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完璧归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完璧归赵

典源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ei) 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释义用法 蔺相如奉和氏璧出使秦国,有勇有谋,据理力争,终于挫败秦王的诡计,使和氏璧安然返归赵国。这是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后用此典或表示事物完好归回; 或表现大义凛然的气概,机智果敢的精神; 或以此璧形容贵重难得的宝物。
用典形式
【头碎柱】 金 ·元好问:“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回赵璧】 宋·张元干:“睨柱倘触回赵璧,思鲈安用过吴侬?”
【全赵璧】 宋·文天祥:“不是谋归全赵璧,东南那个是男儿!”
【冲冠发】 明 ·吴易:“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连城贵】 唐 ·元稹:“在楚裂地封,入赵连城贵。”
【连城璧】 明 ·陈子龙:“时清自弃连城璧,遇险终须万斛舟。”
【抱璧还】 清·王夫之:“绛节生须抱璧还,降笺谁捧尺封闲?”
【相如璧】 元 ·王逢:“连城不换相如璧,百结何妨子夏衣。”
【重连城】 宋·辛弃疾:“商量诗价重连城,相如老,汉殿旧知名。”
【秦璧归】 宋·范成大:“莫嫌憔悴沈腰瘦,且喜间关秦璧归。”
【酬赵璧】 清·王士禛:“十五名城酬赵璧,何如谈笑请咸阳。”
【璧终全】 宋·罗绮:“齐好无移竿尚在,秦酬有爽璧终全。”
【入贡全璧】 宋·汪元量:“入贡能全璧,怀归不献图。”
【完璧归赵】 清·黄景仁:“脱囊生赠吴三尺,完璧全归赵百城。”
【赵璧犹全】 宋·范成大:“郑环信美非吾宝,赵璧犹全任汝归。”
【指图睨柱】 宋·苏轼:“君不见秦赵城易璧,指图睨柱相矜夸。”
【怒发冲冠】 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能回赵璧】 宋·黄庭坚:“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
【睨柱吞嬴】 宋·文天祥:“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先生令赵重】 宋·范成大:“正倚先生令赵重,宁容骄子诧胡强。”
【恨不逢相如】 金·元好问:“割城恨不逢相如,佐酒恨不逢朱虚。”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又名《完璧记》。《春台班戏目》及《庆昇平班戏目》著录。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及《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京剧亦有此剧。叙演战国时秦昭王闻赵有和氏宝璧,欲夺为己有,诡称愿以十五城易取。赵惠文王心知其诈而莫敢拒,求计于臣下。宦者令缪贤舍人蔺相如向赵王自荐,携璧使秦,在秦廷怒责秦王恃强凌弱,且不辞以身试油鼎。秦王不能使之屈,竟以礼待之,遂得完璧归赵。

☚ 火牛阵   渑池会 ☛

完璧归赵

典源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ei) 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释义用法 蔺相如奉和氏璧出使秦国,有勇有谋,据理力争,终于挫败秦王的诡计,使和氏璧安然返归赵国。这是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后用此典或表示事物完好归回; 或表现大义凛然的气概,机智果敢的精神; 或以此璧形容贵重难得的宝物。

用典形式

【头碎柱】 金 ·元好问:“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回赵璧】 宋·张元干:“睨柱倘触回赵璧,思鲈安用过吴侬?”

【全赵璧】 宋·文天祥:“不是谋归全赵璧,东南那个是男儿!”

【冲冠发】 明 ·吴易:“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连城贵】 唐 ·元稹:“在楚裂地封,入赵连城贵。”

【连城璧】 明 ·陈子龙:“时清自弃连城璧,遇险终须万斛舟。”

【抱璧还】 清·王夫之:“绛节生须抱璧还,降笺谁捧尺封闲?”

