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宋杂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宋杂剧 宋杂剧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以唐代参军戏和其它歌舞戏为基础发展而成。据宋周密《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它含两类主要节目:一类是以大曲曲调来唱故事,如《王子高六幺》; 另一类不标曲名,属于滑稽戏,如《眼药酸》。还包括以“爨”为名的歌舞段子。演出一般由末泥、引戏、副末、副净四人组成,或添一人,名装孤。包括艳段、正杂剧、杂扮三个段落。金元院本与此相同。宋杂剧和金元院本的脚本均已失传,唯周密《武林旧事》载有官本杂剧段数二百八十种,元陶宗仪《辍耕录》载有院本名目七百余种。南宋时,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宋元南戏,北方的院本逐渐发展为元杂剧。 ☚ 杂剧 院本 ☛ 宋杂剧 宋杂剧泛指宋代各类戏剧演出形式。“杂剧”一词初见于唐代记载,但仅有《李文饶文集》卷一二《第二状奉宣令更商量奏来者》一文所记“杂剧丈夫二人”一例。至宋代,对“杂剧”的记载虽很普遍,但没有一个演出本保留下来。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一○录有《官本杂剧段数》名目二百八十本。根据这份资料名目中标出“大曲”曲名者判断,如《王子高六么》(王子高为人名,六么为大曲名)、《四僧梁州》(梁州为大曲名)、《裴少俊伊州》(裴少俊为人名,伊州为大曲名)等等,可知这类为数众多的官本杂剧在演出时,都应用该种名目大曲的歌舞。又有一类标明用“爨”字的名目,如《新水爨》、《三十拍爨》、《天下太平爨》等等,共计四十三本。它们大概是指以舞蹈为主、上演时间较短的一类演出节目。其中很多节目约是不扮演剧中人物而只是单纯的化装歌舞。另有一类在名目中标有脚色、或类似脚色名称者,如《睡孤》、《迓鼓孤》、《三孤惨》、《四孤夜宴》、《三哮揭榜》、《三哮文字儿》、《急慢酸》、《眼药酸》、《双卖妲》等,这中间的“孤”、“哮”、“酸”、“妲”,都可说明这些人物在这一表演中的重要性。对照元代杂剧,孤即装扮官员者;酸即装扮读书秀才;妲,即旦,指各类型的女性。此外很多名目,既不标出“大曲”名,又无“爨”或脚色名称,如《论谈》、《医马》、《毁庙》、《单搭手》、《双搭手》、《双捉》、《三入舍》、《三出舍》、《四脱空》、《相如文君》、《李勉负心》等等,看来内容和形式均很复杂,更难明白它们该是如何演出。甚至有可能包含少数几本南宋戏文在内。根据宋人记载,当时演出杂剧,滑稽和打诨是十分重要而普遍的表演手段。例如《王直方诗话》举出“作诗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诨,方是出场”。(见曾慥《类说》卷五七)吕本中《童蒙训》:“如作杂剧,打猛诨入,却打猛诨出。”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伎乐”说:“杂剧全以故事,务在滑稽唱念,应对通遍。”据此推知,除了标出大曲名或“爨”以外的宋杂剧,应大多是以念诵和滑稽表演为主的各式演出。宋杂剧的脚色,据《梦粱录》卷二○所记,是“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人”。“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装孤。”另据《武林旧事》等书,还有戏头、次净、装旦、次末、次贴、装外、戏色、贴净、捷讥等,“次”的意义与“副”相通。宋杂剧又有“正杂剧”、“小杂剧”、“哑杂剧”、“永嘉杂剧”、“川杂剧”等等的区别,说明它有某些不同分支和演出方式。其演出一剧时间最长者,是《目连救母》,如《东京梦华录》卷八所记:“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 ☚ 华林戏 无过虫 ☛ 宋杂剧 宋杂剧古代民间小戏的一种。是在宋代由“参军戏”发展而成的。一般有五个脚色: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其中副净、副末,分别为“参军戏”中的“参军”、“苍鹘”,仍为剧中的主要脚色。演出形式通常分为两段,先演一段“寻常熟事”,名为“艳段”,然后才演正杂剧。当时演出的院本今已无存。 ☚ 沪剧 穷耶 ☛ 宋杂剧 宋杂剧宋代滑稽表演、歌舞与杂戏的总称,也是 一种编剧体制。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一、艳段,即小段歌舞, 也叫 ☚ 参军戏 院本 ☛ 宋杂剧戏曲名词。宋代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剧的统称。北宋时流行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宋时流行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北方的宋杂剧,后来发展成为元曲(即元杂剧),南方的发展成为宋元南戏。演出形式为:开场先演“艳段”,然后演出正杂剧,正杂剧可以为一段滑稽戏,也可以为一段大曲,演出最后有的加“杂扮”,有的不加。宋杂剧是对唐参军戏的进一步发展,演出一般有末泥、引戏、副末、副净4人组成,或多加1人,名装孤。宋杂剧的节目,据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宋官末杂剧名目有280种,分为2类,一类冠以大曲之名,另一类,没有曲名,属于滑稽戏。 宋杂剧 014 宋杂剧宋代普遍流行的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的统称。是继承古优与唐代参军戏的传统、又吸收了许多表演、歌唱的技艺发展革新而成的,已形成了中国戏曲的行当表演体系。演员分成五种脚色: 班主兼导演、主演的末泥,扮演旦角的引戏、做出发呆装傻、滑稽可笑样子的副净、逗哏打趣的副末,又可以另添一个扮演官员的装孤。前四种脚色一直保持到今天,即所谓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演出通常分为艳段、正杂剧、杂扮三段。艳段是正式节目之前先上演的小节目,类似序幕插曲。正杂剧表演之后,又加演杂扮,是小的玩笑段子。宋杂剧分以对话为主的滑稽戏和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戏杂剧两大类。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时代精神,有强烈的人民性和讽刺时世的战斗性。官本杂剧名目280种,脚本失传。它和金院本实同而名异。 ☚ 诸宫调 金院本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