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安徽百科全书︱附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安徽百科全书︱附录
  • 位置: 首页/附录库/安徽百科全书

附录

一 安徽驻外办事处、联络处及其它机构名录(部分)

单 位地 址负责人电话邮编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北三环东路17号崔祖瑛
 蔡纯柏
4227328
 4217646
100029
合肥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
 芜湖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
 蚌埠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
西城区文兴街4号
 海淀区翠微路中学内
 丰台区芳群园二区老年公寓五层
何锦江
 孙书木
 唐振全
8323123 8315064
 8211688
 7628489
100044
 100036
 100073
淮南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
 安庆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
西城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3号
 丰台区芳群园二区老年公寓十层
 北京崇文区光明路板厂南里3号
魏少亭
 陈立明
 陈捷廷
4034112 4033448
 7628060
 7016994
100009
 100073
 100061
阜阳市人民政府驻京代表室
 亳州市人民政府驻京代表室
西三环中路19号海军干休所招待
 所
林凌
 贾凤禄
687711呼2282
 8214679
100031
 100841
滁州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复兴路83号东二楼335室白林8218939 8218936100856
巢湖地区行署驻京代表室玉泉路16号一院12所招待所142
 信箱402分箱
张永生8389065100854
六安地区行署驻京联络处
 池州地区行署驻京联络处
复兴路83号专修楼301
 万寿路4号
傅朝阳
 吕宗键
6899029—725
 6854629—4038
100856
阜阳地区行署驻京联络处玉泉路16号航天部一院12所142
 信箱402分箱
卢家骥8212603100039
桐城县人民政府驻京代表室
 长丰县人民政府驻京代表室
 潜山县人民政府驻京代表室
 省经贸委驻京联络处
 马鞍山钢铁公司驻京联络处
西外上园饭店西二层
 西城区文兴街4号
 南方庄三号楼成寿寺旅馆0243室
 八角中里23楼3门401室
 新街口二条17号
郑业仁
 杨志泉
 桂波涛
 蒋尚宇
 曹应才
225116—719
 898032—208
 7227776—124
 8862544
 总机2253335、2257340
100044
 100044
 100075
 100043
省国际公司驻京联络处
 省金属公司驻京代表室
 省燃料公司驻京代表室
 铜陵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
 铜陵有色公司驻京代表室
省办事处招待所421,424
 海淀区八里庄城北街1号315
 大红门西路2号
邵善清
 沙云萍
 平庆莲
 古绪荣
4223868
 8328882转三楼
 7211460
 6038811—509
 8210053
100029
 100036
 100075
省建筑管理处
 淮北市电建指挥部驻京办
安外惠新西里二区七楼101
 安苑北里23号5014 5015
马洪林4224433—361
 4912888转353 354
100029
省安芝公司驻京联络处
 阜阳旅馆
 安徽省驻京办基建办
惠新东街17号樱花宾馆505 506
 朝阳区团结湖第二中学内
周社会4224455—505 506
 5003699
 4916353 4916352
100029
 100026
华安经济技术服务部
 华安信息公司
 华安劳务公司
 华安经贸公司
北三环东路17号
 北三环东路17号
 北三环东路17号
 北三环东路17号
王雪玲
 王泽飞
 余奔月
 谢其相
4213161—356
 4213161—351
 4213161—352
 4213161—328
100029
 100029
 100029
 100029

单 位地 址负责人电话邮编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九江路33号孔祥云
 杨殿亚
3212456
 3216027(传真)
200002
安徽驻沪办经济技术服务部
 安开实业公司
 鑫安实业公司
 华皖实业(国际)有限公司
九江路33号
 浦东南码头路117号
 浦东南码头路117号
 曹杨路中谊大厦
蒋铭
 赵蓓珠
 林先满
 吴宗仁
 陈胜全
3231975
 3216027(传真)
 3246117
200002
 200002
 200002
 200063
宜申工贸总公司
 合肥市人民政府驻沪联络处
 芜湖市人民政府驻沪联络处
 安庆市人民政府驻沪联络处
乌鲁木齐南路394号
 重庆南路18号甲三楼
 中山北一路1251号2号楼1009室
 乌鲁木齐南路394号
鄢皖川
 陶寅生
 俞肇镛
 沈昌兴
4339784
 3727038
 5427906
 4732132
200031
 200002
 200437
 200031
淮南市人民政府驻沪联络处长安路1001号长安大厦4号楼24
 层
单建国
 宋振胜
3175824
 3175765
200070
淮北市人民政府驻沪联络处
 蚌埠市人民政府驻沪联络处
公兴路9号203室
 新村路俞赵宅4号1楼
王友田
 郝广树
6635893
 6610212
200071
 200333
铜陵市人民政府驻沪联络处中兴路1321弄7号101室谢子强
 林嗣才
6631004200070
黄山市人民政府驻沪联络处武夷路297号许坚卓
 赵春明
2528367200050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驻沪联络处
 滁州市人民政府驻沪联络处
 阜阳地区行署驻沪联络处
曹阳路540号中联大厦2410室
 田林三村46号103室
 梦花街191弄10号
王平
 许人毅
 王国明
2440001
 4364880
 3772884
200063
 200233
 200010
宣城地区行署驻沪联络处嘉善路169弄15号曹学良
 张小龙
4318561
 4717614
200031
六安地区行署驻沪联络处
 巢湖地区行署驻驻沪联络处
 池州地区行署驻沪联络处
 宿县地区行署驻沪联络处
西藏北路63号
 愚园路1182号112室
 公兴路9号401—404
 管弄路管弄新村121弄13号
朱公宪
 顾松梁
 王良玉
 孙克忠
3172105
 2511334
 6631686
 2146454
200070
 200050
 200071
 200433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外贸办公室
浦东崂山东路571弄4号楼405室曹通杰8878459200120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交通处
九江路33号柯玉荣3232352200002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建筑管理处
共和新路3651号重庆会6910693200543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电力物资处
北京东路431弄15号16楼金兴华3236629200001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供销工作组
新闸路1651弄13号李振民2561627200040

单 位地 址负责人电话邮 编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外事办公室
新华路185弄1号汪剑星2515257200052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军工处
九江路33号周良金3212739200002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电子分部
九江路33号舒光��3211197200002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石化组
九江路33号叶爱妹3211197200002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轻工组
九江路33号陈妙兴3231967200002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商业组
九江路33号朱仰先3210889200002
安徽省物资局驻沪服务部九江路33号朱振邦3290263200002
安徽省对外贸易运输公司上海
 储运部
福建中路410号吴莲凤3224061200002
安庆石化总厂驻沪联络处西康路545弄12号倪德麒2587509200040
马鞍山钢铁公司驻沪联络处九江路33号高宝华3213683200002
淮南矿务局驻沪联络处福州路379弄15号王国平3288258200002
淮北矿务局驻沪联络处中山北一路1250号2号楼1711室周磊5426891200437
铜陵有色金属公司驻沪联络处浦东东园一村136号501室金剑雯9971254200120
合肥钢铁公司驻沪工作组
 裕安实业总公司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天津办事处
淮海中路1720号4楼202室
 浦东东昌路600号
 红桥区勤俭道
陆骏
 徐维铭
 陆正华
 马增运
4378188
 8821373
 672398
 672397
200031
 200120
 300131
利皖经济发展公司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
红桥区勤俭道安徽驻津办内
 中山二路57号新兴大厦14楼
马增运
 朱传发
 陈锡泰
672397
 7765068—620
 7765068—630
300131
 510080
合肥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中山二路57号新兴大厦1804—
 1805室
高晓光7780724510080
华厦合肥(广州)联合贸易公司中山二路57号新兴大厦1804—
 1805室
徐可扬7765068—584
 —585
510080
安徽丝绸厂驻广州办事处中山二路57号新兴大厦1803室谢小东7765068—582510080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红岭大厦1栋11层王允胜
 崔武梅
2242277518046
皖江贸易公司
 省外贸委驻深圳办事处
 合肥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
红岭大厦1栋11层D室
 红岭大厦1栋10层
 友谊大厦6—23—C
王允胜
 郑景成
 高晓光
2273009
 2242295
 2253739
518046
 518046
 518001

单 位地 址负责人电话邮 编
淮南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
 蚌埠市人民政府驻联络处
 金埠贸易公司
华强南路下步庙南区69栋401室
 国商北座811室
 国商北座811室
周启隆
 马皖生
 马皖生
3358012
 2239407
 2239407
518032
 518016
 518016
利安达贸易公司滨河路下步庙滨河购物中心三楼
 301室
汪锋2267514518033
安庆市人民政府驻深圳联络处
 芜湖市人民政府驻深圳联络处
笋岗南园林新村121栋401室
 园岭花园南国大厦1栋11层F座
汪锋
 范大平
2267514
 5578667
518028
 518028
铜陵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园岭花园南国大厦1栋24层BC
 座
胡国平5579594
 5579593
518028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
 处
翠竹路18号安徽大厦902室杜和浩5531380518020
淮北市人民政府驻深圳联络处
 六安行署驻深圳联络处
 池州行署驻深圳联络处
蔡屋圩新十坊
 翠竹街19巷148号
 福田区田面新村45号
王红五
 翁春晓
 张鸿仪
2273623
 2280813
 3327794
518010
 518001
宿县行署驻深圳办事处红荔北路18号莲花村长福花园1
 栋403
郭天次  
亳州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
 宿州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
 张景华
 朱涛
 518016
阜阳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国商北座708室王永和5520911 
安徽省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湖滨北路振兴大厦5楼焦永泉
 刘 洪
 黄学勤
552104
 552105
 552106
361012
蚌埠市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
 淮南市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
 淮北市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
白鹭路57号303室
 湖滨北石亭路30号210室
 湖滨北路振兴大厦5楼
凌松友
 单建国
 吴桂林
233940
 562320
 560584
361003
 361012
 361012
铜陵市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思明南路碧山公寓411室吴嘉兴
 刘建政
282575361005
芜湖市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湖滨南路四里56号3楼姚承烈
 王根泉
561369361005
安庆市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
 黄山市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
 滁州市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
 宿县行署驻厦门办事处
 六安行署驻厦门办事处
 宣城行署驻厦门办事处
 巢湖行署驻厦门办事处
湖滨北路西堤别墅
 鼓浪屿复兴路6号
 安定路1号2楼
 湖滨北路振兴大厦13楼
 湖里工业区
 莲花新村和光里9号202室
 湖滨南路226号608室
 忠孝里8号
方明
 赵春明
 王军
 邹溪民
 孙勇
 罗发林
 李荣来
 郭志
551265
 230665
 222847
 552262
 620051
 558445—202
361012
 361002
 361001
 361012
 361006
 361009
 361005
 361005
十七冶驻厦门办事处湖滨南路—里11号A—3陈远宁
 张亚光
551166361004
兴皖经济发展公司莲坂长青路83号2楼陈万春562316 557213361009

二 皖籍港台及海外知名人士名录
 (按姓氏笔画排列)

二 画


 丁 颖 男,现居台湾,任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中央监察委员,曾任报社主任、经理,兰灯出版社发行人,主编文艺杂志,创办诗社等。
 丁威任 男,现居美国,任泰姆威尔国际公司总裁,杰克逊开发公司副总裁,联美投资开发集团董事。通讯地址:P.O.Box556 Rogopark N.Y11374 U.S.A.
 丁恩元 男,1919年5月生,合肥人,现居台湾,曾任台湾国务部常务次长,历任国民党军师长、军长、陆军后勤司令(中将)。
 卜繁澄 男,1916年生,颍上人,现居台湾,曾任国民党军少将师长(退役)。通讯地址:台南市开元路自强新村37号。
 刁荣华 男,现居台湾,任台湾法律出版社主编。

三 画


 于豪章 男,1918年生,凤阳人,现居台湾,原台湾陆军总司令,二级上将,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曾任国民党第八军团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
 马 旭 男,1910年生,巢湖人,现居台湾,任台南市军联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国民党新五军团长、上校副师长、工兵学院少将处长(已退役)。
 马汉宝 男,1926年生,涡阳人,现居台湾,任台湾大学法学系教授、法学研究所所长。通讯地址:台北市临沂街61巷24号。
 马家珍 男,1926年生,阜阳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陆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将)。
 王 民 男,现居台湾,曾任台湾《新生报》主笔、副社长、社长、新生报业公司董事长兼政治大学教授,台湾行政院参事。1967年起任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
 王 铮 男,现居阿根廷,任中国文化中心主席,国立布诺斯大学教授。通讯地址:LAVALLE 3563—3567 1190 BUENOS. ALRESREPVBLICAARGEENTINA.
 王竹堂 男,现居台湾,任台北大学教授。
 王旭先 男,潜山人,现居美国,任田纳西州依里诺斯大学化学研究员。
 王孝华 女,1920年生,现居台湾,任台湾立法院立法委员。
 王国璋 男,1919年生,舒城人,现居美国,任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大学航空工业系教授、马丁飞机公司研究所研究员。
 王国璠 男,1914年生,舒城人,现居台湾,任台北市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学博士。通讯地址:台北市青岛路27号。
 王荆柏 男,现居香港,任搪瓷商会会长。
 王迺慾 男,1941年生,肥西人,现居台湾,中央大学教授。通讯地址:27-ViLLg Dr NARUET NY NY(10954) U.S.A.
 王祖贤 女,现居台湾,香港影星(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学博士王国瑞之孙女)。
 王晋堠 男,1916年生,颍上人,现居台湾,曾任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厅长。通讯地址:香港九龙界限街2号8楼10座程秀峰转。
 王晓玉 男,1942年9月生,合肥人,现居香港,任华美贸易公司总经理、安徽七届政协委员。通讯地址:香港九龙登打士街56号,柏裕商业中心2016室。
 王家俭 男,1925年3月生,涡阳人,现居台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兼香港人文大学客座教授。住台北市和平东路二段118巷4弄33号4楼。
 王家藩 男,南陵人,现居美国,任夏威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美中友协夏威夷大岛会长。
 王逸登 男,1918年生,宿州人,现居台湾,原国民党海军少将(已退役)。
 王景云 男,灵璧人,现居台湾,任晶晶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讯地址:台中市民生路58—4号。
 王建三 男,1926年生,蒙城人,现居台湾,任台北监察院审计、航空商校教授。通讯地址:台北市大直街127(三F)4号。
 王鼎昌 男,现居新加坡,任国会议员、部长。通讯地址:Thomson Rood,Singaporell,SINGAPORE。
 王藩庭 男,1910年生,涡阳人,现居台湾,台湾国大代表。通讯地址:台北市土林区天母东路81巷22号。
 韦仁民 男,1927年生,舒城人。现居美国,任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计算机教授。
 韦玉华 男,1931年5月生,怀远人,现居美国,任《芝加哥论坛报》社长、法学教授。
 韦曜琪 男,1913年生,芜湖市人,现居台湾,原国民党中将。通讯地址:台北西藏路115巷4区4号。
 毛本钧 男,金寨人,现居台湾,任台中市中山大学训导长、历史系教授。
 牛少华 男,淮南人。现居美国,任内华达州雷若成中学校长。
 方心让 男,寿县人。现居香港,任国际康复会会长。
 孔祥玉 男,1946年生,合肥人,现居美国,任纽约祥乐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
 孔祥善 男,1941年生,现居台湾,任台北民航局秘书处主任。
 邓鸿训 男,1919年生。现居菲律宾,任大古板市玫瑰家器行总经理。A.B.FERNANDEIARE。

五 画


 卢其宇 男,现居美国。任美西安徽同乡会会长、谦和集团理事会主席。通讯地址:236S.Garfield. Are,Monteney Park,CA91754. U.S.A。
 冉广才 女,1929年生,现居美国,加利福尼亚白克莱市加州大学博士。
 包柏漪 女,现居美国,作家。其小说《春月》,发行200万册,译成17种文字,被美国出版界誉为中国的《飘》。
 冯洪志 男,巢湖人。现居美国,任泰山工业公司总裁(冯玉祥将军之子)。通讯地址:Suite 11A,153 Stilesstreet Elizabebh,New jersey 07208 U.S.A。

六 画


 列 真 男,现居台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行政院顾问。
 毕儒恒 男,1930年生,蒙城人。现居台湾,任台湾海军上校团长。通讯地址:台北市内湖区星云街15巷11号4F。
 吕乃正 男,1923年7月生,临泉人。现居台湾,任成功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通讯地址:台南市东宁路15巷24号。
 吕霞光 男,1906年生,临泉人。现居法国,画家、兼营古董生意;在巴黎国际艺术城购一画室,专门接纳中国艺术家在此进修;巴黎大学教授。通讯地址:LccCHA—KWAN. 4.VillA MauRINAN Kollinat 75019PARIS,FRANCE。
 朱子良 男,现居台湾,任台北师范大学政法系教授。通讯地址:台北市温州路12巷22号之一。
 朱少白 男,1923年生,太湖人。现居美国,任洛杉矶银行副董事长。
 朱祖贻 男,1928年生,和县人。现居台湾,任台湾国大代表主席团主席、立法委员会委员。通讯地址:台北新台市中央新村5街91号。
 朱致远 男,1922年生,阜阳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军官退役辅导委员会主任、中将。曾任台湾国防部政治部作战学校校长、陆军副总司令。
 朱新民 男,1908年生,合肥人。现居台湾,原台湾国防部高级参谋(中将),住台中市精武路。
 江兆申(又名江维申) 男,现居台湾,曾任台湾艺术学院教授。1983年起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已退休。
 江维民 男,1915年生,颍上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海军少将师长。
 刘 迈 男,巢湖人。现居日本,任东京组合食品公司总经理。住日本东京都丰岛。
 刘 真 男,1913年生,凤台人。现居台湾,任台湾安全委员会国建研究委员会文化组主任、政大教授。通讯地址:台北市博爱路164号博爱大楼5楼或台北市台安街11号。
 刘传志 男,1933年生,长丰人。现居台湾,任高雄市家福交通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讯地址:高雄市芩雅区三弄二路27号。
 刘全生 男,宿州人。现居美国,任马里兰大学等离子体物理聚变所所长、天文系主任、教授、美国核聚变委员会主席。
 刘昌平 男,1926年生,舒城人。现居台湾,任台湾《联合报》社常务董事兼社长。
 刘明凡 男,怀远人。现居美国,任旧金山外贸公司经理。
 刘侃如 男,怀远人,现居台湾,任台湾国际新闻局国内处处长。
 刘秉宽 男,合肥人,现居台湾,任台湾空军总司令部政治主任。
 刘和谦 男,现居台湾,任台湾海军总司令。
 刘瑞昌 男,1910年生,五河人。现居台湾,台湾国大代表。
 刘毅夫 男,巢县人。现居日本,任东京都东和食品协会理事长。
 许历农 男,现居台湾,任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常委、行政院国民党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许延俊 男,1902年生,来安人。台湾国大代表。通讯地址:美国芝加哥明湖大街60625。
 阮维周 男,现居台湾,任台湾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台湾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
 孙搏九 男,1925年生,泗县人。现居台湾,任台北市奉天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同乡会会长。通讯地址:台北市信义路4段143号3楼。

七 画


 苏雪林 女,现居台湾,著名作家、学者。任教于台湾佛教学院、成功大学,已退休。
 李 黎 女,作家,诗人。1970年由台湾留学美国,任美国一家电脑资料出版公司电脑软件编辑。
 李云台 男,1924年生,利辛人。现居美国洛山矶,国际画展博士。妻张重庆博士在旧金山任教授。
 李文汉 男,1925年生,临泉人。现居台湾,任台北师范学院、辅仁大学、滇江大学教授,当代画会会长。通讯地址:台北市内湖山庄街126巷35弄9号5楼。
 李世杰 男,74岁,合肥人。现居香港,任见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同乡会会长。通讯地址:九龙尖沙嘴东部加连威老道100号港晶中心909—910室。
 李汉云 男,现居台湾,任国民党经济部加工出口管理处处长。通讯地址:高雄楠梓区惠民里健民巷45弄8号。
 李芳群 男,1925年生,广德人。现居台湾,任台湾防火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通讯地址:台北县板桥市民权路202巷15街2603号。
 李其芬 男,1907年生,阜阳人。现居台湾,曾任台湾校官队少将队长(已退职)。现任台南某小学教务主任。
 李奇茂 男,现居台湾,画家。先后任韩国檀国大学荣誉教授、台湾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科主任、中国美术学会理事。在韩国设有“李奇茂美术奖金”。
 李国鼎 男,1913年生,现居台湾,任国民党中央常委、行政院政务委员。
 李明儒 男,1939年生,淮南人。现居台湾,任台湾《中时晚报》社副社长。通讯地址:台北市木栅路一段378巷32号。
 李宗 男,现居加拿大,任加拿大农部高级研究员,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通讯地址:Univnsitr ofwester.n Ontario London,Ontanio Canada N6A 5B7。
 李席余 男,1916年生,青阳人,博士。现居美国,任美国能源部顾问。
 李家俊 男,1930年10月生。现居新加坡,任新加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讯地址:香港九龙东兴新区14座3楼213号陈先生转。
 李献昆 男,嘉山人。现居美国,任洛杉矶中国饭店经理。
 杨启中 男,1914年生,六安人。现居台湾,任台湾荣民总医院楠梓分院院长、少将。通讯地址:台南县官田乡隆田村中山路一段94号。
 杨学宽 男,1916年生,含山人。现居台湾,任欣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通讯地址:台北市中孝东路4段132号龙门大厦7楼。
 杨钟喜 男,1905年生,宣州市人。现居台湾,曾任职于新化县彭化市军官学校,少将(退役)。通讯地址:彭化市2校街1—2号。
 杨亮功 男,曾居台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评议会主席。
 杨振宁 男,合肥人。现居美国,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85年获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奖;纽约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博士。受聘为我国多所院校名誉教授。通讯地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杨振声 男,现居美国,任美国商务部海洋及太空总署高级会计师、全美华人协会华盛顿分会干事、清华大学校友会美京分会会长。通讯地址:S11 GREG ORIO-DRIVE SILVEING,MD. U.S.A 20901。
 吴 文 男,1937年生,芜湖人。现居美国,任芝加哥核能发电研究所顾问工程师。
 吴 赋 男,嘉山人。现居香港,任香港CAB电子公司理事长,安徽同乡会副理事长。
 吴世珊 女,现居美国,任职于纽约华人服务社,纽约妇女界十大新闻人物之一。通讯地址:26—10 U-NION,Street Flusaing N.Y. 11354 U.S.A。
 吴先德 男,贵池人。现居德国,曾获马堡大学博士。
 吴招有 男,1920年生,舒城人。现居台湾,任台湾一煤气公司董事长,曾任国民党30军军长、兵团副司令(中将)。
 吴海伦 女,现居美国,任太平洋实业投资公司总经理。通讯地址:PACIFISIA INVESTMENT AND RE-ALTY COMPANY 4827 GEARY BLVD SANFRANCISCO,CALIF,94118 U.S.A。
 吴静娴 女,1944年生,肥东人,现居台湾,著名影视歌星、演员。通讯地址:台北市丽水街21巷3号3—2楼。
 何估元 男,现居台湾,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台湾农村杂志社社长。通讯地址:台北市长顺街99巷13号3楼。
 何昌明 男,1928年生,东至人。现居美国,博士,任美国远洋贸易公司总经理、教授。通讯地址:TO: Pni-up Mec Ho REKING GARDEN 5120 Corporatte BirdBaton Rouge La 70808 U.S.A。
 何家华 男,1922年生,涡阳人。现居台湾,任台湾情治机关在香港负责人,东亚9国作家协会副会长。通讯地址:台北市内湖区内湖路江南街127巷36号4楼,香港九龙太子道183号B楼。
 余良才 男,1918年生,濉溪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行政院中将。通讯地址:台北市土林区二东路2546厅。
 余季瑞 男,1904年生,潜山人。现居台湾,原国民党空军副司令(中将)。
 余能根 男,现居加拿大,任卡尔加理高能源研究室高级工程师。
 余基兆 男,歙县人。现居美国,任美国《中国时报》北美版社长。
 邹仁梦 男,1906年生,东至人。现居台湾,国民党国大代表。通讯地址:香港北角电器区域城市花园第9座28楼D室硕捷先生转。
 汪再春 男,1934年生,绩溪人。现居台湾,任职于新台湾杂志社,绩溪旅台同乡会理事长。通讯地址:台北市松江路129号松江大楼11楼。
 汪仲民 男,1924年生,绩溪人。现居台湾,任台北市旺得富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讯地址:台北市南京东路4段120巷19弄14—3号4楼。
 汪道渊 男,1916年生,歙县人。现居台湾,任台湾司法行政部部长、总统府国策顾问、国防部部长,曾任行政专科学校教授兼训导长、中央大学教授、国防部军法局及军法复判局局长、国防部常务次长、司法行政部政务次长。
 汪彝德 男,现居德国,任汉堡侨务委员会副主席。
 汪道谋 男,1919年生,和县人。现居台湾,曾任国民党陆军、海军少将(已退役)。
 汪彝定 男,1920年生,旌德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经济部常务次长、糖业公司董事长。
 沈建国 男,55岁,合肥人。现居香港,任香港泰山国际贸易公司经理。通讯地址:九龙马头围道裕民街30号兴业大厦7楼B座。
 宋 英 男,舒城人。现居台湾,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宋长志 男,1917年生,现居台湾,任台湾外交部驻巴拿马大使,一级上将,历任国民党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委。
 宋化纯 男,1916年生,砀山人。现居台湾,国民党国大代表。
 张 浩 男,1917年生。现居台湾,任台北市海洋水产公司经理,曾任台湾国防部少将参议。
 张 默(原名张德中) 男,现居台湾,诗人。1954年创办《创世纪》诗刊;以少校军衔退役。
 张一真 男,1920年生,巢湖人。现居台湾。任台北市汽车公司总经理(张治中将军之长子)。
 张庆善 男,1931年生,涡阳人。现居台湾,任台湾武陵农场场长,曾任兵团副参谋长、陆军副司令、国防部主任(中将)。通讯地址:台北县新店市环河路16巷21号。
 张先松 男,1923年生,舒城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陆战队少将副师长(已退役)。通讯地址:高雄市左营区明德路新村48号。
 张乔龄 男,1897年5月生。太湖人。现居台湾,原国民党国防部高参。
 张宏适 男,1914年生,凤台人。现居台湾,原国民党陆军总部少将处长。
 张苗禾 男,1913年生,潜山人。现居台湾,任美第七舰队中将副司令,住台北市。
 张杰昌 男,1929年生,五河人。现居香港,任安徽旅港同乡会永久理事兼总务主任。通讯地址:九龙美孚新村兰道46号8楼F座。
 张拓荒 男,现居台湾。诗人、散文作家。笔名沈甸、左残等,历任马祖广协电台编辑、先华广协电台编辑。
 张国英 男,1916年生,阜南人。现居台湾,国民党战略委员会顾问、二级上将。
 张湘泽 男,1912年生,寿县人。现居台湾,原国民党第126军军长。
 张重庆 女,现居美国,旧金山教授、博士(美国国际画展博士李云台之妻)。
 张洪瑜 男,1916年生,巢湖人。现居台湾,曾任国民党陆军总部少将(已退役)。
 陈正元 男,现居美国,任纽约GIFTS公司董事长。通讯地址:89—57B165 THST JAMAICA.N.Y.11432U.S.A。
 陈文怀 男,1935年生,石台人。现居香港,任中华茶叶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通讯地址:香港干诺道西79—81号德丰大厦904室。
 陈立夫 男,现居台湾,任国民党总统府“资政”。
 陈光辉 男,1929年生,青阳人。现居台湾,任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台湾四大名作家之一。
 陈华青 男,肥东人。现居美国,任纽约医疗中心儿科主任。
 陈会瑞 男,1916年生。现居台湾,原国民党国大党部常委、国大代表。
 陈宏烈 男,1917年生,五河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法务部调查局副局长。
 陈宗镕 男,1929年生,和县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警备司令部少将。通讯地址:台北市木栅区秀明路1段67号。