【相如璧】 元 ·王逢:“连城不换相如璧,百结何妨子夏衣。”

【重连城】 宋·辛弃疾:“商量诗价重连城,相如老,汉殿旧知名。”

【秦璧归】 宋·范成大:“莫嫌憔悴沈腰瘦,且喜间关秦璧归。”

【酬赵璧】 清·王士禛:“十五名城酬赵璧,何如谈笑请咸阳。”

【璧终全】 宋·罗绮:“齐好无移竿尚在,秦酬有爽璧终全。”

【入贡全璧】 宋·汪元量:“入贡能全璧,怀归不献图。”

【完璧归赵】 清·黄景仁:“脱囊生赠吴三尺,完璧全归赵百城。”

【赵璧犹全】 宋·范成大:“郑环信美非吾宝,赵璧犹全任汝归。”

【指图睨柱】 宋·苏轼:“君不见秦赵城易璧,指图睨柱相矜夸。”

【怒发冲冠】 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能回赵璧】 宋·黄庭坚:“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

【睨柱吞嬴】 宋·文天祥:“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先生令赵重】 宋·范成大:“正倚先生令赵重,宁容骄子诧胡 强。”

【恨不逢相如】 金·元好问:“割城恨不逢相如,佐酒恨不逢朱虚。”


完璧归赵 - 古代计谋 - 可可诗词网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得到楚的和氏璧。秦昭王得知这一消息,便派人告诉赵王说:“秦王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池来换那块和氏璧,希望赵王能答应。”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人商议,大家觉得,如果答应了秦国,只怕会上当,如果不答应,恐怕又会得罪秦国,因此都拿不定主意。这时,宦官缪贤向赵王推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于是赵王便召来蔺相如,问他:“秦王拿十五座城池来换赵国的和氏璧,先生认为该怎么办?”蔺相如说:“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赵王说:“如果他拿了我的璧,而不给我城,如之奈何?”相如说:“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错在赵国,赵国给了璧而秦不给赵城,错在秦。我认为宁可让秦国错,我们也不该错,错则被动。”于是赵王便请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答应,如果秦国不交出城池,一定完完整整地把璧交还给赵王。赵王拜蔺相如为大夫。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都咸阳,秦王先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奉璧给秦王。秦王见璧大喜,将它传给后宫的美人和左右随从看,左右随从都呼万岁。蔺相如见秦王毫无给予赵城池的意思,便对秦王说:“这块玉虽美,但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蔺相如接过和氏璧,依柱而立,怒气冲天地对秦王说:“大王曾答应用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璧,当初赵国的大臣们都说大王是在骗人,独有我以为布衣之交尚且不相欺,而况大国之间呢?赵王这才斋戒了五天,派我来献璧。可大王却将璧随随便便地让身边的人传看,还送给后宫女人把玩,根本没把它看得和十五座城池一样重要。可见,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现在,璧就在我手中,如果大王逼我的话,我宁可让这块璧和我的脑袋一起在柱子上碰碎。”秦王一听连忙道歉,并叫大臣拿出地图把十五座城池指给他看。相如心知秦王是假意,便对秦王说:“当初赵王斋戒了五天,举行了隆重的送璧仪式。为表示诚意,大王也应同样办理。这样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心想:还是不可强夺,便答应了他。相如心想秦王虽斋戒了五日,决计会负约不给城。于是派人打扮成商人模样,将璧藏在怀里,从小路混出秦国,将璧归还了赵王。过了五天,秦已召集大臣,举行受璧仪式。相如至,对秦王说:“秦国自穆公以来,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位讲信义的,我怕受骗,已经将璧送回赵国去了。现在秦强赵弱,您要是真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就请先将城池割给赵国,赵国自然会把璧献给秦国。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当诛,臣请大王治罪。”秦王听了蔺相如的话,对大臣们说:“今杀相如,还是得不到璧,而徒然断绝了秦、赵的交往。不如厚遇他,让他回国,赵王不会为一块玉璧而欺骗秦国的。”然后设宴招待了蔺相如,送他回到赵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wánbìɡuīzhào

━┃━┃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便得个完璧归赵也,怕花貌老风霜。”

