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守株待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守株待兔

典源出处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ei) 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释义用法 宋国有个耕田的人,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放下农具守着,希望再有兔子来撞死,好多得几只兔子。结果成为笑柄。后以此典形容僵死不知变通,墨守旧规; 或坐以待成,
希图不劳而获。
用典形式
【守兔】 清·顾炎武:“守兔江湄迟夜月,饮牛涧底触秋声。”
【守株】 唐·罗隐:“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清 ·王士禛:“杜家笺传太纷拿,虞赵诸贤尽守株。”
【伺兔】 清 ·吴檠:“梦鹿忘覆蕉,伺兔笑守株。”
【宋株】 唐 ·杜牧:“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兔守】 清·黄鷟来:“行藏犹兔守,卷帙笑萤干。”
【株守】 清 ·郑燮:“株守,最嫌吏扰,怕少官钱,惟知农友。”
【困株木】 清·王士禛:“君亦困株木,周道多蒺藜。”
【伺投兔】 宋·黄庭坚:“守株伺投兔,岁晚将何获。”
【兔守株】 唐·温庭筠:“定为鱼缘木,曾因兔守株。”
【守株待兔】 清·黄遵宪:“几辈守株犹待兔,何人歧路哭亡羊?”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战国寓言小说。韩非撰。原载《韩非子·五蠹》。今见王先慎《韩非子集解》等本。陈蒲清等编《中国古代寓言选》、王玄武等编《中国历代寓言选》、公木等编《历代寓言选》皆录入。作品叙述:有个宋国人在耕田。田里有一棵树,一只兔子奔过去,碰在树根上,撞断了脖子,死了。宋人得到了这只死兔,从此,他就丢下锄头,守在大树根旁边,希望再有撞死的兔子到手。结果,他再也不可能得到兔子,而其痴心妄想,却被人当成了笑话,传遍了宋国。这个故事,韩非本来是说明 “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不合时宜,但其客观意义除了讽刺那些看不清环境变化而拘泥旧说和墨守陈规的人之外,还可以用来讥笑那些只知坐待时机,不肯积极努力的一类人物。那个宋国人愚蠢可笑,他把“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的“偶然”,当做“必然”,而老是在树下守着,“冀复得兔”。作者在这里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漫画式地勾勒了宋人“释其耒而守株”的蠢行和幻想,从而突出了针砭刻板保守而不知变通之类人物这一主题思想。“守株待兔”后为成语,流传于世。

☚ 矛与盾   吕不韦 ☛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先秦寓言。战国时期韩非著。《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 江南岑生   安期生与东海黄公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异 刻舟求剑 比喻办事或看问题刻板固执,不知变通,结果达不到目的。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他把这群吵吵闹闹的小青年看得太简单了。在某种意义上说,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顾笑言《你在想什么》六)文学艺术工作者必须正视我国当前迅速发展的实际,来考察我们过去用惯了的文艺理论,而不能“刻舟求剑”。(夏衍《劫后影谈》)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是(韩非)对墨守成规者的讽刺。现多比喻不经过主观努力,只根据狭隘经验而想侥幸得到收获或成功。语本《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相信好命运,便守株待兔———会在盲目和乐观中贻误自己。(华琪等《无名者格言》一)海滩上插网捕鱼,这是一种原始的劳动方式,守株待兔式的劳动。(秦培春、马中陵《海滩·引子》)
都是比喻性成语,都用以比喻固执拘泥,不根据实际情况行事。都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 上一篇:刻不容缓;迫不及待
  • 下一篇:溘然长逝;与世长辞

寓言《守株待兔》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


 兔子在迅猛奔跑时触到树蔸(株指树蔸),折断脖子而死,只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宋人却因此守候在树蔸旁边,希望再次捡到一只兔子。他没有想一想,那样乱跑乱撞的兔子不一定还会出现,即使还出现那样的免子,它也不一定与上一只兔子走同样的路线。从哲学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问题。偶然发生的事情,决不能认为以后必然再次发生。宋人正是视偶然作必然,才会有守株待兔的愚蠢行为。这就是本则寓言的哲学意蕴。
 这则寓言的具体讽刺对象是什么呢?作者在同一篇文章里曾有解说:“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战国时期的生产力较之前代已有极大的提高,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也促进了政治制度和人的行为模式的改变。在这样的时代,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具备新的观念,采取不同于前代的措施。韩非正是怀着这样的认识,倡导人们“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宣扬“治民无常,惟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心度》)。但“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守旧派却言必称尧舜,行必效先王,抱礼乐诗书之残,守仁义道德之旧,给社会的前进带来明显的阻碍。这则寓言以守株待兔的宋人比喻复古守旧派,意在嘲讽他们落后于时代的愚昧观念和行为,它告诉人们。复古守旧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得而为天下笑。
 这则寓言还包涵着其他的客观意义,既可以用来讽刺那些墨守陈规,只凭过去经验办事而不知变通的人,也可以用来讽刺那些希图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的人。后人以“守株待兔”作为成语使用时,一般也是取这些客观意义。
 这篇寓言中所塑造的宋人形象是颇具典型性的。《韩非子》有八则寓言故事都以宋人作为保守、愚昧的形象(包括本书入选的《智子疑邻》、《狗猛酒酸》、《守株待兔》),其他诸子的寓言也常以宋人作为嘲弄对象。 宋是殷商后裔, 可能保存了很多旧的风俗习愤, 而宋国又出了一个蠢猪式的人物宋襄公, 于是“天下之恶归焉”,成了愚昧保守的典型。
 本则寓言非常短小,通篇不足40字,却简洁而又生动地写出了兔子撞死的过程,农夫的行为和心理以及事情的结果,而这件事又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真可谓尺幅千里。

