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鋬带流黑陶杯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黑陶器,1983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高十五厘米,口径七点四厘米,容积约五百毫升。圆筒形,侈口,束颈,圆肩,鼓腹,凹底,口沿一侧有一上翘的长流,器身另一侧附有一宽体扁环形鋬。宽鋬与长流彼此呼应,构成和谐的平衡和完美的器形,长流上翘外展,很像一只阔嘴的水禽,显得灵巧活泼。鋬和流作上下错位的对称布局,使陶杯具有十分突出的稳定感,整个造型饱满、轻盈、优美。陶杯通体饰纤细的针刻曲折条纹,纹样由双线或单线交错构成,作竖向排列,一行紧挨一行,规整而毫不错乱重叠。在曲折的条纹间,又浅刻几何形鸟纹,宽鋬表面则饰细密工整的篦纹。纹饰和装饰技巧以及风格,都充分反映了良渚文化突出的特点,显示了制陶工艺的成熟和高超水平,成为良渚文化独特的典型器,既是实用器皿,又是精美的工艺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