☚ 轩鹤冠猴   青龙 ☛

完璧归赵

❶指蔺相如不辱使命,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东周列国志》第九六回: “若城入于赵,臣当以璧留秦; 不然,臣请完璧归赵。”
❷谓完好无损地将原物归还主人。《民国通俗演义》第四一回: “况中日不相联属,怎肯把处心积虑的青岛谋取到手,还要完璧归赵呢?”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遣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王曰: ‘谁可使者? ’ 相如曰: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前往。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壁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而入秦。” 遗(wei):送给。奉: 同 “捧” 。赵惠文王: 战国赵武灵王庶子,名何。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6年在位。秦昭王: 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君,名稷。蔺相如: 战国赵人,原是宦官令缪贤门客。后任上卿,与大将军廉颇精诚合作,使赵国一度称雄海内。秦国许以十五城为代价,交换赵国所得和氏璧,蔺相如请求出使秦国,保证: 如秦王不能践约,一定将和氏璧归还赵国。

完璧归赵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及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使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释义】 秦国欲以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怕秦国得璧后不给城,蔺相如表示他可以完璧归赵,即奉使前往。至秦后,相如见秦王态度轻慢,不像偿给赵城的样子,即设辞将璧要回,指出秦王的不郑重,并表示如果秦强夺的话,就将璧摔碎。然后斜视着殿柱,准备击碎它。秦王连忙道歉,表示要以隆重仪式接受,先请相如住在馆舍里。相如考虑秦最后仍会毁约,于是让其随从换上平民衣服,从小道带璧归赵。后以此典形容人不惧强权、大义凛然的气概,或用以表示事物完好归还。
【例词】 璧终全 抱璧还 酬赵璧回赵璧 怒发冲冠 冲冠发睨璧 睨柱 睨柱吞嬴 头碎璧完璧全归 秦璧归 相如璧相如睨柱 赵璧全 指图睨柱蔺卿全璧
【用例】
〔抱璧还〕 清·王夫之《读指南集》:“绛节生须抱璧还,降笺谁捧尺封闲?”
〔冲冠发〕 宋·胡世将《酹江月》:“拜将台攲,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回赵璧〕 宋·黄庭坚《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
〔蔺卿全璧〕 宋·洪皓《浣溪沙》:“况闻谋帅得廉颇,蔺卿全璧我蹉跎。”
〔睨柱〕 晋·卢谌《览古诗》:“挥袂睨金柱,身玉要俱捐。”
〔完璧全归〕 清·黄景仁《送容甫归里》:“脱囊生憎吴三尺,完璧全归赵百城。”
[相如睨柱] 北周·庾信《拟连珠》:“是以曹刿登坛,汶阳之田遽反;相如睨柱,连城之璧更还。”
〔赵壁全〕 宋·范成大《复以蟾砚归龚养正》:“郑环信美非吾宝,赵璧犹全任汝归。”

完璧归赵wánbì-guīzhào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自秦国送回赵国。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战国时,楚国一个叫卞和的人挖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称“和氏璧”。有一年,赵国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襄王得知后,声称愿用15座城池换取赵王的和氏璧。当时,秦强赵弱,和氏璧给不给秦国,赵国君臣一时想不出对策。这时,有个宦官的门客蔺相如,表示愿意去办这件外交大事。他说:“让我把璧带到秦国去,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履行他换城的诺言,我一定负责完璧归赵。”蔺相如到了秦国,献上和氏璧,秦王哈哈大笑,随后把璧传给美女和侍从们玩赏。蔺相如见秦王无意割城,便对秦王说:“大王,这璧上有斑点,让我指点给你看。”蔺相如拿到和氏璧,持璧倚柱,怒发冲冠,斥责秦王不讲信义。秦王又羞又恼,想叫武士来强抢。蔺相如早已料到这一着,便威胁道:“如果大王硬要胁迫我交出和氏璧,我就和这块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秦王只好唤官吏打开地图,答应划15座城池归赵。蔺相如将计就计说:“赵王派我把宝璧送来,是很隆重的,曾经斋戒5天。大王也该斋戒5天,然后举行接收典礼才是!”秦王无奈,只好勉强答应,并将蔺相如留宿在馆驿里。当夜,蔺相如嘱咐随从人员,化装成百姓,把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交给了赵王。这个故事,就叫“完璧归赵”。
后人常用“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完璧归赵wánbì-ɡuīzhào

