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客从远方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

汉诗篇名。《古诗十九首》之十八。五古。见《文选》卷二九。此诗写伉俪情深。篇中多用谐音双关手法,如以“长相思”代指丝棉,“思”与“丝”谐音,“长”与“绵绵”同义,“缘”具有“姻缘”的引申义,又以“结不解”表示无法解开,用以象征爱情,颇有民歌特色。全诗“极缠绵之致”(陆时雍《古诗镜》)。前人对其章法、立意皆有好评。方东树云:“结句以正意结上喻物。‘此’即指上喻物也。……‘相去’二句,夹在此为文法。后人必置此于‘胶漆’句上,而文势平近无奇矣。”(《昭昧詹言》卷二)朱筠称:“于不能合欢时作合欢想,口里是喜,心里是悲。更‘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无中生有,奇绝幻绝。说到此,一似方成鸾交,未曾到别离者。结曰‘谁能’,形神俱忘矣。”(《古诗十九首说》)

☚ 回车驾言迈   明月何皎皎 ☛

客从远方来

 

《古诗十九首》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注释〕
 ①本篇为《古诗十九首》之一,原列第十八。②一端,犹言“半匹”。古时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即所谓匹。绮,有花纹的丝织品。③尚尔,还是这样。④合欢被,指一种被里被面大小相同,四周用带或丝缕将其连缀起来的被子。《侯鲭录》:“《文选·古诗》云‘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注:‘被中著绵谓之长相思,绵绵之意;缘被四边,缀以丝缕,结而不解之意。’余得一古被四边有缘。”⑤著,充。长相思,指丝棉絮。思、丝谐音双关。⑥缘,饰边。
 
 〔分析〕
 这首诗以远道在外的丈夫托人捎来“一端绮”为线索,因物及人,托物寄情,拓开境界,用明快的笔调,表达了伉俪之间的深挚感情。
 “一端”,即半匹;绮,素色花纹的绫罗。绫罗并不罕见,半匹绫罗自然微不足道,但它是丈夫从迢迢万里之外托人带来,上面绣的又是喻指夫妻恩爱的“双鸳鸯”,它的意义也就不同一般。它已不是一件普通的礼物,而是坚贞不渝的爱的象征。正因此,丈夫选择它作为寄内的信物;思妇一见之下,更是感慨不已。“故人心尚尔”,这是思妇从“一端绮”中得到的信息,也是全诗的核心所在。“尚尔”二字,含意丰富。粗看只是说丈夫没有变心,其实也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深深挚爱。夫妻间平日恩爱无比,但“相去万余里”,会不会因此而变化呢?若非平时日夜计之,日夜念之,又何能乍见“一端绮”即心领神会,灵犀相通?思妇的相思苦恋之情,于此全出。
 “文采双鸳鸯”一句,承前,补充点出思妇感慨万千的原因;启后,引出她手捧“一端绮”把玩之际的种种联想,犹如异峰突起,把她的遐思推向高潮。合欢被,一种表里合一双面缝合的大被。著,指充棉。缘,谓缝边。思,谐“丝”,即充入被内的丝棉。这些缝制被子时常用的普通语汇,一经借助双关谐音,巧妙组合,立即表达出更深一层的涵义:思妇充入被内的似乎已是绵绵不尽的相思情意,被套四周缀结的线结变成了夫妻间不可分解的同心结。“长相思”,是别离之苦;“结不解”,是相爱之深,两相对举,愈见情挚。
 诗最后两句以比喻作结。胶、漆都是黏性之物,两物相合,当然无法分开。这一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比喻,熔入诗中,极富表现力。似是取譬,实为抒情。“谁能别离此”,以反问出之,收束全篇,余意悠悠不尽。
 这首诗首两句为叙事,交代“一端绮”的来历;次两句是抒情,是思妇刚收到“一端绮”时的感慨。“文采”句以下则是思妇因“一端绮”而生发的联想。全诗皆由“一端绮”引出,诗人似乎不是在有意作诗,只是触物兴怀,句句皆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本乎情兴而出于天成;但其间又脉络井然,寓章法结构于平淡自然之中。如“文采双鸳鸯”一句,按语意当置于“故人心尚尔”之前,倒置后突出了思妇目接心惊之切,顿使承接转换、气韵飞动,把思妇一瞬间的惊喜交加之情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如出,显示出倒句之妙,读来却又全无斧凿痕迹。方东树谓“《十九首》须识其天衣无缝处”(《昭昧詹言》),于此亦可见一斑。

