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宣和书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宣和书谱

宣和书谱

法书著录。撰者不详。二十卷。记宋徽宗赵佶宣和年间内府所藏法书墨迹。分为历代诸帝王书、篆书、隶书、正书、行书、草书、八分、制诰等八门。“门”前皆有叙论,法书目录前附书家小传,品评风格源流。宋代书家仅录蔡京、蔡卞、米芾三人,或以为即三人所定。前代书史资料丰富,为历代书家所重视。

☚ 隶韵   翰墨志 ☛

《宣和书谱》

 书法书目。二十卷。宋徽宗赵佶敕撰。内容记载徽宗时内府所藏诸帖。卷首录晋、唐、梁、周诸代帝王书法之后,二卷至二十卷依次列篆、隶、正、行、草、八分等体各名家,均有叙论,书法目录前有书家小传,品第、风格、源流。卷末附有制诰。此书著录了晋至五代名家作品,虽然过分简略,但保留了丰富的书法作品。不仅叙论详明,很多遗文佚事赖之流传。书中所论书法非常精细,夹叙夹议,体例颇佳,为书法鉴赏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和珍贵文献。
宣和书谱

302 宣和书谱

法书著录,宋,未著撰氏姓名。20卷。记徽宗宣和内府所藏法书墨迹,分历代诸王书,以及篆、隶、正、行、草、八分、制诰等8门,每门有叙论,法书目录前附书家小传,品第风格源流,叙述详明,保存了较丰富的书法史料,为研究古代书学及书迹流传的参考。

☚ 墨池篇   隶释 ☛
宣和书谱

宣和书谱

书学论著,二十卷。著撰者未定。疑为蔡京、蔡卞、米芾所撰,也有的说宋徽宗御撰。记宣和时御府所藏法书墨迹。诸帝王书一卷,篆、隶一卷,正书四卷,行书六卷,草书七卷,分书一卷,以制诰附后。各部前均论述其源流、风格等,是研究古代书学的重要参考书。

☚ 墨池琐录   艺舟双楫 ☛
宣和书谱

宣和书谱

书名。二十卷,撰著者有种种说法,《四库总目提要》记为宋人书,终于蔡京、蔡卞、米芾,疑即三人所著; 另据陆心源的仪顾堂题跋,汴梁之变后,宣和所藏书画尽被金所掠,金亡后入充元室,吴元贵根据元室内府所藏及势家所得而编撰成此书; 卞文誉式古堂书画攷引用书目题,此书为秘监撰即徽宗时内臣奉命编集成书,在宣和二年庚子,故命名为“宣和书谱” 此书首列帝王诸书为一卷,篆隶为一卷、正书四卷、行书六卷、草书七卷、分书一卷,制、诰附其后,宋代人的作品终于蔡京、蔡卞、米芾。作品之前系作品小传,较详尽记载作者生平,遗文轶事。兼论书法,论述精辟。此书有嘉靖庚子杨升庵刊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宣和画谱 ☛
宣和书谱

宣和书谱

宋徽宗赵佶敕撰。20卷。记宋徽宗时内府所藏诸帖,卷首录晋、唐、梁、周诸代帝王法书,第2卷至末卷依次列篆、隶、正、行、草、八分等体,并于法书目录前载书家小传、品第风格原流。有《丛书集成初编本》通行。

☚ 书法字典   书史会要 ☛

宣和书谱

法书著录。二十卷。宋徽宗时内臣奉勅撰。编录徽宗时内府所藏诸帖,共分八门:历代诸帝王书、篆、隶、正、行、草、八分,制诰。凡197家,宋人止于蔡京、米芾。每门前有叙论,作品前列书家小传,评论风格源流,遗文轶事,甚为详尽,为重要的法书汇录和汇著。

宣和书谱

二十卷。不著撰人名字。宋徽宗赵佶 (1082——1135) 敕撰。《宣和书谱》记录宋徽宗时内府所藏诸帖,与 《宣和画谱》 作于同时。《宣和书谱》首卷收录晋、唐、梁、周历代诸帝王十二人书,其中尤以唐太宗、唐明皇手迹居多。从第二卷到第二十卷依次列篆、隶、正、行、草、八分等各体名家,其中篆隶为一卷,正书共四卷,行书共六卷,草书共七卷,最后一卷是八分书,后附制诏诰命。各书体之前都冠以叙论,依朝代顺序列各体书家,然后各系书家小传,兼品评其书学之风格源流,传后附法书目录。是书所收宋代书家,终止于蔡京、蔡卞、米芾,盖此书即为这三人所审定。此三人皆宋代书法大家,且米氏尤擅辨别,故著录《宣和书谱》,三人之才各得施展。据宋蔡绦 (蔡京之子)《铁围山丛谈》中称见内府书目硬黄帖二王达三千八百余幅,颜鲁公墨迹亦达八百之余,而像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及李白、白居易等人的书帖更是无法胜数,惟两晋存者有限。今《宣和书谱》所收载王羲之帖仅二百四十三幅,王献之帖八十九幅,颜真卿帖也仅二十八幅,大概是著录者精汰细简以防鱼目之混而收之甚少,却也保存下丰富的书法史料。是书之编纂叙述详尽,议论简明;遗文佚事,也赖之以存,而且对于书法之见独到精细,编排体例亦佳。是书所收书目,不但是鉴赏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研究书学和书迹流传的宝贵资料。是书最早的版本是宋元间刊本,而后有明嘉靖刊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明嘉靖庚子杨升庵刊本、《八千卷楼》有明钞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8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顾逸点校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