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宣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紙部 > 名紙 > 宣紙 宣紙 xuānzhǐ 名紙之一。原產宣州涇縣(今安徽),多在宣城集散,故名。初主要以檀樹皮爲原料,打漿後用手工抄造而成。自唐以來,即爲書畫或印書用的名紙。品種較單一。至清,原料日趨多樣,品種增至單宣、虎皮宣、玉版宣等。其質潔白、細緻、柔軟,不易蛀蝕,便於長期保存。公元1919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有“紙壽千年”之譽。與湖筆、端硯、徽墨齊名。我國傳世之書畫作品多用之,至今仍爲書畫家所鍾愛。唐·張彦遠《歷代名畫記》卷二:“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以蠟之,以備摹寫。”清·查慎行《人海記·唐六如<;水村圖>;》:“唐伯虎《相城水村圖》,宣紙小幅,闊纔半尺,長六尺餘。” 宣紙安徽省宣城、寧國、涇縣、太平諸地,自古以産紙著聞,所製紙因在宣城集散,故統稱“宣紙”。其名悠久,《唐書》等均有記載。唐張彦遠《歷代名畫記》 曰: “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古時好拓畫,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筆踪。”其紙質柔堅,潔白平滑,細腻匀整,經久不變,宜於保存,有“紙壽千年”之美譽,為書、畫佳品,殊受國人及東瀛珍愛。“宣紙”之名,為一泛稱,就紙質、産地、用材等而别,名目其夥。以涇縣所産最多,故亦呼“涇縣紙”。清胡韞玉《紙說》 曰: “胡侍 《真珠船》云: 永徽(650—655) 中,宣州僧欲寫 〈華岩經〉,先以沉香種楮樹,取以造紙,當是製造 ‘宣紙’ 之始。宣城、寧國、涇縣、太平皆能造紙,故名 ‘宣紙’。而涇縣所製尤工。今則宣紙惟産於涇縣,故又名 ‘涇縣紙’。”涇縣内,以楓江、小嶺、大嶺、漕溪諸地造紙為主,又以曹姓、翟姓家所製為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