八 画


 武少虔 男,1917年生,阜阳人。现居台湾,国民党国大代表,安徽省同乡会会长。
 武达铨 男,寿县人。现居美国,任新泽西州石油公司总经理。
 范乐天 男,寿县人。现居美国,任纽约区中美友协副主席。
 范光陵 男,现居台湾,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教授,中华工商管理学会会长。
 范苑声 男,1989年生,潜山人。现居台湾,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
 松钢胜 男,东至人。现居日本,任日本兵库县工业公司总经理。
 易祥英 女,巢湖人。现居瑞典,任瑞典北京饭店总经理,瑞典第一代华侨。
 罗本立 男,肥东人。现居台湾,任台湾联勤总公司经理(二级上将)。
 罗远华 男,现居美国,芝加哥社区医院病理学家,曾任台湾陆军医院文官。
 金镛 男,1925年2月生。现居香港,任香港《明报》社社长,著有《射雕英雄传》等有影响的小说。金镛即查良镛,其弟查良钰系安徽省政协委员、淮南市政协副主席。
 金中枢 男,贵池人。现居香港,任香港大学教授。通讯地址:九龙荔枝角种川台3A。
 周汉杰 男,宿松人。现居台湾,任台中天然气股份公司总经理。通讯地址:台中市自由路2段88—1号。
 周传礼 男,1915年生,阜阳人。现居台湾,任台南成功大学教授。通讯地址:台南市东宁路103号。
 周歧俊 男,1920年7月生,舒城人。现居台湾,任高雄师范学院教授。通讯地址:高雄市芩雅区文昌路123巷2号。
 周学剑 男,1917年生,绩溪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国防部人事学校校长。通讯地址:台北市兴隆路2段217巷6弄8号2楼。
 周妮嬿 女,现居台湾,美国博士。高雄师范学院周歧俊教授之长女。
 周善化 男,1915年生,巢湖人。现居台湾,任台湾国防部少将(已退役)。
 周德云 男,现居台湾,任台湾《环球时报》总裁。
 郑文阔 男,1930年5月生,颍上人。现居台湾,任安徽同乡会总干事。通讯地址:台湾桃园大湳永福街一段49号。
 郑为元 男 ,合肥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国防部部长,曾任副参谋总长、陆军副总司令。
 郑冠纯 男,1920年生,利辛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机械化师师长。
 郑增祐 男,1914年生,黟县人。现居台湾,博士,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工业技术竞争裁判长。
 孟常珍 男,1949年5月生。现居台湾,任台湾美国花旗银行副经理。

九 画


 赵小兰 女,1954年生,来安人。现居美国,任美国交通部副部长,1986年评为全美六大杰出女性之一。
 胡一贯 男,1904年生,巢湖人。现居台湾,任台湾文化复兴委员会副秘书长,曾任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局长、国民党第10届党务顾问。
 胡世元 男,1916年生。现居台湾,在台湾进出口公司任职,原国民党军中将,住台北县。
 胡世勋 男,1914年生,岳西人。现居台湾,任台湾外交部欧洲司司长。
 胡匡瑞 男,1927年生,绩溪人。现居台湾,任台湾财政部副部长。通讯地址:台北市南京东路5段250巷3号2楼之2。
 胡於甲 男,1916年生,舒城人。现居台湾,任台湾中央劳保局副局长。
 胡钟吾 男,1905年生,绩溪人。现居台湾,国民党国大代表。通讯地址:富锦街571巷10号之2。
 钟鼎文 男,现居台湾,诗人。历任台湾《联合报》、《自立晚报》主笔,国民党国大代表、世界诗人大会荣誉会长、世界艺术文化学院主席;1977年获西德国际文学联盟颁发的最高奖章。
 段开龄 男,现居美国,任费城天普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通讯地址:13th & MONTGOMERYAVE、PHILADELPHIA.PA 19122 U.S.A。
 侯家驹 男,现居台湾,任台湾东吴大学经济系主任、国贸系主任、教授。
 姚佐治 男,1915年生,桐城人。现居台湾,原国民党空降部队司令、二级中将。通讯地址:台北县中和市保健路50巷42号。
 姚国安 男,1952年生,枞阳人。现居香港,任香港安兴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省七届政协委员。通讯地址:香港鲗鱼诵糖厂街28号,太古工商业中心和域大厦西11楼。

十 画


 秦 松 男,现居美国,任美洲《华侨日报》副刊编辑,纽约中国文艺中心主席;从事美术和诗歌创作。
 班继超 男,1922年生,巢湖人。现居玻利维亚,任玻利维亚共和国警察总监、华侨联谊会理事长。
 袁 方 男,当涂人。现居巴西,任圣保罗《美洲华报》社长。通讯地址:香港九龙荃湾德士古络宏华大厦6楼F座。
 聂永贵 男,1924年12月生,宁国人。现居巴西,任圣保罗市活跃贸易企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耿昌荫 男,1910年生,巢湖人。现居台湾,曾任高雄要塞司令部司令、少将(已退役)。
 桂文亚 女,现居台湾,作家,历任台湾《联合报》记者、副刊编辑、《民生报》、美国《世界日报》儿童版主编。
 夏之骅 男,1904年生,六安人。现居美国。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通讯地址:加州圣十城海景大街520号。
 顾正汉 男,1921年生。现居台湾,任国际红十字会秘书长。
 顾传型 男,寿县人。现居台湾,任台湾财团法人荣民产品供销中心董事长,曾任国防部常务次长、中将(退役)。
 倪 超 男,1915年生,阜阳人。现居台湾,国民党评议委员。
 徐西兵 男,1918年生,无为人。现居台湾,任某公司董事长。曾任国民党中将(退役)。通讯地址:台北市民生路22号。
 徐先涛 男,1932年生,无为人。现居美国,任洛杉矶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东南亚有限公司会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徐廷瑶之子)。通讯地址:Hsien Tao Hsu362 CAMINODEL CLELO SOUTH PASADENA CA91030 U.S.A。
 徐传方 男,巢湖人。现居美国,任美国远洋航运公司总经理。
 徐沫援 女,现居美国,任耶鲁大学教授。
 徐经方 男,巢县人。现居美国,任纽约远洋航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给家乡巢县捐资兴办学校、医院。通讯地址:East Coast Rep. Office Comnldities Ship-ping Cosp. One Executive Drive fort lee,N.Y.07024U.S.A。
 奚秀兰 女,41岁,全椒人。现居香港,香港著名影视歌星、演员。通讯地址:香港中区美国银行大厦10室。
 高北楼 男,1912年6月生,舒城人。现居台湾,教授(已退休)。通讯地址:台湾松山区虎林街171巷21弄8-2号2楼。
 高道兴 男,1906年生,舒城人。现居台湾,任台湾联勤总部某部副参谋长、少将(长子本刚、三子本茂、大女儿本谕在美均为博士)。
 郭汝霖 男,界首人。现居台湾,任国民党空军司令部司令员。
 郭明政 男,73岁,宿县人。现居香港,任协同企业公司董事长。通讯地址:香港怡和街一号香港大厦11楼B座。
 郭宜兴 男,现居香港,任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通讯地址:香港干诺道中24—25号8楼。
 唐功楷 男,现居美国,任美国国会高级顾问。通讯地址:508-5 TH AVENUE SAN FRANCISCO CA94118 U.S.A。
 唐村同 男,现居台湾,任国民党三军总医院外科主任。
 唐德刚 男,肥西人。现居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主任,美国史、中国史和亚洲史学家,1986年当选纽约华人文艺协会会长。通讯地址:370—15th Street Not Wood N.J.O7648 U.S.A。
 梁尚德 男,1922年生,舒城人。现居台湾,任高雄高发灌装股份公司董事长、高屏煤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退役上校)。通讯地址:高雄县大社乡民权路108号。
 陶有恒 男,长丰人。现居台湾,任台湾国防部少将参议。
 陶有智 男,当涂人。现居美国,任夏威夷公会会长。

十一画


 黄 鉴 男,1929年生。现居香港,任香港厂商联合会会长、香港区议会议员。通讯地址:九龙涂敦道557—559号12楼。
 黄正纲 男,1935年生,凤阳人。任香港正大康地国际有限公司总裁。通讯地址:九龙何文田山道嘉辉台26号8楼B-3。
 曹太治 男,1928年生,利辛人。现居美国,任华盛顿医学院教授。
 曹日新 男,现居美国,任纽约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亚洲思想与社会国际学报总编辑。通讯地址:STATE UNIVERSITV OF NEW YORK ONEON-TA,N.Y.13620 U.S.A。
 盛吾材 男,1955年生。现居台湾,任中国统一联盟组织部副部长。通讯地址:台北市复兴南路2段114号2楼。
 常法毅 男,1908年生,颍上人。现居台湾,国大代表。通讯地址:台北县新店市中央新村4街42号。
 常继烈 男,现居台湾,任国民党行政院辅导委员会处长(国大代表常法毅之子)。
 章台芳 女,1951年生,来安人。居澳大利亚,现为澳驻华大使,通讯地址:北京齐家园外交公寓。
 章昌平 男,1918年生,东至人。现居台湾。任台湾省高级法院院长,国民党第一届国大代表。通讯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2段77巷。
 章新润 男,现居瑞士,苏黎世大学药理学院博士,瑞士中瑞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通讯地址:CH-8122Ptaffhausen in der M(u|¨)seren12。
 章德孟 男,安庆人。现居美国,任美国水利顾问工程师。
 章德惠 男,1926年生,桐城人。居台湾,现为国民党驻哥伦比亚大使。
 章德先 男,1923年生,太湖人。现居台湾,原台湾农林部部长。
 尉天聪 男,现居台湾,作家,曾任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十二画


 蒋国镜 男,1923年生,阜南人。现居台湾,任台湾警总司令部参谋长、中将。
 葛云山 男,1934年生,蒙城人。现居加拿大,博士,任加东国水产局海洋部部长助理,加拿大喻利法克斯市纽芬兰大学教授。通讯地址:Suite 307 134 PortugalCove Road St,John’s,NF,CANADA A:B2 N2。
 葛锦祺 男,1929年1月生。现居台湾,任“台糖”董事长,曾任台湾农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葛懋萱 男,1933年生,肥西人。现居美国,任美国葛化企业公司总裁、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董事长。
 程 烈 男,1912年生,巢湖人。现居台湾,任台湾行政院主计官、立法委员、评议委员(退役少将);曾任台湾政治大学、中兴大学教授。
 程 陶 男,1918年生,潜山人。现居美国,任新泽西州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通讯地址:MY CHENG17 VICTORIA PLACE LAWRENCE VILLE。
 程邦治 男,1929年生,巢湖人。现居台湾,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二级上将,国防部参谋总长。
 程敷堂 男,1926年生,绩溪人。现居台湾,任台湾彰化县警察局局长。通讯地址:永和市智光街14号2楼。
 鲁廷甲 男,马鞍山人。现居台湾,原国民党少将军官。
 鲁廷璧 男,马鞍山人。现居台湾,原国民党台南警察局长。
 鲁绪斌 男,1928年生,桐城人。现居台湾,任台湾经济部机械工程师。

十三画以上


 訾立镜 男,1907年生,阜阳人。现居台湾。曾任国民党陆军司令部少将副司令。
 解显中 男,1918年生,利辛人。现居台湾。任台湾北部地区中将司令、省府委员。
 管永恒 女,1934年生,利辛人。现居美国,纽约大学物理学博士。
 潘 仪 男,1918年生,桐城人。现居台湾,任台北市无缝钢管公司董事长。通讯地址:台北市安乐街48号。
 潘锡龙 男,泾县人。现居美国;任华盛顿大学抗癌研究室主任。
 穆道朗 男,67岁,定远人。现居香港,任香港贝通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讯地址:香港中环苏杭街19—25号永昌商业大厦21字楼B室。


 三 有关介绍安徽的文献书目

(一) 综述类

三 画


 《马钢年鉴》(1981) 马钢史志办公室编,黄山书社出版。
 《马鞍山年鉴》 《马鞍山年鉴》编委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版。

五 画


 《可爱的安徽》 欧远方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版。

六 画


 《当代中国的安徽》(上、下) 苏桦、侯永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当代安徽大事记》 苏桦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当代安徽纪年》 侯永、欧远方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合肥纵横》 方明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
 《安徽大辞典》 《安徽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
 《安徽四十年》 安徽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年版。
 《安徽40年大事集录》 潘惟孝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版。
 《安徽经济年鉴》(1983年)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欧远方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版。
 《安徽经济年鉴》(1984年)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欧远方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
 《安徽经济年鉴》(1985年)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欧远方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版。
 《安徽经济年鉴》(1986年)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欧远方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版。
 《安徽经济年鉴》(1987年)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欧远方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
 《安徽年鉴》(1988年)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欧远方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
 《安徽年鉴》(1989年)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欧远方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版。
 《安徽年鉴》(1990年)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欧远方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版。
 《安徽年鉴》(1991年)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欧远方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
 《安徽年鉴》(1992年)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编,欧远方主编。《安徽年鉴》社1992年9月版。
 《安徽统计年鉴》(1984年) 安徽省统计局编,崔之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年8月版。
 《安徽统计年鉴》(1985年) 安徽省统计局编,崔之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年8月版。
 《安徽统计年鉴》(1986年) 安徽省统计局编,崔之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年8月版。
 《安徽统计年鉴》(1987年) 安徽省统计局编,崔之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安徽统计年鉴》(1988年) 安徽省统计局编,崔之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年8月版。
 《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 安徽省统计局编,崔之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年8月版。
 《安徽统计年鉴》(1990年) 安徽省统计局编,崔之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8月版。
 《安徽统计年鉴》(1991年) 安徽省统计局编,崔之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8月版。
 《安徽统计年鉴》(1992年) 安徽省统计局编,崔之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8月版。
 《安徽统计年鉴》(1993年) 安徽省统计局编,崔之康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8月版。
 《安徽社会科学概览》(1949—1987)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唐锡强、朱强弟、王耀邦编著。黄山书社1990年10月版。
 《安徽建设四十年》 刘征田、刘永年等,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版。
 《安徽省情》(1949—1983)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
 《安徽省情2》(1949—1984)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安徽省情3》(1949—1985)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
 《安徽省情4》(1981—1990)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
 《安徽教育四十年》 朱仇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安徽概况》 《安徽概况》编写组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4月版。
 《安徽概览》 [民国]安徽省政府编,黄国仇编纂。民国33年(1944)铅印本。

八 画


 《国情调查·毫州卷》 戴清亮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1月版。
 《泾县概况残稿附泾县兵要地理概况调查事项》[民国]佚名纂,稿本20页(概况存第一章泾县根据地及教育)。

九 画


 《宣城概览》 宣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1989年7月版。

十二画


 《富饶美丽的安徽》 王郁昭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 志书类

二 画


 《九华山志》 《九华山志》编纂委员会主编,黄山书社1990年9月版。

三 画


 《广德州志》 [明]黄绍文等纂。明嘉靖十五年(1536)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广德州志》 [清]周应业纂。清乾隆五十九年(179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广德州志》 六十卷,首末各一卷,[清]胡有诚修、丁宝书等纂。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22册,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广德县志》 [明]李德中等纂修。明万历四十年(1613)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广德县志稿》 五十九卷,卷首末各一卷,附各省陵墓集目一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37年(1948)铅印本1册。
 《马鞍山名胜古迹志》 马鞍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编,黄山书社1992年12月版。

四 画


 《天长风土志》 [民国]郁官城纂。民国23年(1934)刊本,1985年1月天长县地方志办公室翻印。
 《天长志》 [明]王心编。1962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嘉靖二十九年(1551)刻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天长县志》 [清]江映鲲修、张振先等纂。修于康熙十一年(1672)。1960年合肥古旧书店据抄本石印4册。
 《天柱山志》 《天柱山志》编纂委员会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天柱山志》 乌以风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8月版。
 《无为州志》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常廷璧修、吴元桂纂。修于乾隆八年(1743)。1960年合肥古旧书店石印本10册。
 《无为州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顾浩修、吴元庆纂。清嘉庆八年(1803)刻本10册。
 《无为县小志》 [民国]佚名纂。修于民国20年(1931)。1960年合肥古旧书店油印本一册。
 《五河县志》 [清]周世贤纂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五河县志》 [清]俞宗成纂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12月印本。
 《支那省别全志·安徽省卷》 日本东亚同文会编纂。日本犬正八年四月(1928)发行(大连市图书馆藏)。
 《太平县志》 [清]魏子嵩等纂。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太平县志》 [清]王令份等纂。清嘉庆十四年(1809)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太平府志》 [清]曹守谦增纂。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增修抄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太平府志》 [清]康熙十一年(1672)黄桂修、宋骧等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李敏迪增修、曹守谦增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周炳木活字重印本,1974年12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太和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民国]丁炳粮修、吴承志纂。民国14年(1925)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8册,1970年5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太湖县志》 [清]徐日明纂。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太湖县志》 [清]赵继元纂。清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太湖县志》 四十卷,首末各一卷,[民国]高寿恒修、李英纂。民国11年(1922)活字本8册。
 《历阳典录》 三十四卷,补编六卷。[清]陈廷桂纂。清同治六年(1867)刊本,光绪十二年(1886)重印。
 《历阳典录》 [清]陈廷桂纂。清同治六年(1867)刊本,1974年12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历阳典录补编》 [清]陈廷桂纂。清同治六年(1867)刊本,1974年12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屯溪市志》 屯溪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版。
 《中都志》 [明]柳瑛待纂修,明隆庆三年(1569)重刊补修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长丰县志》 长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9月版。
 《凤台县志》 十卷,[清]嘉庆十九年(1814)李兆洛纂修。民国25年(1936)颍上静胜斋铅印本。
 《凤台县志》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光绪十八年(1892)李师沆、石成之修,葛荫南、周尔仪纂。光绪十九年(1893)活字本十册,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凤阳县志》 [清]于万培修、谢永泰续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凤阳县志略》 [民国]易季和纂。民国25年(1936)铅印本,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凤阳府志》 [清]汤原振等纂。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凤阳府志》 二十一卷,[清]冯煦修、魏家骅等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6)活字本24册。
 《凤阳府志》 [清]魏家骅等纂、张德需续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6)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六安区电力工业志》 史世勇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六安市志》 六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
 《六安州志》 [明]刘垓纂修。明万历十二年(1584)刊本,1983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六安州志》 [清]金弘勋纂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六安州志》 [清]吴康霖等纂。清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光绪三十年(1904)重刊本,1983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五 画


 《石埭县志》 [明]黄蓥、冯光浙纂修。明嘉靖二十年(1541)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石埭县志》 [明]张迪吉等纂。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石埭县志》 [清]姚子庄修、周体元等纂。清康熙十四年(1675)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石埭县志》 八卷,[清]清康熙十四年(1675)姚子庄修、周体元等纂。民国24年(1935)铅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石埭县志采访录》 一卷,[清]道光四年(1824)董汝成纂。民国24年(1935)铅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该书主要录乾隆元年至道光四年石埭事。
 《石埭备志汇编》 五卷,[民国]陈惟壬编。民国30年(1941)铅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东流县志》 [清]汪思迥等纂。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东流县志》 三十卷,[清]吴笼修、李兆洛纂。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宁国县志》 [明]范镐纂修。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刊本,宁国县地方志办公室整理于1987年9月。
 《宁国县志》 [清]梁中孚等纂修。清道光五年(1825)刻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宁国县志》 十四卷,首末各一卷,[民国]杨虎修、李丙纂。民国25年(1936)铅印本,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宁国县通志》 十卷,[清]张达五修、周斌纂。1960年合肥古旧书店据传抄本石印。
 《宁国府志》 十卷,[明]黎晨修、李默纂。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1962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
 《宁国府志》 [明]沈懋学等纂。明万历五年(1577)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宁国府志》 [清]钱人麟等纂。清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宁国府志》 三十六卷,首末各一卷,[清]鲁铨修、洪亮吉等纂。清嘉庆二十年(1818)补修刻本,民国8年(1919)泾县翟氏影印,1970年4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六 画


 《当涂县志》 [清]万棣等纂。清乾隆十五年(1750)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当涂县乡土志》 二卷,[清]欧阳��编。 民国5年(1916)南京美新社石印本。
 《休宁县志》 八卷,[清]廖腾煃、王晋征等纂。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1970年12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休宁县志》 二十四卷,图一卷,[清]何应松修、方崇鼎纂。清嘉庆二十年(1815)刊本,道光三年(1823)刻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休宁县志》 休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版。
 《全椒县志》 [明]杨道臣纂修。明泰昌元年(1620)刻本,1991年10月全椒县地方志办公室点校、注释。
 《全椒县志》 十八卷,[清]康熙十二年(1673)蓝学鉴修、吴国对纂。1960年合肥古籍书店据钞本油印。
 《全椒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张其濬修,江克让、吴承志纂。民国9年(1920)活字本,1974年12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全椒县志》 全椒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1988年12月版。
 《合肥市税务志》 合肥市税务局编,黄山书社1991年1月版。
 《合肥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左辅等纂修。民国9年(1920)重印本,1961年9月合肥古旧书店石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重印。
 《合肥蔬菜品种志》 合肥市科委、合肥市农林科研所编,安徽科技出版社1982年7月版。
 《齐云山志》 [明]鲁点编辑。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刊本,清道光十年(1830)修补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齐云山志》 齐云山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黄山书社1990年6月版。
 《池州府志》 九卷,[明]王崇纂修。嘉靖二十四年(1545)刻本,1962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
 《池州府志》 [明]丁绍轼等纂。明万历四十年(1612)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池州府志》 九十二卷,图一卷,[清]马世永纂修、李晖补图。清康熙五十年(1711)刻本。乾隆五年(1740)补刻本。
 《池州府志》 [清]张士范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安庆府志》 [明]李逊等纂修。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安庆府志》 [清]陈焯等纂。清康熙十四年(1675)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安庆府志》 [清]张楷纂修。康熙六十年(1721)刊本。1961年安庆古旧书店石印,1985年5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安徽水灾备忘录》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黄山书社1991年11月版。
 《安徽风物志》 黄山书社编,黄山书社1985年5月版。
 《安徽方志考略》 刘尚恒编著,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5年3月版。
 《安徽外事志稿》 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编印。
 《安徽地层志·寒武系分册》 安徽省地质局编,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
 《安徽地层志·前寒武系分册》 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编,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
 《安徽两栖爬行动物志》 陈璧辉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安徽经济植物志》 米泰岩、李成岐、周翰儒、钱啸虎、董培欣等编,安徽科技出版社1990年3月版。
 《安徽省区域地质志》 安徽地质矿产局编,地质出版社1987年6月版。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 安徽省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1990年2月版。
 《安徽省志·水产志》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版。
 《安徽省志·气象志》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版。
 《安徽省志·地震志》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版。
 《安徽省志·体育志》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
 《安徽省志·粮食志》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版。
 《安徽通志》 [清]何绍基、杨沂孙纂修。光绪三年(1877)重修本,1967年8月台湾华文书局印本。
 《安徽通志稿》 一百五十七卷,[民国]安徽通志馆纂。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安徽兽类志》 王歧山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3月版。
 《安徽第九区风土志略·附本区前代名人志略》 一卷,[民国]毛龙辛纂。民国26年(1937)安徽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铅印本。
 《安徽植物志(第一卷)》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编,安徽科技出版社1986年5月版。
 《安徽植物志(第二卷)》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6月版。
 《安徽植物志(第三卷)》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2月版。
 《祁门县志》 四卷,[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余士奇修、谢存仁纂。1961年合肥古旧书店石印本。。
 《祁门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周溶修、汪韵珊纂。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祁门县志》 [清]桂超纂。道光七年(182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祁门县志》 祁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版。
 《祁门县志氏族考》 一卷,《艺文考》一卷[民国]胡光钊纂。民国33年(1944)铅印本。

七 画


 《寿州志》 八卷,[明]粟永禄纂修。嘉靖二十九年(1550)刻本,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
 《寿州志》 [清]席艺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寿州志》 三十六卷,首末各一卷,[清]道顺唯修、葛阴南等纂。清光绪十六年(1890)活字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芜湖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嘉庆十二年(1807)梁启让修、陈春华纂。民国2年(1913)木活字重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芜湖县志》 六十卷,[民国]余谊密等修、鲍典纂。民国8年(1919)石印本。
 《来安县志》 [明]周之冕等纂修。明天启元年(1621)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来安县志》 来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年9月版。
 《含山县志》 [清]张大于等纂,乾隆十三年(174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庐州卫志》 [清]尹焕等修。乾隆十二年(1747)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庐州府志》 [清]张祥云、孙星衍等纂修。嘉庆八年(1803)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庐江县志》 [清]陈庆门纂修。雍正十二年(1734)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庐江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魏绍源、张瑛修、储嘉珩等纂。嘉庆八年(1803)刊本,清同治七年(1868)活字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重印。
 《庐江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钱、卢钰等纂。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1970年11月台北庐江文献社印本。
 《怀宁县志》 [清]刘橒等纂。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怀宁县志》 [清]王毓芳等纂。道光五年(1825)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怀宁县志》 三十四卷,首一卷,[民国]朱之莫修、舒景衡等纂。民国4年(1915)铅印本附补,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怀远县志》 [清]李兆洛纂。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怀远县志》 怀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灵璧县志》 [清]贡震纂修。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灵璧县志》 灵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八 画


