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子女的期望jiazhang dui zinu de qiwang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期望是一种心理定势,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保持一定的倾向性, 通过知觉和投射两种心理机制,在子女的心理上得到反馈,从而内化为一种动力因素,激励儿童不断向前发展。期望的作用是巨大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1968年对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儿童进行了期望效应实验,引起极大轰动,科学地证明了教育者的期望对受教育者有重大影响。因此, 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有利于儿童意志品质的锻炼,形成远大的抱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期望是有一定限度的,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合儿童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如果家长盲目攀比,过分拔高对子女的期望,不但起不到对他们的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屡遭挫折,丧失信心。科学合理的期望应该是长远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所要求孩子做到的应该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逐渐地提高要求,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 就会使孩子从父母长期的美好期望中吸取力量, 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