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还给原主。
故事战国时,秦昭王假意说要拿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但拿到和氏璧后,却不提交换城池之事。赵国使者蔺相如看秦王无意拿城池交换,便机智地从秦王手中要回和氏璧,派人完好地送回赵国。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成〉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借你的书,现在我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奉璧使秦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矫许以十五城请易璧。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请奉璧使秦,并许诺曰:“城入赵而留璧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由于蔺相如的机智勇敢,终未使秦王得璧,而能归璧于赵。后也常以“完璧”、“完赵”、“归赵”比喻完好无缺地归还借物。

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 战国时秦昭王表示愿用十五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大夫蔺相如奉命携璧出使秦国。他觉察秦王并无诚意,用计将璧完好无损带回赵国。指原物完好地归还,毫无损失。

完璧归赵

完:完整。把璧玉完整地归还赵国。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人。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宝玉“和氏璧”。秦昭王对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王便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换城。秦王拿到璧后不肯交出城池,蔺相如设计夺回和氏璧并威胁秦王说:“如果你言而无信,我就和璧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秦王吓得答应斋戒五日后交出城池,蔺相如趁机让人把和氏璧偷偷送回了赵国。秦王的阴谋没有得逞。(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翼而飞[无翼而飞];合浦珠还、失而复得、完璧归赵

○不翼而飞bù yì ér fēi

比喻东西突然丢失:我的钢笔怎么~了 |我的钱包被扒走了,一百多块钱就这样~了 |他找到了前几天~的那件衣服。也说〖无翼而飞〗。

●合浦珠还hé pǔ zhū huán

合浦,古地名。比喻物失而复得:虽是一件无足重轻的东西,能够~,我心里总觉喜欢得很|香港回归,金瓯补缺,~。

●失而复得shī ér fù dé

失去的东西又回来了:要不是碰上好人,丢失的钱包怎能~?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比喻完整无损地归还物主:没想到失去这么多年的心爱之物又~了。

完璧归赵

婉指将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给原来的主人。“璧”,即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字数:54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春光漏泄   偷梁换柱 ☛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赵国使者蔺相如的故事。赵惠文王有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修书赵王,表示愿以十五座城邑换得赵王的和氏璧。当时秦强赵弱,赵国君臣上下拿不出主意,宦者令缪贤向赵王推荐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对赵王保证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至秦,秦王在章台接见,蔺相如捧着和氏璧请秦王观赏,秦王高兴地拿给臣下姬妾欣赏。相如见秦王没有割城予赵的诚意,便上前对秦王谎称此璧有疵点,拿回玉璧,倚柱持璧怒气冲冲地对秦王说: 您想得到和氏璧,修书赵王,赵王召集群臣商议,很多人认为秦国贪婪,得到玉璧后,不会真的将十五座城割给赵国,因而不愿以玉璧交换。我认为平民百姓尚能真诚相待,何况秦这样的大国呢! 并且也不应该因玉璧的缘故与秦交恶。于是赵王斋戒五日,才派我奉璧于秦。可是您对我倨傲无礼,还让姬妾们观看玉璧,这分明是戏弄赵国使臣。您如果硬要抢走玉璧,我就与它一同撞在这柱子上。说着便要撞柱。秦王怕玉璧撞碎,连忙制止,命臣属取来地图,指明割让给赵的十五座城。相如又请秦王斋戒五日后隆重接璧,秦王无奈,只好答应。相如回到住所便派一名叫傅广成的人穿上仆人衣服,暗藏玉璧,连夜回赵。五天后,蔺相如对准备接璧的秦王说明玉璧已归赵,秦王如真想得到玉璧,请割城后再派人出使赵国。秦王觉得即使杀了蔺相如也无法得到玉璧,而且还会使秦赵结怨,便没有为难蔺相如。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回到赵国,赵王任命其为上大夫。

☚ 鸡鸣狗盗   远交近攻 ☛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return the jade intact to the State of Zhao—return sth to its owner in perfect condition; return sth to its rightful owner intact
❍ 相如曰: “王公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If Your Majesty has no one else,I will gladly take the jade and go on this mission. If the cities are given to Zhao,the jade will remain in Qin. If no cities are given,I shall bring the jade back unscathed. ”/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姚雪垠《李自成》Ⅰ—657) Just rest assured. I’ll see to it that before long these two things will be returned to their owner in perfect conditions.

