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差宋代授予官员差遣的方式之一。全称“八路定差法”。宋制, 四川、两广、福建等八路州县的文武官员的差遣,许本路及北方诸路在选官员随意选定窠阙,然后由本路的安抚、制置、转运等司按照定差阙,分四季集注差遣,每季第一个月上旬公布阙榜,第二个月选人赴司注授,第三个月准备定差文状保明,申报吏部,由吏部审核后颁发官告。 定差边远路分转运司,依所定员阙籍奏拟差遣之制。北宋神宗熙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诏川峡四路、福建路、广南东西二路,为免之官罢任迎送劳苦,除堂除知州外,自常选知州以下,由转运司置逐等差遣员阙簿,凡现任官将满任、或已满任得替官,免赴部铨选,许用本资序指射本路分内差遣。转运司即依格奏差,名为“定差”。其后荆湖南路又行定差法。元祐间罢。绍圣复行。南宋建炎初,唯存四川诸路行定差之制。宋理宗宝庆间,两广路,选人阙,许从漕司定差。定差阙系宋代除授的又一补充形式。所谓“转运司定差,自不当用部阙、堂阙、辟阙”(《永乐大典》卷14620《差注门》页9,并参《宋史·选举志》5《远州铨》、6《奏辟》,《长编》卷214戊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