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变迁
家庭的规模、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等从古到今一直都在变化,这些变化受着外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科技的发展的影响,想完全保存旧的家庭模式是不可能的。自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达国家和象我国这样发展变化较大的国家,家庭的变化也非常大。这些变化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❶家庭的规模在缩小,旧式的老家长养活几代人的大家庭已经大部分消失,因为他们既不能再靠土地或遗产来生活,也不能再维持自己的权威。同时年轻一代也不再愿意言听计从老人的安排,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新一代人的经济条件和意识所使然,因此父母子女两代人生活在一起的核心家庭大量出现,在我国全部家庭中核心家庭已接近80%。
❷家庭生活方式随着家庭成员的就业情况和科技的进步,趋向于简明科学化。炉火,炊具都趋向于更有效化,方便食品和半成品食品也在逐渐深入千家万户。如果能科学地挑选现代家庭用品,人们是可以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作更多有意义的工作。
❸家庭观念的变化。对于观念应有辩证的认识,并且要在人生实践中检验,不要盲从于道听途说的中外观念。因为人可以异想天开,盲从于错误的观念,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家庭观念进步的变化是,夫妻、父母子女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平等友善,而不是隶属威慑,这样可以使个人充分地发展,生活丰富多采,求得一种广义的和谐。同时西方腐朽的解散家庭、性解放、群婚等观念也在影响着一些人;在西方,艾滋病和邪教的泛滥也在印证着那些观念的对错。家庭变化既是辩证的也是有反复的。即使象美国那样传统上子女到18岁以后就离开家的国家,90年代初经济不景气时,许多过了18岁的子女又回到了老父母家去共同生活。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应否定过去的一切,过去合理的东西还应继承下来,保持家庭的稳定,并永远使之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