完璧归赵wan bi gui zhao

return the jade intact to the State of Zhao return sth. to its owner in perfect condition

完璧归赵wan bi gui zhao

return the jade intact to the State of Zhao(meaning return something to its owner in perfect condition)

完璧归赵

return the jade intact to the State of Zhao (from which it was brought)—return sth to its owner in perfect condition

完璧归赵wán bì ɡuī zhào

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给主人。return sth. to it’s owner in good condition, have sth. returned to its proper owner

完璧归赵

见“蔺相如”。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解义】比喻原物归还给主人。
【典故】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秦昭王得知便派人来表示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不敢拒绝,又怕上当受骗。这时,蔺相如自愿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他说:“如果秦国划城池入赵国,我就将和氏璧给他;如果没有划入,我就将和氏璧原封不动地带回来。”蔺相如到秦国后,见秦王不想将城池划入赵国,却想骗取宝玉,就设计取回了和氏璧,将其完整地带回了赵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法】常用于借人物件,保证能完整交还。
【例句】老张,我借你的摄影机,保证明天~。
【近义】物归原主
【反义】久假不归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和氏璧。秦昭王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座城相换。蔺相如请求前往献璧,如果秦王无意给城就设法将原璧返回赵国。后称原物归还为“完璧归赵。”。《史记·蔺相如传》:“相如曰:‘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惠文王统治赵国的时候,得到楚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稀有宝玉。秦国的昭襄王听说这件事后,就派使臣送来一封信说,愿意以15座城池来换取这块璧。
赵王与大臣们商议后认为,把璧交给秦国吧,恐怕不可能换到秦国的城池,白白地被秦国欺骗;要不给吧,恐怕秦国会派兵来侵犯。就连可以派遣去答复秦国的人,一时间也找不到。
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说,蔺相如此人可以出使秦国。赵王立即召见蔺相如,问他是否可将璧给秦王。蔺相如说:“秦国强大,不可以不给。”
“如果收了我的璧,却不给我城池,那怎么办?”赵王问。
“秦国以城池来换璧,如赵国不给,那赵国没有道理。赵国给予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那么秦国没有道理。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没有道理的责任由秦国去承担。”
赵王听了默默点头,又问:“那么谁可以出使秦国?”
蔺相如回答说:“想必大王还没有找到可以出使的人。我愿意捧着璧出使秦国。我可以向大王保证:秦国将城池给赵,我就将璧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给,我就一定将完好无损的璧带回赵国。”
于是,赵王派蔺相如带璧入秦。秦王并不在正式接见使者的宫殿接见。蔺相如向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满心欢喜,只顾让左右大臣和后宫姬妾传观,而没有把十五座城池补偿给赵国的意思。蔺相如心生一计,走上前说道:“璧上有个小斑点,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取璧到手后,退了几步,让身子靠着庭柱,气愤地说:“为了送来这块璧,我们赵国的大王沐浴更衣,接连五天不饮酒、不吃荤,并恭恭敬敬地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我这才捧璧来秦。想不到大王傲慢无礼,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并且只顾让人传观,不提交城之事。可见大王并不想以城换璧,所以我把璧拿了回来。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宁愿将自己的脑袋和璧一起在柱上撞个粉碎!”
秦王怕他真的说到做到,连忙婉辞道歉,再三劝请他不要这样做,并立即叫主管疆域户口的官吏来查看地图,指出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给赵国。
蔺相如料到秦王只不过装装样子,不是真的要这样做,便又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既然我们赵国大王送璧时斋戒五天,如今大王接受它也要斋戒五天,在朝堂上举行最隆重的仪式,这样我才能献璧。”
秦王想,强夺总不太像样,便答应照办,并让蔺相如住在宾馆里等候。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五天再受璧,但必然违反给赵十五座城池的约言。因此派他的随从穿上普通百姓的粗布衣服,把和氏璧藏在怀里,从小路逃走,实践自己“完璧归赵”的诺言。
再说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朝堂上摆开了最隆重的礼仪,请蔺相如来献璧。蔺相如来到后,神色坦然地说:“我怕被您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已经派人走小路将璧送还赵国去了。只要大王送城,赵国是不会不给璧的。我欺骗了大王,罪该万死,就请大王将我下油锅烹死吧!”
秦王十分恼火,但再想想,就是杀了蔺相如,也不能得璧,这样做倒反断绝了与赵国的友好情谊。最后终于在朝堂上正式接见了蔺相如,并且客客气气地放他回国。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成“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完璧归赵wán bì ɡuī zhào