 《青阳县志》 [清]段中律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青阳县志》 [清]华椿、廖光珩修、周赟纂。清光绪十八年(1892)活字本12册,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志修于光绪十七年。
 《直隶和州志》 四十卷,首一卷,补遗一卷。[清]朱大绅、高照纂。光绪二十七年(1901)活字本。
 《固镇县志》 固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5月版。
 《岩镇志草》 四卷,[清]雍正十二年(1734)余华瑞纂。
 《岩镇集联》 一卷,[清]方振昌辑,
 《和州志》 [明]陈钧纂。正统六年(1441)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和州志》 [明]齐珂纂。万历三年(1575)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和州志》 三卷,[清]乾隆二十九年(1774)章学诚纂。民国11年(1922)吴兴刘氏嘉业堂刻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阜阳县志》 [清]潘世仁纂辑。乾隆二十年(1755)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阜阳县志》 [清]李复庆等纂。清道光九年(1829)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金寨县志》 金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版。
 《采石志》 [清]李恩缓编。《采石矶风景名胜小志》 [民国]史案发编,马鞍山市地方志办公室重印,黄山书社1992年12月版。
 《肥东县志》 肥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版。
 《备修天长县志》 [清]张家泰撰,[民国]刘增龄增补。民国23年(1934)增补铅印本,1970年4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泗州志》 [清]莫之翰纂修。康熙二十七年(168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泗州志》 [清]叶兰纂修。乾隆五十三年(1788)修抄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泗县志》 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
 《泗县志略》 [民国]鲁佩章纂。民国25年(1936)铅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泗虹合志》 十九卷,[清]方端兰修,江殿飏、许湘甲纂。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泾县乡土记》 一卷,[清]胡韫玉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安徽白话报社铅印本。
 《泾县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李德淦等修,洪亮吉等纂。嘉庆十一年(1806)刻本民国三年重刊本,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泾县续志》 九卷,附《嘉庆修府县乐输题名》二卷[清]阮文藻修、赵懋曜纂。道光五年(1825)刻本,民国3年(1914)泾县翟氏影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建平存稿》 [清]贡震纂。光绪十六年(1890)五和堂本,1985年9月郎溪县地方志办公室翻印。
 《建平县志》 九卷,[明]连修、姚文烨等纂。 嘉靖十年(1531)刻本,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
 《建德县志》 [清]王宾等纂修。乾隆十九年(1754)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建德县志》 [清]许起凤纂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建德县志》 [清]管森等纂。道光五年(1825)刊本,1984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建德县志》 [清]张赞巽纂修。宣统二年(1910)铅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九 画


 《南陵小志》 [清]宗能征等纂。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南陵县志》 四十八卷,首末各一卷,[清]余谊密修、徐乃昌纂。民国13年(1924)铅印本。
 《临泉县志略》 [民国]刘焕东纂修。民国25年(1936)石印本,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临淮县志》 [清]邢仕诚等纂修。康熙十二年(1673)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贵池县志》 [清]梁国标辑。康熙三十一年(1692)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贵池县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陆延龄修、桂迓衡纂。清光绪九年(1883)活字本,1970年7月台北台湾学生局印本。
 《虹县志》 [清]龚起翚纂修,康熙十七年(167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重修五河县志》 二十卷,首末各一卷,[清]赖同晏、孙玉铭修,余宗诚纂。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重修安徽通志》 三百五十卷,补遗十卷,[清]沈葆祯、吴坤修修,何绍基、杨沂孙纂。光绪四年(1878)刻本,又台湾华文书局印本。
 《重修蒙城县志书》 [民国]于振江等纂,民国4年(1915)铅印本,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皇明天长志》 七卷,[明]邵时敏修、王心纂。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刻本,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
 《宣城志余》 [清]张寿等纂。嘉庆十三年(1808)年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宣城县志》 [清]杨廷栋等纂。乾隆四年(1739)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宣城县志》 四十卷,首末各一卷,[清]李应泰等修、章缓纂。光绪十四年(1888)活字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宣城县志略》 一卷,[民国]毛龙章纂。民国二十五年(1936)油印本。

十 画


 《桐城县电业志》 桐城县电业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黄山书社1991年9月版。
 《桐城县交通志》 桐城县交通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版。
 《桐城县志略》 [民国]徐国治纂。民国25年(1936)铅印本。
 《桐城续修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道光七年廖大闻等修、金鼎寿纂。民国29年(1940)三民印刷所铅印本。
 《毫州志》 [清]汪云万纂。乾隆三十九年(1774)刊本,1985年3月台湾成文出版社印本。
 《毫州志》 [清]刘开纂。道光五年(1825)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亳州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宗能征、袁登庸等纂。清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亳州志略》 [民国]刘治堂纂修。民国25年(1936)铅印本,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涡阳风土记》 十六卷,首一卷,[民国]黄佩兰修、五佩箴纂。民国13年(1924)刻本。
 《涡阳县志》 涡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1989年12月版。

十一画


 《琅琊山志》 琅琊山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1989年9月版。
 《黄山市志》 黄山市(县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1992年12月版。
 《黄山志》 黄山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1988年3月版。
 《黄山志定本》 [清]闵麟嗣编。刘尚恒、王佐校点,黄山书社1990年9月版。
 《萧县志》 [清]沈学渊等纂。嘉庆二十年(1815)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萧县志》 [清]段广瀛纂。光绪元年(1875)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萧县志》 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萧县志>评论集》 萧县地方志办公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版。
 《铜陵县志》 [明]李士元修、沈梅纂。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刻本,1962年6月上海古籍书店影印。
 《铜陵县志》 [清]史应贵等纂。民国19年(1930)刊本,1974年12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铜陵县境风土摭谈》 一卷,[民国]佚名纂。民国33年(1944)琴川五泽波抄本。
 《旌德县志》 十卷,补遗一卷,附订一卷,[清]嘉庆十三年(1808)陈炳德修、赵良��纂。嘉庆刻本,民国14年(1925)旌德品氏影印,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旌德县志》 旌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1992年12月版。
 《旌德县续志》 十卷,附《两江忠义录》二卷。[清]王春林修、胡承珙纂。道光刻本,民国14年(1925)旌德吕氏影印,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望江县志》 [明]龙子甲纂。万历二十二年(1594)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望江县志》 [清]曹京纂。乾隆三十三年(176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淮北矿务局志(上卷)》 淮北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工人出版社1988年7月版。
 《淮南供电志》 唐绍泉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宿州市志》 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宿州志》 八卷,[明]余钧纂修,嘉靖十六年(1537)刻本,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
 《宿州志》 [明]汪文奎纂。万历二十四年(1596)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宿州志》 [清]潘仁樾等纂。康熙五十七年(171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宿州志》 三十六卷,[清]何庆钊修、丁逊之等纂。清光绪十五年(1889)金陵碧山堂柏以聪刻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宿县志》 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1988年12月版。
 《宿松县志》 [清]黄钺纂。康熙二十四年(1685)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宿松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邬正防、郑敦亮修、石葆元等纂。道光八年(1828)刻本。
 《宿松县志》 五十六卷,首末各一卷,[民国]俞庆澜、刘昂修、张灿奎等纂。民国10年(1921)活字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宿松县志》 宿松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版。
 《绩溪县志》 [清]赵继序等纂。乾隆二十年(1755)刊本,1985年9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绩溪县志》 [清]席存泰等纂。嘉庆十五年(1810)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续石埭县志》 四卷,[清]石瑶灿纂修。乾隆十四年(1749)刊本,民国24年(1935)石埭张楚铅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续修庐州府志》 一百卷,首末各一卷,[清]黄云修。杜之望、江宗汧纂。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
 《续修舒城县志》 五十卷,首末各 一卷,[清]吕林钟等修、赵以诒等纂。光绪三十三年(1907)活字本。
 《巢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舒梦龄纂修。道光八年(1882)刊本,1960年合肥古旧书店油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巢湖志》 巢湖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1989年9月版。

十二画


 《皖志列传稿》 八册,[民国]金天翮撰。民国25年(1936)刊本,1974年2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皖志便览》 六卷,[清]李应珏纂。光绪二十四年(1898)安徽省镂云阁刻本,1974年12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皖省志略》 四卷,附录《盐漕》一卷。[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朱云锦纂修。道光元年(1821)金阊传是斋毛上珍刻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舒城县志》 [清]赵凤诏等纂。光绪三十三年(1907)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颍上县志》 十四卷,[清]顺治十二年(1655),翟乃慎修、马履云等纂。1960年合肥古旧书店据抄本油印。
 《颍上县志》 [清]许晋纂修。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颍上县志》 [清]李同等纂。道光六年(1826)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颍上县志》 十二卷,[清]都宠锡、缪钟汴修、李道辛、郑以庄纂。同治九年(1870)刻本,光绪四年(1878)补刻,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颍上县志校补》 一卷,[民国]余烦成纂。民国19年(1920)铅印本。
 《颍州志》 六卷,[明]刘节纂修。正德六年(1511)刻本2册,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
 《颍州志》 二卷,[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李宜春纂修。抄本2册。
 《颍州府志》 [清]潘迂莘纂。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滁州志》 [清]潘运皞纂。康熙十二年(1673)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滁州志》 [清]熊祖诒纂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滁州续志》 [清]王锡魁等纂修。康熙二十三年(1684)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滁阳志》 [明]李之茂纂。万历四十二年(1614)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滁县乡土志》 [民国]杭海纂。民国刊本,1984年11月滁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印本。

十三画


 《蒙城县志》 [清]何名隽等纂。康熙十五年(1676)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新安志》 十卷,[宋]罗愿纂。宋淳熙二年(1175)修,清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光绪十四年(1888)重刊本,1974年12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十五画


 《潜山县志》 [清]游端友、张必刚纂。乾隆四十六年(1781)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潜山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民国]吴兰生等修、刘廷凤纂。民国9年(1920)铅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十六画


 《霍山县志》 [清]程在嵘等纂。乾隆四十一年(1776)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霍山县志》 [清]秦达章修、何国祐等纂。光绪三十一年(1905)活字本,1974年12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霍邱县志》 [清]薛观光等纂。乾隆三十九年(1774)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霍邱县志》 霍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3月版。
 《歙县志》 [清]吴苑等纂。康熙二十九年(1690)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歙县志》 [清]刘大櫆纂。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本,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歙县志》 [清]沈伯棠纂。道光八年(1828)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歙县志》 十六卷,石国柱修、许承尧等纂。民国26年(1937)歙县旅沪同乡会铅印本。
 《濉溪县志》 濉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版。

十七画


 《繁昌县志》 [清]闵燮纂。康熙十四年(1675)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繁昌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道光十六年(1811)曹德赞纂修、道光五年(1825)张星焕增补,民国26年(1937)铅印本,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徽州地区简志》 徽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社1989年2月版。
 《徽州府志》 十二卷,[明]彭泽修、汪舜民等纂。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
 《徽州府志》 [明]汪尚宁纂。嘉靖四十五年(1566)刊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徽州府志》 十八卷,图一卷,[清]丁廷楗、庐询修、赵吉士纂。康熙三十八年(1699)万青阁刻本,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徽州府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马步蟾修、夏銮纂。道光七年(1827)刻朱印本,1975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徽州府志辩正》 [清]同治年间黄崇惺纂。民国铅印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徽州府志辩证拾遗》 一卷,[清]同治年间黄崇惺纂。抄本。

十八画


 《黟县志一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嘉庆十七年(1812)吴甸华修、程汝翼等纂。
 《黟县续志二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道光五年(1825)吕子珏、詹锡龄纂修。
 《黟县三志》 [清]同治八年(1869)程鸿诏等纂。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1985年3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1970年5月台北成文出版社印本。
 《黟县四志》 十六卷,首末各一卷,[民国]吴克俊等修、程寿保、舒斯笏纂。民国12年(1923)黟县黎照堂刻本。
 《黟县志》 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三) 政经类

二 画


 《九十年代安徽经济》 安徽省经济学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

四 画


 《中国人口》(安徽分册) 郑玉林、高本华主编,成风皋、杨光锐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六 画


 《安徽田赋上亩法研究》 陈宝忠撰,台北成文出版社、(美)中文资料中心1977年12月版。
 《安徽外贸走向世界》 陈泉生、邵江天、江爱林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安徽包干到户研究》 欧远方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
 《安徽“大包干”始末(1961—1978)》 王立新著,昆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安徽市场》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安徽工商局编,工商出版社1988年1月版。
 《安徽发展战略》 苏桦、欧远方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安徽发展咨议》 欧远方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版。
 《安徽行政区划概述》 俞鼎贤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版。
 《安徽妇女工作的成就和经验》 安徽省妇女联合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安徽近代经济轨迹》 王鹤鸣等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版。
 《安徽近代经济探讨1840—1949》 王鹤鸣著,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安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 谢国兴著,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80年(1991)6月版。
 《安徽国土资源——芜湖市篇》 安徽省计划委员会、芜湖市计划委员会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年3月版。
 《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上、中、下)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档案馆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
 《安徽省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料选》 安徽省税务局、安徽省档案馆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
 《安徽省土地整理之研究》 金延泽撰,台北成文出版社、(美)中文资料中心1977年12月版。
 《安徽省土地整理处实习总报告》 金延泽、许振鸾撰,台北成文出版社、(美)中文资料中心1977年12月版。
 《安徽省田赋研究》 傅广泽撰,台北成文出版社、(美)中文资料中心1977年12月版。
 《安徽省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与发展概况》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安徽省财政厅实习调查日记》 张尧业编,台北成文出版社、(美)中文资料中心1977年12月版。
 《安徽省财政厅土地整理处实习报告》 王之,台北成文出版社、(美)中文资料中心1977年12月版。
 《安徽重要建设项目概览》 刘征田、宋明、陆德生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
 《安徽资源》 陈基余、陈汝鼎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安徽资源画册》 杨纪珂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安徽垦殖问题》 张光业编,台北成文出版社、(美)中文资料中心1977年12月版。

八 画


 《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 章有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明清徽州文契资料》 安徽省博物馆收集整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叶显恩撰,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版。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黄山书社1985年版。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一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徽州文契整理组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2月版。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宋元明三代徽州田土买卖文契辑要》(第二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徽州文契整理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

十 画


 《家庭承包制探讨》 周曰礼撰,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十七画


 《徽州府赋役全书》 屈万里等编,台湾学生局1970年12月版。
 《徽商研究论文集》 《江淮论坛》编辑部编辑整理,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四) 文史类

四 画


 《云岭春秋》 方明治、许祖范主编,春秋出版社1988年3月版。
 《太平天国安徽省史稿》 徐川一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中共安徽党史大事记(1919—1949)》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版。
 《中共安徽党史专题研究集(一)》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版。
 《中共安徽党史纲要》 童志强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版。
 《文史资料论文选集》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六 画


 《关于捻军的几个问题》 安徽社科所历史研究室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安徽乡土历史教科书》 一卷,[清]刘师培编,光绪三十三年(1908)上海国学保存会铅印本。
 《安徽历史述要》 李则纲著,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8年出版。
 《安徽历史》 张海鹏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安徽历代诗选》 黄季耕、浦金洲选注,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安徽公路史》(第一册) 周昌伯撰,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版。
 《安徽文史资料》(第1—14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内部出版发行。
 《安徽文史资料·文化教育史料》(第15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旧社会生活史料》(第16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抗战时期史料》(第17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抗战时期史料》(第18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土地革命时期史料》(第19辑)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国民党军事史料》(第20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抗战时期史料》(第21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解放战争时期史料》(第22辑)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综合史料》(第23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综合史料》(第24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第25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团结御侮风云录》(第26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文苑史踪》(第27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江淮工商》(第28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江淮抗日烽火》(第29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综合辑》(第30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舞台生涯》(第31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徽省文化厅合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皖事拾零》(第32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安徽书画人物》(第33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1961年推行责任田纪实》(第34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徽省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合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淮上廖氏三兄弟》(第35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往事漫录》(第36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安徽文史资料·史海拾贝》(第37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一·辛亥风雷》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二·军阀祸皖》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三·革命狂飚》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四·抗战风云》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五·解放战争》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六·文教史踪》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七·工商史迹》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八·旧时黑幕》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九·人物春秋》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十·江淮风物》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安徽文献书目》 安徽省图书馆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安徽方言概况》 合肥师范学院方言调查组编,1962年铅印。
 《安徽方音辨正》 孟庆惠,安徽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安徽古战场》 杨国宜,安徽教育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安徽电影文学剧本选》 安徽省文联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版。
 《安徽民兵斗争史话》 安徽省军区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安徽民间故事集》 安徽省文联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安徽民歌》 安徽省群众艺术馆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安徽出版资料选辑》 安徽省出版总社出版史志编辑室编,黄山书社1987年版。
 《安徽农村改革纪程》 欧远方、朱文根著,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8月版。
 《1991·安徽抗洪救灾纪实》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版。
 《安徽佛门龙象传》 安徽通志馆编,民国22年(1933)铅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版。
 《安徽近代史》 翁飞等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版。
 《安徽近代经济史》 程必定主编,黄山书社1989年6月版。
 《安徽近现代史辞典》 陈德辉主编,中国文史出现社1990年6月版。
 《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编(第一卷)》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版。
 《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编(第二卷)》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安徽明清曲论选》 赵山林编,黄山书社出版。
 《安徽实习调查日记》 傅广泽编,台北成文出版社、(美)中文资料中心1977年12月版。
 《安徽诗选》 安徽省文联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安徽革命史话》(上册) 陈梅楼主编,黄山书社1987年1月版。
 《安徽革命史话》(下册)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安徽革命回忆录》 安徽省文联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安徽故事》 安徽省文联,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安徽省航运企业史话选编》 马茂棠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安徽省博物馆藏青铜器》 安徽省博物馆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5月版。
 《安徽科学技术史稿》 张秉伦、吴孝铣、高有德等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3月版。
 《安徽航运史》(中国水运史丛书) 马茂棠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安徽散文选》 安徽省文联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9年10月版。
 《安徽掌故》 丁创等编,黄山书社1990年4月版。
 《安徽短篇小说选(1949—1959)》 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61年9月版。
 《安徽短篇小说选》 安徽省文联选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版。
 《安徽歌谣》 安徽省文化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1月版。
 《纪念“皖南事变”50周年专辑》 阮世炯、杨主平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七画


 《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 安徽省博物馆编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56年12月版。
 《芜湖文史资料》(一至五辑) 芜湖市政协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1992年版。
 《辛亥抗天歌——安徽抗洪救灾实录》 安徽省救灾指挥部编,黄山书社1992年6月版。
 《辛亥革命在安徽》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辛亥革命安徽资料汇编》 张湘炳等编,黄山书社1990年9月版。

八 画


 《矾矿春秋》 《矾矿春秋》编纂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版。

九 画


 《重返淮北》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7月版。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上、下)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等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5月版。

十 画


 《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 刘声木撰,台北世界书局民国63年(1974)12月版。
 《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 刘声木撰,徐天祥校点,黄山书社1989年12月版。
 《桐城文派学述》 尤信雄著,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64年(1975)4月版。
 《桐城派文选》 漆绪邦、王凯符选注,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版。
 《桐城文派》 王献永著,中华书局出版。
 《桐城派研究文集》 安徽人民出版社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桐城派研究论文选》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黄山书社出版。
 《铁流千里》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十一画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至四卷)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版。
 《淮北抗日根据地》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版。
 《淮河水利简史》 水利电力部治淮委员会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年8月版。
 《淮南抗日根据地》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等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十二画


 《皖人书录》 蒋元卿编,黄山书社1989年12月版。
 《皖西革命史》 陈忠贞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
 《皖江抗日根据地》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等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2月版。
 《皖诗玉屑》 马祖毅著,黄山书社1985年9月版。
 《皖南一页》 芜湖市文联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皖南事变》 黎汝清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皖南事变》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等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皖南事变》(资料选辑)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82年1月版。
 《皖南事变本末》 陈枫编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皖南事变回忆录》 叶超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版。
 《皖南事变前后》 陈子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4月二版。
 《皖南事变资料选》 安徽省文物局新四军文史征集组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版。
 《皖南事变资料选》 《皖南事变资料选》编选组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版。
 《皖南星火》 杨明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

十七画


 《徽山烽火》 中共绩溪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

(五) 科技类

四 画


 《中国小吃(安徽风味)》 安徽省饮食服务公司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中国菜谱(安徽分册)》 《中国菜谱》编写组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78年1月版。

六 画


 《扬子鳄》 陈璧辉等撰,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当代安徽公路》 安徽省公路管理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安徽土特产》 费修竹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安徽土特产传说故事》 黎帮农、刘应芬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
 《安徽小麦优良品种》 安徽省农林局编,安徽省出版局1970年9月版。
 《安徽木材识别与用途》 卫广扬等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安徽中草药》 安徽省卫生局《安徽中草药》编写组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5年7月版。
 《安徽气候》 安徽省气象局资料室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9月版。
 《安徽白垩— —第三纪孢粉组合》(中国油气区地层古生物丛书) 王开发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年1月版。
 《安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稻、油菜病虫害)》安徽省农林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2年12月版。
 《安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麦类病虫害)》 安徽省农林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2年12月版。
 《安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棉花病虫害)》 安徽省农林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2年12月版。
 《安徽主要绿肥作物栽培》 安徽省农林局农业处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7年6月版。
 《安徽地震史料辑注》 安徽省人民政府地震局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9月版。
 《安徽名特产》 费修竹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安徽农业地理》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2月版。
 《安徽农业自然条件与区别》 曹松涛撰,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6月版。
 《安徽技术改造(1979—1988)》 安徽省经济委员会、安徽省统计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版。
 《安徽单验方选集》 安徽省卫生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2年9月版。
 《安徽油料作物优良品种》 安徽省农林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
 《安徽城市》 徐学林编著,中国城市出版社1989年版。
 《安徽茶经》 陈椽撰,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安徽点心》 安徽省饮食服务公司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安徽省地图》 安徽省民政劳动局编辑,1972年出版。
 《安徽省自然地理》 安徽省教育厅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安徽省郎溪地名录》 郎溪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1984年8月出版。
 《安徽省经济地理》 张德生主编、高本华副主编,新华出版社1987年7月版。
 《安徽美食谱》 吴文沐、刘家田编著,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1月版。
 《安徽养猪经验》 安徽农学院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5年7月版。
 《安徽特产风味指南》 费修竹等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7月版。
 《安徽笔石化石》(安徽古生物图册) 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11月版。
 《安徽海相三叠系》 汪费翔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安徽淮北平原土壤》 安徽省水利局勘测设计院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3月版。
 《安徽淮北平原第四系》 金权等著,地质出版社1990年3月版。
 《安徽森林病虫图册》 《安徽森林病虫图册》编写组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安徽植被》 《安徽植被》协作组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3月版。
 《安徽蜒类化石》(安徽古生物图册) 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6月版。

七 画


 《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研究》 《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研究》项目协作组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5月版。

八 画


 《宣纸与书画》 刘仁庆主编,轻工业出版社1989年4月版。

十七画


 《徽州糕点》 陈先保、景立志、葛子平撰,黄山书社1988年9月版。
 《徽菜》 安徽省饮食服务公司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六) 人物类

三画


 《卫立煌将军》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四 画


 《王明言论选辑》 王明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共安徽党史人物传》(第一卷) 王传厚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版。
 《方以智年谱》 任道斌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版。
 《方以智易学思想散论》(收《周易纵横录》)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 蒋国保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方以智著述知见录——第元仪著述知见录》 任道斌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4月版。

五 画


 《东方怪杰冯玉祥》 佟飞、石火撰,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
 《四十自述》 胡适著,上海书店1987年2月影印。
 《冯玉祥传》(上、下) 简又文著,传记文学出版社中华民国71年(1982)6月版。
 《冯玉祥自传》 冯玉祥著,余华心整理,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1月版。
 《冯玉祥将军》 方兴亚撰,北京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 冯洪达、余华心著,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8月版。
 《写作生涯回忆》 张恨水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6月版。

六 画


 《回忆我的父亲张恨水》 张明明撰,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11月版。
 《朱光潜——从迷途到通径》 朱式蓉、许道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朱光潜纪念集》 胡乔木、季羡林等,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4月版。
 《行知书信集》 陶行知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
 《行知诗歌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7月版。
 《刘铭传在台湾》 萧克非、仲冲、徐则浩等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4月版。
 《江淮英烈》 安徽省民政厅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版。
 《江淮英烈》(第二辑) 安徽省民政厅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
 《安徽人物大辞典》 戎毓明主编,团结出版社1992年11月版。
 《安徽女英烈》 安徽省妇女联合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版。
 《安徽历史上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家小传》 安徽人民出版社1958年8月版。
 《安徽历代文学家小传》 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61年3月版。
 《安徽历代名人》 李鹏、张嘉等编,黄山书社1987年7月版。
 《安徽书画人物》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安徽古代科学家小传》 施孟胥等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4月版。
 《安徽名媛诗词征略》 尧铁夫编、胡贯中整理,黄山书社1986年10月版。
 《安徽农学人物选编》 张雨青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版。
 《安徽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发明者》(第一集) 安徽人民出版社1958年12月版。
 《安徽省中青年科技人才名录》 刘忠仁等主编,1988年内部出版。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授、副教授人才名录》 安徽省教育委员会编、朱仇美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版。
 《安徽著名历史人物丛书》史钧杰主编 《第一分册·古代英杰》 余乃蕴、欧阳发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安徽著名历史人物丛书》 史钧杰主编 《第二分册·政界人物》 张台奎、刘铨、陈金沙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安徽著名历史人物丛书》 史钧杰主编 《第三分册·军事将领》 屠筱武、邹义开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安徽著名历史人物丛书》 史钧杰主编 《第四分册·文苑英华》 陆德生、唐先田、徐天琪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安徽著名历史人物丛书》 史钧杰主编 《第五分册·科坛名流》 王鹤鸣、张秉伦、朱晓明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安徽著名历史人物丛书》 史钧杰主编 《第六分册·革命中坚》 方明治、童志强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7月版。
 《安徽著名历史人物丛书》 史钧杰主编 《第七分册·统战群英》 金其恒、范泓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安徽著名历史人物丛书》 史钧杰主编 《第八分册·民族英烈》 徐承伦、萧志远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许世英》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东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论胡适》 耿云志著,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纪念陶行知》 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编,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七画


 《严凤英》 殷伟、王小英编,黄山书社1985年10月版。
 《严凤英:并非传奇的传奇》 王冠亚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5月版。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周军、杨雨润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吴承仕文录》 吴承仕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1月版。
 《吴承仕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吴承仕同志诞生百周年纪念筹委会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2月版。
 《吴承仕研究资料集》 庄华峰编纂,黄山书社1990年6月版。
 《吴敬梓》 陈美林著,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吴敬梓传》 陈汝衡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2月版。
 《吴敬梓年谱》 孟醒仁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版。
 《吴敬梓评传》 孟醒仁等著,中州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吴敬梓评传》 陈美林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王俊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版。
 《吴敬梓研究》 陈美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8月版。
 《我的父亲冯玉祥将军》 冯理达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我的生活》 冯玉祥著,黑龙江出版社1984年8月版。
 《闲话胡适》 石原皋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
 《张治中与中国共产党——张治中机要秘书回忆录》余湛邦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张治中回忆录》(上、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2月版。
 《张治中将军》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张恨水评传》 袁进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版。
 《张恨水研究论文集》 鄂基瑞等,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年5月版。
 《张恨水研究资料》 张占国、魏守志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陈独秀——从秀才到总书记》(上) 任建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版。
 《陈独秀——从总书记到反对派》(下) 唐宝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版。
 《陈独秀年谱》 王光远编,重庆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陈独秀年谱》 唐宝林、林茂生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陈独秀思想研究》 魏知信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4月版。