《客从远方来》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这是一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篇,但一般认为是赞扬夫妇间笃诚情好的诗,这是不确的。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说明远方来客的情谊。 “端”,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杜预注: “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说明相离极远,老朋友还是这样好,句平意远,富有感情。 “文彩双鸳鸯”是对“遗我一端绮”的申足。 “合欢”,指合欢花纹,即指有双鸳鸯的图案。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是由“合欢被”生出的联想。 “长相思”是丝绵的代称,在被中装丝绵叫“著”。沿边装饰叫“缘”。缘在四边的丝缕,缀结起来要打结, 可以解开的叫“纽”,即“活结”;解不开的叫“缔”,即死结,这里当指后一种。装“长相思”而联想老朋友的情意绵长;沿边装饰,而联想老朋友情意牢固。双关语运用得如此工致贴切,足见民歌对《古诗十九首》的深刻影响。结尾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赞扬融合无间的珍贵友情。

《古诗十九首》反映思妇游子的诗是大量的,这首诗的主旨就显得有点特殊,但前人也有认为是“见朋友不以远近易心”的(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对友情的歌颂,是古代诗歌较为普遍的一个主题,但对“不以远近易心”,如此珍惜,这就要联系到当时的社会了,东汉晚期,社会黑暗,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关系是“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夜光》)而这位老朋友, “相去万余里”,心却“尚尔”,这怎能不使主人公感慨万端?所以才发出“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的心声吧!

“故人心尚尔”,是全诗的“眼”,是照亮主人公心扉的一盏明灯,故作者在安排这一诗句时,是颇费匠心的。从心理活动的轨迹看, “遗我一端绮”之后,应是“文彩双鸳鸯”,而在“一端绮”、“双鸳鸯”之间,忽插“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确如张庚所说, “是倒句之妙”,十分传神地表现了“目击心惊之切”( 《古诗十九首解》),足见《古诗十九首》构思的精巧。


古典文学作品《客从远方来》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2〕。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3〕。文彩双鸳鸯〔4〕,裁为合欢被〔5〕。著以长相思〔6〕,缘以结不解〔7〕。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8〕

 〔1〕本篇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八首。
 〔2〕一端:半匹。绮:有花纹的绫。
 〔3〕尚尔:还是这样。
 〔4〕“文彩”句:意思是绮上图案是一对鸳鸯。
 〔5〕合欢:和合欢乐,即双鸳鸯图案。
 〔6〕著:在衣被中塞进丝棉叫著。思:丝的谐音。
 〔7〕缘:沿被边缝上。结不解:将线打上结,使之不能解开。
 〔8〕别离:分开。
 《古诗十九首》多写游子思妇天各一方音讯断绝的相思之苦,这首诗则写的是另一种情形:游子托人带回半匹绣有双鸳鸯的绫,这对日夜牵挂思念的家中爱妻来说,可真是喜从天降,她一下子就悟出了这绫上图案中的寓意。狂喜之馀,她将这半匹绫裁为合欢被,表示要同游子心心相印,如胶似漆,永不分离。诗中充满爱情的喜悦,并多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手法,颇有民歌的意味。

诗词《客从远方来》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注释】 ①一端:两丈。②长相思:“思”与“丝”字谐音,“长”与“绵绵”同义。故以“长相思”代指丝绵。
 
 【译文】 有客来自那遥远的地方,为我送来二丈花绸。此间相距何止万里,夫君的情意依然这般浓厚!花绸上,织鸳鸯,双双对对,依偎温柔。我要用它做一床合欢被,似夫妻恩爱,天长地久。被中装上洁白的丝绵,如夫妻的深长思念,绵绵悠悠。被周再饰以永不解开的丝结,这是夫妻情爱的保证,生死相守!试问,谁能将结合一起的胶与漆分开呢?至诚热烈的夫妻情啊,如胶似漆,缱绻绸缪,终生不渝,相待白头!
 
 【集评】 明·陆时雍:“极缠绵之致。”(《古诗镜》卷二)
 清·王夫之:“无数蜿缛,但一直写之。”(《古诗评选》卷四)。
 清·陈祚明:“但一段绮,更宝之重之如此!”(《采菽堂古诗选》卷三)
 清·吴琪:“只是绮之一意到底,全在‘相去’二句,宕出如许态度。‘以胶’二句,结得如许精神。”(《六朝选诗定论》)
 清·张庚:“‘尚尔’,尔字不专指绮,指双鸳鸯之绮也。此一句,直是声泪俱下。若先出‘文采双鸳鸯’,次写‘故人心尚尔’,岂不更明顺?然不见目击心惊之切。故先写‘故人心尚尔’,次出‘文采双鸳鸯’,是倒句之妙。”(《古诗十九首解》)
 清·朱筠:“念及相去万余里,其间岂无浮云障蔽,谗言间阻,故人竟从远方而遗之,说到‘心尚尔’,感慨泪下矣,因即一端绮畅言之。‘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于不能合欢时作合欢想,口里是喜,心里是悲;更‘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无中生有,奇绝幻绝。说至此,一似方成鸾交,未曾离别者,别离!”(《古诗十九首说》)
 清·张玉谷:“此亦思妇之诗,通首只就得绮作被一事见意。首四,以客来寄绮直叙起,即就路远心诚,深致感激。十字中,能写出无穷惊喜之意。中四,因绮文想到裁被,并将如何装绵、如何缘边之处,细细摹拟,嵌入‘合欢’、‘长相思’、‘结不解’等字面,著色敷腴。末二,更算到同眠此被,永不相离之乐,而望其归来意,绝不少露,已在其中。解此正笔反用,自然意境空灵。说到同眠,易于伤雅,以胶投漆中之比出,亦极蕴藉。”(《古诗赏析》卷四)
 
