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施惠
说起“施惠”,《红楼梦》中还没有一个人能象薛宝钗这么普降甘霖的。曹雪芹在第一回就说: “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而宝钗的“行止见识”在众女儿中则更胜一筹。她的才能十分全面,却又深知检束,从不自矜才华。她能处理好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关系,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她审时度势的成熟程度。比如她为那夸下海口却又一筹莫展的湘云,要了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又取上几坛好酒,解决了她无钱作东的问题后,还说: “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可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 (三十七回)感动得湘云一提起宝钗连眼圈儿都红了,她多么善于设身处地为别人打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就连那不留体统,不顾脸面的赵姨娘也同样称赞他:“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 (六十七回)是的,“施威”难免严刑酷法,天下怨谤;而“施惠”则“令顺民心” (《史记·管晏列传》)皆大欢喜。
五十五回荣国府年事忙过,凤姐操劳太过生了病,不能视事,王夫人特请了宝钗来,托她帮助李纨、探春一道理家。五十六回一开始便是商议“年内赖大家请吃酒,他家花园中事故。”原来赖大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增进收益,一个小花园给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探春说: “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她决心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在园中挑拣出几个懂得园圃的老妈妈,派她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头脑清醒,识见不凡的探春一下子归纳出四个方面的优点,可以“将此有余,以补不足”,调整一下经济结构。李纨也极力赞成这一措施。在圈定人选上,宝钗又深思熟虑地推荐了焙茗的娘老叶妈,她和莺儿的妈极好,又是莺儿的干娘,如果侍弄香料香草有了疑问,自然她自己就会去请教精于园艺的干亲。这笔看似淡淡写来,却透露出不少消息:薛家的人果然对怡红院有着特殊的兴趣!在荣国府这一大家族中,人事关系盘根错节,牵丝绊藤,令人头晕目眩,但每个人都会在人海的升沉挤压中。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莺儿认老叶妈做干妈岂不又向贾宝玉靠近了一步!宝钗推荐出老叶妈,焙茗岂有不高兴的道理!瓜田李下宝钗不会涉足,每一步都考虑得十分周密,踏下去又不会左右摇摆。好!兴利总算找着了下手的地方,如果径自把园子出脱生发银子,那又失了体统不象样,于是宝钗在总体规划方面提出“全大体”的高标准,虽以兴利节用为纲,然也不可太过,园子里竹林、稻地等既然已包产到人,各各专司其职,大大地加强了责任制,但年终算账时,仍要被账房剥去一层皮,于是宝钗又提出: 免去账房辖制,又不与凤姐算账的新措施。这样一来减少了管理层次,便于直接控制; 免去中间剥削,经济效益提高。也只有深谙府中积弊及陋习的人,才能对症下药,有此新创。但是如果只有个别老妈妈发财,又未免不公,于是宝钗才又建议“分小惠”的办法。她说: “如今这园里几十个老妈妈们,若只给了这个,那剩的也必抱怨不公; 我才说的他们只供给这个几样,也未免太宽裕了。一年竟除这个以外,他每人不论有余无余,只叫他拿出若干吊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与这些园中的妈妈们。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都在园中照料;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重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 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否则这 “若干吊钱”不拿出来,势必多数老妈妈有怨气,大家都多少沾些好处,那末众人捧柴火焰就高了。管地的婆子高兴,那不管地的也欢喜,薛宝钗得到了普遍的赞扬! 然后她又发表了长篇讲话,详细分析了利弊,强调工作的态度,阐明自己的衷曲。讲得头头是道,合情合理,委宛动听,深入人心。众人无不被她这番解释所动,甚至赌咒发誓说: “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请看,事情虽小,牵涉面却很大,举凡人事关系,规章制度,思想工作等都得到熨贴的处理,没有挫伤得罪任何一个人,又调整好各方面的关系,还显示着理家的潜力。在那一时代,如果宝钗是男人,定可以成为辅国治民的贤相,可惜她是女子!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曹雪芹写着这一回时,无疑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