九 画


 《胡适之评传》 (美)贾祖麟著,张振玉译,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3月版。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胡颂军编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3年(1984)五月版。
 《胡适与中国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50)》 (美)格里德著,鲁奇译,王友琴校。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版。
 《胡适书评序跋集》 胡适著,黄保定、季维龙选编,岳麓书社1987年10月版。
 《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 胡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版。
 《胡适年谱》 曹伯言、季维龙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胡适传》 白吉庵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
 《胡适传》 白吉庵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版。
 《胡适传》 易竹贤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胡适传》 沈卫成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胡适传记资料》 天一出版社编,天一出版社出版。
 《胡适自传》 曹伯言编,黄山书社1986年11月版。
 《胡适杂忆》 胡适著,唐德刚译,华文出版社1990年2月版。
 《胡适讲演》 胡适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胡适来往书信选》(上、中、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书局1983年11月版。
 《胡适评传》 朱文华著,重庆出版社出版。
 《胡适日记》(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书局1985年1月版。
 《胡适学术文集》 姜义华主编,中华书局1991年12月版。
 《胡适研究丛录》 颜振吾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2月版。
 《胡适研究论稿》 耿云志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版。
 《胡适秘藏书集选》(上、下) 梁锡华选注,台北从云时代出版公司民国79年(1990)11月版。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著,台北商务印书馆民国69年(1980)6月版。
 《独秀文存》 陈独秀著,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重版。

十 画


 《爱国将军冯玉祥》 郭绪印、陈兴唐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陶行知》 徐大文、刘大康著,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陶行知一生》 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丛书》(1—10) 苏耀荣等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陶行知与晓庄师范》 辛元、谢放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著,江苏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版。
 《陶行知年谱》 朱泽甫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2月版。
 《陶行知年谱稿》 《陶行知年谱稿》编写组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9月版。
 《陶行知论普及教育》 张达扬、李红梅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3月版。
 《陶行知评传——政治抒情诗人的一生》 (日)斋藤秋男著,杨畅译,萧坤华校。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版。
 《陶行知和儿童文学》 李楚材编写,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学说》 戴伯韬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11月版。
 《陶行知教育文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3月版。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十一画


 《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 裘柱常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7月版。
 《黄宾虹画语录》 黄宾虹撰,香港上海书局1961年版。

十七画


 《戴安澜将军》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戴震》 祁龙威、华强著,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戴震》 周辅成撰,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5月版。
 《戴震文集》 戴震著,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
 《戴震学术思想论稿》 戴震学术研究室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戴震哲学思想研究》 王茂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版。
 《戴震哲学著作选注》 戴震著,安正辉选注,中华书局1979年3月版。
 《戴震集》 戴震撰,汤志钧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月版。

(七) 旅游类

二 画


 《九华山》 项有彬著,中国旅游出版社1980年11月版。
 《九华山》 仁德主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1月版。
 《九华山史话》 张轼、杨玉华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九华山的传说》 施玉清搜集整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九华胜境》 白奇编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

四 画


 《天柱山》 何宗军、王克谦编著,黄山书社1986年11月版。
 《历代诗人在安徽》 浦金洲撰,黄山书社1986年12月版。
 《历代黄山游记选》 王克谦选注,黄山书社1988年1月版。
 《中国合肥》 安徽省旅游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版。
 《中国黄山》 安徽省旅游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版。
 《长江万里行》 《长江万里行》编写组,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长江风光》 长江航运局武汉分局旅行社,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年版。
 《长江明星开放城市——芜湖》 孙世本等编,黄山书社1991年4月版。

五 画


 《古人笔下的安徽胜迹》 朱世英等著,高兴选注,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1月版。
 《东南第一山——九华山》 孙毓飞、蒋木青、陈仁钧编著,地质出版社1982年6月版。
 《闪光的淮河》 水电部淮委、蚌埠市政协文史办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版。

六画


 《合肥》 《合肥》编写组,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版。
 《合肥史话》 合肥市政协《合肥史话》采编组,黄山书社1985年8月版。
 《名胜珠采》 陈鹤岁编,黄山书社1989年9月版。
 《齐云山》 安徽休宁县旅游局编,黄山书社1987年版。
 《齐云山》 张启立、方平山编,黄山书社1989年3月版。
 《安庆史话》 王开玉、杨森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
 《安徽山水》 孙毓飞、陈仁钧、蒋木青、王浩青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6月版。
 《安徽旅游》 安徽省旅游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安徽旅游指南》 安徽省旅游局编,黄山书社1991年版。

七 画


 《芜湖》 王涌、沐昌根编著、陆子权诗选注,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
 《芜湖古今》 芜湖市文化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李白诗魂系青山》 李昌志、郑立渊、陶锡良等编著,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6月版。
 《庐州胜貌》 项有彬、董善涵编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版。

八 画


 《现代安徽游记选》 叶圣陶、郁达夫、丰子恺、李霁野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
 《明清人游黄山纪钞》 李一氓选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采石矶》 马鞍山市文联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版。
 《采石矶揽胜》 孙成德、李子龙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6月版。

九 画


 《神奇的采石》 成林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
 《神奇的黄山》(少年游记) 张子仪、方君默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版。

十画


 《桐城古今》 朱曙辉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11月版。
 《啊,安徽!——一位华侨回乡的日记》 韩贤忠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8月版。
 《海外同胞来皖要览》 《海外同胞来皖要览》编写组编;黄山书社1991年版。

十一画


 《黄山》 安徽省《黄山》编写组,上海文化出版社1982年4月版。
 《黄山》 《黄山旅游》杂志社编,《黄山旅游》杂志社1984年版。
 《黄山》(中国旅游丛书) 黄松林编,北京旅游出版社1988年4月版。
 《黄山历史掌故》 周吾一编,黄山书社1985年9月版。
 《黄山风光》 孙肃显著,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黄山古今游览诗选》 黄松林选注,黄山书社1989年10月版。
 《黄山史话》 欧阳发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黄山百咏》 黎选祖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
 《黄山传说故事》 刘国辉等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黄山异闻录》 袁平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版。
 《黄山纵横谈》 常秀峰、何庆善、沈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黄山诗选》 刘夜峰、徐传礼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版。
 《黄山探奇》 吴昭谦编,地质出版社1983年2月版。
 《黄山散记》 黄宾虹、王伯敏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2月版。
 《黄山散记》 徽州地区文联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版。
 《淮河纪行》(江山多娇丛书) 《淮河纪行》编写组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
 《淮南史话》 周士元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5月版。

(八) 艺术类

一 画


 《<乙瑛碑>林散之临本》 林散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号。

二 画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影集) 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6月版。
 《九华山》(影集) 孙毓飞撰文,王春树摄影,外文出版社1991年版。
 《九华胜景》 江延根,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六 画


 《齐云山》(影集) 安徽省休宁县旅游局编,黄山书社1987年5月号。
 《安徽》 安徽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编,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安徽民间音乐》 安徽省文化局音乐工作组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57年4月版。
 《安徽民间器乐合奏曲集》 沈仁浪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58年11月版。
 《安徽民歌》(第一集) 安徽省群众艺术馆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58年10月版。
 《安徽民歌》(第二集) 安徽省群众艺术馆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58年6月版。
 《安徽戏曲选集》 安徽省文化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版。
 《安徽戏剧选》 安徽省文联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安徽花鼓灯》 高倩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版。
 《安徽现代篆刻选》 安徽美术出版社编,安徽美术出版社版。
 《安徽版画选》 安徽美术出版社编,安徽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安徽国画选》 康诗伟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9年5月版。
 《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 安徽省文化局剧目研究室编,1961年出版。
 《安徽美术作品选》 安徽省文化局创作组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3年3月版。
 《安徽黑白版画选》 安徽省文联选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版。
 《安徽演唱》(一、二、三) 安徽人民出版社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8年9月-1979年4月版。
 《安徽器乐曲选》 中国音乐家协会安徽分会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版。
 《论黄山清画派文集》 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七 画


 《芜湖》(画册) 《芜湖》画册编委会编,安徽省经济贸易广告公司承办,香港商报承印1985年1月版。

八 画


 《林散之诗书画选集》 林散之撰,黄山书社1985年版。

八 画


 《明清画家黄山画册》 安徽画报社供稿,安徽美术出版社1985年2月版。
 《阜阳剪纸集》 阜阳地区文化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版。
 《宝晋斋碑帖选》 无为县文物局编,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九 画


 《美丽富饶的安徽》(画册) 安徽省人民政府编,安徽美术出版社1985年5月版。

十一画


 《黄山》 张宝安等摄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12月版。
 《黄山》(国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1月版。
 《黄山》(摄影) 中国国际旅行社合肥分社、中国旅游出版社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黄山》(影集) 汪芜生摄,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黄山七十二峰印谱》 刘友石刻,黄山书社出版。
 《黄山天下奇》(影集) 郑昌嶷、陈谋荃摄影,安徽美术出版社1985年1月版。
 《黄山百松图》 朱峰绘,上海书画出版社1982年12月版。
 《黄山奇观》(摄影) 袁廉民等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黄山图画资料》 歙县文化馆编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9月版。
 《黄山佳境》(摄影) 郑昌嶷摄,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黄山诗百家书法精萃》 黄山书社编,黄山书社1986年9月版。
 《黄山胜迹印痕》 忻可权篆刻,黄山书社1985年4月版。
 《黄山野卉写生图册》 李天玉绘,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6月版。
 《黄山游记——张大千黄山写生册页》 张大千绘,安徽美术出版社1985年2月版。
 《黄山摄画》 华国璋著,中国旅游出版社1984年版。
 《黄山叠翠》(摄影) 孙肃显摄,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黄宾虹山水册》 黄宾虹绘,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黄宾虹画集》 黄宾虹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合编1985年版。
 《黄梅戏艺林》 史纪南、朱玉芬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黄梅戏传统剧目选集》 安徽省文化局选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黄梅戏新唱腔选集》(乐谱) 安徽省黄梅戏剧团音乐组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60年1月版。
 《黄梅戏源流》 陆洪非编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年9月版。
 《黄梅剧选》 安徽人民出版社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59年8月版。
 《情——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安徽》(画册)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安徽美术出版社1993年7月版。

十二画


 《皖南花鼓戏一百年》 茆耕茹编,安徽省宣城文化局1986年12月版。

十七画


 《徽州木雕艺术》 马世云、宋子龙编,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徽州石雕艺术》 陈乐生、马世云等编,安徽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徽州明清民居雕刻》 汪立信、鲍树民编著,文物出版社1986年6月版。
 《徽州砖雕艺术》 宋子龙、马世云编,安徽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徽州墨模雕刻艺术》 石谷风编,黄山书社1985年8月版。
 《徽派版画史论集》 周芜编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版。
 《徽剧传统剧目选集》 安徽省文化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61年4月版。

