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完形心理学美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完形心理学美学即“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完形心理学美学 完形心理学美学是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是完形心理学运用于美学的产物。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系“形式”、“形状”之义)。格式塔学派主要用异质同构来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提出由于外部世界(物理)与内在世界(心理)的“力”在形式结构上有“同形同构”(或“并质同构”)关系,即它们之间有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事物的形式结构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在大脑中引起相同的电脉冲,所以外在对象和内在情感能够产生相互映对符合的知觉感受,从而产生美感愉快。完形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鲁道夫·安海姆“格式塔”系“形式”、“形状”之义。格式塔学派主要用异质同构来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提出由于外部世界(物理)与内在世界(心理)的“力”在形式结构上有“同形同构”(或“并质同构”)关系,即它们之间有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事物的形式结构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在大脑中引起相同的电脉冲,所以外在对象和内在情感能够产生相互映对符合的知觉感受,从而产生美感愉快。完形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鲁道夫·安海姆(Rodolf Arnhein 1904—)在他之前,柯勒(W·Kohler)和K·考夫卡(K·Koffka)试图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解释审美现象,然而只是当安海姆把完形心理学具体系统地运用于艺术,尤其是运用于视知觉与艺术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写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著作时,完形心理学才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流派出现。按照安海姆的看法,第一,艺术作品的意义建立在知觉的规律之上,知觉、尤其是视知觉规律是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知觉的分析是他艺术分析的基础。第二,他首先把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用来解释视觉艺术中的似动现象。完形心理学的“似动现象”实验揭示,在暗室里如果两条光线先后出现的时间仅仅相隔十分之一秒的话,那么看到的是一根线在运动。这里,不动的东西被看成动的东西,是因为似动现象本身就是一种完形,它是大脑生来就具有的一种组织作用。安海姆由此指出,绘画作品或静态事物中的运动感觉,并不象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由联想和移情作用引起的,而是由艺术作品的形象结构唤起的鉴赏者大脑皮层中的场效应引起的。这又导致他的第三个观点,即艺术中的表现性并不在于过去的经验,而在于大脑皮层本身的组织机能,即完形机能。这体现了完形心理学美学的最大特点,也是其最大的缺陷,即片面强调大脑组织的天生定律引起的自然操作作用;以及本质上过分强调形式。 ☚ 分析哲学美学 精神分析美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