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官僚资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官僚资本guān liáo zī běnбюрократческий капитл

官僚资本

086 官僚资本

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称。它是在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19世纪后期,由洋务派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与民用企业是官僚资本的早期形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官僚资本不仅继续开办工矿企业,而且还创办了一批银行,出现了向金融垄断发展的趋势。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力量,通过募借内外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方式,残酷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官僚资本达到最高峰。在四大家族当权的20多年中,集中了100亿至200亿美元的财产,控制了全国经济命脉。官僚资本的特点:与外国帝国主义结合,为帝国主义资本的附庸,是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和掠夺中国人民的代理人;与中国封建地主经济结合,掠夺劳动人民,排挤和兼并民族资本。官僚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极端反动的生产关系。中国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实行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将它直接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洋务企业   官督商办 ☛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guanliao ziben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控制国家政权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的资本。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称。中国的官僚资本是利用中国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的条件,运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形成的。清政府和北洋军阀的官僚资本,主要是靠外债来维持。国民党取得政权以后,实行金融和工业的垄断,官僚资本得到了扩张。由于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点外,又具有买办的封建的特征。1949年以前,中国的官僚资本实际上是官僚买办资本。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是中国官僚买办资本最集中的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在没收全部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买办   民族资本 ☛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中,控制国家政权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的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称。它除了剥削产业工人以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地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压迫城市小资产阶级,损害中等资产阶级。清朝洋务派经办近代企业,不管采取官办、官督商办还是官商合办的形式,都是清朝的大官僚、大买办通过国家政权创办和控制的,且这些企业本身又都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买办性和不同程度的垄断性,因而清政府洋务派官僚所经办的一些近代企业便是早期官僚资本。辛亥革命后,清朝洋务派所办的军火工厂落入北洋军阀手中,民用工业也转到北洋军阀名下,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官僚资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官僚资本有如下几个特点。
❶1895—1927年官僚资本比较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只占近代工矿业资本总额的24.5%;
❷代表人物分散,很难说哪一个军阀是北洋军阀时期官僚资本的代表人物。比较有实力的,有以梁士诒为头子的交通系集团,以曹汝霖、陆宗舆为头子的新交通系集团,以及 “北四行” 集团。在南方,有“南五行” 或 “江浙财阀” 集团,以及广州的 “华南集团”、“四川财团”、“山西财团” 等。
❸官僚资本财产数量大,积累时间短。官僚资本主要投入金融业,其次是实业公司、贸易商行及工矿企业等。
❹官僚资本利用官商合办形式从中取得高额利润。
❺北洋军阀官僚资本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关系密切。1927年后,又出现了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官僚资本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峰。国民党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20多年里,集中了100—200亿美元的巨额财产,垄断了全国经济命脉。解放前夕,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的2/3左右。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国民党政府资本委员会拥有291个工矿企业,掌握全国钢铁90%、煤33%、电力67%、水泥45%以及全部石油和有色金属。官僚资本控制着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以及44%的轮船吨位,还有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官僚资本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把它改造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并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 洋务派企业   民族资本 ☛

官僚资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国民党政府及其高级官僚所拥有的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当时所说的官僚资本一般是指清末和民国时期政府官僚所拥有的,或以“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名义所控制的企业,是带有一定政治特权的资本。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政府政治独裁和腐败的加深,不仅政府官员及其亲属利用政治特权拥有和经营大批私营企业,而且国家资本也日益被政府官员所把持,成为其牟取私利的资产。此时,“官僚资本”特指国民党政府的国家资本及其官僚们利用政治权力所占有、积累和经营的资产,以蒋介石(1887—1975)、宋子文(1894—1971)、孔祥熙(1880—1967)、陈果夫(1892—1951)四大家族为代表。官僚资本的性质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国民党反动政府赖以统治和镇压人民的经济基础,是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提出,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并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人民政权掌握了经济命脉。

官僚资本

在旧中国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般称为官僚资本。十九世纪后半期,清政府经营的洋务企业里,个别官僚利用督办企业的官权,大肆敛财自肥,积累起大批财富,这是旧中国官僚资本的萌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官僚通过向帝国主义举借外债,出卖铁路和矿藏主权,开办了一批工矿企业和银行,使官僚资本有所发展,有开始走向金融垄断的趋势。到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通过巧取豪夺,先确立了在金融界的垄断地位。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利用战时经济统制大发横财,在商业领域建立了自己的垄断机构。抗战胜利后,他们通过没收敌伪财产和德、意法西斯在中国的投资,在工业部门取得了垄断地位,把官僚资本发展到高峰。解放前夕,官僚资本约占中国全部工矿资本的2/3,占全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旧中国的官僚资本是帝国主义资本的附庸,它又同封建地主经济相勾结,掠夺劳动人民,兼并民族资本企业,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它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没收了官僚资本,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

❶官僚的资本。资本所有者的身份是官僚。
❷官办企业。官僚制国家出资创办、由官僚掌管的近代企业。
❸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通俗名称。

☚ 官僚资本主义   四大家族 ☛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

❶泛指官僚的资本。
❷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1927年以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通过军事行动而掌握国家政权,利用政权而掌握国家财政,利用财政手段进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垄断,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他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行商业投资,在抗日战争前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僚资本。抗战期间,推行全面统制政策,建立了一大批重工业企业,金融垄断得到加强,国内商业、对外贸易、农产品运销大部分垄断在国家手中,并侵吞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推行通货膨胀政策,加紧财政收刮,国家垄断资本进一步发展。抗战结束后,接收日伪财产和德、意法西斯投资,国家垄断资本发展到顶峰。工矿业中的国家垄断资本占全国产业资本总额的比重,1946年上半年达80%。1947年,几个主要工业部门中,国家垄断资本工业所占比重: 钢铁为98%,煤为80%,电为78%,石油和有色金属为 100%,纺锭为60%,机械为72%。到解放前夕,国家垄断资本约占全国全部工业资本的2/3左右,占全部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控制着重工业、轻工业、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和44%的轮船吨位,以及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垄断了金融业。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与本国封建地主经济紧密结合,凭借政权力量和封建特权掠夺劳动人民,排挤、兼并私人资本。是中国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是极端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和破坏生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官僚资本采取没收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将其全部没收,直接建立起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 民族资本   资源委员会 ☛
000107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