典故“守株待兔”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守株待兔

典源出处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ei) 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释义用法 宋国有个耕田的人,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放下农具守着,希望再有兔子来撞死,好多得几只兔子。结果成为笑柄。后以此典形容僵死不知变通,墨守旧规; 或坐以待成,

希图不劳而获。

用典形式

【守兔】 清·顾炎武:“守兔江湄迟夜月,饮牛涧底触秋声。”

【守株】 唐·罗隐:“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清 ·王士禛:“杜家笺传太纷拿,虞赵诸贤尽守株。”

【伺兔】 清 ·吴檠:“梦鹿忘覆蕉,伺兔笑守株。”

【宋株】 唐 ·杜牧:“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兔守】 清·黄鷟来:“行藏犹兔守,卷帙笑萤干。”

【株守】 清 ·郑燮:“株守,最嫌吏扰,怕少官钱,惟知农友。”

【困株木】 清·王士禛:“君亦困株木,周道多蒺藜。”

【伺投兔】 宋·黄庭坚:“守株伺投兔,岁晚将何获。”

【兔守株】 唐·温庭筠:“定为鱼缘木,曾因兔守株。”

【守株待兔】 清·黄遵宪:“几辈守株犹待兔,何人歧路哭亡羊?”


寓言《守株待兔》意译和解说 - 古代寓言 - 可可诗词网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珠,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


 【意译】
 宋国有个人正在耕田,忽然看见一只飞跑的兔子一头撞在田里的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这个人拣起兔子,十分得意。他索性丢下农具,守在树桩跟前,希望再能得到撞死的兔子。可是等呀,等呀,当然是不可能再等到兔子了,而他这种愚蠢的做法,却被当作笑话传遍了宋国。
 【解说】
 这是一则对那位宋人把偶然现象当作必然规律进行嘲讽的故事。世界上的现象,有经常重复出现的,也有出现过一次,之后就绝难重复的。前者是由事物内部本质的原因引起的,后者则完全是一种偶然、碰巧,是由事物外部的或事物内部次要的,非本质的原因引起的。在这则寓言中,兔子触株而死,这纯粹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根本不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痴心妄想地在那里等待, 其结果只能是两眼望穿, 一无所获, 反被人嘲笑。因此, 这则寓言可以教育人们,一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切不可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同时,它还可以进一步劝告人们,放弃主观努力,把希望寄托在偶然、碰巧上面,这类机会主义、等待主义的想法,只能是和那个守株待兔的宋国人一样,到最后一无所获。当然如果想用陈旧过时的方法来解决当今的新问题,那与守株待兔、不知变化的做法, 也并无二致。
 【相关名言】
 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 并从其中引出思维的必然性, 这是唯物主义; 从思维中引出必然性、因果性、规律性等等, 这是唯心主义。

——苏联·列宁


 愚昧从来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

——法国·左拉


寓言“守株待兔”注释、翻译和解说 - 可可诗词网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珠,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


 【意译】
 宋国有个人正在耕田,忽然看见一只飞跑的兔子一头撞在田里的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这个人拣起兔子,十分得意。他索性丢下农具,守在树桩跟前,希望再能得到撞死的兔子。可是等呀,等呀,当然是不可能再等到兔子了,而他这种愚蠢的做法,却被当作笑话传遍了宋国。
 【解说】
 这是一则对那位宋人把偶然现象当作必然规律进行嘲讽的故事。世界上的现象,有经常重复出现的,也有出现过一次,之后就绝难重复的。前者是由事物内部本质的原因引起的,后者则完全是一种偶然、碰巧,是由事物外部的或事物内部次要的,非本质的原因引起的。在这则寓言中,兔子触株而死,这纯粹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根本不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痴心妄想地在那里等待, 其结果只能是两眼望穿, 一无所获, 反被人嘲笑。因此, 这则寓言可以教育人们,一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切不可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同时,它还可以进一步劝告人们,放弃主观努力,把希望寄托在偶然、碰巧上面,这类机会主义、等待主义的想法,只能是和那个守株待兔的宋国人一样,到最后一无所获。当然如果想用陈旧过时的方法来解决当今的新问题,那与守株待兔、不知变化的做法, 也并无二致。
 【相关名言】
 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 并从其中引出思维的必然性, 这是唯物主义; 从思维中引出必然性、因果性、规律性等等, 这是唯心主义。

