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官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官窑

官窑

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大观、政和年间,宋徽宗于汴京(今河南开封)置窑烧造瓷器,与“民窑”相对而言,故名“官窑”。胎、釉均薄如纸。有月白、粉红、粉青、大绿、油灰等色,当时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后世相反。器多开片,以冰裂纹为上,梅花片次之,细碎纹最下。釉斑则以鳝鱼血为上,墨纹次之。宋室南迁后,于修内司,即今杭州凤凰山下,建窑烧瓷,全袭官窑旧制,故也称官窑,又称“内窑”。所出之器更佳,足色若铁,瓷器口因釉稀薄也微露紫色,被称为“紫口铁足”,较为珍贵。其后,于杭州郊坛下又立新窑,也称官窑,所制之器低劣。明、清两代,景德镇御器厂专烧御制瓷器,也被称为官窑。

☚ 磁州窑   汝窑 ☛

官窑guān yáo

为宫廷制作瓷器的官办窑厂,一般指宋代京师开办的官窑,故其最精者又称为“御窑”: 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脱胎填白盖碗。(四一·944)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貨物招幌部 > 陶瓷 > 官窯
官窯  guānyáo

宋大觀、政和年間,内府於汴州建窰燒瓷,稱爲官窰,爲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土取自汴東陽翟。胎骨有白、灰、紅之分。釉色有天青、翠青、粉青、月下白、大緑。粉青爲上,淡白次之。紋片細如蟹爪,以冰裂鱔血爲上,梅花片、墨文次之。南渡以後,邵成章提舉後苑,司造瓷器,置窰於修内司,稱内窰,又號邵局,通稱南宋官窰,窰址在杭州鳳凰山下。皆襲汴京舊制。釉色微帶粉紅,濃淡不一。明·陶宗儀《輟耕録·窯器》:“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陶器

陶器

陶(陶器;~匏;~瓷;彩~;白~) 瓦(瓦器;~壶;甕瓦)
盆盂一类的瓦器:
用陶土烧成的瓦器:陶瓦
陶瓦和木棍:陶桴
陶瓷器:窑(柴~;官~)
用高岭土烧制的器物:瓷(瓷器;~瓶;~砖;彩~)
胎中含铁量较多的瓷器:铁胎
(用粘土烧制的器物:陶器)

☚ 各种器物   有值价的器物 ☛

灶(~头;锅~;镬~;柴~;煤~;砖~) 爨(~下;爨灶) 锅头
在地上挖成的炉灶:土灶 锅腔子
灶的烧火口:灶门
灶的出烟装置:窗(烟窗) 突(灶突;烟突;庖突;曲~徒薪) 囱(烟囱)堗 灶觚 灶额 烟通 烟楼
贫困人家的烟囱:贫突
灶边突出部分:
可以移动的炉灶:
大灶:都灶
烧砖瓦瓷器石灰等的灶:窑(~洞;瓦窑;砖窑;炭~;瓷~;官~;石灰~)
古代著名瓷窑之一:钧窑

另见:点燃 做饭 煮食物

☚ 炉子   照具 ☛

官窑

宋代5大名窑之一。是指两宋官窑,即北宋(960~1127)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设立的官窑和南宋(1127~1279)在杭州设立的修内司官窑与后设郊坛官窑。北宋官窑和南宋修内司官窑窑址至今未发现。郊坛下官窑窑址在今杭州市南郊乌龟山一带,20世纪50年代浙江省文管会对窑址进行小规模试掘,出土标本,胎土呈黑灰以至黑褐色,胎较薄,施釉较厚,釉有粉青、炒米黄等多种色泽,器型除一般盘、碗、碟、洗外,还有仿商、周、秦、汉古铜器及玉器造型的器皿,为南宋瓷器中的优秀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官窑洗,高6.6cm,口径22.6cm,底径19cm,周壁接近垂直微外敞,平底,里外施满粉青釉,色泽莹澈,有蟹爪纹,是罕见的官窑珍品。

官窑

046 官窑

由官府经营的瓷窑。最早出现于五代。宋分北宋、南宋,窑亦分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元代时称景德镇官窑为“枢府窑”,明清时景德镇官窑称“御窑”。明代以帝王年号命名,如洪武窑为明景德镇最早官窑,后有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弘治窑、正德窑、嘉靖窑、隆庆窑、万历窑等。清代习惯上以督窑官命官窑名,如臧窑、郎窑、年窑、唐窑等。亦泛指明清两代景德镇窑为宫廷烧制的瓷器。

