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宋词《贺新郎》 - 刘克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宋词《贺新郎》 - 刘克庄

诗词鉴赏《贺新郎·刘克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①贺新郎,词牌名。 ②国脉,国家的命运。 ③缚,捆绑。 ④韩五,韩世忠。南宋抗金名将。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唱和之词。言词之中始终洋溢着救国的激情和远大志向。“国脉微如缕”,首句便给人国运危机的感觉,整个国家已经衰微不堪,命悬如丝,大厦将倾。词人对国家存亡的担忧可见一斑。词作感情于氛围中生成:“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词人发问:长缨何处在,何日才能将敌方首领擒缚!报国之志的热忱可见。接着,词人直表胸怀,道出自信的观点,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英杰好汉,遗憾的是尚未聚集统领,发挥将才实力。接着举例说:不信,试看抗金名将韩世忠。词人熟悉而又亲切地运用民间称谓“韩五”,表达对英雄报国的崇拜和赞赏。随后词人讲到西汉张良遇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和唐将李筌受到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的两个典故,表达词人报国攘敌、建立功勋的渴望。词人用典接连,但语句畅连,一气呵成,具有勃勃生气,语言和情感相柔并济。

下片由彼到己,词人想到自己的遭遇与不公。“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表达词人少小怀大志,却一生惆怅,英雄无用武之地,虚度岁月的痛苦。痛心疾首,只有慨叹了!词人怀才不遇、屡失报国机遇的愤慨,流泻出来。下边两句“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暗喻北方边疆战事紧急,渲染了侵略者带来的杀伐之气。敌方的冲梯纷纭凌乱,守城危在旦夕。词人追思往昔,张巡、许远,坚贞不屈临阵不乱,纵横杀敌。倘若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再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言语中充分体现词人对用兵才俊的高度赞扬,同时也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和期望。最后词人情感流泻奔放,直抒心愿:“快投笔,莫题柱。”情真意切,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激励,也是与友人共勉。

●贺新郎,参见第306页相关介绍。

●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年轻时候,家庭贫寒,经常为当官的私下抄写公文,充当书记来养活自己。整日忙碌,时日长久,自己感到无聊和空虚,于是便放弃了抄写书籍养生的事情决心学习效仿傅子介和张骞,边疆立功,留下万古名。

●投鞭虚语的故事。前秦时期,秦要攻打晋国,前秦太子左卫率石越认为晋国有长江作为险要地形,完全能够抵挡,不能攻打讨伐。建议秦国另寻方法。苻坚大言不惭地自夸道:就凭借我这千百万军队,如果光把马鞭扔进河中,就能够把江水挡住,阻塞河道,江水都不能流动了。长江对于我们进攻敌人又有什么险要的呢?后来就用投鞭断流、投鞭等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被毛泽东典化后更具气壮山河的雄风。

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忘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此词作于1935年红军北上陕北到达甘肃境内,中央决定将红军一、三、军委纵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毛泽东等成为五人军事领导团。9月红军一鼓作气登上了去往陕北的最后一个高山——六盘山,已经距离陕北不远。随后毛泽东填词《清平乐·六盘山》。

上阕是词人对长征胜利的小结。“天高云淡,忘断南飞雁”,开篇写景,气势非凡,胸中自有成竹万竿。词句清新流畅,没有晦涩之语。历经八十一难即将来到陕北,词人千头万绪:对南方根据地战争岁月的依恋、对往日战友出生入死的怀念一切都给予南归大雁,带去远方。词人随之表达壮阔的志向,坦然而博大的襟怀,令人折服。“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言词中始终蕴含着强烈的自信和不屈的风骨。纵使磨难重重但依然志向不移,抱负弥坚。回首历经的岁月不是感伤而是雄健的气魄,铮铮铁骨足以震慑对方。下阕触景生情,登临绝境,在高处远看满山红旗蔚为壮观。既是对红军壮阔气势的赞扬,更是表达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在悲壮中激扬欢快的乐章,始终饱含革命乐观的情怀。下阙也是词人对未来的展望。词人写道: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既是对革命的壮心不已的表达,同时也是对国运的深深担忧,革命历程长远,需要仁人志士,共赴疆场。全词质朴流畅气势非凡,正是毛泽东一贯的风骨所在。词作语言直白,形象鲜明,情感直率,意志深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震撼力。