完:完整;完好。璧:圆形扁平而中心有孔的玉器。指把东西完整无缺地归还原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得到名贵的楚国和氏璧,秦昭王恃强声称要用十五座城交换,蔺相如奉命前往,见秦王并无诚意,又将和氏璧完好送回赵国。
【例】这是当初借你的三本书,现在~,悉数奉还。
〔近〕物归原主 二者都表示“把东西归还原主”,但前者含有东西“完好无损”之意,后者无;前者用作比喻,后者直言其事。
〔注〕“璧”不能写作“壁”。

完璧归赵wán bì ɡuī zhào

【释义】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璧:??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战国)?? ?, ???? 15??? ????? ?(赵)??? ?? ???(和氏璧)? ??? ?(秦)??? ? ???(蔺相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句】谢谢你上次借给我的书,现在完璧归赵。
??? ??? ???? ?? ??? ??? ????.
【近义词】物归原主

完璧归赵wán bì ɡuī zhào

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美玉。赵:战国时的赵国。本指战国时代蔺相如奉赵王命持和氏璧出使秦国,换城不成,便设法把璧完好地送回赵国。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给本人。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六:“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变式〕完璧奉赵
〔近义〕物归原主

完好无损地把原物归还原主完璧归赵

格式 掌故式。
释义 璧:古代一种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骗赵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赵国的国宝和氏璧。赵王不敢拒绝,又怕上当。大臣蔺相如自告奋勇去秦国,表示如果秦王食言,一定把璧完好地送回国。蔺相如献璧后,见秦王没有给城的意思,便用计把璧从秦王手里取回,送还赵国。
举例 况中日不相联,怎肯把处心积虑的青岛谋取到手,还要完璧归赵呢?(《民国通俗演义》第四一回)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完:完整,完好。璧:圆形扁平而中心有孔的玉。指把东西完整无缺地归还原主。
〔例〕从省图书馆借来的古籍我昨天已经~了。
【辨析】“完璧归赵”与“物归原主”都表示“把东西归还原主”。“物归原主”不含“完好无损”的意思。
【提示】“完”不能理解为“用完”。只能用于东西,不能用于人。

完璧归赵wánbì-guīzhào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秦国假意要用十五座城池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大夫蔺相如主动要求出使秦国,他说:“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泛指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参见“价值连城”。

完璧归赵wán bì ɡuī zhào

解释 璧:一种玉器,此处指和氏璧。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后来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于是王召见,……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派人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大臣们商议:觉得把璧给秦国吧,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只是白白地被欺骗;想不给吧,又害怕秦军来攻打。对策还没议定,打算找一个能够派到秦国去交涉的使者,也没找到。这时宦官令缪贤说:“我的家臣蔺相如可以出使。”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假如秦王拿去了我的宝璧,却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要求用城池换宝璧,而赵国不答应,赵国就理亏。赵国给了宝璧,秦国却不给城池,秦国就理亏。权衡这两个方面,宁可答应秦国,让他们担负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出使呢?”相如说:“大王如果真的没有人,我愿意捧着宝璧出使秦国。城池给了赵国,宝璧就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完整整地把宝璧带回赵国。”相如到秦国献璧后,见秦王并不打算真的履行约定给赵国城池,就设法取回宝璧,派随行人员从小路送回了赵国。
近义 物归原主
例句
她万万没有想到,这几件半个多世纪前失去的东西,居然能够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wán bì ɡuī zhào