 【总案】 诸家评说都称赞诗人由一段绮而生出如许情思,可见“绮”所寄达的情意深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段绮而使女主人公至于浮想翩翩,设喻出种种含有忠贞不渝之意的事物来表达其感怀而激动的心情,又见在当时的社会中,女子能赢得“故人心尚尔”的真情是多么不容易!

古代爱情诗词《》客从远方来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这首诗表现一女子收到远方丈夫的赠物时喜悦、激动的心情,是一首民歌味很浓的爱情诗。
 全诗以女子自白口吻写成。开头两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引出诗端。有远方来客,捎来了丈夫所赠的半匹绮罗,这对于主人公来说,其价值远远超过其本身。东汉后期,游宦风气盛行,男子外出谋生,往往抛家弃小,常年游荡不归;妻子在家独守空房,心中充满“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悲凉。作品中的思妇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中,突然收到远方丈夫的赠物,自然不免喜出望外,心潮激荡,因为她从绮中看到丈夫那颗忠诚的心。“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正是她心底的欢呼:虽然远隔天涯万里,丈夫的心居然一如既往!清代成书说:“‘尚尔’二字是久在意中又出意外之辞,是日夜计之日夜冀之之念,实从心坎绘出,非泛泛感激语。”(见《多岁堂古诗存》)
 绮罗在手,怎样才能表达她的一腔深情呢?“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绮罗上绣有双鸳鸯的文彩图案。鸳鸯,历来是夫妻恩爱、忠贞不变的吉祥象征。丈夫特地寄来这种图案的绮罗,不正是他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吗?她决计要把它裁制成一床合欢被,让它把她带入甜蜜的梦乡,那里有往日令人陶醉的山盟海誓、脉脉温情,有生死不离百年鸳鸯的美好憧憬……盖上它,虽然丈夫远在天涯,却好象已回到身边,共渡那欢乐的时光,互诉那刻骨铭心、坚贞不渝的爱,就象那被上的鸳鸯。
 鸳鸯绮裁成合欢被,还远不足以尽情,她还要“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长相思,指丝绵絮。“丝”、“思”同音,思通丝,丝寓绵,绵又有绵绵不断之义,与长字面紧扣,所以“长相思”有“长丝绵”与“绵长不尽的情思”两重互为表里的含义。思妇著入丝绵,更倾注了她的不尽情思。“结不解”,语义亦双关,既指被子边缘丝缕为结的装饰,又有两情相结、牢不可解的深意。思妇缀的是丝结,更系上夫妻同心永结的深情。著丝、缘结与前句的裁被相续,思情绵长、同心永结又是前句“合欢”情致的深化。这一裁一著一结中,不仅描画出思妇喜悦轻快的制被动作,更活现出思妇满腔挚爱、一片痴情。正如成书所说:“近是取譬,却是真情。”
 绮被作成,恩爱无尽。“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作品进入昂扬的尾声。胶与漆都是粘性特强之物,二者结合,牢固难分,这里比喻爱情的坚贞不渝。别离,意为分离,拆开。“我们的爱情坚如胶漆,谁能把它拆离呢?”在这激昂的歌唱中,我们似乎看到她眼中那幸福而自豪的泪光。
 这首诗以遗绮、裁被等细节为线索,生动细致地描写了一个女子思念远方丈夫、憧憬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祝愿爱情永固等一系列感情活动,感情真挚,形象鲜明,气氛热烈欢快,格调明朗健康,既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又有强烈的浪漫色彩,是一曲美妙的爱情颂歌。另外,作品语言质朴率真,并多处吸收民歌常用的手法,如女子自白形式,鸳鸯、胶漆的比喻,特别是“长相思”“结不解”的谐音双关等,使本诗深得民歌风韵,雅俗共赏,独具特色,是《古诗十九首》中最接近民歌的一首。