服虎降龙的长缨,这一耀眼的意象成为救民于水火的化身。长缨不是长度与质地的组合名词,而是爱国情感的寄托者,报国的请战书。与长缨同时出现的当然是“好汉”,铁骨铮铮,不见黄河心不死,不达目的誓不休。这种充满力度的意象给人一种激越勃发的快感和上进心。更使词作慷慨激昂,意气风发,骨力雄壮。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不到长城非好汉。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宋词《贺新郎》 - 刘克庄 - 中华宋词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宋词《贺新郎》 - 刘克庄

诗词鉴赏《贺新郎·刘克庄》北望神州路

北望神州路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①贺新郎,词牌名。 ②握蛇骑虎,手拿着蛇,胯下骑着虎。比喻和可怕的事物相处。 ③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④惟,只有。 ⑤新亭,送别的路边亭子。 ⑥鸿,鸿雁,大雁。

这首词是送友人陈子华之作,词作手法奇特,风格迥异。开篇一句“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令人感觉突兀,发出疑问引人深思。身在南国偏安一时,北国故土、眷顾留恋,词人以忧患殷期的心仰望北方,期望收复失去的河山,重归故里。“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词人写道,应当胸怀英雄壮举,海纳天下俊杰,举国力量收复失地。词人崇尚宗泽大义凛然,却又有大眼光识人、用人的胆略和能力。友人陈子华,曾主张积极招抚中原地区的义军。这正是宗泽的壮举之处,词人倍加赞赏。词人倡导,如能够胸怀国家、正确团结、运用义军的力量,抗金是充满希望的。故此词人在送陈子华赴前线真州时,嘱咐认真地面对这个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重大问题,才在首句发此疑问感慨。典故之中,作者清晰地批判无能的投降派。两种形象,鲜明、强烈的对照,情理所到力度无比遒壮。词人希望陈子华效法宗泽,凝聚人心,使豪杰英才欢欣鼓舞,挥洒自如势不可挡,收复、安定齐鲁地。

下片情感起落跌宕,引人入胜。“两淮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写出国土沦丧,凄清悲凉,人烟稀少,狐兔出入的情景;人们盼望祖逖那样的志士,发挥雄才伟略,率义士才俊报效国家。诉说之时,伤心悲绝。“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此句悲愤之情油然而生,也为国运兴衰忧心忡忡。但接下来语调情感随之一变:“算事业须由人做。”明确国家事业不须颓丧,要充满信心,和上片的思想感情相呼应。“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写词人痛斥并否定文弱妥协的亡国行为,嘱托陈子华要勇于率众一起报国。“空目送,塞鸿去”这句虽简练,但表达出了心中落寞凄凉,话别友人言简情深。词尾一句,别离伤情浑然一体,余味不绝,力量精到。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谥文定,莆田人。诗学晚唐,为江湖派大家,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二百卷,内长短句五卷。冯煦《蒿庵论词》:“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于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

代表词作有:《沁园春·何处相逢》《木兰花慢·海滨蓑笠叟》《满江红·金甲雕戈》《贺新郎·北望神州路》等。

●贺新郎,参见第306页相关介绍。

●宗泽。爱国将领,为抗击金军,招抚了义军首领王善、杨进等人,因为敢于招抚“寇盗”的义军,能够良好地组织领导、“驾驭”他们,从而壮大抗金的力量,影响极大,声威远及八方,百姓士兵都崇拜他,称之为“宗爷爷”。

赠别友人,抒发爱国情怀的诗作历来不乏,唐代李颀作品中景情交融,诗作中勉励故人立志报国、不虚一生。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诗句开篇,离愁别绪气息浓浓,景色悲凉鸿雁哀鸣,使人愁在心头,送客伤感显现无遗。树色枯黄,秋风萧瑟,使人感到寒凉的秋意,凄婉忧愁的意象自然地流露出来。诗作最佳之处在于离愁抒怀之后,展露勉励关怀的意境。诗人劝慰友人,长安乐趣多多,千万要志存高远,为国报效,不要醉生梦死、虚度此生。

这首诗作,正暗合了刘克庄送友人陈子华之作《贺新郎·北望神州路》。陈子华异地就任,临别时词人直抒衷肠,劝勉友人效法宗泽,维护一方百姓,顶天立地,卫国效命。这一诗一词,异曲同工,清晰地表达了主人翁一腔爱国志、一片忠心情。

南宋词人常以“北”为意象,表达忧国复国情感。词人通过“北望”崇尚英烈、痛骂无耻,爱国情感倾泻出来。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