将完好无损的和氏璧回归赵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秦昭王声称愿以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赴秦献璧,见秦王并无诚意,又设计取回璧,并完好地送回赵国。后比喻将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物主。也作“全璧归赵”。

完璧归赵wán bì ɡuī zhào

比喻原物完好地归还,毫无损失。
【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秦昭王愿用十五城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觉察秦王并无诚意,便用计将和氏璧完好带回赵国。
蔺相如出使秦国

完璧归赵wán bì ɡuī zhào

【解义】 比喻原物归还给主人。
【典故】 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秦昭王得知便派人来表示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不敢拒绝,又怕上当受骗。这时,蔺相如自愿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他说:“如果秦国划城池入赵国,我就将和氏璧给他;如果没有划入,我就将和氏璧原封不动地带回来。”蔺相如到秦国后,见秦王不想将城池划入赵国,却想骗取宝玉,就设计取回了和氏璧,将其完整地带回了赵国。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法】 常用在借人物件,保证能完整交还方面。
【例句】 老张,我借你的摄影机,保证明天~。
【近义】 物归原主、原物奉还
【反义】 久假不归、有去无回

完璧归赵wán bì ɡuī zhào

完: 完好无损。璧: 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扁平而圆,正中有小孔,是贵族朝会、祭祀、婚嫁、丧葬等礼仪所用的器物,也用作装饰。归赵: 还给赵国。这是《史记·蔺相如列传》中的故事: 春秋时楚国的和氏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楚王,可是玉匠说是假的,楚王一生气,就把和氏的脚给斩了。一直到第三代国王时,才发现确实是一块罕见的美玉,制成了玉璧,就叫和氏璧,是一件各诸侯国公认的稀世珍宝。战国时,赵国得到了楚国和氏璧,秦王听说后表示愿以十五座城来换取和氏璧。赵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当;蔺相如说,秦强赵弱,还是答应他吧,我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把璧完好地送回赵国)。”于是蔺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只顾着高兴,根本不提给城的事,就假说璧上有斑点,要指给秦王看,等璧一拿到手,便厉声说,你要是不给城,我就把玉砸碎了!秦王怕他真砸,连说好商量。晚上,蔺相如让手下人带着和氏璧偷偷先回赵国,自己留下来与秦王周旋。秦王见蔺相如如此有胆略有智谋,不好强求,就放他回国了。就这样和氏璧完好的回到了赵国。后来就用“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给物主。周瘦鹃《苏州游踪》:“饱看了名梅之后,又参观了抗战期间密藏洞庭西山而最近~的许多善本书籍。”参见“价值连城”(113页)。

完璧归赵wan bi gui zhao

璧:和氏璧,美玉。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后,派人送书与赵王,表示愿以十五城换璧。赵王派蔺相如为使者,相如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相如到秦国献上璧,见秦王无意偿付赵国城池,就设法将璧索回,让随从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近】物归原主
【反】巧取豪夺有去无回
【注意】璧,不可写作为“壁”。

完璧归赵wánbìguīZhào

完:完整,完好。璧: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赵:战国时的赵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秦昭王恃强声称要用十五座城池换赵国的和氏璧。赵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当。大臣蔺相如自告奋勇,愿带和氏璧前往秦国,并对赵王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到秦国后,见秦王没有诚意,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和氏璧完好回归赵国。今指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例】朋友们向我借书,我珍重地交出去,并且一再叮咛,要准时“完璧归赵”。(臧克家《书的故事》)

B52T【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缺,完好。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也泛指美玉。归:归还。

完璧归赵wánbì-guīzhào

〔主谓〕 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泛指美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再休思重回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也,怕花貌老风霜。”
△ 褒义。多用于描写东西完整无损地送还原主。
【近义】物归原主
〖反义〗久假不归。
也作“全璧归赵”。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之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相如曰: ‘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完:完整无缺。璧:圆形中有孔的玉,此指和氏璧。归赵:归回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后泛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