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物备急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物备急丸 【方源】: 《金匮》卷下。 【异名】: 备急丸(《千金翼》卷二十)、抵圣备急丸(《医方类聚》卷一〇七引《千金月令》)、巴豆三味丸(《外台》卷六引《许仁则方》)、追魂丹(《普济方》卷二五四引《圣惠》)、备急三物丸(《圣济总录》卷一八〇)、返魂丹(《鸡峰》卷九)、独行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五引易老方)、备急大黄丸(《内外伤辨》卷十一)、备急丹(《卫生宝鉴》卷四)、大黄备急丸(《医学入门》卷七)、三圣丹(《仙拈集》卷一)、三仙串(《串雅补》卷二)。 【组成】: 大黄一两 干姜一两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用法】: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炼蜜为丸。 密器中贮之,莫令泄。若中恶客杵,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愈;如未愈,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愈;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功用】:《中医方剂学》:攻逐冷积。 【主治】: 寒凝积滞,卒然心腹胀痛,脘腹胀满高起,二便不通,甚则痛如锥刺,面青气急,或口噤暴厥,苔白,脉沉而紧。 现用于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食物中毒属于寒积冷结而体质壮实者。 ❶ 《金匮》:心腹诸卒暴百病。 ❶ 《济阴纲目》:妇人有孕不可服。 【方论选录】: ❶ 《医方考》:饮食自倍,冷热不调,腹中急痛欲死者,急以此方主之。 脾胃以饮食而自养,亦以饮食而伤,故饮食自倍,填塞至阴,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则令人腹痛欲死。《经》曰: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也。以平药与之,性缓无益于治。故用大黄、巴豆夺门之将军以主之,佐以辛利之干姜,则其性益速而效益捷矣。 三药峻厉,非急莫施,故曰备急。 阳结有承气、更衣之剂,阴结又制备急、白散之方。《金匮》用此治中恶,当知寒邪卒中者宜之,若用于温暑热邪,速其死矣。是方允为阴结者立,干姜散中焦寒邪,巴豆逐肠胃冷积,大黄通地道,又能解巴豆毒,是有制之师也。然白散治寒结在胸,故用桔梗佐巴豆,用吐下两解法。 此则治寒结肠胃,故用大黄佐姜、巴,以直攻其寒。世徒知有温补之法,而不知有温下之法,所以但讲寒虚,不议及寒实也。。 【临证举例】: ❶ 水肿 《金匮今释》引《建殊录》:某禅者病肿胀,二便不通,仅存呼吸,即出备急丸服之,下利数十行,肿消减,未及十日,痊愈。 ❷ 卒中 《金匮今释》引《建殊录》:病人一日卒倒,呼吸促迫,角弓反张,不能自转侧,急为备急丸饮之。下利如倾,即复故。 报道2例病案,都已用过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承气汤以及润肠、灌肠等法,皆未能取效,改用三物备急丸后积滞即得下逐,症状亦缓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