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为时而著、为事而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为时而著、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里提出的美学观点。说的是作诗为文的目的,应为封建社会的现实政治服务。
《与元九书》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务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白居易编定自己的诗集时,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关于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讽谕诗、“知足保和,吟玩情性”的闲适诗、“随感遇而形于叹咏”的感伤诗、各种杂律诗,白居易本人最重视讽谕诗,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则是讽谕诗创作的主导思想和纲领。那么,所谓“时”、“事”具体内容指什么呢?他在《新乐府序》末论《新乐府》创作动机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寄唐生》说:“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为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其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伤唐衢》也表达同样的意思:“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可知。白居易的“为时”“为事”而作,具体是:发扬《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以诗歌针砭时事,反映民生疾苦,然后将这些诗歌上达君王,以起到规谏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作用,把诗歌看成是一种王化政教的工具。从这一思想和纲领出发,白居易不仅自己写作《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针砭时事,同情人民疾苦的诗,还以此作为诗歌批评的标准。他赞叹张籍的乐府诗“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希望能“愿播内乐府,时得闻玉尊。”在这个标准下,他甚至批评李白、杜甫,说他们直接干预社会政治教化的诗太少:“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说杜诗可传者千余首,但象《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种讽谕篇章,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不免显得偏颇。出于对时政的关切和人民的同情,希望诗歌发扬传统和强化现实内容,从促进政治改革的目的出发,提出“为时”、“为事”而作,却把一种诗歌理论推向了极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