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绣
对邯郸一带刺绣品的统称。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赵绣的记载。《史记》载有信陵君窃符救赵,赵人大悦,“买丝竞绣佳公子”之说,可见当时赵国绣像技术已达精湛娴熟的境界。 历史上邯郸工艺绣品主要以当地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典故、传奇、寓言等为题材,品种有挂屏、手帕、枕套、床罩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赵绣不仅在继承和发扬当地民间刺绣的优良传统上有独见,还在借鉴木版年画、剪纸等艺术形式上有创新,而且广泛吸取京、苏、杭等地的刺绣长处,具有画面色彩华美的特点,所用200余种丝线的颜色由浅入深,绚丽多彩。在刺绣上,采用机绣与手绣相结合,画与绣相结合的方法,使画面出现“晕色”效果。在用色上,以原色为主,使绣品上人物形态逼真,花鸟虫鱼栩栩如生。 观者无不为之称奇叫绝,折服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