——苏联·列宁


 愚昧从来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

——法国·左拉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shǒuzhūdàitù

┃━┃┃ 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或意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南朝梁武帝《围棋赋》:“勿胶柱以调瑟,专守株而待兔。”

☚ 自投罗网   寿陵失步 ☛

守株待兔

❶比喻坐等意外收获。《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 “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 乘此壮年,正堪跋涉,速整行李,不必迟疑也。”
❷比喻固守经验,不求变通。宋陈师道《清月长老再住荐福统》: “守株待兔,虽达者之不为;面壁磨砖,亦古今之常事。”
●《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株: 木桩。韩非子认为,固守先王之道,以治当世之民,与宋人守株待兔的做法一样愚蠢可笑。

守株待兔

【出处】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释义】 古代宋国有个农夫见兔子飞跑碰在树桩上撞死,认为这是个不费力气的事,于是放下农具在树桩旁守着,希望再有兔子来撞死。后以此典比喻不经过主观努力而妄想得到成功,有时也指死守狭隘经验。
【例词】 待兔 困株木 守兔 守株 伺兔 宋株 兔守 守株待兔 坐守穷株 兔逢株 株守兔守株
【用例】
〔困株木〕 清·王士禛《送浦潜夫》:“君亦困株木,周道多蒺藜。”
〔守株〕 三国魏·卞兰《赞述太子赋》:“嘉通人之达节,笑俗士之守株。”
〔守株待兔〕 南朝梁·萧衍《围棋赋》:“勿胶柱以调瑟,专守株而待兔。”
〔宋株〕 唐·杜牧《夜泊桐庐》:“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株守〕 宋·秦观《摸鱼儿》:“休株守。尘世难逢笑口,青春过了难又。”
〔坐守穷株〕 唐·罗隐《投永宁李相公启》:“独某行迷要路,坐守穷株。”

守株待兔shǒuzhū-dàitù

株: 指露在地面上的树桩子。守在树桩子旁等待再来撞死的兔子。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典出《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 从前,宋国有个农人。一天,他正在田里耕作,忽然有一只兔子奔过来。这只兔子可能因为有猎狗在追赶,瞎逃乱窜,一头撞在树桩上,倒下就死了。这农人毫不费力地得了一只死兔子,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他想:“这倒不坏,兔子会自己跑来送死,那我何必辛辛苦苦种地呢?只要每天到树下捡几只死兔,就够我吃穿了!”从此,他就扔下锄头,不再耕作,整天坐守在那树桩旁,等待兔子继续来撞死。可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兔子却一直不见再来,他的田倒因此荒芜了。宋国的人们把这件事情作为笑话传开了。
“守株待兔”即由此而来,人们多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争取,而希望取得意外的收获。也用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守株待兔shǒuzhū-dàitù

株:树桩。比喻心存侥幸,幻想不劳而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而不知变通。
故事战国时期有个宋国人,耕田时看到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从此他便停止了耕作,天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守备 守寡 守时 守势 守夜 守财奴 守门员 守口如瓶 守身如玉
★防守 恪守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成〉形容不主动努力,寄希望于偶然的机遇,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守株待兔的侥幸心理。

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喻世明言》一八:“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见“守株”。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动词性,连动结构。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上死了,他便在树旁长久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努力,存有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收获,用于贬义,
【例】但布放套索,又毕竟是守株待兔,并不常得手。(《文汇》1989年第9期33页)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树桩。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存在侥幸心理,妄图坐享其成。战国时,有一个宋国人正在地里劳动,一只野兔飞跑过来,在田旁树桩上撞断了脖子。农夫得意地捡起兔子回到家中。从此,他放下锄头,天天守候在树桩旁,妄想还能捡到兔子。结果兔子没有捡到,自己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见《韩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古代宋国有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在树桩上撞死了,从此他便在树桩旁边等候,希望再有兔子来撞死。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也指希望不劳动而侥幸有所收获。

