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实证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实证主义

西方一种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19世纪30—40年代产生于法国和英国。创始人是法国的A·孔德,其他主要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等人。其主要特征是,以现象论的观点为出发点,认为只有现象或事实是“实证的东西”,并把它们作为一切认识的根源;对经验作现象主义的解释,主张从经验出发,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至上和科学万能的倾向。在伦理学方面,实证主义主张把社会繁荣和人类幸福作为道德理想,认为实现这一理想要靠发扬“泛爱”和“人道”的精神。孔德和穆勒都认为,人人都有利己心,但同时也有利他心。利己心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利他心可以促进社会合作和共同进步。两者都很重要,但归根到底是利己心在发生作用,因为利己是人类永恒的本性和一切行为的动力。他们也不否认利己与利他的矛盾,认为利己思想超过利他思想会产生人们之间的对抗与斗争。因而提出了以“爱”为核心的处理相互关系的原则,企图以“人道”和“泛爱”的精神,建立起把利己与利他统一起来的和谐发展的社会。实证主义对后来西方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当代却遭到了来自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中的历史学派的批判。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shizhengzhuyi, Positivism

西方一种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它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广泛流行于英国,创始人是法国的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斯宾塞和J·S·穆勒。所谓“实证”就是“确实”、“肯定”的意思。实证论者认为,只有现象或事实是“实证的东西”,把现象当作一切认识的根源,要求科学知识是“实证的”。他们不承认现象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存在,把认识限制在现象范围之内。他们对经验作现象主义的解释,主张从经验或直觉出发,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得到科学的认识,强调经验上的证实对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他们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主义倾向。实证主义者把讨论不能通过直观经验证实的世界原初性质和绝对状态的哲学叫做“形而上学”,横加攻击,提出“取消形而上学”的口号,自称是超乎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科学的哲学家”。实证主义的影响很大很久,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许多流派,如经验批判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等都是从实证主义发展而来。

☚ 尼采   生命哲学 ☛

实证主义

又称“实证论”。只承认“实证的”事实。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学说和派别之一。产生于19世纪上半期,创始人是法国的孔德。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经典时期”,以孔德、穆勒和斯宾塞为代表;第二阶段即经验批判主义时期,以马赫和阿芬那留斯为代表;第三阶段又称新实证主义时期,比较活跃的有逻辑实证论等学说。以“科学的哲学家”自封,只承认“实证的”或“确实的”事实;认为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认识事物的本质,科学只是对于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它们都是由人的主观感觉所构成的,并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性。反对对宇宙本质问题的探讨,提出“取消形而上学”的口号,把自己的学说说成是既反对唯物论又反对唯心论的第三条路线。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创始人是孔德,其他主要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密尔、斯宾塞,法国的利特雷、泰纳、勒南等。实证主义这一概念是1830年首先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提出的,他希望通过经验和科学为基础的新的实证思想体系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这种观点被孔德系统化而形成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广义的实证主义包括孔德以后这一思潮的延伸和演化,如实证主义的第二代马赫主义、第三代逻辑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以实验科学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认为感官观察到的事实是科学的最终凭据,科学就是对经验和现象的描述;要求探究事物本质和终极原因的形而上学是应该予以摒弃的。在实证主义者看来,实证的含义即“实在”、“精确”、“有用”、“相对”,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还是精神这一类绝对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实在、有用的东西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他们十分重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要求揭示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认为哲学应该是包括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宗教的统一整体,并且这一整体的各个部分都应该由实证理论贯通。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对于社会政治问题都很关心,他们认为对社会的研究是真正进入实证阶段的科学,哲学的目的是改造社会。孔德不仅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而且是社会学的开山祖。实证主义者们的社会学研究尽管表现出启蒙思想以来的进步倾向,但并没有跳出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
19世纪末,物理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突破性进展,动摇了实证主义的根基。孔德等老实证主义者所极力回避的科学的经验基础和逻辑基础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第一代实证主义衰落了,继之而起的是改换了形式的第二、第三代实证主义,它们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工具主义   孔德 ☛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19世纪30年代产生于法、英,50至70年代得到广泛传播的一个哲学流派。法国哲学家孔德是其创始人,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是其集大成者。实证主义自称是一种笃信确实可靠的事实和知识的“科学的哲学”,它从具体实在、可证实的东西出发,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实证主义认为感觉经验是真实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超出经验的知识既不可靠也不可知。描述经验之间外部联系的是实证科学,实证哲学则是实证科学的总结,是关于各种现象领域知识的综合,其任务是把各门科学的描述统一起来。实证主义认为对于现象背后的本质的研究徒劳无用,主张取消本体论问题,否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斗争。孔德还提出人类精神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虚构的神学阶段经由抽象的形而上学阶段最后达到科学的实证阶段,以说明实证主义是对以往哲学的超越,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形态。实证主义对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等西方哲学流派以及自然科学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 实用主义   法制 ☛

实证主义

positiv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