古诗《客从远方来》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本诗通过对诗中主人公特有举止、心绪的生动写照来表现游子思妇间的忠贞爱情,擒纵有度,委婉含蓄。
 首四句,可视为引发波澜之笔墨。远方来的客人,来自于 “故人”亦即丈夫身边。丈夫与思妇之间,“相去万余里”,足见山重水复,隔阻甚远。虽然如此,他还是托人给思妇捎去了 “一端绮”,示明他情爱依旧,绝未因相隔遥远而稍有淡化。他的这一举动,对于思妇来说当然是绝大的安慰,使她又惊又喜,禁不住深深感叹 “故人心尚尔”。“心尚尔”三字,既概括了丈夫的真情不减、日愈久而情愈烈的心态,又是思妇受到触动而不能自己的真实剖白,有一石二鸟之功力。况且,对于思绪绵绵的思妇来说,丈夫既能如此,自己也不能无所事事,而应有所行动。所以这一笔,又极自然地引出下文,转向了全诗之重心。
 下面四句,集中笔墨,一意挥洒,写足了思妇的举止心态,蕴含着无尽之情,气韵飞动,感人至深。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二句,先将“绮”再申一笔,然后转向思妇之行动,笔及两方,有呼有应,意蕴颇深。丈夫捎来的“绮”上,着有“双鸳鸯”花纹,足见他虽在万里之外,却常盼夫妻相聚。此心此意,不便用言语传之,特用图象一代。多么含蓄,又多么炽热! 对于他的此番心意,思妇愿用“裁为合欢被”的行动来报答,亦是那样含蓄,那样耐人寻味。而且,思妇将丈夫捎来的“绮”不做别的而只做成“合欢被”,她切盼与丈夫会面叙情的特有心理,不也就昭然若揭了吗?显然,这两句之中虽不着一个“情”字,却处处含情,深长隽永。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言思妇做“合欢被”时心未稍安,思绪纷然,深情密意始终排遣不开。“著”棉,本是做被时的自然工序,而她,却想到了绵长无尽的相思; “缘”边,亦是做被的自然工序,而她,却又想到了难解难分。这都是为什么呢? 皆情所致。情到至深至极时,眼中所见,全都含情带意似的,引动人不能自持而要想入非非。作者有意纵开笔墨写思妇之“想”,便恰到好处地显现出了她对丈夫的一往深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此二句精巧之极,平言淡语中含包罗万象之神韵。
 结末二句,作者以比喻收束,点破诗旨,明朗而有力。胶漆混融,难分难解,且能旷日持久。以此比喻游子思妇两相契合的深情,本已恰到好处,但作者不以此为满足,着意以“谁能”二字反诘,便平添豹尾之势,使全诗大增其震撼人心之力。
 纵览全诗,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描摹心理,以喜示悲。由丈夫捎来“一端绮”的生活小事,思妇想到裁被,想到绵长思念,想到难解难分,欣慰之心可鉴。作者一一道来,着尽暖色,似乎把她表现得十分欢悦。可是,安慰欢悦只是一刹那间的事,这一刹那间之后,更深的感情痛苦又要来折磨她。作者这背后的“文章”,对于突现思妇的挚情来说,当然更能教人卓然一惊。

历代诗词精品之《客从远方来》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客从远方来

 

古诗十九首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这也是一首思妇辞。它似乎就是前首后半部分的一个变奏,抒写了一位思妇收到丈夫从远方捎来的礼物的兴奋与喜悦之情。
 读这首诗要注意它的双关修辞。“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即半匹亦即二丈)绮”,首先是叙述的一个事实。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何况还是二丈长的带有鸳鸯图纹的素缎呢,又是万里以外的丈夫捎来的,那意义真是不同寻俗了。解此,方会得“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所含的受宠若惊之语气。其次,这里的“绮”,字形是奇丝,双关奇思也。而全诗即写思妇之奇思——她用这料子来作件什么东西呢?不是作上襦,不是作下裙,而是“裁为合欢被”,所谓合欢,也就是夜合花,又叫马樱花,羽状复叶,夜则对合,是夫妇好合的象征。奇思一也。被的中间装绵,谓之“著”;被子四边缀饰,谓之“缘”。“著以长相思”,即著以绵也,以绵有丝(纤维)且长故云;“缘以结不解”,缘边的丝缕打的是死结也。而字面双关的是相思绵长,缘结不解。奇思二也。意犹未已,再出一喻:“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当时的生活经验,世上惟有胶漆的粘合力最强,一旦粘上,就难分难解。旧小说喻男女好合为如胶似漆,实本于此诗。奇思三也。
 本诗尽洗相思离别愁苦黯淡之态而著色敷腴,情调欢快,这是与特定的时刻、具体的背景关联着的。诗中双关隐语的运用,工致贴切,精丽绝伦,已得六朝民歌风气之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