四 安徽建省以来大事记


 1667年(康熙六年)
 是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管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等七府以及滁、和、广德三直隶州,寄治江宁府。这是安徽正式建省的开始。
 1668年(康熙七年)
 10月 免安徽泗州等八州县水灾额赋。
 1669年(康熙八年)
 11月 经户部题准,永远豁免安徽泗州等五州县从前虚报开垦及现在被浸地亩共5296顷钱粮。
 12月 免五河等县被灾额赋。
 1670年(康熙九年)
 3月 豁免寿州卫自顺治六年(1649)大水后荒芜田地上的钱粮。
 4月 复设江南分巡凤庐道、分巡徽宁道。
 1671年(康熙十年)
 5月 安徽巡抚张朝珍丁母忧回籍守制。
 6月 迁武英殿学士靳辅为安徽巡抚。
 9月 免定远、临淮二县水灾额赋。
 11月 免凤阳府被灾额赋。
 12月 免六安州灾荒额赋有差。
 是年 桐城名人方以智卒。
 1672年(康熙十一年)
 5月 命督抚将现存捐纳米谷并宁国、太平等府存贮米谷速行赈济安庆、滁州等地受灾饥民。
 临淮、灵璧二县从前虚报开垦荒地及抛荒、沙压、水冲田地共4610顷,准安徽巡抚靳辅疏请,其康熙十年(1671)以前额赋尽行豁免。
 11月 免毫州、怀远灾荒赋。
 1673年(康熙十二年)
 11月 裁江南徽宁道。免江南、六安等州县卫水灾额赋有差。
 是年 合肥名人龚鼎孳卒。
 1674年(康熙十三年)
 2月 因吴三桂兵进江西,命驻江宁之副都统马哈达率部移驻安庆。
 4月 因耿精忠叛于福建,进兵浙江,命移安庆右翼察哈尔官兵守江宁。
 6月 耿精忠遣兵攻徽州、婺源、祁门。
 8月 复设江南徽宁道,驻徽州府。
 9月 命江宁将军额楚等率兵赴徽州堵剿叛军。
 1677年(康熙十六年)
 3月 以徐国相为安徽巡抚。
 9月 免定远等县荒地赋。
 1678年(康熙十七年)
 7月 命安徽巡抚徐国相遣标兵500人赴岳州,围攻叛军。
 10月 派户部尚书伊桑阿、右侍郎田六善前往砀山、萧县等地查勘河道工程。
 11月 免宿州、寿州、霍邱等十八州县水灾赋。
 1679年(康熙十八年)
 1月 赈凤阳旱灾。
 11月 命安徽巡抚徐国相亲往盱眙、滁州等五州县赈济饥民。
 1684(康熙二十三年)
 1月 升安徽巡抚徐国相为湖广总督。
 2月 迁太常寺卿薛柱斗为安徽巡抚。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
 5月 迁安徽巡抚薛柱斗为刑部右侍郎。
 6月 迁顺天府府尹杨素蕴为安徽巡抚。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
 10月 调安徽巡抚杨素蕴为湖广巡抚。
 是年 安徽桐城人方中通集诸家之说,著《数学度衍》一书,共二十四卷,附录一卷。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
 1月 下诏除蠲免安徽部分正项钱粮外,再将全省积年民欠的地丁钱粮、屯粮芦课、米麦豆杂税概与蠲除。
 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
 12月 调安徽巡抚江有良为广东巡抚。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
 1月 迁福建布政使高承爵为安徽巡抚。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
 1月 调安徽巡抚高承爵为广东巡抚。
 2月 迁安徽布政使佟国佐为安徽巡抚。
 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
 3月 提安徽仓米十六万石充江宁兵饷。
 诏令将安徽六安等州县积欠的地丁漕粮分年带征,以纾民力。
 9月 迁湖北布政使缐一信为安徽巡抚。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
 1月 调缐一信为浙江巡抚,以刑部右侍郎陈汝器为安徽巡抚。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
 11月 免泗州等州县水灾额赋有差。
 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
 8月 免江南寿州、凤阳等十二州县水灾额赋有差。
 11月 调山东巡抚李为安徽巡抚。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
 4月 诏免凤阳府属去年逋赋。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
 5月 调广东巡抚高承爵为安徽巡抚。
 1701年(康熙四十年)
 1月 免宿州卫上年水灾额赋有差。
 7月 泗州、盱眙水灾。
 10月 免泗州、盱眙等四州县卫本年度水灾额赋及久淹田地历年地丁钱粮。
 12月 迁工部左侍郎喻成龙为安徽巡抚。
 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
 4月 迁安徽巡抚喻成龙为湖广总督。
 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
 4月 诏赦安徽、江苏所属地方死罪以下罪犯,减等发落。
 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
 10月 下诏豁免安徽等省康熙四十三年(1704)以前未完地丁银。
 是年 休宁名人赵吉士卒。
 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
 11月 免安徽十州县卫、江苏二十八州县卫康熙四十七年(1708)田亩银 二百九十七万五千二百余两,粮三十九万二千余石。
 12月 免滁州被灾额赋。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
 是年 文华殿太学士兼礼部尚书桐城人张英卒。
 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
 4月 免安徽和州、潜山等十七州县卫上年水灾额赋有差。
 1711年(康熙五十年)
 7月 迁安徽巡抚叶九思为户部左侍郎。
 8月 调吏部左侍郎梁世勋为安徽巡抚。
 10月 戴名世《南山集》案发。
 12月 免安徽六安、寿州、凤阳等八州县卫旱灾额赋有差。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
 1月 刑部察审《南山集》案。
 4月 刑部等衙门再议《南山集》案。
 10月 诏令免征安徽等四省明年应交地亩银、人丁银及历年旧欠地丁银两。
 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
 2月 康熙帝御批《南山集》案。戴名世腰斩,其家人从宽免治罪。方孝标之子方登峰等免死,并其妻子充发黑龙江。受牵连之汪灏、方苞等免治罪,入旗籍。尤云锷、方正玉免死,徙其家。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
 11月 免直隶、安徽、江苏等处带征地丁屯卫银二百三十九万八千三百八十两。江苏、安徽所属带征漕项银四十九万五千一百九十余两、米麦豆一百一十四万六千六百一十余石各免其半。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
 7月 免安徽沛县上年水灾额赋有差。
 1721年(康熙六十年)
 8月 免安徽沛县旱灾额赋。
 是年 数学家宣城人梅文鼎卒。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
 5月 免江南休宁等十二县卫康熙六十年度旱灾额赋有差。
 12月 赦戴名世、方苞等族属出旗。方苞仍于武英殿修书。
 1723年(雍正元年)
 5月 免寿州、合肥、庐州等二十州县卫上年旱灾额赋有差。
 1724年(雍正二年)
 9月 凤阳府之颍州、毫州、泗州;庐州府之六安州改为直隶州。以颍上、霍邱二县隶颍州,太和、蒙城二县隶毫州,盱眙、天长、五河三县隶泗州,英山、霍山二县隶六安州。
 1726年(雍正四年)
 8月 免泗州水灾额赋有差。
 是年 梅文鼎所编《历算全书》传入日本长崎,被迅速翻译出版,对日本算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727年(雍正五年)
 3月 添设安徽江南粮道库大使一员。
 4月 将徽州府之“伴当”,宁国府之“世仆”开豁为民。
 7月 赈济无为、舒城等六州县水灾饥民。
 12月 从署两江总督范时绎疏言,从明年起,安徽各州县应征丁银均摊入地亩内征收。
 1728年(雍正六年)
 5月 免无为、宿松等五州县上年水灾额赋有差。
 1729年(雍正七年)
 8月 诏免安徽省明年地丁钱粮四十万两。
 1730年(雍正八年)
 5月 调安徽巡抚魏廷珍为湖北巡抚,以程元章为安徽巡抚。移望江县杨湾河巡检驻华阳镇。
 6月 移颍州州同驻方家集。移定远县主簿驻北桥东。
 11月 裁临淮县濠梁驿、滁州滁阳驿驿丞各一,其驿务归各州县管理。复设潜山县青口驿、太湖县子池驿,驿丞各一。增南陵县公馆驿驿丞一。
 1731年(雍正九年)
 6月 免宣城等四县上年水灾额赋有差。
 10月 勘丈江南泗州等五州县新淤土地七千四百二十一顷,照例升科。
 1732年(雍正十年)
 8月 免滁州、宁国等五州县上年水灾额赋有差。
 1733年(雍正十一年)
 3月 裁安徽凤阳关税大使一员。
 8月 免江南六安、舒城、宿州等县卫上年水灾额赋有差。
 12月 以王纮为安徽巡抚。添设安徽宁池太广道一员,驻扎安庆,其滁、和二州分巡事务归庐凤道管理。
 1734年(雍正十二年)
 2月 免宿州、灵璧等州县上年被灾额赋有差。安徽巡抚奏报拿获于寿州沿河聚族而居,假以捕鱼为业之惯匪十余人。已将沿河渔船编号互保,严密稽查。
 10月 徽宁池太道从安庆移驻芜湖县,兼管芜湖关税务。
 12月 免滁州、宣城等州县卫被灾额赋有差。
 是年 桐城孙学颜因印吕留良《四书讲义》而被逮下狱,并遭惨杀。
 1735年(雍正十三年)
 4月 江南总督赵弘恩同安徽巡抚赵国麟折奏“邪教”头目治罪情形:宿州之探花、大刀二会,已将“极恶”之赵文龙等四人杖死。颍州罗汉会,倡首之杨会枷责。定远之抬天会、南陵之三乘会,正在查究中。
 5月 安徽夏粮丰收。江南总督赵弘恩、安徽巡抚赵国麟连续奏报破获南陵县之“三乘会”、定远县之“抬天会”。已将首领潘玉衡、谢东升杖死,从犯分别枷责。
 7月 改颍州为府。
 12月 纂修《明史》总裁、大学士桐城人张廷玉奏纂修明史告成
 1738年(乾隆三年)
 4月 以兵部侍郎孙国玺为安徽巡抚。
 10月 免安徽被灾州县逋赋。
 1739年(乾隆四年)
 3月 豁免安徽省本年度地丁钱粮六十万两。不久又将安徽正赋之耗羡一体免征。
 4月 桐城派开山祖方苞编注《钦定四书文》成。
 11月 以陈大受为安徽巡抚。
 1741年(乾隆六年)
 6月 增建安徽常平仓。
 9月 实授张楷安徽巡抚。
 1742年(乾隆七年)
 8月 免安徽雍正十三年(1735)逋赋。
 12月 以喀尔吉善接替张楷为安徽巡抚。
 1743年(乾隆八年)
 3月 调山东巡抚范璨为安徽巡抚。
 1744年(乾隆九年)
 1月 命军机大臣讷亲查阅安徽、河南、江苏三省营伍,并验看河工、海塘。
 6月 召范璨到京,以准泰署安徽巡抚。
 11月 严惩江南乡试怀挟作弊的生员,安徽巡抚准泰及提调官张九钧以“有意疏纵”,交部察议。
 1745年(乾隆十年)
 4月 调准泰为广东巡抚,以魏定国为安徽巡抚。
 10月 命江苏、安徽截留明年漕粮十五万石,以备本省赈粜。
 11月 准许在安徽舜耕山(怀远、凤台二县交界处)、外窑(怀远境内)、徐溪口(宿州境内)三处开采煤矿。
 1747年(乾隆十二年)
 7月 谕令安徽布政使清查乾隆二年至十年间拖欠的钱粮。
 9月 以讷敏为安徽巡抚
 1748年(乾隆十三年)
 3月 安徽省督抚遵旨复奏米价昂贵的原因及对策。
 1749年(乾隆十四年)
 5月 安徽大雨成灾。
 8月 桐城人方苞卒。
 12月 以图尔炳为安徽巡抚。
 1750年(乾隆十五年)
 1月 豁免安徽未完耗羡十分之六。
 11月 以定长为安徽巡抚。
 1751年(乾隆十六年)。
 1月 诏免乾隆元年至十三年安徽积欠地丁银三十万五千余两。
 2月 增加安徽本年岁试学额。
 1753年(乾隆十八年)
 10月 命用银米赈济安徽被灾州县。
 1754年(乾隆十九年)
 10月 调安徽巡抚卫哲治为广西巡抚,以鄂乐舜为安徽巡抚。
 是年 全椒人《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卒。
 1755年(乾隆二十年)
 3月 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桐城人张廷玉卒。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
 2月 补行乾隆十九年大计。安徽省才力不及官四员、年老官五员、有疾官一员、浮躁官二员、不谨官二员如例受处分。豁除无为州滨江坍田并筑坝挖废地亩额赋银一千一百二十八两有奇,米三百十四石六斗二升有奇。
 3月 豁免宿州等二十一州、县、卫被灾田地应纳漕项银米。
 4月 安徽巡抚高晋奏请修复虹县西南二门吊桥及南关木桥。二处系当地往来要道,乾隆十八年为黄河决口水冲坍。
 7月 免无为等三十二州、县、卫乾隆二十年水灾额赋银十一万三百四两有奇,米五千一百七十三石有奇,麦二百十九石有奇,豆七十五石有奇。
 8月 池州等八州县雨水调匀,秋禾茂盛,为数年来未有之丰稔,粮价日减。
 9月 宿州等十二州、县、卫秋禾被水。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
 1月 蠲免安徽省乾隆二十一年以前积欠未完地丁银两。
 2月 安徽本年岁试文童,府学及州县大学增取五名,中学增取四名,小学增取三名,由学政慎加甄录。
 因乾隆帝南巡,安徽等省军流以下人犯俱减等发落。
 5月 蠲免凤、泗二州县乾隆二十一年水灾额赋有差。
 6月 宿州等十八州、县、卫水灾,秋禾被淹。
 7月 寿州、凤阳、阜阳、颍上、霍邱、蒙城等六州、县麦收歉薄。
 12月 户部拨银六十万两予安徽藩司,作用工、赈贷等项所需。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
 1月 凤阳等处水利工程修复,安徽巡抚高晋等大臣受嘉奖。
 2月 举行乾隆二十二年大计。安徽卓异官七员、年老官五员、才力不及官一员俱分别升赏、处分如例。
 4月 上江安徽境内水利工程通过礼部尚书嵇璜、两江总督尹继善验收。
 6月 宿州等五州县出现飞蝗。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
 1月 凤阳、颍、泗等处文武生员及捐纳贡监轻于犯法,清廷著令地方官整肃风气、惩治败类。
 4月 兴修宿州境内水利工程。
 11月 添建濉河北岸彭家沟石闸。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
 3月 蠲缓怀宁等十七州、县、卫乾隆二十四年水灾、虫灾额赋。
 5月 豁免怀宁等十七州、县、卫乾隆二十四年水灾、虫灾额赋。
 6月 惊动朝野的安徽人邱锐谋死婶母魏氏一案结案。主犯邱锐斩立决,囚犯邱元祥监候秋后处决。
 8月 安徽藩司由江宁回驻安庆。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
 2月 举行乾隆二十五年大计。安徽省才力不及官六员、年老官九员分别处分如例。
 3月 安徽巡抚高晋署两江总督,兼任江南河道总督。讬庸任安徽巡抚。赈贷安徽宿州等十三州、县、卫乾隆二十五年水灾饥民,并缓应征额赋。
 是年 寿州等十六州、县、卫水灾严重。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
 2月 增取安徽本年应试文童。府学及州县大学增取五名,中学增取四名,小学增取三名。
 4月 凤阳水利同知梅长遇等承桃睢河工程虚费玩工,与协办委员州同、州判等俱受革职处分。
 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
 3月 本省应修城垣三十四处,捐银数已敷应用。所有报捐而未收银两,捐与不捐,听其自便。
 12月 无为州借庐凤道库水利余剩银三万两,修筑沿江堤坝。其余各地沿江漫缺堤坝,均由民修。
 1765年(乾隆三十年)
 11月 冯铃任安徽巡抚。原任讬庸为兵部尚书。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10月 钦差裘曰修查看江南淮徐等处支河堤工。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
 1月 江南武乡试归总督考试。
 是年 汪莱生。
 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
 7月 安徽按察使暻善因属员疏脱重犯,不行详揭,受革职处分。
 10月 胡文伯任安徽巡抚。
 是年 朱珔生。
 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
 7月 安徽巡抚胡文伯因扑捕蝗虫一事不力,降补湖南布政使。安徽布政使裴宗锡任安徽巡抚。
 8月 舒城县知县龚海索贿盐商,贪赃枉法,被革职拿问。离任巡抚胡文伯失察塞责,由刑部严加议处。
 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
 是年 朱为弼生。
 1772年(乾三十七年)
 是年 方东树生。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
 3月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称安徽按察使瑭琦性情偏拗,瑭琦被召到京,以京堂补用。王显绪任安徽按察使。
 10月 各地行保甲法。
 是年 齐彦槐生。
 1775年(乾隆四十年)
 9月 李质颍任安徽巡抚。原任裴宗锡调补贵州巡抚。
 是年 胡世琦、俞正燮、包世臣生。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
 3月 闵鹗元为安徽巡抚。原任李质颍调任广东巡抚。
 6月 两江总督分年赴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会勘秋审,著为例。
 是年 胡承珙生。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
 2月 大学士、两江总督高晋赴安徽查办琨玉一案。
 是年 划虹县入泗州。
 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
 8月 安徽沿河州县被水成灾。
 11月 安徽巡抚闵鹗元同两江总督高晋视察沿河地区,清廷发帑江修疏浚工程。
 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
 6月 救济亳州、蒙城被灾贫民米一万二千石。
 11月 安徽截留漕米三万五千石于亳州等处备赈。
 是年 徐璈生。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
 2月 增本年学额。减本省军流以下罪。
 8月 农起为安徽巡抚。原任闵鹗元调任江苏巡抚。
 是年 知州“戴氏之狱”发生。戴移孝、戴昆父子被刨坟戮尸,并株连戴氏家族。
 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
 12月 谭尚忠为安徽巡抚。原任农起调任山西巡抚。
 是年 刘开生。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
 9月 安徽布政使国栋因在前任浙江藩司任上,与查抄王直望物件一案牵连,被解职。奇丰额出任安徽布政使。
 是年 胡培翚、马瑞辰生。
 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
 是年 张聪咸生。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
 2月 增本省科试学额。减本省军流以下罪。
 6月 安徽巡抚富躬因病离任,仓场侍郎书麟接任安徽巡抚。
 是年 包世荣生。
 1785年(乾隆五十年)
 5月 安徽截留漕粮五万石于凤阳等处备赈。
 6月 截留江西漕粮十万石于安徽备赈。
 是年 程思泽、姚柬之、姚莹生。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
 1月 户部拨银一百万两解往安徽备赈。
 1789(乾隆五十四年)
 11月 免宿州等十四州、县、卫逋赋。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2月 福崧任安徽巡抚。
 5月 何裕成任安徽巡抚。原任福崧调任江苏巡抚。
 7月 何裕成病故。朱珪任安徽巡抚。
 是年 徐宝善生。“四大徽班”进京。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
 是年 姚配中生。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
 9月 无为等三州县水灾,拨给口粮有差。
 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
 5月 陈用敷任安徽巡抚。原任朱珪为广东巡抚。
 10月 清廷秘密下令查拏安徽太和县人白莲教首领刘之协及其徒弟宋之清。
 11月 刘之协在河南扶沟县被捕后脱逃。湖广总督毕沅降职,河南巡抚穆和蔺革职发配新疆乌鲁木齐效力,安徽巡抚陈用敷革职交刑部治罪。
 1795年(乾隆六十年)
 4月 因刘之协脱逃一案,清廷令河南、安徽二省巡抚、藩臬等高级官员在刘之协未抓获之前,一律不准支领养廉银。
 5月 汪新任安徽巡抚。原任惠龄调任户部右侍郎。
 1796年(嘉庆元年)
 6月 张诚基任安徽巡抚。原任汪新调任湖北巡抚。
 8月 朱珪任安徽巡抚。原任张诚基调任广东巡抚。
 1797年(嘉庆二年)
 3月 张诚基任安徽巡抚。原任朱珪调任兵部尚书。
 4月 朱珪暂摄安徽巡抚。原任张诚基调任江西巡抚。疏浚灵璧县濉股河、凤台县裔沟河。
 1798年(嘉庆三年)
 是年 王茂荫生。
 1799年(嘉庆四年)
 1月 陈用敷署安徽巡抚。不久,实授安徽巡抚。
 7月 拨安徽藩库银五十万两备湖北军需。
 8月 陈用敷以疾乞休,荆道乾任安徽巡抚。
 9月 前任巡抚陈用敷所题安徽“缓决”九案,经刑部复议,改判为“情实”。雍正皇帝切责陈用敷“有意从宽,办理错误”。
 1800年(嘉庆五年)
 6月 安徽白莲教首领刘之协被捕,后遇害。
 1801年(嘉庆六年)
 10月 荆道乾请解任调理病体,安徽巡抚一职由仓场侍郎和宁补授。
 11月 李殿图任安徽巡抚。原任和宁调任山东巡抚。
 12月 王汝璧任安徽巡抚。原任李殿图调任福建巡抚。
 1802年(嘉庆七年)
 2月 拨安徽藩库银十万两备湖北军需。
 6月 改安徽池州府江防同知为颍州府督捕同知,移驻阜阳县。以池州府管粮通判兼捕务。
 8月 拨安徽米四万石备湖北军需。
 1803年(嘉庆八年)
 7月 安徽巡抚兼提督衔,改江南提督所辖寿春镇及六安等十营、两江总督所辖之安庆协游兵营及池州分防把总并归领辖,仍听两江总督节制。
 1804年(嘉庆九年)
 10月 直隶提督长龄迁任安徽巡抚,原任王汝璧为兵部左侍郎。
 1805年(嘉庆十年)
 11月 成宁任安徽巡抚。原任长龄调任山东巡抚。
 1806年(嘉庆十一年)
 9月 初彭龄任安徽巡抚。原任成宁调任山西巡抚。
 1807年(嘉庆十二年)
 4月 寿州武举人张大勋家毒死三命重案查实。有关误察官员均遭处分。
 5月 董教增任安徽巡抚。原任初彭龄丁母忧离职。改设安徽颍州营参将,并移驻增设弁兵。
 7月 安徽及江苏水灾,截留江西、湖北、湖南漕米三十万石备粜。
 12月 鄂云布署理安徽巡抚。原任董教增署湖北巡抚。
 1809年(嘉庆十四年)
 1月 各州县仓库历年亏空银两计一百八十余万。
 1810年(嘉庆十五年)
 3月 广厚任安徽巡抚。原任董教增调任陕西巡抚。
 是年 沈用、鲍康生。
 1811年(嘉庆十六年)
 7月 钱楷任安徽巡抚。原任广厚调任湖南巡抚。
 1812年(嘉庆十七年)
 8月 安徽巡抚钱楷卒,以胡克家为安徽巡抚。
 12月 缓征安徽全省积年逋赋。
 1813年(嘉庆十八年)
 9月 安徽寿春镇总兵官喀勒吉善调防颍、毫一带。
 1814年(嘉庆十九年)
 11月 阜阳等地出现“捻子”活动,首领为李东山、马大振,各有部众千人。
 是年 戴钧衡生。
 1815年(嘉庆二十年)
 春夏间,安徽出现匿名揭贴,上印九龙木戳,宣传反清言论。
 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
 4月 康绍镛任安徽巡抚。原任胡克家调任江苏巡抚。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
 是年 方宗诚生。
 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
 3月 罢安徽凤阳关监督,以道员管理。
 4月 姚祖同任安徽巡抚。原任康绍镛调任广东巡抚。
 11月 清廷统计各省积欠银谷数二千五百万,其中安徽、江苏、山东三省居其半。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
 4月 吴邦庆任安徽巡抚。原任姚祖同调任河南巡抚。
 10月 安徽泗州等地水灾。
 12月 李鸿宾任安徽巡抚。
 1821年(道光元年)
 8月 张师诚任安徽巡抚。
 9月 赈宿州等三州县水灾。
 10月 孙尔准任安徽巡抚。
 1822年(道光二年)
 10月 赈宿州等州县水灾。
 11月 赈宿州等七州县水灾,结泗州等八州县灾民口粮,蠲缓宿州等七州县被灾新旧额赋。
 12月 免安徽、江苏嘉庆二十年以前民欠摊征银三十三万三千六百余两。
 1823年(道光三年)
 1月 陶澍任安徽巡抚。原任孙尔准调任福建巡抚。给宿州等十二州、县、卫水灾灾民一月口粮。
 7月 移安徽颍州府驿口桥捕盗同知驻艾亭集,为抚民总捕同知,并增把总一。改前裁之凤阳府司狱为巡检,并增外委一,均驻宿州时村集。增颍州营方家集、毫州营张村铺、宿州营夹沟驿外委各一。
 8月 赈无为等十六州县水灾。
 10月 拨安徽关税及捐监银十万两并本省耗羡银,备无为等三十三州、县、卫赈需。
 是年 李鸿章生。
 1824年(道光四年)
 1月 给无为等十七州、县、卫被灾军民籽种、口粮。
 7月 免无为等三十一州、县、卫上年水灾、旱灾额赋。
 9月 免无为等十一州县上年被灾学田租银。
 11月 给宿州灵璧县及屯坐各卫灾民口粮。
 1825年(道光五年)
 1月 “借黄济运”工程开工,动拨安徽、江苏三藩库存银四十六万两,芜湖关存银二十万两,凤阳关存银七万三千两。给泗州县、天长县上年水灾、旱灾军民口粮。
 4月 清廷批准编修《安徽省通志》
 5月 张师诚任安徽巡抚。原任陶澍调任江苏巡抚。
 是年 胡澍生。
 1827年(道光七年)
 1月 给泗州、五河县及屯坐各卫实歉口粮。
 10月 缓寿州等二十二州县及屯戍各卫水灾新旧额赋。
 1828年(道光八年)
 5月 因淮盐滞销,清廷申谕安徽等省督抚饬属缉私。
 1829年(道光九年)
 1月 给泗州等五州、县、卫灾民口粮。
 7月 免泗州、五河县,凤阳、泗州二卫上年被水钱粮十分之一。
 10月 给泗州等五州、县、卫一月口粮。缓征安徽泗州等二十四州、县、卫水灾新旧额赋。
 1830年(道光十年)
 10月 给芜湖等五州、县、卫灾民口粮。缓征芜湖等二十八州、县、卫水灾新旧额赋。
 1831年(道光十一年)
 6月 赈舒城等二十五州县水灾。
 7月 留安徽藩库正项及凤阳、芜湖关税银五十万两,备本省赈需,并免各关米税。
 10月 赈无为等二十三州、县、卫水灾。给桐城等十州县口粮、修屋费。
 12月 缓征青阳县水灾额赋。
 1832年(道光十二年)
 1月 赈怀宁等二十一州县水灾、旱灾,并给怀宁等十七州、县、卫贫民口粮。
 2月 修铜陵县江坝。
 8月 裁徽州府通判、芜湖县县丞。蠲缓怀宁等二十九州、县、卫上年水灾、旱灾额赋。
 9月 拨安徽等库及各关税银三十万两备湖北赈需。
 10月 给怀远等六县灾民口粮。
 12月 赈铜陵等十七州县水旱灾。
 1834年(道光十四年)
 10月 缓征怀宁等三十四州、县、卫雹灾、水灾新旧额赋。
 1835(道光十五年)
 8月 色卜星额任安徽巡抚。
 10月 缓征怀宁等三十六州、县、卫被灾新旧额赋。
 是年 萧穆生。
 1836年(道光十六年)
 10月 缓征寿州等二十州、县、卫水灾、旱灾新旧额赋。
 1837年(道光十七年)
 1月 安徽各府私盐侵占市场。
 10月 缓征泗州等三十七州县暨各屯卫被灾新旧额赋。
 是年 汪宗沂生。
 1838年(道光十八年)
 10月 蠲缓寿州等三十四州、县、卫被灾新旧额赋。
 1839年(道光十九年)
 10月 赈无为等十一州、县及屯坐各卫水灾。程懋采任安徽巡抚。
 1840年(道光二十年)
 6月21日 英国军舰集结广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安徽巡抚程懋采主张抗击英军,并督令各县备战。
 是年 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率部1200人开赴吴淞、宝山及宁波、定海一带抗击英军。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10月1日 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及所部将士数百人,在定海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
 8月5日 英舰驶至南京,安徽巡抚程懋采率师驰防芜湖。
 10月17日 捻党在亳州进行反清活动,清廷下令搜捕。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
 是年 春夏黄河两度入淮,阜阳、颍上、太和、蒙城、亳州发生水灾。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
 是年 泾县人翟金生自制泥活字印成诗集《泥板试印初编》。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
 是年 著名制墨家、绩溪人胡开文去世。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
 是年 歙县人郑复光所撰《镜镜痴》问世,为中国近代较为系统的一部光学著作。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
 是年 全省四十三个州县发生水、旱灾。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
 是年 全省二十余县发生水灾。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
 是年 全省二十七个县大雨,江水倒灌,舟行市上,溺死人畜无数,为近百年罕见。
 1850年(道光三十年)
 是年 全省四十三个州县发生水、旱灾。
 全省户籍调查,总人口3761万。
 1851年(咸丰元年)
 是年 全省三十四个州县发生水、旱灾。
 1852年(咸丰二年)
 11月12日 张乐行、龚得树等在毫州聚捻党万人起义反清。
 1853年(咸丰三年)
 2月24日 太平军石达开部由江西入皖,占领安庆,杀安徽巡抚蒋文庆。
 3月4日 太平军占领芜湖,随即弃守,东进南京。同年6月4日,西征军再克芜湖。
 5月16日 太平军北伐军由浦口北上攻克滁州。
 12月 户部右侍郎王茂荫(歙县人)上奏折反对铸造大钱。王茂荫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是年 文学家姚莹(桐城人)去世。
 1854年(咸丰四年)
 1月14日 太平军胜利进军。太平军攻占庐州城,巡抚江忠源投水自杀。
 4月 江南提督和春等惊呼:“南之舒、桐、怀、太、潜、宿六邑,东之巢、庐、和、含四邑,皆为贼匪占据往来之区。”
 1855年(咸丰五年)
 3月 太平军由青阳出兵,连续攻克石埭、黟县、休宁和徽州府城。
 8月 各路捻军会盟毫州雉河集,推张乐行为盟主。
 11月10日 庐州城太平军在清军重围中坚持近2年后终于失败,庐州城被清军占领。
 是年 学者、书法家泾县人包世臣去世。
 全省二十五个州县受水、旱、虫灾。
 1856年(咸丰六年)
 5月2日 石达开率太平军攻占皖南重镇宁国府。
 6月 清军攻占雉河集,集体屠杀数十个村庄的村民。
 11月16日 石达开率大军东进赴天京,讨伐韦昌辉。
 是年 全省大旱,计二十三个州县受灾,全椒、定远、宁国等地民饥,人相食。
 1857年(咸丰七年)
 1月 陈玉成、李秀成聚会枞阳,商定解桐城之围的计划。会后,陈、李两部太平军配合作战,大败清军,于2月24日解桐城之围。
 3月3日 太平军与捻军会师霍邱。捻军决定改用太平天国旗帜,接受太平天国领导。
 3月4日 捻军张乐行部和太平军韦俊部联合进攻固始,至21日,联军失败,退往正阳关。
 1858年(咸丰八年)
 6月 捻军张乐行等部大败清军,先后占领怀远、临淮、凤阳,声势大振。
 7月(六月) 李秀成、陈玉成再次在枞阳召开会议,商定破清军江北大营,以解天京之围的军事计划。
 9月26日 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部发起浦口战役,破清军江北大营。
 10月30日 滁州太平军守将李昭寿向清钦差大臣胜保投降,导致天长、滁州、来安失陷。
 11月15日 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部联合捻军在合肥三河大破清军,杀曾国藩之弟曾国华,歼湘军精锐6000余人,浙江巡抚李续宾自缢。
 12月15日 太平军李世贤部在芜湖湾大败清军,击毙浙江提督邓绍良。
 1859年(咸丰九年)
 3月20日 陈玉成率太平军在庐州城外击溃清军,擒杀前署安徽巡抚李孟群。
 7月16日 太平军吴如孝部联合捻军发动定远战役,大败清军。
 10月22日 太平军右军主将韦俊等在池州降清。
 12月6日 曾国藩率清军入皖,驻军宿松。
 1860年(咸丰十年)
 2月中旬 太平军陈玉成部、捻军龚得树部联合与清军战于潜山、太湖,苦战月余,损失万余人,太湖、潜山先后失陷。
 6月20日 安庆咽喉枞阳镇被清军攻占。
 9月26日 经长达3个多月的围攻后,太平军再度占领宁国府。
 11月26日 陈玉成、龚得树率部与清军大战于桐城挂车河,12月10日失利,损失万余人。
 1861年(咸丰十一年)
 9月5日 太平军保卫安庆失败,守将吴定彩等1万余人战死。
 11月20日 清廷命曾国藩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12月 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此为中国最早的官办近代兵工厂。
 1862年(同治元年)
 2月 淮军在安庆成立,编为12营,由李鸿章统率。不久即由英国轮船运往上海镇压太平军。
 5月15日 庐州失守后,陈玉成赴寿州,被团练苗沛霖诱捕,6月4日在河南延津就义。
 1863年(同治二年)
 3月23日 捻军首领张乐行于雉河集保卫战失败后被俘,4月5日就义。
 6月(五月) 张宗禹集合捻军余部继续开展抗清斗争。
 1864年(同治三年)
 7月19日 天京失陷,太平天国革命失败。
 11月5日 西北太平军与清军在霍山决战失败,扶王陈得才自杀。
 12月 西北太平军余部和捻军余部结合,推遵王赖文光为领袖,继续坚持斗争。
 是年 全省水、旱灾迭至,大部分地区受灾。
 1865年(同治四年)
 5月 赖文光、张宗禹率部回师皖北,与清军反复激战于涡阳雉河集地区,至7月下旬,因曾国藩调重兵增援,捻军分两路退往河南。
 是年 兵燹连天灾,皖南大饥,人相食。当涂人夏燮所著揭露西方侵华罪行的《中西纪事》问世。
 1868年(同治七年)
 10月30日 定远发生地震,甚烈。霍邱、天长、全椒皆震。是月,合肥、巢县、含山、当涂、滁州、来安、五河俱地震。
 1869年(同治八年)
 11月3日 安庆考生和民众在武举王奎甲率领下聚众捣毁英法传教士住所。
 12月8日 建德(今东至)发生民众仇杀教民事件。
 是年 全省四十六个州县发生水、旱、风、虫灾。
 1871年(同治十年)
 4月11日 捻军黑旗首领宋景诗在亳州被捕,不久就义。
 是年 全省十九个州县发生水、旱、风、虫灾。
 1872年(同治十一年)
 是年 全省三十一个州县发生水、旱、风、虫灾。
 1873年(同治十二年)
 是年 全省二十九个州县发生水、旱灾。
 1874年(同治十三年)
 是年 五河、灵璧、涡阳等十个县发生水、旱、风灾。
 1875年(光绪元年)
 是年 水、旱、风灾遍及全省。
 1876年(光绪二年)
 7月 皖南建平(今郎溪)、宣城、广德、宁国先后发生民众反教会斗争,史称“江南教案”。
 9月13日 《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辟芜湖为通商口岸,安庆、大通为寄航港。
 是年 李鸿章主持的轮船招商局在芜湖设立办事处,是为安徽近代水运企业之发端。安徽巡抚裕禄奏准在安庆设洋务局,专司外事交涉。
 1877年(光绪三年)
 4月1日 芜湖正式设立海关。
 4月 建平(今郎溪)发生地方官员反对法国传教士购置田产案。
 是年 英国在芜湖设领事馆,辟英租界。买办杨德首办安徽近代工矿企业——池州煤矿。水、旱、风虫灾遍及全省。
 1880年(光绪六年)
 4月4日 巡抚裕禄奏安徽全省已垦熟田301786顷,未垦荒田80355顷。
 1882年(光绪八年)
 夏 皖南十一州县及英山、霍山大水成灾。
 是年 镇江七浩口米市移至芜湖,芜湖逐渐发展为近代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著名京剧演员、戏剧活动家潜山人程长庚去世。
 1883年(光绪九年)
 是年 芜湖设电报局,开办有线电报,是为安徽电报事业之始。
 1884年(光绪十年)
 6月 张志发、高一峰在旌德起事反清,被镇压。
 1885年(光绪十一年)
 4月2日 合肥发生民众殴打英国传教士案。
 是年 水、旱、风、虫灾遍及全省。
 1887年(光绪十三年)
 7月31日 合肥刘文弼联合黄梅教及小刀会起事,旋失败。
 是年 美国基督教会在芜湖开设弋矶山医院。长江决堤,黄水八准,全省十八个州县遭受水灾。
 1889年(光绪十五年)
 夏 江、淮久雨漫溢,沿江、沿淮及宁国府、广德州俱遭水灾。
 1890年(光绪十六年)
 11月7日 石埭会党起义,旋败。
 是年 全省四十二个州县发生水、旱、风、虫灾。
 1891年(光绪十七年)
 5月12日 芜湖民众烧砸天主教堂、育婴堂和传教士住宅。
 1892年(光绪十八年)
 是年 全省二十九个州县发生水、旱、风灾。
 1894年(光绪二十年)
 11月 法国人格莱森所办芜湖书信馆发行一套芜湖地方邮票。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2月12日 北洋海军提督庐江人丁汝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1月12日 淮军将领、首任台湾巡抚合肥人刘铭传病逝。
 3月 六安发生反教会事件。
 6月15日 皖、鲁、苏3省交界数县大刀会发动反洋教起义,被清廷镇压。
 是年 芜湖设立邮政局,是为安徽最早的邮政局。著名画家歙县人虚谷去世。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5月 章惕斋创设芜湖益新面粉公司,是为安徽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面粉厂。
