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宋词《浣溪沙》 - 晏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宋词《浣溪沙》 - 晏殊

诗词鉴赏《浣溪沙·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①浣溪沙,词牌名。 ②一向,一晌,一会儿。 ③等闲,平常。 ④念远,思念远方的人。 ⑤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本词气象宏阔,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格调深刻沉着,高健明快,笔力极重,格调遒上,又不失晏殊词闲雅蕴藉的主要风格。内容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上片“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下片二语,前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珠玉词》中仅此而已。“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浣溪沙,参见第42页相关介绍。

●晏殊当官的时候,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和兄弟们“舞文弄墨”。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会去参与宴游。”这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同时也成为教育后代诚实的典故。

上首词并不是晏殊词的主要风格的代表作,却使他的词多了一分高健莽苍,更有感染人的力量。下面这首是他主体风格的代表之作。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词写秋来情怀。词中的金风梧桐,小窗人醉,斜阳残花,双燕欲归,都有着淡淡的秋感。这首小词通过对秋景的着意描绘,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人的清寂之思。如微风之拂轻尘,晓荷之扇幽香。全词于平易之境,抒闲适之情。清新雅洁,饶有韵致。

中国古人有“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说法,故而梧桐意象常与秋雨联系在一起。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较早成功组合这对意象,以“秋雨梧桐叶落时”渲染唐明皇对杨玉环的无尽思念,形成用“梧桐雨”表现离情的传统,“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历来都是传诵的名句。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宋词《浣溪沙》 - 晏殊 - 中华宋词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宋词《浣溪沙》 - 晏殊

诗词鉴赏《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②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③香径,花间小路。

这首词集中体现了晏殊的词风,含蓄典雅,圆融温润,善以清词浅语表现闲雅富贵的生活愁绪。词的内容主要是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词的上阕主要写持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的此时此景,感到光阴的流逝,不可追回,虽有富贵,犹有不足,因而未免深深叹息。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化用白居易“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长安道》)之意,以诗酒作自我排遣。后面二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是说景物依旧,但过去的一切,都像夕阳西下,一去不复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吟》),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说,人已经不是去年的人了,虽然景物没有变,但人却在变,隐然有一种惜春叹老之情。

词的下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花落水流,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燕子去而复来,春天来了又去,可是青春却一去不归,酒阑人散后,莫名的闲愁涌上心头,在小园花径上独自徘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给读者以充分的美感联想,能产生广泛的象征性。“花落”的衰亡、无情,“燕归”的新生、有情,充满辩证法,思想意蕴远远高于字面的意义、形象。而且,在这里又充满回环起伏、抑扬跌宕的艺术美感,意味异常深长。后人引用“无可无奈花落去”,赋予了它新意,借以讽喻腐朽势力无可挽回的没落命运。

整首词构思精巧,选景典型,作者善于捕捉自己那一刹那间偶然为外物所触发的真实情感。处处写景物和个人的活动,但处处又是抒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真是妙手偶得,是本词的灵魂所在,也是千古佳句。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语言工巧,清丽而自然,有人评价“对法之妙无两”。

●晏殊(991~1055),宋初婉约派著名词人。他七岁能文,少年得志,官至宰相,一生得意,未遇到大的波折,始终过着达官贵人的优裕生活。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政绩,但他荐拔了不少能人志士。他的词基本上承袭了晚唐五代的婉约特点,内容多是官僚生活中的男欢女爱、离情别绪及娱宾遣兴之类,艺术上追求审美感觉,语言精巧而疏淡,凝练而自然。著作颇丰,多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代表词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清平乐·金风细细》《少年游·重阳过后》《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踏莎行·细草愁烟》《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等。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以春秋时西施浣纱于若耶溪的故事为背景而得名。南唐中主用为词调。《南唐书》记载:“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元宗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浣溪沙》一调在唐宋时代备受词人青睐,使用频率最高,成为当之无愧的“唐宋词调之冠”。仅《全宋词》中此调就使用七百七十五次。此调所以备受青睐,皆因其曲调曲折,具有轻灵与婉转之美;形体结构具有整饬与变化之美;对偶句式具有画龙点睛之美。另有《浣纱溪》等二十余种异名。此调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富有生活哲思,是晏殊词的一大特点。《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仅世人喜欢,晏殊自己也非常喜欢,后来他又把这对佳联用在《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中。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这首七律是题与诗侣张先、王琪的。在淡淡的伤春叹逝之中,豁然表达自己及时选材任贤的胸襟。此诗回环委婉,波澜曲折。前四句写景融情,表达暮春时候淡淡哀愁;第三联除了包含在《浣溪沙》中含蓄缠绵的伤春情致,还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暗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人才替代观。尾联翼然而起,豁然呈露主旨,表示要以及时选用良才后进为己任。“游梁赋客”是晏殊引典自喻,汉代梁孝王好宾客,当时才士进出于梁园,风光无限。晏殊亦不惜家资“多称引后进”,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皆出其门下。赠诗含愁思而不失理智,寓感伤而不失气度,使年轻人受到激励。

细玩一诗一词,作者不舍的意象是:晚春、浊酒、亭台、夕阳、落花,归燕、香径等,构建了伤春叹逝的浓重氛围。特别是“花落”“燕归”,古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逝去和复归,这里同样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多少事物的体认。眼前花落委地,令人无可奈何。忽见燕子翩归,似曾相识。在此一念之间,便觉花落复有花开,春去复有春归,日落复有日出。原来,宇宙人生多少事,有一去不返,亦有周而复始。将这种辩证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可见作者体悟的深刻通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4: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