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安西四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安西四镇

唐朝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唐初为了防御突厥,保持两汉以来通西域的通道,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始设置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镇;高宗永徽元年(650)罢。显庆三年(658)复。咸亨元年(670)为吐蕃所陷,以后改以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为四镇之一。武则天长寿二年(693)破吐蕃,复置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玄宗开元七年(719)弃碎叶城于西突厥,又改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之乱”后,复陷入吐蕃。

安西四镇

唐代设置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军在击败西突厥后,又攻占了龟兹(今新疆库车)、焉耆等地,完全占有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和今新疆全部领土。唐朝为防守西北边疆,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并置龟兹、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楚河旁)、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四军镇,隶于安西都护府之下,合称“安西四镇”。长安二年(702年),唐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管理天山北麓,碎叶镇归北庭统辖,因设焉耆(今属新疆)为四镇之一。安西都护府只管理天山南麓。“安西四镇”为唐朝经营西域的军事基地,对西域的统一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安史乱后,陷于吐蕃。

安西四镇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在西域设置了4个军事重镇,以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统治。这4个重镇即是龟兹(今库车)、于阗(今和田西南)、焉耆(今焉耆)、疏勒(今喀什),并各置都督府。归安西都护府统辖。

安西四镇

唐代在西域设置的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四个军事重镇。先后建于六四四年至六七五年。派军镇守西北边陲,隶属于安西都护府。但因战乱等原因,唐朝曾三次放弃过对四镇的统治,后都又重新收复。唐末,由于势力衰退,吐蕃进控西北,唐与四镇阻隔。

安西四镇

唐代在西域设置的四个军事重镇。自贞观十八年(644)至上元二年(675),唐先后在西域置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四镇,驻军镇守边疆,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曾经历三弃三复阶段。永微(650—655)年间, 因派兵远戍,粮运困难,曾一度放弃四镇。显庆二年(657)苏定方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后恢复。咸亨元年(670)为吐蕃暂时攻陷。调露元年(679),第二次恢复四镇,王方翼增筑*碎叶城,取代焉耆为四镇之一。垂拱二年(686)再度为吐蕃攻占,唐第三次放弃四镇。长寿元年(692),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再次收复四镇。开元七年(719),唐以碎叶予突骑施苏禄为建牙之地,复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之乱后,唐势力削弱,吐蕃攻陷河陇,西域道路阻绝,但四镇仍坚守达三十余年之久。

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

唐朝安西大都护府下属的四个军事重镇。“四镇”系四大镇守军的简称,是维系唐朝碛西统治的基本军事力量。各置镇守使,统汉军驻屯。显庆二年(657)所置四镇,即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咸亨元年(670)陷于吐蕃。调露元年(679),唐将裴行俭重定十姓,改以碎叶备四镇。垂拱元年(685)四镇复失,二年(686)为阿史那斛瑟罗收复,永昌元年至天授元年(689—690)间四镇再陷。长寿元年(692)王孝杰大破吐蕃,重收四镇。开元七年(719),唐欲结好 突骑施苏禄以抗大食,乃让出碎叶为其牙庭,仍以焉耆备列四镇。自是,成为定制。天宝十载(751)怛罗斯之战,四镇精兵受到重大损失。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四镇汉军主力皆应诏入关勤王,留守兵力单薄,难于支撑局面,终沦于吐蕃。

☚ 濛池都护府   碎叶镇 ☛

安西四镇

唐代设置在西域的4个军事重镇。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军在击败西突厥后,又攻战了龟兹(今新疆库车)、焉耆等地,完全占有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和今新疆全部领土。唐廷为防守西北边疆,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并置龟兹、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楚河旁)、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 4军镇,隶于安西都护府之下,合称“安西四镇”。长安二年(702年),唐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碎叶镇归北庭统辖,因此又设焉耆(今属新疆)为四镇之一。安西都护府只管理天山南麓。 “安西四镇”为唐朝经营西域的军事基地,对西域的统一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安史之乱后,陷于吐蕃。

安西四镇

唐朝在西域设置的四座军事重镇。贞观十八年(644)至上元二年(675),唐先后在西域设置焉耆(今新疆焉耆县境)、龟兹(今新疆库车)、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四镇,驻军镇守边疆。隶属安西都护府。永徽年间(650—655),因发兵远戍,粮运困难,曾一度放弃四镇。显庆二年(657),苏定方平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后复置。咸亨元年(670),为吐蕃攻陷。调露元年复置,都护王方翼驻碎叶,筑碎叶城(今楚河南岸吐克玛克附近,一说在楚伊斯阔叶)取代焉耆为四镇之一。垂拱二年,复为吐蕃攻陷。长寿元年(692),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收复四镇。开元七年(719),唐以碎叶予突骑施苏禄为建牙之地,复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之乱后,唐国力衰微,吐蕃攻陷河陇,西域阻绝,历30余年后终废。

安西四镇

即唐安西都护府所辖四个军事重镇,曾多次置废,所指四镇也因时而异。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始置时四镇为龟兹(今新疆库车东部)、于阗(今新疆和田县)、疏勒(今新疆喀什市)、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永徽元年 (650年)罢。显庆三年 (658年) 灭西突厥,重建四镇,置焉耆镇 (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东南) 以取代碎叶。咸亨元年(670年)又罢。长寿二年(693年)又建四镇,以碎叶取代焉耆。开元七年(719年)又以焉耆取代碎叶。贞元后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