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安瑟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安瑟伦1033—1109Anselmus

欧洲中世纪的早期经院哲学家,“实在论”的主要代表之一,有“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之称。生于意大利北部奥斯塔的贵族家庭。1060年入诺曼底贝克修道院,1078年任该院院长。1093年以后任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著有《证道篇》、《独白篇》、《上帝为何降世为人?》等。极力宣扬教皇权力高于国王权力,鼓吹理性必须服从信仰,“不是理解而后信仰,而是信仰以后理解”。认为真实存在的不是具体事物,而是作为一般观念的“共相”;愈是普遍的东西就愈存在。由此提出所谓“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即一切“存在”都归入完美性的总和之中,没有“存在”的东西必然是不完美的。认为上帝的观念是最完美的,必须把存在算在上帝的完美性之内。因此上帝一定存在。这种同语反复式的空洞证明,早就受到他同时代人的批驳,但是正统经院哲学家却一直在为这个最高的神学信条寻找理论依据。

安瑟伦1033—1109

意大利人。1060年到诺曼底的贝克修道院作僧侣,1093年升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奥古斯丁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经院哲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第二个奥古斯丁”、“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主要著作有《独白》、《论道》、《上帝为什么化身为人》等。他以信仰主义神学理论为基础,继承奥古斯丁的“预定论”伦理观并加以神学化,提出了“救赎论”伦理观。认为人是神造万物中最高的,上帝赋予人以自由意志,以便人能按上帝意旨办事而享有永生欢乐。但因人类始祖误用自由意志而犯了罪,被上帝驱出天国,堕落尘世遭受苦难。人世代受苦是一种赎罪途径,只有赎清罪孽时,才能得到上帝的拯救而重返天堂,再享永生幸福。人只有作恶的自由和受苦赎罪的自由,而没有获救的自由,因为“人因罪从上帝夺走的是他所不能偿还的”(《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文选》,1962年香港版,第255页)。人虽不能自救,但可赖上帝拯救,因为上帝是最仁慈、最公正的,一旦人自愿地受苦而赎清罪债时,就拯救他升入天堂。因此人不应消极等待,而应积极地虔诚内修、自觉苦炼,争取早日得救。安瑟伦的救赎论伦理观,虽然包含有某种重视自我修炼的因素,在理论形态上也比奥古斯丁的预定论要精细一些,但其露骨的神秘主义、禁欲主义和宿命论等消极因素,起着麻痹群众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所以成为正统的神学伦理思想。

安瑟伦1033—1109Anselmus

欧洲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之一。曾任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有“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之称。宣扬教权至上,宣称对于上帝“不是理解而后信仰,而是信仰而后理解”。认为真实存在的是“共相”,个别事物是虚假的。提出证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主要著作有《证道篇》、《独白篇》、《上帝为何化身为人》等。参见“宗教”中的“安瑟伦”。

安瑟伦

安瑟伦1033—1109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实在论最早的重要代表。生于意大利,后任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属于天主教正统派。认为一般共相不仅存在于人心中,而且是客观实在的实体,它先于个别而存在; 由此引出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人心中的上帝观念既然是无比完善的东西的观念,它就不能只存在于个别人心中,其观念本身就包含了其客观存在,认为信仰高于理性: 为理解先要信仰,理解可进一步巩固信仰,无法理解的只有求助于信仰。主要著作有《独白篇》、《证道篇》、《上帝为什么化身为人》等。

☚ 奥古斯丁   阿伯拉尔 ☛
安瑟伦

安瑟伦1033—1109Anselmus

意大利人,极端实在论者。1060年入诺曼底的贝克修道院作僧侣,1078年任该院主持,1093年起任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
他继承奥古斯丁的学说,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宣扬“除非我信仰,我决不会理解”。他用柏拉图理念论为上帝做哲学论证。他认为,一般先于个别,一般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实在,愈普遍的东西愈实在,愈完善,上帝的观念最普遍,因此最实在,最完善。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就是他提出来的。这个证明说:上帝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实体,没有比它更伟大的了;它不能只存在于我们心中,因为那样现实中的实体就会比它更伟大;所以,上帝不仅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由于这个证明十分荒谬,当时就有人提出了反驳。僧侣高尼罗写了《为愚人辩》来反驳安瑟伦的论证。

☚ 唯名论与实在论   高尼罗 ☛
0000004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