 是年 英美教会在芜湖设广益中学(后更名圣雅阁中学)。官办求是大学堂在安庆设立,是为安徽高等学堂之始。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1月7日 涡阳刘朝栋率众起义,发展至2万余人,后被清廷镇压。
 是年 芜湖晋康煤矿工人罢工;繁昌煤矿工人罢工。经芜湖关进口鸦片货值计银200万两,占进口洋货货值30%;出口米492万担,占全国各埠出口米的75%。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7月 婺源、宿松、建平(今郎溪)发生群众焚毁教堂事件。
 8月21日 唐才常组织的“自力军”秦力山所部在铜陵大通起义失败。
 10月1日 建德(今东至)发生群众焚毁教堂事件。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2月1日 安徽沿江地区维新党人活动频繁,清廷下令拿办。
 3月 哥老会首领田化陇在广德边境聚众起事,遭镇压。
 10月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摊派安徽每年筹赔款银100万两。
 11月7日 清末大臣、淮军军阀、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去世。
 是年 全省四十四个州县发生水、旱、风、虫灾。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4月 安徽商务总局与英国商人伊德签订在安庆、池州、太平、宁国、徽州五府勘矿合同。
 6月 安徽商务局与意大利商人锡尼都签订凤阳、庐州二府勘矿合同。
 9月 《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签订,安庆被正式列为对外通商口岸。
 吴汝纶在日本考察回国,旋即回安庆筹办桐城小学堂(即今桐城中学)。
 10月27日 盱眙、定远、滁州、来安等地会堂以刘福彰为首起事反清,旋失败。
 是年 陈独秀、潘赞化、柏文蔚等在安庆组织反清爱国团体“青年励志学社”。方时简、潘赞化首批赴日留学,是为安徽留学教育之发端。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3月 官立皖江中学在芜湖开办,是为安徽设立中学之始。
 5月17日 陈独秀在安庆藏书楼组织爱国会。
 7月 太和会党郭其昌聚众在安庆起义失败。
 是年 汪孟邹创办芜湖科学图书社。安庆手工业各行会先后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德国商人内播克在安庆大凹山办永顺煤矿公司;宿松沙波山煤矿出租给日商通裕公司。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吴汝纶去世。
 1904年(光绪三十年)
 3月31日 陈独秀创办《安徽俗话报》。
 6月5日 清外交部与英商凯约翰订立开办铜官山矿务合同,安徽各界强烈反对,延至1910年该合同作废。
 是年 李光炯将旅湘公学迁回芜湖,更名为安徽公学。柏文蔚在安徽新军中组织革命团体“同学会”。英驻沪领事柯韪良和芜湖关道童德璋签订《芜湖各国公共租界章程》。山东巡抚周馥在宿县烈山(今淮北市境内)投资创办烈山煤矿公司。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7月 为抵制列强掠夺中国铁路主权,安徽商办铁路公司成立,负责筹建安徽境内铁路,李经方任总办。
 秋 陈独秀、柏文蔚在芜湖发起成立以反清为宗旨的岳王会。
 冬 吴旸谷由日本返国组织同盟会江淮别部,又称“武毅会”。
 霍山发生张正金为首的反教会事件,不久发展成为反清武装斗争,后被清军镇压。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6月22日 建德县(今东至)发生乡民焚毁教堂事件。
 夏 岳王会总部决定全体加入同盟会。
 是年 同盟会员程恩普、张汇滔分别在阜阳、寿州建立“安仁会”、“信义会”。建平、祁门发生群众焚毁教堂事件。程少周、张性存在芜湖创办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为安徽最早的民营发电厂。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春 太平、寿州、芜湖、繁昌、当涂等地饥民抢米。
 7月6日 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枪杀巡抚恩铭,失败后被捕牺牲。
 11月11日 安徽商办铁路公司召开大会,反对向英国借款建铁路。
 是年 王锦芳等筹建利淮河工小轮股份有限公司。次年经营正阳关至清江之间的淮河航运业。李祥卿创办的芜湖兴记机制砖瓦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安徽第一家使用机器的砖瓦厂。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1月25日 省宪政调查局在安庆成立。
 4月25日 安徽绅民集议请开民选议院,并举代表许承尧、方皋等赴京上书。
 5月2日 英山县发生乡民反教会事件。
 10月31日 宁国府各界反对宁国知府贵福到任。
 11月19日 熊成基在安庆发动马炮营起义,遭清军镇压。
 是年 各国教会在安徽强购土地,设立教堂已达500所。
 1909年(宣统元年)
 10月31日 全省实行印花税。
 10月 安徽省咨议局成立,选出议员88名,候补议员36名。
 是年 全省春旱、夏涝,十五个州县受灾。霍守华创办裕繁铁矿公司,在繁昌桃冲开采铁矿。这是安徽近代最早的铁矿公司。不久为日本三井泽行所控制。
 1910年(宣统二年)
 5月16日 宿州杨家集李五聚众起事,被镇压。
 5月19日 南陵饥民抢米。
 5月28日 大通饥民抢米。
 6月6日 和州饥民抢米。
 7月6日 宣城饥民抢米。8月5日,又出现饥民抢米,并发生流血事件。
 9月5日 涡阳、蒙城、凤台大水成灾,李大志等率众起义,发展至4万余人,后被清军镇压。
 是年 全省大水,为数十年所罕见,计五十六个州县受灾。
 1911年(宣统三年)
 7月20日 芜湖协和煤矿公司荻港分公司矿工罢工,要求增加工资,遭清军镇压。
 7月 沿江大雨成灾,自去秋至今,全省饿死人数多时日达五六千人。
 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0月30日 安庆新军和测绘学堂师生密谋起义,因事泄未成。31日,重新起义,旋失败。
 11月4日 同盟会员张汇滔等在寿州城发动起义,次日寿州光复。
 11月8日 革命党人与省咨议局人士在安庆高等审判厅开会,宣布安徽独立,推举原安徽巡抚朱家宝为都督,同盟会员王天培为副都督。
 11月9日 庐州、芜湖光复。
 11月13日 大通光复。
 11月15日 浔军黄焕章部因向咨议局索晌不成,围攻都督府,劫掠藩库、商店、民宅,致使全城糜烂。16日黄焕章重组军政府,自称总司令。
 11月17日 颍州光复。
 11月18日 吴春阳被浔军枪杀。
 11月25日 徽州全部光复。
 12月12日 因朱家宝潜逃,省临时参事会改举孙毓筠为都督。
 12月15日 安徽布政使倪嗣冲率清军攻陷颍州城,大肆屠杀淮上军。
 是年 当涂采石矶铁矿被卖给日本高昌公司。
 1912年(民国1年)
 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
 1月4日 省临时议会成立。
 1月11日 柏文蔚任北伐第一军军长,设军部于蚌埠。
 1月26日 安徽民军、淮上军和北伐军一部组成北伐联军,由颍上进攻阜阳。
 1月27日 北伐军攻占固镇。
 1月 范鸿仙率铁血军赴宁训练,准备参加北伐。省都督府改组裕皖官钱局为安徽中华银行,主办发行钞券并代理省金库。
 2月11日 倪嗣冲与北伐联军按南北临时停战协定达成停战办法。
 3月26日 民社安庆支部成立。
 3月28日 安徽省工党在安庆成立。
 春 韩衍在怀宁创办《安徽船》报,呼吁革命到底。
 4月2日 南京临时政府派第一军军长柏文蔚率军协同安徽军队讨伐抵制全省军政统一的大通军政分府,4月6日,占领大通。
 4月27日 孙毓筠辞去安徽都督职务。
 5月3日,柏文蔚到安庆接任安徽都督。
 6月 私立江淮大学在安庆创办。
 9月16日 柏文蔚在安庆焚毁从英国商船上没收的鸦片。
 9月20日 共和党歙县分部成立。
 9月28日 日本兵舰须磨号在怀宁县江面上撞沉中国盐船,溺死多人。事后省外交局向日本领事提出交涉,但无结果。
 10月23日 孙中山乘兵舰抵达安庆,在都督府发表演说。
 10月30日 孙中山抵达芜湖,出席欢迎会并发表讲话。
 11月17日 民主党安徽支部在安庆成立。
 是年 社会党安徽支部在合肥成立。安庆商务总会改组为安徽省商务总会。
 1913年(民国2年)
 2月10日 省立图书馆开馆,9月间被倪嗣冲下令停办。
 2月24日 省议会成立,临时议会结束。
 4月28日 柏文蔚通电反对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
 4月30日 省议会通电北京政府,要求对宋教仁被刺案依法裁判,以伸公愤。
 6月30日 袁世凯令免柏文蔚安徽都督兼民政长职,任命孙多森为民政长兼都督。
 7月17日 安徽宣布独立,推举柏文蔚为安徽讨袁军总司令。柏在蚌埠集结军队向阜阳推进。
 7月18日 倪嗣冲集中20营兵力进攻寿县、凤台讨袁军。
 7月23日 冯国璋任江淮宣抚使兼第二军军长,并指挥张勋、雷震春、倪嗣冲各部,进攻徐州、蚌埠、安庆、浦口等地。
 7月27日 袁世凯任命倪嗣冲为安徽都督兼民政长。
 8月2日 冯国璋部占领蚌埠。
 8月5日 倪嗣冲部占领寿县。
 8月7日 安庆民军第一师师长胡万泰叛变,率部占领安庆。
 8月19日 倪嗣冲部进入合肥。
 8月28日 倪嗣冲率部进入安庆。
 8月29日 汤芗铭、胡万泰部水陆夹攻,占领芜湖。
 9月 水百川率寿县、合肥农民2万多人起义反袁,不久被倪嗣冲镇压。倪嗣冲下令全省学校停办一学期,将教育经费移办团防。
 11月19日 倪嗣冲宣布取消省议会中国民党籍议员。
 1914年(民国3年)
 1月19日 白朗起义军由豫入皖,23日、25日先后攻破霍山、六安。
 2月22日 段祺瑞指挥鄂豫皖3省军队包围白朗军于霍邱、霍山之间,白朗军突围西去。
 3月31日 定远“江淮讨袁侠义军”起义失败。
 3月 倪嗣冲下令解散省议会及各县议会。
 6月30日 袁世凯下令裁撤各省都督,改称将军。倪嗣冲任安武将军。
 10月 含山青帮首领孙汉武起义失败。
 是年 倪嗣冲以兴办水利为名强征食盐税附加税。倪嗣冲通令全省中小学停办一年。
 1915年(民国4年)
 9月 段芝贵、姜桂题、倪嗣冲等以“安徽公民”名义向袁世凯呈“劝进书”。
 11月5日 “安徽国民代表大会”致电袁世凯,赞成实行君主立宪体制。
 12月12日 袁世凯称帝,封倪嗣冲为一等公爵。
 是年 全省连遭雹、虫、水灾,约20个县受灾。陈子恒创办于临淮关的安徽第一家火柴厂——淮上火柴公司正式投产。安徽巡抚使电令各县所有税捐加征15%。
 1916年(民国5年)
 1月1日 护国战争爆发。
 1月6日 倪嗣冲调安武军2营赴赣,准备防阻护国军。
 2月 倪毓棻率安武军10营赴湖南岳州,准备进攻西南。
 4月7日 倪嗣冲任湖北将军兼讨伐军总司令官,张勋任安徽将军。
 4月17日 中华革命党蔡春山等在大通起义,旋失败。
 4月22日 倪嗣冲任长江巡阅副使兼安徽巡按使。
 4月 烈山煤矿工人罢工。
 5月25日 倪嗣冲到武汉组建征湘司令部,后因袁世凯暴毙而返皖。
 5月 倪嗣冲又下令各县停办学务,将办学经费移办团防。
 5月至6月 庐江、和县、寿县、当涂、颍上等地先后有革命党人谋划起事,均败。
 7月6日 黎元洪任命张勋为安徽都督军,倪嗣冲为安徽省长。
 9月 霍邱县城6家机坊的工人罢工。
 10月1日 省议会恢复。
 12月16日 省议会反对与日商合办裕繁铁矿。
 是年 陈绍吾在芜湖创办裕中纱厂,是为全省最早的机器纺织工厂。
 1917年(民国6年)
 1月24日 霍山地震。
 5月22日 张勋和倪嗣冲在徐州召开督军团会议,谋划复辟。
 7月1日 张勋拥戴溥仪复辟,任倪嗣冲为安徽巡抚。
 7月5日 倪嗣冲通电表示反对复辟,一切听从冯国璋、段祺瑞。
 7月7日 冯国璋特任倪嗣冲兼安徽督军。
 9月2日 驻安庆的安武军两营士兵乘夜哗变,肆行抢掠,天明时逃散。
 10月6日 护法战争开始。
 10月7日 余亚农、岳相如在六安密谋重组淮上军护法讨倪,事泄失败。
 10月 李传业率安徽军队22营赴湘进攻护法军。
 11月23日 程荆等人组织“皖北讨倪军”,次日占领寿县。
 是年 《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书刊在安庆等地秘密流传。大刀会起事,聚众千人攻打涡阳城。英美颐中烟草公司在门台子创办烤烟厂。全省水灾。
 1918年(民国7年)
 2月12日 张敬尧率部由徐州南下进攻护法军,倪嗣冲拨新安武军10营随同。
 3月12日 李雨春率“护法讨倪军”攻占含山。
 4月 倪嗣冲将全省教育、行政经费挪作军用。安徽援湘军队被护法军击败,大部溃散。
 夏 宿县地震。
 10月 倪嗣冲一手操纵的第二届省议会成立,议员大都是贿选产生的倪嗣冲私党。倪嗣冲集股100万元在马鞍山成立益华铁矿公司。
 12月16日 第二届省议会通过盐斤加价案。后遭全省各界强烈反对而被取消。
 是年 六安城关黄烟工人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无政府主义组织“安那其社”在芜湖成立。
 1919年(民国8年)
 1月上旬 督军倪嗣冲、省长龚心湛决定增加盐税、田租。
 1月11日 北洋政府任命吕调元为安徽省长。
 3月30日 倪嗣冲无视省内外各界的强烈反对,将2.8万石芜湖大米强行运往日本。
 4月15日 驻安庆的安武军士兵哗变,在西城一带纵火抢劫。
 5月4日 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5月5日 以蒋光慈、翟宗文为首的芜湖学生联合会和以刘希平为首的教职员联合会成立,并于次日发起召开大会,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5月6日 安庆各校学生代表开会讨论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8日,3000多学生召开大会,致电国联,力争青岛主权。大会还决定成立全省学生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5月上旬 宿县、怀远、泗县、灵璧、五河、砀山、合肥、徽州、阜阳、六安、宣城等地学生纷纷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5月10日 芜湖各界召开反日爱国大会,倡议开展“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
 省长吕调元在安庆各校学生的压力下,通知商会和教育厅通电,力争国权。
 5月18日 合肥商学各界召开国民筹商大会,议决力争青岛主权,禁用日货。
 安庆学生集会成立安庆学生联合会,提出“禁用日货,死争青岛”的口号,会后游行演讲。在学生爱国热情激励下,安庆总商会当即发出抵制日货的通知。
 5月22日 吕调元命令警察厅发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布告。
 5月25日 安徽全省学生联合会在安庆成立,会长方乐周,副会长周新民、汤志先。
 5月26日 倪嗣冲称芜湖《工商日报》“立论偏激,淆惑视听”,命芜湖警察厅严加制止。
 5月28日 安庆各校学生全体罢课,抗议安徽当局镇压爱国运动。
 5月30日 倪嗣冲下令将罢课各校一律强行解散。
 6月8日 芜湖全市罢工、罢课、罢市。
 6月上旬 安徽省各界抵制日货委员会在安庆成立。
 6月10日 北洋政府被迫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6月11日 安庆全市总罢市,码头搬运工人也同时罢工。
 6月28日 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剥夺中国主权的巴黎和约上签字。
 夏 全省阴雨兼旬,皖中、皖南17个县发生水灾。
 秋 烈山煤矿工人罢工,被倪嗣冲派兵镇压。
 安徽省学联在怀宁县为工农子弟开办义务小学。
 11月 高语罕、刘希严等筹资在芜湖开办商业夜校,学生为商店学徒、职员,高语罕自编《白话书信》为国文教材,向学生灌输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12月5日 省长公署卫兵与警察发生冲突,倪嗣冲暗中扩大事端,迫使吕调元于9日辞职。
 12月31日 北洋政府任命聂宪藩为安徽省省长。
 冬 繁昌桃冲铁矿工人罢工,反抗日本资本家的控制和剥削。
 是年 《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在安庆、芜湖、合肥等地广为流传。
 1920年(民国9年)
 1月30日 倪嗣冲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原淮上军总司令张汇滔。
 春 朱蕴山、杜月峰、翟其善等在六安组织“中国革命小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4月16日 芜湖各校学生全体罢课,反对中日直接交涉山东问题。
 4月17日 安庆学生在江岸查获大批日货。
 5月 安庆、芜湖、合肥等地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6月 省政府在蚌埠设立安徽省银行。
 8月7日 高一涵、蔡晓舟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旅京皖事改进会筹备处,主张驱除安徽军阀,改进安徽政治。
 8月16日 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旅沪皖事改进会,援应旅京皖事改进会的主张。
 9月16日 北洋政府下令免去倪嗣冲安徽督军职务。
 秋 安庆法专、一师、芜师省立五中、二农、二女师、合肥省立二中、六师等校掀起驱逐反动官僚校长,要求教育界进步人士担任校长的“易长风潮”。
 10月21日 安徽政、学、商、绅各界人士及省议员集会成立皖社,主张安徽自治。
 11月 恽代英应聘到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任教期间,组织师生建立进步团体,推行新文化运动,并应邀到芜湖、安庆等地演说。
 是年 高语罕、刘希平等创办芜湖工读学校。朱蕴山等在安庆创办《平议报》。光明甫、李光炯、刘希平等组织建立安徽省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
 1921年(民国10年)
 1月15日 以反对安徽军阀为宗旨的安徽各界联合会在安庆成立。
 1月 蔡晓舟在安庆开办文化书店,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经常召开“共产主义座谈会”。
 4月22日 暂署安徽督军张文生下令缉拿“过激党人”蔡晓舟、高语罕、王肖山等10人。
 6月2日 安庆各校学生赴省议会请愿,反对以削减教育经费来扩充军费。凤阳税关监督倪道烺、皖南镇守使马联甲下令军警镇压,姜高琦、周肇基等50多名学生受伤。
 6月3日 安庆各校学生罢课,发表宣言,要求严惩马联甲等人。安庆全市罢工、罢市,支援学生运动。
 6月5日 芜湖学生和教职员全体上街游行,声援安庆学生。合肥、宣城、庐江、凤阳等地学生也相继罢课声援。
 6月11日 安庆学生会、旅沪安徽六公团、旅宁安徽同学会筹派代表在安庆召开联席会议,提出严惩“六二”惨案凶手的4项办法。
 光明甫、李光炯等联络省学联、省教联、总商会、律师公会等10个团体,组成“六二”惨案后援会。
 6月22日 省政府被迫答应增加教育经费,同意将“六二”案件交地方法院审理。安庆各校宣布复课。
 7月1日 “六二”惨案中身受重伤的学生姜高琦死于医院。另一重伤学生周肇基于次年11月不治身亡。
 7月 省政府呈请北洋政府司法部将“六二”案件移交邻省办理,此案遂先后移交山东、江西省审理,终无结果。
 8月21日 北洋政府批准省长聂宪藩辞职,任命李兆珍继任省长。
 8月25日 安徽省学联通电反对倪道烺以40万元贿买北洋政府总理靳云鹏而获任命的李兆珍长皖。不久,省内外团体、个人也纷纷通电反对倪道烺长皖。
 8月 倪道烺一手操纵“公益维持会”贿选出第三届省议会议员。
 9月4日 北洋政府任命张文生为安徽省督军。
 9月13日 李兆珍由南京乘船至安庆码头,于夜间扮成贩夫潜入省长公署接印就职。
 9月17日 安徽各界成立安徽公民拒李大会,宣布“誓死不承认李兆珍为安徽省长”。
 9月20日 安庆和芜湖全城罢市、罢课,坚决驱李。
 9月22日 李兆珍化装溜出省长公署,离开安徽。
 9月29日 北洋政府批准李兆珍辞职,任命许世英为安徽省长。
 秋 省学联、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律师公会等“十公团”组成安徽省澄清选举团,反对贿选的第三届省议会。
 皖北18个县阴雨数十日,水灾严重,数千人死亡,灾民达百万以上。
 冬 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安庆成立,因团员仅9人,先组成“学生运动委员会”,舒传贤任委员长。
 是年 朱蕴山、沈子修、杜月峰等在六安组织六安农会,在霍山、英山设立分会,宗旨为联合农民大众,实现“耕者有其田”。
 1922年(民国11年)
 1月19日 贿选议员自行召开第三届省议会,选举唐理淮为议长,管鹏为副议长。
 1月 芜湖法院宣判无为县省议员选举无效,接着桐城、舒城等地法院纷纷援倒判决当地选举无效。北洋政府大理院根据一县选举无效则全省选举无效的选举法规定,判决安徽省第三届省议会议员选举全部无效。
 3月22日 在芜湖学联支持下,芜湖人力车工人举行大罢工,反对增加牌照捐和车租。芜湖劳工会成立,发表宣言要争取劳工的人权。
 3月 铜陵县城和大通镇屠宰户罢市,反对增加屠宰税。
 4月 芜湖成衣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5月2日 省学联通电反对“六二”惨案元凶倪道烺出任安徽陆军总司令。
 5月29日 安庆全市药业工人为成立药业研究会被店主阻挠事举行罢工以示抗议。
 5月 全椒县小学教师同盟罢教,要求增加工资。
 6月3日 芜湖刷色纸工人罢工。
 6月19日 驻寿县的新安武军士兵哗变,纵火抢劫,至21日始平息。
 6月24日 庐江城关水作坊、糕点坊工人罢工。
 夏 为反对六安县知事骆通实行钱粮附加、封闭县学联等事,六安学生和工人联合掀起“驱骆”运动,赶走了骆通。
 7月8日 周松圃、李次宋等组织安徽废督裁兵会。
 7月9日 大股溃兵在阜阳城内放火抢劫,至次日午后方止。
 7月29日 在许世英支持下,全省各界在芜湖召开审查安徽财政会议,一致认为军费过巨,以致百业不振,要求实行废督裁兵。
 8月15日 庐江矾矿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9月 芜湖锯木厂工人和芜湖油漆工人分别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10月7日 北洋政府下令裁撤安徽督军,任张文生为定威将军,赴京供职;任命马联甲督理安徽军务善后事宜。并决定全部裁撤新安武军,核减旧安武军。
 10月10日 省教育会、省学联等通电反对“六二”惨案正凶马联甲督理安徽军务。是夜,王步文领导安庆学生举行火炬游行。
 10月14日 安徽废督裁兵会致电北洋政府,反对任命马联甲为变相督军。
 10月30日 安庆各界万余人集会声讨马联甲。
 10月 蚌埠铁路机务段、工务段秘密成立工会。
 11月1日 河南匪首“老洋人”率众窜入阜阳城,大肆烧杀抢掠,至5日方离开阜阳。
 11月9日 芜湖裱画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11月26日 安徽裁兵协会江朝宗、徐谦、陈独秀、冯玉祥、段祺瑞等致电北洋政府,请罢斥马联甲。
 12月24日 北洋政府令加马联甲陆军上将衔。
 12月 芜湖甲种农校、甲种商校、职业学校等校先后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
 是年 皖北地区严重干旱。
 1923年(民国12年)
 1月5日 社会主义青年团芜湖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选举王坦甫、余天觉、卢春山为执行委员。
 2月3日 北洋政府批准许世英辞去安徽省省长职务。10日,任吕调元为安徽省省长。
 2月7日 吴佩孚在长辛店、郑州、武汉等地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二七”惨案。
 2月13日 蚌埠铁路机务段工人在工会领导下,为声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举行同情罢工。
 2月 安庆学联联合教联、报馆、商会等组成“安庆‘二七’惨案后援会”,举行示威游行,组织募捐,支援汉口工人。
 4月1日 芜湖各界召开对日外交后援会,通电全国,要求收回旅大,取消“二十一条”。
 4月18日 皖北镇守使殷恭先电告北京,谓新安武军40营已裁遣完毕。
 5月1日 驻定远炉桥镇的安武军士兵哗变,枪杀绅商,劫掠全镇。
 5月9日 安庆各界1万多人、芜湖各界4万多人分别举行集会游行,要求北洋政府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旅大,并对日实行经济绝交。
 5月21日 省学联通电揭露马联甲、吕调元等私收鸦片烟苗税达200万元,致皖北地区大量私种鸦片,毒害生民。
 6月8日 驻涡阳义门集的安武军士哗变,集镇被抢,损失约20万元。
 6月13日 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重新成立,选举柯庆施、何大年、卢春山为执行委员。
 8月 芜湖裕中纱厂工人罢工,抗议厂方任意裁减工人。
 10月8日 马联甲与浙江督军陆永祥签订《皖浙和平公约》,规定两省军队各驻原防,不准客军侵入或驻扎两省区域。
 10月10日 芜湖各校学生数千人游行,反对曹锟贿选总统,抄毁受贿议员彭昌福、吕祖翼住宅。
 10月18日 陶行知专程到安徽推行平民教育,并推动成立安庆平民教育促进会。
 10月22日 安庆各校学生集会游行,声讨曹锟,并抄毁受贿议员张伯衍、何雯住宅。
 10月 吕调元下令通缉反曹锟贿选的进步学生和教育界的进步人士。
 11月3日 吕调元令军警殴打前往省长公署索要欠薪的安庆各校教职员代表,打伤多人。教育厅长江及各校教职员全体辞职,学生罢课,致电北洋政府要求惩办吕调元。
 11月5日 省学联通电控告吕调元伙同马联甲摧残安徽教育的罪行,并决定全体罢课。
 11月21日 吕调元派员向安庆各校校长道歉,并令财政厅发1个月的经费。教育风潮遂告平息。
 11月24日 吕调元以鼓动学潮、捣毁国会议员住宅为由,指名通缉40余名学生,并于29日命令警察、教育两厅解散省学联。学联负责人及各校学生运动积极分子被迫逃亡外地。
 1924年(民国13年)
 1月20日 陈独秀、柏文蔚、张秋白等安徽代表,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柏文蔚、张秋白分别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4月2日 曹锟准安徽军务督理与马联甲辞去安徽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兼职,以倪朝荣继任。
 6月24日 北洋政府令安徽第五混成旅旅长史俊玉兼任皖北镇守使,马联甲兼署第二混成旅旅长。原兼任以上两职的李传业离任。
 6月下旬 六安大刀会会众5000余人,攻占县城。
 7月上旬 大刀会攻占霍山城。史俊玉率部“进剿”。
 8月1日 大刀会攻占英山。
 9月3日 江浙军阀战争爆发,王普率安徽第三、第五混成旅参战,进攻浙沪联军,连占泗安、吴兴、嘉兴等地。至10月13日卢永祥通电下野,战事结束。
 11月1日,安徽军务督理马联甲通电倒冯(玉祥)。
 11月5日 安徽陆军第一、第四混成旅旅长倪朝荣、高世读宣告独立。7日,在蚌埠组成国民军,高世读任总司令。
 11月15日 李传业旧部推李任国民军第四军总司令。16日,李部进逼安庆。马联甲通电退职。
 11月17日 王普就任安徽军务督理及省长。
 11月28日 段祺瑞任王揖唐为安徽省省长兼督办军务善后事宜。
 11月30日 段祺瑞任命倪道烺为安徽军事善后特派员,遭安徽驻沪劳工总会及旅京、津同乡会一致反对。
 下半年 芜湖育才中学掀起驱逐美国人校长斗争。袁家声、岳相如组成讨马(联甲)自治军,后退往河南,改编为国民军第二军第十五混成旅。省学生联合会恢复,李云鹤、王步文分别任正、副主任委员。
 1925年(民国14年)
 1月7日 段祺瑞任高世读为皖北镇守使,李传业为安徽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兼苏皖鲁豫四省“剿匪”副司令,华毓庵为安徽陆军第五混成旅旅长。
 3月7日 段祺瑞下令裁撤安徽陆军第二混成旅。
 3月10日 由于安徽省教育会、学校联合会、学生总会及各界社会名流一致主张惩办镇压安庆“六二”学潮凶手、凤阳关监督倪道烺,段祺瑞指令倪暂时停职。
 3月13日至4月下旬 安徽省教育会及怀宁、芜湖、宣城、蚌埠等地纷纷开会悼念孙中山。
 4月1日 安徽第一混成旅旅长倪朝荣、宪兵司令程文源等拒绝王揖唐回任。
 4月3日 王揖唐带一营奉军赴皖就任。
 4月24日 段祺瑞派郑士琦督办安徽军务善后事宜,派姜登选为苏皖鲁“剿匪”总司令。
 5月7日 芜湖织布厂4000多名工人罢工。
 5月16日 京师审判厅裁决倪道烺唆使杀害学生姜高琦案“应不予起诉”。
 芜湖教会学校掀起收回教育权、反对奴化教育的学潮,至26日有500多名学生退学。
 5月19日 赴北京办理姜高琦案的安徽代表胡霁澄在开封遇刺身死。
 6月18日 段祺瑞任吴炳湘为安徽省长。
 6月 中共寿县城关支部成立,书记陈允常。
 全省几乎所有城镇先后开展了支援“五卅”运动的斗争,并成立沪案后援组织。
 夏 宿县共青团特别支部成立。
 7月10日 高世读、王普等拥推倪道烺为安徽陆军司令,拒绝吴炳湘到任。次日,倪通电视事。
 7月17日 吴炳湘抵蚌,宣布就任安徽省长兼军务督办两职。
 7月 程千里在潜山建立中共党小组。郑子玉在濉溪镇建立中共党小组。
 8月5日 段祺瑞调倪道烺为长芦盐运使。
 8月29日 段祺瑞令姜登选督办安徽军务善后事宜。
 10月7日 皖、赣、苏、闽、浙成立五省联军,拥段反奉。23日,姜登选率驻蚌奉军退徐州。31日后,战争在宿县、固镇、萧县、砀山等地展开。至11月6日,奉军退出安徽。
 11月25日 段祺瑞派邓如琢督办安徽军务善后事宜。
 11月28日 段祺瑞令江绍杰暂代安徽省长。
 11月30日 孙传芳另任陈调元为皖军总司令,王普署安徽省长。12月3日,邓如琢率部返赣。
 11月 中共旌德梅村支部成立,书记梅大栋。
 冬 中共六安特别支部成立,书记王绍虞。
 1926年(民国15年)
 1月1日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皖人柏文蔚、徐谦在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高语罕当选为监察委员。
 1月12日 安庆共青团组织领导下的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建立。
 1月16日 据《安徽党务报告书》,安徽已有国民党员1700多人,安庆、芜湖两个市党部,宿县、寿县、铜陵三个县党部,郎溪、绩溪、英山、凤阳四个临时县党部。
 1月 中共安庆特别支部成立,书记杨兆成。
 国民党中央指定光明甫、周松圃、朱蕴山、沈子修、常恒芳、史恕卿、黄梦飞、薛卓汉、周范文为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3月省党部临时筹备委员会成立。
 国民党右派成立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执委有陈紫枫等。
 3月23日至25日 芜湖、安庆民众集会示威,声援“三一八”惨案受难同胞。
 4月16日 孙传芳委任高世读为安徽省省长,王普为皖军副司令,刘凤图为皖北镇守使。
 4月 中共芜湖特别支部建立,书记周范文。
 5月 中共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书记李竹声。
 夏 国民党安徽临时省党部执委会派柯庆施、周新民、沈天白分别赴皖南、皖西、皖北视察党务。中共涡阳支部成立,书记魏季高。
 9月 北伐军总政治部任命常恒芳为安徽宣慰使,常曾策动驻太湖北洋军第一团及六安、霍山民众武装、霍山警备营起义。中共合肥北乡支部成立,书记崔筱斋。
 秋 郭士杰代理中共安徽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
 10月 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在合肥北乡成立,主任委员崔筱斋。11月,中共中央农委将此正式列入农运计划。
 中共宿县特别支部成立,书记朱务平。
 11月12日 共产党员蔡晓舟等策动寿县民团在吴山庙起义,成立安徽讨贼第四路军,蔡晓舟任司令。23日攻合肥失败,部队被迫解散。
 11月 中共南陵特别支部成立,书记俞昌时。
 12月24日 孙传芳委何炳麟任安徽省省长。
 冬 中共泗县支部建立,书记王子玉。中共阜阳支部建立,书记周传业。国民党安徽省党务干部学校在武昌成立,高语罕任校长。
 1927年(民国16年)
 1月3日 陈调元所部芜湖驻军约1000人哗变。
 1月 中共凤阳支部建立,书记朱辛孟。
 2月2日 北伐军江右军(程潜任总指挥)第二军占歙县,3月9日克宣城。第六军2月4日克秋浦,3月6日进驻芜湖。
 2月25日 北伐军江左军(李宗仁任总指挥)占宿松。3月8日进入安庆,18日达合肥,随后进攻蚌埠。
 2月28日 孙传芳、张宗昌决定将安徽军务交褚玉璞主持。
 2月 中共萧县特别支部建立,书记贺云涛。
 3月6日 国民党安徽临时省党部迁回安庆,本日正式成立。
 3月8日 安徽省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委员长薛卓汉。北伐军江左军进入安庆。
 3月9日 芜湖民众包围海关,要求取消不平等条约。
 3月中旬 安徽省总工会成立,委员长舒传贤。
 3月18日 北伐军江左军抵合肥,随后进攻蚌埠。
 3月21日 蒋介石在安庆指责国民党左派省党部。
 3月22日 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安庆召开。次日因右派暴乱而中止。
 3月23日 蒋介石纵容暴徒在安庆捣毁国民党左派省党部、省总工会、农民协会筹委会等机关,打伤工作人员。
 3月25日 蒋介石扣压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任命李宗仁、光明甫、常恒芳、朱蕴山等9人为安徽省政务委员的决定。27日改委陈调元、程潜等28人为安徽政务委员,以陈调元为主席。
 4月4日 芜湖罢市。
 4月6日 20万人集会要求罢免陈调元省政务委员会主席等职。
 4月18日 直鲁联军6万人南下,袭击合肥。
 5月18日 国民党成立安徽省党部改组委员会。
 5月20日 国民党军进击盘踞皖北的直鲁联军。至6月20日止,战事在皖北结束。
 5月28日 南京国民党中央任命柏文蔚、葛晓东、陈紫枫等7人为安徽清党委员会委员。
 5月 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在武汉成立,书记柯庆施。
 7月25日 南方国民政府任命蒋作宾等15人为安徽省政府委员。
 8月9日 孙传芳部迫近淮河北岸,连占蚌埠、滁县,17日占和县、含山。
 8月10日 国民党宁方安徽省政府成立,管鹏任主席。
 8月上旬 中共安徽省临委由武汉迁芜湖。
 8月21日 国民党武汉方面唐生智部何键军抵安庆。原宁方省政府、省军部迁芜湖。
 9月1日 何键代理汉方安徽省政府主席。
 9月6日 唐生智部进入芜湖。
 9月7日 唐生智部由和县侧攻津浦线,孙传芳部退蚌埠。
 9月10日至14日 宁方第三十三军、第十军占定远、滁州。
 9月24日 国民党宁方决定向安徽三路进军,驱逐唐生智军。
 9月27日 国民党汉方政治分会委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及各厅厅长。
 9月 中共安徽省临委派出22人,分赴各地发动农运。
 10月21日 国民党宁方改组安徽省政府,陈调元任主席。
 10月27日 唐生智部退出皖境。
 10月 中共皖中特别委员会成立,书记周范文。
 11月8日至19日 国民党宁方何应钦部向孙传芳部发动总攻击,连克明光、凤阳、临淮、怀远、蚌埠、固镇、蒙城、涡阳。
 12月6日 中共中央决定暂时解散安徽省临委,派硕夫(即尹宽)以中央巡视员名义来皖指导工作。
 12月7日 中共潜山特支领导梅城暴动。
 是年 国民政府安徽省高等法院成立。
 1928年(民国17年)
 1月27日 “蒲草堂事件”发生。国民党芜湖警察局破坏中共芜湖县委交通站,书记郭士杰等30余人被捕。
 2月6日 柏文蔚在寿县创办“北路宣慰使署学兵团”,任用大批中共党员为学兵团骨干。
 3月2日 安徽省政府再次改组,陈调元任主席。
 3月31日 刘真如、金维系、韩安、王星拱等7人任国民党安徽省党务指导委员。
 3月 中共安徽省第二届临委成立,尹宽任书记。
 4月9日 阜阳暴动,建立了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革命军。12日暴动失败。
 8月13日 安徽旅京、沪、汉、苏州等地人士请愿,要求改组安徽省政府。
 9月14日 南京国民政府没收倪嗣冲的宣城益华煤矿公司及定远普益林垦公司。
 9月 中共徐海蚌特别工作委员会成立,蒋云(陈叔之)任书记。
 秋 安庆学生游行示威,包围省政府和国民党省党部,反对当局逮捕安徽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刘文典。
 10月14日 任弼时来皖巡视工作。
 11月13日 国民政府改组安徽省政府。
 1929年(民国18年)
 5月6日 河南商城县西南部(今属金寨县)爆发立夏节起义,组建了红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
 5月15日 国民政府改组安徽省政府,方振武任主席。
 5月20日 红三十二师攻克金家寨。
 5月24日 中共中央决定,暂时取消安徽省临委,分别成立各中心县委,直属中央。
 5月 刘淠西率霍山诸佛庵民团起义成功。中共芜湖中心县委成立,书记宋士英。怀宁高河埠暴动。
 9月19日 蒋介石扣押方振武。
 9月27日 方振武所部余亚农一三三旅起兵反蒋,至10月5日被蒋军重兵击散。
 10月3日 杨杰任安徽省政府主席。
 10月21日 国民政府石友三为安徽省政府主席。
 11月8日 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农民暴动,占领独山镇。此后,六霍暴动全面爆发。
 11月25日 蒋介石令石友三率部援粤。
 1930年(民国19年)
 1月1日 广德暴动,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广德独立团,成立宣郎广县苏维埃政府。
 1月24日 中共霍邱尧冲支部领导的暴动成功,成立霍邱第二区游击大队。
 2月4日 潜山清水寨暴动成功,建立了以天堂为中心的根据地,成立了红军潜山独立团,师长王效亭。
