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宜温阳解表,散寒救阴。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白通汤、圣散子方加减。亦可仿伤寒三阴经各证之治法。

☚ 疫病   温(瘟)疫 ☛

寒疫hán yì

cold pestilen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