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安陀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僧服 > 安陀會 安陀會 āntuóhuì 僧侣三種法衣之一。詳見本類“三衣”。 安陀会āntuóhuì梵语antarvāsa的音译,为佛教三衣之一。也作“安怛婆沙”“安呾婆娑”“安多婆裟”“安陀罗跋萨”“安多会”“安陀衣”“安多卫”。意译作“内衣”“里衣”“作衣”“作务衣”“中宿衣”“中着衣”“五条衣”“五条袈裟”。属单层衣,可在最里面贴身穿着,一般作为僧人日常工作时或就寝时所穿之贴身衣,为三衣中最小之衣。其制为无领大襟衫形,以坏色之麻布等为布料裁制长条与短条,共五条,每条一长一短,共计十隔。关于安陀会之衣量,诸经论说法不一。此衣又称守持衣,最小之限量,必须盖三轮,即上盖肚脐,下掩双膝。唐代武则天为使禅林中行脚作务时方便,而将此衣缩小,并赠与禅僧,此衣遂被穿着于法衣之上,称为“络子”“挂络”。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一五:“言三衣者,谓五条衣、七条衣、大衣。上行之流唯受此三,不蓄余衣。”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下一:“《四分》云:沙门衣不为怨贼劫,应作安陀会,衬体着;郁多罗僧、僧伽梨,入聚落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