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客观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客观主义←→主观主义kè guān zhǔ yì ← → zhǔ guān zhǔ yì客观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所使用的认为主观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的观点。 客观主义新闻学观点之一。主张客观地报道外界发生的事实,在叙述、分析新闻事件时,不掺杂记者个人的主观倾向。参见“新闻业务”中的“客观报道”。 客观主义 客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所反对的新闻写作中的一种倾向或表达方式。1948年10月10日,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全区人民团结斗争战胜各种灾害”的长篇报道。10月13日,中央宣传部为此下达指示,指示批评说:“全篇三分之二以上的巨大篇幅都是极乏味地而且极零乱地用于详细列举各区各种灾情,(甚至把鸡瘟和狼咬人都搜罗在内)构成一幅黑暗的图画,使人读后感到异常沉重的压迫。华北全区今年秋收既然平均有七成,我们就应当着重从积极方面宣传这是战胜灾荒的巨大成绩”。指示指出:“忽视积极的鼓舞乃是我们的宣传工作中所不许可的客观主义倾向的一种表现。第二,这种客观主义倾向更严重地表现在对于灾荒原因的分析上。”(《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第205页,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此后,“客观主义”作为一种贬意概念,经常出现在党内外的新闻批评文章中。从《指示》的行文中可以归纳出客观主义的两点含义:(一)在报道阴暗面时,罗列了大量事实而没有表现积极的方面以及取得的成绩,没有给人以鼓舞。(二)在分析阴暗面时,只讲表面的原因,而不从根本上分析,使这种分析有利于敌人。而以上这两种表现出现的原因,是把共产党机关报的立场降低到普通不觉悟的老百姓的立场上去了。有的新闻学者认为,要区分什么是客观报道和客观主义,否则会出现以下情况:对待天灾人祸等阴暗面的事件,要么封锁消息,不予报道;要么只讲抢险救灾,丧事当作喜事办,有关灾祸本身的情况(责任、损失、处理等等)都视为“消极面”而一概回避。 ☚ 逆反心理 客观报道 ☛ 客观主义 客观主义通常指标榜“超阶级”、“超党派”地分析研究社会现象的一种资产阶级观点。其主要特点是:反对阶级分析,把科学性同阶级性、党性对立起来。人们在观察和认识社会现象、解决和处理问题时总离不开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纯客观的态度实际上是没有的。因而,尽管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承认“纯客观”的态度。用虚假的“纯客观”态度和方法来显示自己分析研究社会现象的“公正”、“无私”,是资产阶级的常用手法,也是其阶级性和党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者有时也在唯物主义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此时其含义同“主观主义”相反,指把主观意识看作客观存在的反映的观点和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从实际情况出发、力图超出个人情感和认识局限的态度。 ☚ 突变论 客观主义者 ☛ 客观主义objectivism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