☚ 淄博窑   民窑 ☛
官窑

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汴梁(今河南开封)附近,至今尚未发现窑址。南宋官窑在杭州附近,有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北宋汴京官窑继汝窑之后为宫廷烧造瓷器,造型和工艺与汝窑有相同处。造型多仿古,胎骨呈深灰色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晶莹润泽,有紫口铁足的特征,底部有支钉支烧的痕迹。南宋官窑在杭州乌龟山下曾发现窑址,烧造盘、碗类器物外,仿周、汉时期铜器和玉器样式。胎骨为黑褐色,釉为粉青、月白、炒米黄等颜色,胎体较薄,釉质凝重,风格古雅。

☚ 汝窑   哥窑 ☛
官窑

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别。北宋官窑是在汝窑影响下产生的又一青瓷窑,大观、政和年间建造于汴京 (今河南开封),窑址至今未被发现,因此学术界有种种观点,或云汝窑即官窑,或云原无官窑,或云窑址在今开封城地下。宋室南渡,迁都临安,又在杭州凤凰山下和郊坛下先后设立官窑,分别称修内司窑和郊坛下官窑。郊坛下官窑窑址业已发现,在杭州市郊乌龟山下,从窑址所得标本与文献记载颇吻合。官窑,即专为宫廷烧制青釉的瓷窑。釉色以粉青为上,色调淡雅含蓄,一般很少施加纹饰,往往有蟹爪纹等开片,紫口铁足 (利用釉的流动,口边只挂有极稀薄的一层釉,因此露出因含铁量高而成紫色的胎骨,足部因无釉而呈铁色)。器形多仿古代青铜器,以碗、洗、碟、盘、壶为多。

☚ 秘色瓷   越窑 ☛

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又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文献记载其于北宋末期的“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专烧制宫廷瓷器。但由于宋代汴京遗址已深埋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地下6米处,北宋官窑已难以寻找;南宋官窑是宋室南渡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是北宋官窑的继续。窑址在浙江省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郊坛下,已发掘。其瓷器产品造型规整、坯薄釉厚、胎灰褐色或紫色。釉色以天青为正,并有粉青、月白、油灰等色。其口足部也有“紫口铁足”现象。器身一般无纹饰、多开片。片纹较大且纵横交错,有的呈冰纹重迭状,与汝、哥冰裂纹片不同。

官窑

官窑

宋代宫廷自置、专为皇室烧制精美器物的瓷窑。北宋设于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宋人叶《坦斋笔衡》: “政和间(1111—1118 ),京师自置窑烧造, 名曰官窑。”然其遗址尚未发现。南宋设于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的修内司官窑,又称“内窑”,所在地已不能确定。所烧青瓷,土脉细润,体薄色青,属龙泉窑系。又有郊坛下官窑,遗址在今杭州乌龟山。其产品有粗、细两类;釉有厚釉、薄釉两种;釉色有粉青、米黄等,浓淡不一;胎有黑、灰、米黄等多种,其中黑胎官窑器以紫口铁足为特征。

☚ 水运仪象台   景德窑 ☛
官窑

官窑

由官府经营烧造御用和官用瓷器的陶灶。与民窑对称。官设陶灶烧瓷始于宋代。在徽宗(1101—1125) 年间,汴京设窑烧造瓷器,名曰官窑。其所产瓷器,亦称为官窑。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明建文四年 (1402年) 设御器厂于景德镇珠山,专造御用瓷器。其产品名曰“官窑”。清承明制,于顺治十一年 (1654年) 在珠山建厂。明清两代的官窑制度大致相同。生产方面设有23个作坊。每个作坊和窑场有各种专门工匠如风火窑匠、色窑匠等。器成之后,每岁照限解运。明代督陶官多用宦官,清代由工部或内务府选员充任,后由九江关使兼任。明代官窑的工匠主要来自匠户,即来自徭役制。清代废除匠籍,官窑的工匠来自雇募。明代官窑经营渐趋腐败,自嘉靖 (1522—1566) 以后,御器厂多散搭民窑烧造。到清代,这种官搭民烧制度成为烧造御器的主要方式。(参见“民窑”)

☚ 宣纸   民窑 ☛

官窑guan yao

Guan Kiln (cour porcelain kiln of the Song Dynast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