 2月15日 程天放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
 3月14日 国民政府改组安徽省政府,马福祥任主席。
 3月18日 红三十一、三十二师、三十三师改编为红一军,军长许继慎,副军长徐向前;成立红一军前敌委员会,曹大骏任军政委兼前敌委员会书记。
 3月20日 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书记郭述申。8月与红一军前委合并组成京汉特别区行动委员会。
 4月11日 霍山县成立苏维埃政府,主席曹品三。
 4月30日 蒋、冯、阎大战,砀山发生前哨战。
 4月 潜山黄柏暴动。
 5月3日 潜山县革命委员会在衙前成立,主席王焰才。同时成立中共潜山中心县委,书记郑志堂。
 6月中旬,红一军第一次东征皖西,克霍山城。
 6月下旬,鄂豫皖边区工农民主政府在光山成立,主席甘元景。
 7月 舒、桐、庐三县边境欧家岭暴动,组建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
 8月 中共皖北特别行动委员会成立。
 9月12日 国民政府改组安徽省政府,陈调元任主席。
 9月 中共皖南特别行动委员会成立。
 11月6日 红十军攻入秋浦(今东至)县城。
 11月24日 李鸣钟就任国民党豫鄂皖三省边区“绥靖”督办。
 12月上旬 国民党军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
 1931年(民国20年)
 1月中旬 红一军、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军长邝继勋。
 2月上旬 中共鄂豫皖边特委、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曾中生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
 2月15日 中共安徽省委成立,出版党报《安徽红旗》(周报)。书记方英(后为王步文)。
 2月22日 吉鸿昌任国民党豫鄂皖边区“追剿”总指挥。
 3月2日至9日 红四军袭击京汉路,歼敌5000余人,俘敌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
 3月 中共蚌埠工委成立。
 4月6日 中共安徽省委机关遭破坏,王步文等被捕。
 4月 中共皖西北特委成立,书记方英。
 5月1日 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主席吴保才。
 5月12日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同时成立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
 5月下旬 红四军歼敌两个团,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
 5月 盱眙西高庙暴动。
 9月 蒋介石先后调集15个师,准备发动对鄂豫皖根据地第三次“围剿”。
 9月至10月 九一八事变后,全省各地纷纷举行反日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成立抗日组织,如安庆的“反日援侨会”、“抗日后援会”,蚌埠的“北上决死团”及各地的“抗日救国会”、“抗日义勇军”等。
 10月15日 中央皖西北特委决定组织皖西特区各机关代表团,在苏区“肃反”,致使舒传贤、薛卓汉等许多同志被错杀。
 10月24日 凤台黄圩子暴动。
 10月下旬 红二十五军在六安麻埠成立,军长邝继勋,政委王站章。
 11月7日 红四方面军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
 11月10日 红四方面军发起黄安战役,历时43天,歼敌15000余人。
 11月 中共徽州工委在秋浦成立,书记储峻滨。
 12月17日 安徽抗日救国赴京示威团学生汇同各省学生,在南京举行总示威,遭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28日 安徽各县自治区区长代表向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控诉陈调元祸皖。
 下半年 中共宿县中心县委成立。
 是年 皖北水灾,麦收三成,秋无收;长江出现40年间最大洪水。
 1932年(民国21年)
 1月19日 红四方面军发起商潢战役,歼敌5000人。
 1月24日 临泉桃花店暴动。
 1月 驻合肥的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二七二团两个连士兵起义。中共鄂豫皖省委成立,书记沈泽民。
 2月5日 霍邱张集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3月22日 红四方面军发起苏家埠战役,历时48天,歼敌3万多人。
 3月 中共芜湖中心县委遭破坏。
 春 中国左翼文艺总会安徽分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安徽分盟成立。是年秋均遭破坏。中共皖西北道委成立,书记郭述申。
 4月2日 国民政府改组安徽省政府,吴忠信任主席。
 4月7日 合肥双河集暴动。
 4月19日 和县城内暴动。
 5月8日 宿县顺河集暴动。
 5月12日 红二十五军攻占正阳关。
 5月15日 红二十五军攻占霍邱城。
 5月21日 蒋介石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李济深任副司令。
 5月 鄂豫皖根据地迅速发展,拥有人口350万,主力红军发展到45000余人。
 6月10日 蒋介石以30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6月12日 鄂豫皖红军发起潢光战役,歼敌近万人。
 6月25日 鄂豫皖红军出击京汉路。
 7月10日 萧县张庄寨暴动。
 7月12日 红二十五军霍邱保卫战失利。
 7月15日 颍上三十铺暴动。
 7月 中共皖西(合肥)中心县委成立,书记程明远。中共皖北(寿县)中心县委成立,书记杨守光。
 8月13日 灵璧暴动。
 8月26日 中共凤阳、泗县、蚌埠等地党组织遭破坏。
 8月28日 灵璧大山暴动。
 8月 国民党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条例”。宿县梅山暴动。
 9月2日 中共合肥党、团机关遭破坏。
 9月20日 贵秋东第一次暴动。国民党军卫立煌部占金家寨。庐江黄泥河暴动。
 10月2日 红二十七军成立,军长刘士奇。
 10月12日 红四方面军主力越过平汉路西进。
 10月20日 安庆丰田地区暴动。
 10月底 国民党军在苏区“清乡”,实行“民尽匪尽”的方针。
 10月 秋浦县改为至德县。
 11月30日 红二十五军重建,军长吴焕先。
 11月 盱眙武装暴动,成立“徐海蚌地区工农红军游击队”。国民政府建立煌县(属河南)、嘉山县。
 12月 中共皖南特委成立,书记宁春发。
 冬 中共皖西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总指挥吴保才。先后组建了3个游击师、1个战斗营和1个游击队。
 1933年(民国22年)
 1月上旬 红二十八军组建,军长廖荣坤。
 1月20日 豫鄂皖三省“剿总”下令对苏区实行经济封锁。3月4日公布《封锁“匪区”条例》。
 1月22日 豫鄂皖三省“剿总”下令公布《“剿匪”区内民团整顿条例》。
 2月11日 郭外峰出任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筹备主任。
 2月15日 豫鄂皖三省“剿总”公布编查保甲户口总动员办法。
 3月13日 刘峙代理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
 3月 和县暴动。屯溪兵变。立煌县改属安徽。
 4月19日 卫立煌出任“豫鄂皖边区清剿总指挥”。
 4月 红二十八军改编为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
 5月1日 国民政府派刘镇华为豫鄂皖边区“剿匪”军总司令。16日刘镇华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26日,省政府改组。
 5月19日 安徽省旅京同乡会为反对刘镇华带军队入皖而请愿。
 5月31日 中共皖南特委遭破坏。
 6月18日 临泉桃花店再次暴动。
 6月24日 南京至芜湖公路竣工。
 7月上旬 皖省反考大同盟在安庆组成,抗议教育厅出卖会考试题,发动各中学学生罢考,驱逐教育厅长杨廉,被当局镇压。
 7月17日 刘镇华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
 8月17日 黄河决口,水达砀山。
 10月11日 红二十八军重建,军长徐海东。
 11月26日 杭州至徽州公路竣工。
 1934年(民国23年)
 2月7日 张学良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
 3月 淮南铁路开工。
 6月4日 皖浙赣三省边界公路接通。
 婺源县划归江西省。
 8月21日 太平县柯村(今属黟县)暴动,建立皖南苏维埃政府,主席宁春生。
 赣东北红军攻下祁城。
 9月4日 红二十五军攻占太湖城,歼敌警备旅一部,粉碎了第五次“围剿”。
 10月15日 上官云湘任豫鄂皖三省边区“剿匪军追剿队总指挥”。
 10月 中共皖西、皖北两个中心县委合并为皖西中心县委,书记刘敏。
 11月11日 红二十五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程子华任军长。
 11月中旬 蒋介石以56个团兵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围剿”。
 11月下旬 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二十、二十一师进入休宁地区。
 12月10日 红十九师与红二十、二十一师于黄山汤口会合,成立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
 是年 全省大旱,枞阳籽粒无收,广德禾苗全死,竹木亦枯,百年仅见。
 1935年(民国24年)
 1月下旬 中共临时中央局派李德保来皖传达指示。2月,皖西北特委在合肥成立,书记刘敏。
 2月3日 红二十八军第三次组建,政委高敬亭。
 4月1日 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改称中国农业银行,理事长孔祥熙。
 4月21日 南京至芜湖的铁路通车。
 8月13日 卫立煌任闽赣浙皖边区“清剿”总指挥。
 9月1日 淮南铁路田家庵至巢县段通车。
 12月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安庆、芜湖、蚌埠等地学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平学生,并先后成立救国联合会、抗敌后援会、抗日宣传队等。
 1936年(民国25年)
 1月 安徽地方银行于芜湖成立,行长程振基。国民政府划设岳西县。
 2月 蒋介石调入卫立煌任“豫鄂皖边区清剿总指挥”,集中44个团的兵力,发动“清剿”。
 春 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在六安设立“皖西匪区工作团”,主任苗培成。中共皖赣特委成立,书记王丰庆。
 5月 国民政府成立芜湖、安庐、淮泗等三个师管区,每师管区下辖四个团管区。
 年底 国民政府免去刘镇华的本兼各职。
 1937年(民国26年)
 4月20日 国民政府改组安徽省政府,刘尚清任主席。
 4月27日 豫鄂皖边区督办公署成立,卫立煌任督办。
 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向北平郊区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7月28日 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和国民党鄂豫皖边区督办卫立煌的代表刘刚夫在岳西签定停止敌对行动,合作抗日的协议。8月初,红二十八军改编为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
 11月21日 国民政府公布蒋作宾任安徽省政府主席。
 11月28日 日军第十八师团进攻广德,国民党守军第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率部抗击,激战3日后,广德失守,饶国华自戕殉国。
 11月 中共皖中工委成立,书记李世农,委员张恺帆、桂蓬。
 12月10日 芜湖沦陷。
 12月23日 日军占领马鞍山矿区。
 12月 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王明任书记。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廖磊部由九江向合肥集结。
 1938年(民国27年)
 1月13日 因日军进逼,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和省党部由安庆迁往六安。
 1月25日 国民政府公布李宗仁为安徽省政府主席。
 2月2日 蚌埠沦陷。
 2月4日 日军在凤阳县山马村杀死无辜村民350余人。
 2月9日 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分路出击津浦路南段日军,歼敌1000余人,迫使已达淮河北岸之日军退回南岸。
 2月23日 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安徽省分会(后改称安徽省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代主席张义纯兼主任委员,章乃器任秘书,主持日常工作,著名进步人士朱蕴山、沈子修、常恒芳和中共党员周新民、张劲夫等在动委会中担任重要职务。
 3月 江南的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向歙县岩寺集中,江北的第四支队向立粕县流波䃥集中。
 中共皖南特委成立,书记李步新。
 5月4日 中共中央致电东南分局,指示新四军迅速东进,在苏皖边区开展游击战争。
 5月13日 合肥沦陷。
 省动委会皖南办事处(简称皖南动委会)在屯溪成立,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皖南行署主任戴戟兼办事处主任。
 6月12日 安庆沦陷。
 6月27日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省党部由六安迁至立煌县。
 7月1日 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罗里村。
 9月24日 国民政府任命廖磊为安徽省政府主席。
 10月 中共中央长江局撤销,成立中原局,刘少奇任书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仍以项英为书记。国民党豫皖鄂边区游击总部成立于立煌县,廖磊任总指挥。
 11月28日 国民党军委会调整作战区划,其中: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作战区域为皖西北、河南;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作战区域为皖南、苏南和浙闽两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作战区域为皖西、鄂北和豫南。
 1939年(民国28年)
 1月21日 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亲率第三团主力,夜袭芜湖近郊官陡门伪军据点,消灭伪军200余人,生俘57人。
 2月23日 周恩来抵达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中央确定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
 中共苏皖省委成立,刘顺元任书记。
 8月 中共豫皖边区党委(后改称豫皖苏边区党委)成立,书记吴芝圃。
 9月4日 新四军第五支队经过激战,收复被日军占领的来安城。同年11月,次年5月又两次收复来安城。这三次争夺战中,共毙伤日军450余人。
 10月23日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豫鄂皖边区游击总指挥、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在立煌县病逝。
 1940年(民国29年)
 1月8日 李品仙在立煌县正式就任国民党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安徽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
 1月 中共苏皖省委撤销,分别成立皖东津浦路东省委和皖东津浦路西省委,路东省委书记张劲夫,路西省委书记刘顺元。
 2月24日 国民党第三战区炮兵在贵池殷家江附近江面击沉日舰4艘,日军死亡100余人。
 4月12日 日军进攻寿县,国民党守军省保安第九团伤亡惨重,团长赵达源牺牲。是日寿县沦陷。
 4月22日 日军以万余兵力向青阳至南陵的国民党军防线进攻,国民党守军以5个师的兵力还击。8天后,国民党军战败,青阳、南陵陷于敌手。
 5月4日 中共中央致电项英、陈毅,指示要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立根据地,向敌占区发展,对国民党顽固派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7月2日 八路军第二纵队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命名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
 8月9日 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密令皖南各县严密防止新四军活动。
 10月4日 日军万余人“扫荡”皖南,叶挺指挥皖南新四军与敌激战,历时一周,毙伤日军近3000人,并克复泾县县城。
 12月21日 三青团安徽省支团部在立煌县成立。
 12月 国民党苏鲁豫皖边区司令部在临泉成立,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兼任总司令。汪伪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在芜湖正式成立,张拱辰为主任委员。
 1941年(民国30年)
 1月6日 奉命北移的皖南新四军部队9000余人在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顾祝同7个师8万余人的伏击,新四军浴血奋战8昼夜,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牺牲。
 1月13日 皖东津浦路东参议会在天长成立,参议长邓子恢。
 1月28日 新四军军部重新建立,统一整编华中部队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其中淮南地区的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为第二师,淮北地区的八路军第四纵队编为第四师,皖中地区的江北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挺进团及皖南突围部队编为第七师。
 3月15日 皖东北参议会(后改为淮北苏皖边区参议)成立,参议长田丰。
 3月 新四军第七师主力部队在皖中开展游击战争,恢复巢湖、白湖以东广大地区,初步建立皖中抗日根据地。
 5月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东南局合并,成立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中共苏皖边区党委撤销,成立皖东北区党委,书记刘子久。皖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实行减租减息。
 8月 淮北抗日根据地实行按实际收获量征税办法:按夏粮每人3斗为基数,3斗以下者免征,3至5斗征3%,5斗至1石征4%,1至1.5石征5%,1.5至2石征6%,2至3石征7%,3石以上征8%。
 9月18日 皖东津浦路西临时参谋会成立,魏文伯任参议长。
 10月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开办安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张宗良任董事长,罗园仙任经理。
 1942年(民国31年)
 2月20日 新四军第七师对日军重要据点发动袭击,炸毁芜湖日军电灯公司,破坏芜(湖)当(涂)铁路多处,焚毁东流日本田治洋行。
 4月1日 国民党潜入安庆袭击日军。
 4月21日 国民党军便衣队潜入芜湖袭击日军。
 11月 新四军第四师兼领淮北军区,彭雪枫兼司令员,邓子恢兼政委,下辖4个军分区。
 12月18日 驻守太湖地区的国民党第一三八师击落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冢田攻中将座机,冢田攻等9名高级军官悉数毙命。
 是年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田赋管理处规定是年田赋征实每元(法币)折征稻谷由去年的2斗增加到3斗7升,折征小麦由去年的1斗4升增加到2斗6升。
 1943年(民国32年)
 1月 日军占领立煌县,烧杀两天后,分头向商城、固始方向撤走。
 2月 中共淮南苏皖边区党委成立,书记谭震林,下辖路东、路西地委;同时成立边区行政公署,方毅任行署主任;新四军第二师兼领淮南军区,罗炳辉兼司令员,谭震林兼政委。新四军第四师在第二、第三师的配合下,在泗县发起山子头战役,反击来犯的国民党第八十九军等部,至18日上午战斗结束,生俘国民党江苏省长韩德勤以下1000余人。25日,陈毅代军长决定将韩德勤释放。
 3月 中共皖鄂赣区党委(即皖中区党委)改组,曾希圣任书记,下辖和含、沿江、皖南3个地委、16个县委;新四军第七师兼领皖中军区,张鼎丞兼司令员(未到职),曾希圣兼政委。
 6月19日 新四军第二师一部攻克来安以东谢家集伪军据点,歼敌169人,开辟了淮南路东南地区。
 9月 李品仙在立煌县设立“豫鄂皖三省联防办事处”等反共指挥机构,并下令杀害被捕的中共党员麦世法、刘敦安、史迁等人。
 11月 为减轻江北无为、庐江等7县所受洪水威胁,皖中抗日根据地组织兴修黄丝滩长江堤坝,皖中行署主任吕惠生亲自主持实施,于次年5月建成。
 12月19日 日军“扫荡”大别山南麓国民党军队,连陷商城、潢川、麻城、英山、黄梅、桐城、潜山、太湖、宿松等地。
 1944年(民国33年)
 2月 安徽国民党统治区物价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小麦上涨106%,熟米上涨83%。
 3月16日 新四军淮北军区发起春季攻势,历时50天,拔除日伪据点51个,毙伤日伪军523人,俘虏1296人。
 8月15日 彭雪枫率新四军第四师主力西征。
 1945年(民国34年)
 1月12日 国民党第十战区长官司令部在立煌县成立,李品仙任司令长官,作战地域为平汉路以东、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4月23日 新四军第七师皖南部队收复芜湖东南广大地区,直逼芜湖市郊。
 8月13日 汪伪首都警卫第三师师长钟健魂率部3000余人在六合钟家集起义,随即进入淮南抗日根据地。
 8月14日 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8日 国民党第七军接收汪伪安徽省省会蚌埠市。
 8月 新四军各部队收复宿县、泗县、五河、灵璧、定远、盱眙、天长、郎溪等县城;国民党军接收广德、宣城、当涂、繁昌、贵池、东流、铜陵等县城。
 9月9日 日本中国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向中国投降书,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9月19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新四军大部主力去山东,一部到东北。江南部队撤到江北。
 9月底至10月初 新四军第七师和皖江区党委奉命北撤。留下少数武装,有桂林栖领导的中共皖西工委,胡明为首的皖南山地中心县委及杨明领导的两个主力连、三个武工队,坚持皖西、皖南、沿江地区斗争。
 10月29日 苏皖边区政府成立,主席李一氓。
 冬 淮南、淮北解放区开展减租和生产运动。
 1946年(民国35年)
 1月10日 停战令公布后,中共淮南部队发出整军、复员、生产的号令。
 春 临淮关民众罢工、罢市、卧轨,开展“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的签名运动。
 4月 国民党安徽省参议会成立,参议长江。
 5月14日 国民政府明令开放南京、芜湖、九江、汉口四埠。
 6月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厅、处及专署、县皖籍官员发起成立安徽建设研究会,监事常恒芳、储应时、张湘泽。
 7月 张宗良出任安徽三青团主任。
 8月中旬 华野九纵进攻泗城失利。
 12月 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区行政委员会及军区成立。吴芝圃任党委书记兼行政委员会主任、军区政委,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区党委辖安徽境内三地委、四地委、六地委。中共华中局决定成立淮南工委,书记黄岩。苏皖解放后《新华日报(华中版)》出版。
 是年 淮河流域各县遭受水灾,损失惨重。
 1947年(民国36年)
 合肥爆发由民盟成员发动的全市性罢市、罢课。
 5月9日 安庆发生“五九”惨案,警察打死游行抗议群众,激起公愤。
 6月2日 芜湖学生罢课,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
 6月21日 绩溪、旌德、宁国、泾县、芜湖、宣城、广德均发生饥民抢米。
 7月15日 国民政府公布伪国大代表名额,安徽67名。同年11月,皖省蒋管区“选举”伪国大代表揭晓。
 8月27日 刘、邓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渡过淮河,挺进大别山。
 8月底至10月20日 刘邓大军先后攻克六安、立煌(今金寨)、霍山、岳西、舒城、桐城、庐江、潜山、宿松、太湖、望江诸县。
 9月7日 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进至豫皖苏地区。至10月2日,先后攻克太和、毫县、涡阳、蒙城等24座县城及龙山集、濉溪口、界首集、烈山煤矿等重镇。
 中共皖南地委机关报《黄山报》创刊。
 10月12日 中共中央中原局发布“放手发动群众,创造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要求分浮财,分田地。
 秋 国民党部分反新桂系人员组成“安徽建设同志会”,理事长陈瑞河。
 11月9日至18日 华东野战军向陇海路徐州、兰封段发动突击战,攻克包括今安徽砀山、萧县在内的9座县城及17处车站,控制铁路500里。
 1948年(民国37年)
 1月1日 《皖西日报》创刊。
 3月18日 国民党13个团“扫荡”淮南路东,历时43天。
 春 豫皖苏边区设立中州银行,发行中州币。
 5月1日至8月 国民党军对淮南路西进行“百日清剿”。
 5月31日 中共华野渡江先遣纵队组成。10月中旬,抵达皖江地区。
 6月4日 中共江淮区党委成立,书记曹荻秋。先后下辖一、二、三、四、五地委及蚌埠、合肥市委、淮南煤矿特别区委。
 6月10日 中共江淮区党委机关报《江淮日报》创刊。
 6月 中共江淮军区成立,司令员陈庆先,政委曹荻秋。
 7月 淮南铁路水家湖至合肥段修复通车。
 8月5日 陈粟大军南进皖中。
 8月21日 中共豫皖苏分局、军区及中原行政委员会豫皖苏分会成立。
 8月25日 夏威出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
 秋 国民党第八绥靖公署迁合肥。
 11月5日 美国驻华大使馆宣布驻安徽美军眷属即日撤退。
 11月6日 中共华东、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中共豫皖苏分局的八个地委分别建立了支前总指挥部,各县、区也相继成立支前指挥部。
 11月7日 中共江淮军区淮北独立旅、三十四旅及淮北地方武装,参加围歼黄伯韬兵团的战斗。13日,豫皖苏四、六分区武装,参加阻击敌黄维兵团的战斗。
 11月11日 解放军围攻宿县,歼敌第一二二师、一四八师。15日解放宿县。
 11月13日 萧县、固镇解放。
 11月23日 解放军于双堆集围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至12月15日全歼黄维兵团12万人。
 11月27日 国民党军第一一0师师长廖运周于双堆集附近率部起义。
 12月4日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决定设皖南行署,主任张义纯。
 12月下旬 巢县、霍山相继解放。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由合肥迁安庆。
 1949年
 1月21日 合肥解放。
 2月11日 中共中央军委复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江淮、皖西必须统一,究以立即建立安徽省委为宜,还是以豫皖苏分局移至合肥统一江淮、皖西两区及淮北安徽部分为宜,请你们在此次会议上解决并立即执行,报中央备案即可。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和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原局负责人当即开会研究决定: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统一领导安徽全省工作,并于2月15日上报中央备案。省委由14人组成,宋任穷任书记,谭启龙任副书记;宋任穷兼任省人民政府主席,张劲夫任副主席;曾希圣任省军区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梁从学任第一副司令员,孙仲德任第二副司令员。
 4月3日 因华东地区急需集中主要领导干部负责新解放的大城市的工作,又因安徽地跨大江南北,解放时间有先有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暂不成立中共安徽省委,以长江为界分别成立中共皖北区委员会和中共皖南区委员会。
 4月6日 中共皖北区委员会成立,曾希圣任书记,黄岩任副书记,李世农任第二副书记。中共皖北区委员会成立后,中共安徽省委、中共江淮区委员会、中共皖西区委员会的工作遂告结束。
 4月15日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正式成立。宋日昌任行署主任,郑抱真、李云鹤任副主任。行署驻合肥市,辖区包括安徽省的江北部分,另划入河南永城县、江苏的萧县、砀山和江浦4县。设阜阳、宿县、滁县、六安、安庆、巢湖专区,合肥、蚌埠市,淮南特区。
 4月20日 渡江战役开始。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500多公里战线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人民解放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之内即已渡过30万军队。21日下午5时起,人民解放军在九江、安庆段和南京、江阴段同时开始渡江,70万大军于23日全部渡过长江,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22年统治的结束。
 5月1日 《皖北日报》创刊,发表代创刊词《皖北解放区的当前任务》。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魏明任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行署驻屯溪市,辖芜当、宣城、池州、徽州4个专区及屯溪市。皖南区所辖24个县(市)恢复旧县制,取消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游击区联合县的组织和名称。
 5月10日 芜湖市人民政府成立。李步新任市长。
 5月12日 中共芜湖市委成立。李步新任书记。
 5月18日 中共南京市委通知:经中共中央华东局批准,谢富治任中共皖南区委员会书记,牛树才任第一副书记,胡明任第二副书记,马天水任第三副书记。
 入夏以来,皖南区和长江沿岸多雨,山洪暴发,江水猛涨。皖北区受灾田亩1290多万亩,受灾人口72万人。
 6月28日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印发皖北区第一次教育行政会议关于小学学制、课程与设置的初步规定等五项决议。
 7月1日 津浦铁路(蚌埠)淮河大桥修复通车。
 7月3日 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为使芜湖市与皖南地区经济密切结合,中共芜湖市委与中共皖南区委员会合并。免去谢富治兼任的中共皖南区委员会书记,由牛树才任书记,李步新、胡明、马天水任副书记。
 7月12日 中共皖南区委员会、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军区移驻芜湖市。
 9月10日 淮南铁路合(肥)裕(溪口)段修复通车。至此,淮南铁路全线通车。
 9月22日 《芜湖日报》改名为《皖南日报》。
 芜湖市粮食交易市场成立。
 12月5日 国立安徽大学从安庆迁至芜湖,与省立安徽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安徽大学。
 1950年
 中央有色金属会议决定:恢复铜官山矿的建设。为开发铜官山一带矿产资源,铜官山矿工程处于6月1日成立。
 2月 牛树才调离皖南区,中共中央华东局于3月任命马天水为中共皖南区委员会第一书记,胡明为第二书记。
 3月7日至17日 中共皖南区首次代表会议在芜湖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52人,列席代表50人。马天水作了《10个月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会议确定皖南区1950年以生产建设、巩固后方、支援战争为首要任务;上半年以生产救灾为中心,下半年以土地改革为中心。
 3月 宋日昌调离皖北区。3月31日,政务院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黄岩任皖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并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12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黄岩任皖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
 4月29日,恢复设安庆市,怀宁县人民政府迁往石牌。
 6月6日 津浦铁路(蚌埠)淮河大桥修复,并于6月8日举行落成典礼。
 6月13日 合肥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1951年1月,改名为皖北人民广播电台。
 6月29日 中共中央批准中共皖北区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由曾希圣等5人组成。
 8月20日至29日,皖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芜湖召开。应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303人,实际到会275人。马天水作了《为完成皖南区土地改革而奋斗》的报告。确定1950年秋冬在全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切实做好财政经济工作。会议选举胡明为皖南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
 9月18日 设淮南市,其辖区为原淮南矿区及从寿县、怀远、凤台、凤阳4县划出的一部分地区。
 11月6日 治淮委员会在蚌埠成立,曾山任主任,曾希圣、吴芝圃、刘宠光、惠浴宇任副主任。
 1951年
 1月8日 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委员会正式成立,全体委员到职视事。
 5月4日 中央治淮视察团在蚌埠举行授旗典礼。视察团代理团长邵力子将两面锦旗分别授予治淮委员会和皖北治淮指挥部。锦旗上绣有毛泽东题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5月15日 皖南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
 8月27日 东南医学院由怀远迁至合肥市办学,并于1952年10月3日改名安徽医学院。
 8月 皖南区整修的南京至屯溪、贵池至岩寺、芜湖至青阳、宣城双桥至界牌等7条公路,经过10个月施工,全部竣工。总长934公里。
 9月21日 田(家庵)——合(肥)35千伏输电线路正式送电。这是安徽省自建的第一条输电线路。
 10月 中国人民银行皖北分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皖南分行合并,在合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
 11月12日 中共皖北区委员会召开直属机关干部会议,号召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批评铺张浪费风气。皖南区领导机关也于12月1日召开了干部动员大会。
 12月19日 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联名发出通知: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与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在省政府成立前两行署先行在合肥合并办公。
 12月24日 皖南、皖北区直属机关在合肥联合举行动员大会,号召大张旗鼓地进行一次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整风运动,以保证和展开增产节约运动。由此在皖南区、皖北区开始开展“三反”运动。
 1952年
 1月2日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安徽省委员会由委员12人组成,曾希圣任书记,牛树才任副书记。
 1月10日 皖南、皖北军区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区,刘飞任军区司令员,曾希圣任第一政治委员,牛树才任第二政治委员,李世焱任副政治委员。
 1月30日 宣城专区和巢湖专区合并,成立芜湖专区,专区驻芜湖市;安庆专区和池州专区合并,成立安庆专区,专区驻安庆市。
 1月 坐落在霍山县境内东淠河上游的佛子岭水库工程破土动工。这是新中国开始建设的第一座大型连拱坝水库。
 6月1日 《皖北日报》与《皖南日报》合并,改名《安徽日报》。皖北人民广播电台与皖南人民广播电台合并,改名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并正式播音。
 7月23日 交通银行安徽支行在合肥成立。1953年3月12日改名为交通银行安徽分行。
 7月 淮北19个县和淮南沿淮5个县完成土地改革工作。至此,安徽全省彻底推翻了长期统治和压迫农民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了工农联盟。全省有2530万农民,分得2703万亩土地、20多万头耕牛,233万间房屋和1.7亿公斤粮食。
 8月7日 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撤销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皖北人民行政公署。任命38名省人民政府委员,任命曾希圣为省人民政府主席、牛树才、黄岩、许杰、沈子修为副主席。
 8月25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宣布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安徽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议》。省会驻合肥市。省人民政府直辖合肥、芜湖、蚌埠、淮南、安庆5市,分设阜阳、宿县、滁县、六安、安庆、芜湖、徽州7个专区,7个专区辖3市、70个县。省人民政府成立初期,设立了财经、政法、文教3个委员会及厅局工作机构共30个。
 9月10日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出指示,要求接办全部私立中小学。随后中共安徽省委决定:从1952年下半年至1954年底,全省私立中小学逐步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
 12月13日至20日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合肥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816人,列席代表57人,代表全省党员103141人。曾希圣作了《解放3年来的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
 12月23日至30日 安徽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合肥举行。应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751人,实际到会728人。这次大会代行省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了安徽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86人,选举曾希圣为主席,孙仲德、张恺帆、余亚农、陈荫南为副主席。
 是年 安徽省工农业总产值55.57亿元,比1949年增长32.1%。其中:工业总产值8.3亿元,增长86.5%;农业总产值47.27亿元,增长25.5%。财政收入2.7亿元,财政支出1.5亿元。人民生活有了初步改善。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胜利完成。
 1953年
 1月5日 全省妇女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安徽省妇女联合会,张文秀任主任。
 3月16日 全省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安徽省总工会,陈雨田任主席。
 7月1日 建国后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束,安徽省总人口为30663217人。
 11月26日 全省实行粮食收购和计划供应(统购统销)。
 12月5日 全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潘锷为主任委员。
 1954年
 2月9日 中共安徽省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
 4月1日 全省青年团团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团省委,丁明志任书记。
 5月22日 全省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民盟安徽省支部第一届委员会,沈子修任主任委员。
 6月21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安徽省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民革安徽省委员会,余亚农任主任委员。
 7月 全省发生特大洪灾。长江、淮河干堤溃决,淮南铁路被冲毁,城乡一片泽国。受灾面积3257万亩,受灾人口1500多万人。
 8月20日 安徽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合肥召开。
 11月5日 佛子岭水库竣工,大坝长510米,蓄水4.83亿立方米。
 12月3日 全省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成立省文联,戴岳为主席。
 1955年
 2月3日 省政协一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选举产生常委53人,曾希圣为主席。
 2月 从上海迁来106个工厂,在合肥、芜湖等城市建成针织、搪瓷、金笔、电池、制革、日化、橡胶、仪表、机电、食品、火柴等一批企业。
 11月10日 中共安徽省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
 12月10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镇以上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决议,部署了这方面工作。
 1956年
 1月12日 合肥市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16、18日,蚌埠、芜湖也相继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1月17日 中共安徽省委发出文件,要求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把农村集镇中小商小贩和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任务。2月初全省手工业合作化进入高潮。
 3月21日 省人民委员会制定《安徽省1956年—1967年发展农业规划》。
 4月 坐落在金寨县境内的梅山水库建成,蓄水23.4亿立方米。
 7月2日 中共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合肥举行,选出中共安徽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39人,候补委员13人。
 7月15日 中共安徽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本届省委常委会和书记处。省委常委由15人组成,书记处由7人组成,曾希圣为第一书记。
 9月15日 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程士范为主席。
 10月12日 经国务院批准,设置马鞍山市和铜官山市。
 1957年
 1月1日 上海—合肥—徐州—北京民用航空线开航。
 5月3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宣传工作会议,传达、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月5日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决定:在安徽全省党员中开展整风运动。
 6月中旬 全省开展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
 10月13日 潜山县源潭铺至岳西县的公路建成通车。至此,安徽省县县通汽车。
 12月31日 安徽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工业、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分别以16.9%和5.2%的速度增长,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1958年
 1月5日 周恩来总理在安徽省党员干部会议上作《关于目前世界形势和整风任务》的报告。
 4月16日 中共安徽省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9月16日 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庆、舒城、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至20日离开安徽。
 11月3日 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合肥举行。选举黄岩为省长。
 11月8日 省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在合肥举行。选举曾希圣为主席。
 12月13日 叶剑英视察安徽。
 12月27日 彭德怀视察安徽。
 1959年
 3月9日 中共安徽省召开六级干部会议,确定人民公社三级所有,各计盈亏,并提出纠正“共产风”。
 10月27日 毛泽东主席视察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
 1960年
 2月19日至25日 邓小平、彭真、刘澜涛、杨尚昆先后来皖视察。
 5月9日 董必武来皖视察。
 10月28日 陈云来皖视察。
 11月28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12条”),提出全省开展整风整社,要求彻底纠正“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生产瞎指挥风)。
 12月30日 当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比1957年增长2.25倍,而农业总产值只有42.4亿元,比1957年下降30.3%,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2月 坐落在太湖县境内的花凉亭水库开始蓄水,库容量为23.9亿立方米。
 1961年
 4月10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制订的《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简称“六十条”),着重讨论克服平均主义问题。
 10月5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0月 全省农村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已占生产队总数的85%。
 11月1日 陈毅外长来皖视察并向中共安徽省委扩大会议作国际形势报告。
 12月31日 全省大专院校已调整为31所,比1960年减少13所。
 1962年
 1月30日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后,参加会议的安徽省省、地、市、县负责干部揭发了省委的严重错误。根据曾希圣的请求,中共中央决定:将曾希圣调离安徽,保留其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职务。
 2月9日 李葆华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随后中央又调刘季平、李丰平、任质斌来安徽任省委书记处书记。
 2月28日 中共安徽省委发出文件,要求各级党组织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作风。
 3月20日 中共安徽省委通知各地,指出“责任田”“在方向上是错误的”,必须彻底改正。
 5月10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全体委员会议,指出当前最急迫的问题是坚决缩短工业基本建设战线,大力精减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
 7月9日 省政协二届三次会议在合肥举行,选举李葆华为主席。
 1963年
 1月 全省对1957年以来历次政治运动中受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已甄别98.3%。其中批判、处分错了的都得到平反。
 7月23日 中共安徽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合肥举行,选举第二届委员会委员45人,候补委员11人。
 7月31日 中共安徽省二届一次全会举行,选举本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7人,选举李葆华为第一书记,李丰平、李世农、张恺帆、李任之、王光宇为省委书记处书记,陆学斌、黄岩为书记处侯补书记。
 10月16日 陈毅外长陪同3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游览黄山。
 1964年
 7月1日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安徽总人口为31241184人。
 7月12日 刘少奇视察安徽。
 9月20日 省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在合肥召开,选举李葆华为主席。
 9月21日 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合肥召开,选举黄岩为省长。
 1965年
 1月26日 省委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
 1月 合肥至舒城的50公里柏油路面验收交付使用,为安徽第一条黑色路面。
 4月 安徽省三线建设指挥部成立,由此开始进行“小三线”建设。
 5月 坐落在怀远县境内的涡河大桥建成通车,全长285.5米。这是安徽省第一座大跨径的拱桥。
 7月1日 合肥—安庆—屯溪民用航空线正式通航。
 7月19日 复设巢湖、池州2专区。巢湖专区驻巢县,池州专区驻贵池县。
 1966年
 2月9日 全省掀起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5月18日 中共安徽省委发出文件,要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有关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指示。省委成立文化革命小组,李葆华任组长。
 6月1日 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向各大专院校派出工作组。
 7月1日 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狮子山铜矿建成投产。设计能力日采选2000吨矿石。
 8月上旬 中共安徽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向大专院校派出工作组。
 9月27日 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安徽省分会成立。
 11月16日 合肥市六七百名职工与“进驻”中共安徽省委礼堂的部分红卫兵发生冲突。
 1967年
 1月1日《安徽日报》改名为《新安徽报》。
 1月26日 在所谓“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合肥地区“造反派”夺了中共安徽省委和省人委的权。同日,合肥市委、市人委被夺权。接着各地市、县党政机关和基层单位也先后被夺权。
 8月5日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陆军第十二军进驻安徽省直机关、合肥市及其他一些城市。
 10月6日 李先念副总理陪同刚果(布)代表团参观淮南市。
 是年 安徽省工业总产值仅25.7亿元,比1966年下降29.8%。
 由于无政府主义泛滥,安徽省一些地方森林滥伐事件不断发生,使森林资源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1968年
 2月12日 省军管会召开全省农业会议,部署当年农业生产任务。
 4月14日 中共中央决定批准成立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李德生任主任。
 12月上旬 全省14所高等院校的1.3万名师生到农村、厂矿进行“斗、批、改”。
 1969年
 1月1日 省内第一条“万伏水下高压过江电缆”在安庆附近架设成功。
 4月下旬 安徽省机关干部、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城镇居民上山下乡的已达56万人,其中国家干部、职工为3.8万人。
 5月7日 省党员代表会议召开,传达中共九大精神。
 是年 裕溪闸建成,有力地改善了裕溪河两岸的灌溉状况。
 1970年
 1月 合肥师范学院与原皖南大学合并,即今安徽师范大学。同月,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来合肥市,在原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
 5月15日 宿县专区举行开挖新汴河竣工大会。
 陈村水库(后改名太平湖)建成蓄水,总库容量为24.8亿立方米。
 10月 全省6所高等院校开学,招收工农兵学员3496人。
 是年 县以上兴办的“五小”(小钢铁、小矿山、小水泥、小机械、小化工)工业企业已有1200多个,部分建成投产。
 1971年
 1月15日 中共安徽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选举产生中共安徽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79人,候补委员12人。
 1月21日 中共安徽省三届一次全会举行,选举本届常委15人,选举李德生为省委第一书记,宋佩璋为省委书记,李任之、梁楫卿、郭宏杰为省委副书记。
 3月24日 芜(湖)铜(陵)铁路全线通车。
 5月 淠史杭灌区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基本完工,总长1200公里的总干渠、大型支渠已全部通水。
 7月1日 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引江道提前竣工通水。
 10月1日 《新安徽报》恢复原名《安徽日报》。
 1972年
 1月12日 淮南发电厂第一台12万千瓦机组投产。第二台12万千瓦机组也于9月4日投产。
 3月29日 中共安徽省委发出文件,针对当时农村普遍存在分配不兑现,劳动计酬上平均主义倾向,强调实行按劳分配,规定了减轻农民负担和使分配兑现的一些具体政策。
 7月13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贯彻批林整风汇报会精神,要求把批林整风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11月8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全省农业学大寨会议。提出1974年实现《纲要》指标、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等不切实际的口号。
 是年 全省人口出生率为35.17‰;1965年以来人口增长率连续8年超过3%,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这一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1973年
 4月29日 宁(南京)芜(芜湖)22万伏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运。
 4月8日 在合肥大兴集的北宋包拯家族墓群中,发现6方墓志,共7000余字,记载了包氏家族历史的有关情况。
 5月 在淮北治淮工程中,发现淮河古象化石。
 9月7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十大的精神。会议确定城乡开展以党的基本路线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
 是年 全省自1970年以来已有37个小化肥厂建成投产。
 1974年
 6月17日 全省7个地区55个县、市下了冰雹,造成严重损失。
 12月10日 中共安徽省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继续举行。会议指出:林彪反党集团与安徽有关的人和事已经查清。会议要求按照毛泽东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大力组织国民经济的“新跃进”。
 是年 全省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减少6%,煤炭产量比上年下降19.7%。
 1975年
 1月28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传达毛泽东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
 2月2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广播大会,动员各地抓好计划生育和晚婚工作。
 3月11日 中共安徽省召开工作会议,传达邓小平同志关于各条战线进行整顿的指示,讨论如何落实安定团结的方针,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5月22日 宋佩璋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
 8月5日 淮河上游降特大暴雨,有150亿立方米洪水下泻。8月12日,在阜南县方集附近炸坝行洪。阜阳地区组织100万民工,解放军出动5个师参加抗洪抢险。经过20天奋战,确保了淮北大堤和津浦路的安全。临泉、阜南等县受到严重涝灾。
 8月18日 省革委会撤销所属办事组、政工组、生产指挥组、人民保卫组,分别恢复设立部、委、办。随后,各地、市、县也相应进行机构调整。
 1976年
 1月8日 周恩来总理逝世,全省人民沉痛哀悼。
 9月9日 毛泽东主席逝世。18日,省暨合肥市30万军民举行追悼大会。
 10月23日 省暨合肥市20万军民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胜利。
 12月15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部署揭批“四人帮”的运动。
 是年 淮北矿务局年产原煤突破1000万吨。
 1977年
 2月 全省宽大释放国民党县团以上党政军特人员769人,并予以妥善安置。
 5月14日 两轮在长江安庆港附近相撞,死78人。
 6月16日 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听取安徽省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发出解决安徽领导问题的指示,决定派万里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顾卓新、赵守一参加省委领导。
 10月25日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精神,省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实行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
 11月15日 中共安徽省委发布关于农村经济政策的6项规定,放宽农村经济政策。
 12月14日 合肥骆岗机场建成通航。
 12月 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竣工投产,年加工原油250万吨。
 1978年
 1月7日 省政协四届一次会议召开,选举顾卓新为主席。
 1月9日 省人大五届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万里为省革委会主任。
 4月1日 合肥—北京直达旅客列车正式运行。
 8月12日 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举行扩大会议,讨论真理的标准问题,以后逐步扩大,深入到全省各界。
 10月 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可将荒地借给农民耕种。
 12月31日 肥西县山南区已有77%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
 1979年
 1月3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工作会议,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定把全省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决定给“文革”中受到错误批判、处分的同志平反,加速搞好冤假错案的复查平反工作。
 2月 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的办法,即社员收入的粮食采取“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分配方法。
 5月13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工作会议,贯彻中央提出的对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研究了一些措施。
 12月24日 省政协召开四届二次会议,选举张恺帆为主席。
 12月25日 省人大召开五届二次会议,决定将省革委会改称省人民政府,以张劲夫为省长。
 是年 省文物工作队在潜山县发掘薛家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1980年
 3月10日 张劲夫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5月5日 茨淮新河全线通车。
 6月9日 美国马里兰州州长哈里·休斯率代表团访问安徽,6月10日,安徽省和马里兰州结为友好省州。
 是年 马鞍山钢铁公司钢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
 1981年
 2月11日 周子健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5月25日,省人大五届三次会议决定周子健为省长。
 11月12日 张劲夫作《学上海,学沿海,进一步把我省工业搞上去》的报告,提出发展安徽工业的方针。
 12月4日 皖赣铁路(芜湖至江西贵溪)全线接轨通车。
 是年底 淠史抗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已达800多万亩。
 1982年
 7月1日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安徽总人口为49665947人。
 7月27日 淮南淮河大桥建成通车,上层公路桥全长3196米,下层双轨铁路桥全长3428米。
 11月10日 阜(阳)淮(南)铁路全线接轨通车。
 12月31日 全省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占全省生产队总数的95%。
 1983年
 3月29日 中共中央任命黄璜为安徽省委书记,杨海波、王郁昭、袁振、王光宇、史钧杰为副书记。
 4月21日 省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选举张恺帆为主席。
 4月23日 省人大六届一次会议召开,选举杨蔚屏为人大常委会主任,决定王郁昭为省长。
 6月7日 安徽省扩大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决定由7个省辖市辖14个县。
 8月31日 全省专业技术干部中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干部达26985人,占可以评定职称的人员总数的14%。
 10月1日 全省规模最大的合肥汽车站交付使用,主站房面积9600平方米。
 12月 全省个体工商业达到27.2万户,一年中增加了14万户。
 1984年
 3月20日 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发出文件,推动各地企业普遍推行以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4月 中共安徽省委提出到本世纪末,建设长江经济带、两淮经济区、皖南旅游区和合肥科技中心4大基地。
 5月 少数全民所有制工商企业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7月29日 皖籍运动员许海峰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夺得射击决赛金牌。
 12月22日 中共安徽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合肥举行,选出本届委员55名、候补委员15名。
 12月29日 中共安徽省委四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常委13人,选举黄璜为书记,王郁昭、史钧杰、卢荣景、徐乐义为副书记。
 1985年
 3月7日 李鹏视察安徽。
 省政协五届三次全会选举杨海波为主席。
 3月9日 省人大六届三次会议,选举王光宇为人大常委会主任。
 4月 宁国水泥厂投产。年产水泥150万吨。
 12月20日 彭真视察安徽。
 12月31日 全省第六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05.8亿元,五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3.4%,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
 1986年
 1月15日 合肥城隍庙大型综合商场开业。
 4月18日 省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召开,选举史钧杰为主席。
 4月28日 李贵鲜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
 8月15日 芜湖举行王稼祥铜像揭幕典礼,王震参加典礼。
 10月31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2月 亳州市、寿县、歙县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7年
 1月1日 阜(阳)淮(南)铁路正式交付运营,全长127公里。
 6月23日 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卢荣景为代理省长。
 9月21日 田纪云视察安徽。
 11月1日 科技大学承建的同步辐射实验室200兆电子伏直线加速器建成。
 11月27日 黄山市改为地级市,管辖风景区的3区4县。
 1988年
 1月24日 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在合肥举行,选举史钧杰为主席。
 1月26日 省人大七届一次会议在合肥举行,选举王光宇为人大常委会主任,决定卢荣景为省长。
 4月15日 卢荣景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
 5月6日 乔石视察安徽。
 8月17日 撤销安庆地区,组建新的安庆市,辖8个县;设立池州地区。
 10月19日 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会议通过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决议》。
 12月31日 全省当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亿元。
 1989年
 4月14日 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闭会,会议决定接受卢荣景辞去省长职务,由副省长傅锡寿代理省长。
 1990年
 3月4日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五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省委常委和省委书记、副书记,卢荣景当选为省委书记,傅锡寿、孟富林、杨永良当选为省委副书记。
 3月7日 国家正式批准兴建合九铁路,这是我省人民一件大喜事。
 9月26日 射击名将许海峰在亚运会上夺得两枚金牌。为祖国争光,为安徽争光。
 1991年
 1月7日 江泽民、李鹏同志题词,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50周年。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在泾县举行纪念活动。
 6月 我省遭受建国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
 6月15日 李鹏总理在安徽考察,慰问灾区,勉励干群积极抗灾抢收。
 7月9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安徽察看灾情中勉励干群,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战胜自然灾害。
 7月22日 李鹏总理再次来安徽灾区考察,号召灾区广大干群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夺取抗洪救灾的胜利。
 9月8日 国务院召开向安徽灾区捐赠衣被动员会。
 10月28日 朱镕基副总理来我省考察。
 11月26日 江泽民总书记再次视察安徽。
 12月17日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开工。
 12月23日 乔石在安徽考察。
 1992年
 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派慰问团来我省慰问,国务院副总理、慰问团团长邹家华发表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座谈会。
 3月27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天长县龙集乡南兴村民兵营长李鸿武“抗洪抢险模范民兵营长”荣誉称号。
 5月12日 芜湖港对外轮开放正式通过国家验收。不仅是安徽省扩大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起点,也标志着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从沿海涌进了中原腹地、万里长江,不仅是当前扩大开放的一件大事,而且一定会对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芜湖对外国籍船舰开放后,必将进一步促进安徽经济的振兴。
 6月18日 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回母校合肥一中访问。
 8月5日 经国务院批准,芜湖长江大桥立项。
 9月23日 国务院批准开放黄山航空口岸。
 12月9日 合芜高速公路开工兴建。
☚ 安徽百科全书︱安徽省矿产分布图   宋代官制辞典 ☛
000114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