☚ 是古非今   袭人故技 ☛
侥幸

侥幸

幸(幸而;幸得;徼幸;冀幸;偷幸;冒幸;天幸) 早(早则;早是) 幸(侥幸) 赖(~有此尔)
表示侥幸之词:亏(亏得;多亏;幸亏) 赖(~有此尔) 幸好 幸然 幸喜
侥幸的心:希幸 险心
企求侥幸:觊幸
希图侥幸成名:幸名
希图侥幸立功:幸功
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守株(守株待兔)
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歪打正着
侥幸免去灾害:幸脱 幸免 幸免
 濒于灾祸而幸免:天幸 遗免
 遇凶险而能幸免:需沙出穴
做事不能只图侥幸:大福不在

☚ 幸运   处于 ☛

不知变通

不知变通

做事刻板,不变通:笨作
做事死板,不知变通:一板一眼 一板三眼
拘泥僵化,遇事不知变通:卜妻为裤
拘泥不知变通:食古不化 食古如鲠 板板六十四
自作拘束,不知变通:画地而趋 画地自限
拘泥刻板,不懂灵活变通:胶柱鼓瑟 胶柱调瑟
拘泥守旧,不知变通:株守 株待
拘泥成例,不知变通:刻舟(刻舟求剑;刻舟访剑;刻舟以求;求剑刻舟)契船求剑 锲船求剑
拘泥成法,不知道变通:荆人涉澭
拘守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泥古不化
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守株(守株待兔;待兔守株)
死守陈规,不知变通:抱柱 寸步不移
固守成法,不知变通:拟规画圆
死守教条,不知变通:抱令守律
做事死守教条而不知变通:郑人买履
自己束缚自己,不知变通:画地而趋
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按图索骥 按图索骏
固执己见,不知变通:必固 滞固 傻气认死理 认死扣子 固执不通 执而不化
昏昧保守,固执而不知变通:顽固不化 顽梗不化
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执一
迂腐执著,不知变通:迂拘
贫寒而迂拘:穷酸
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枉曲直凑
憨直、不知变通的样子:直头直脑
顽固不知变通的样子:顽然

☚ 拘泥于成规   死板 ☛

树根

树根

柢 骨
树木的根与干:根干
树木的根干:本干
砍掉树干所剩下的连着根的部分:榾 枿(枿台) 楂
树木砍伐或死亡后残留在地上直立的一段:树桩
露出地面上的树根、树干或树桩:株(守~待兔)
残存的树木根株:余株
经冬不凋的树木的根或苗:霜根
树木根节盘结:魁瘣

☚ 根   草根 ☛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免走触株,折领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免。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以此典形容墨守陈规,不知变通;也形容坐以待成,希图不劳而获。南朝梁·萧衍《围棋赋》:“勿胶柱以调瑟,专守株而待兔。”魏·卞兰《赞述太子赋》:“嘉通人之达节,笑俗士之守株。”唐·罗隐《投永宁李相公启》:“独某行迷要路,坐守穷株;九品班资,略非亲旧。”

☚ 轼庐   受书黄石 ☛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d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strokes of luck; await a windfall
❍ 幸福是要自己去找;株守相等,是没有得到一日的。(《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选·别李愚如并示述弟》30)Happiness has to be sought;|Sitting pretty and waiting|Won’t get anywhere.
❍ 他这一笑,谁能知道是因为什么?原来他想起一个寓言:“~”。(曲波《林海雪原》73) Then,he burst into laughter. He had recalled the old fable about the fool who waited by a tree to catch a rabbit.
❍ 难道他们发觉洛耿是我们的 ‘关系’,想演出~的戏? (冯志《敌后武工队》220) Have they discovered that Guo Luogeng is our contact? Are they trying to pull a quick one?/否则,袖手旁观,~就变成了长期不抗不战了。(姚仲明等《同志,你走错了路!》二幕) Otherwise,standing by with folded arms and waiting for gains without pains will prove to be nothing but long-term non-resistance.
❍ 这样地,他采取“~”的态度,还是当他的乡董。(叶圣陶《倪焕之》314) Accordingly,having adopted this attitude of “watching the stump and waiting for a hare”,he continued with his council lorship.

守株待兔shou zhu dai tu

stand by a tree stump waiting for a hare to dash itself against it—wait for a windfall

守株待兔

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hares to come and cl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s;pin hopes on chance and luck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株:指露在地面上的树桩。比喻死守着经验,不知变通,或妄想不经努力就能获得成功。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s, await a windfall, wait for gains without pains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解义】株:树桩。守在树桩旁等待获得撞死的兔子。原比喻做事呆板,不知变通。后引申为不想努力,却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用法】多用在等待找寻职业时听其自然,不打算四处奔跑的情形。
【例句】~只会让机会擦肩而过,只有积极争取,成功才属于自己。
【近义】刻舟求剑、胶柱鼓瑟
【反义】通权达变、随机应变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比喻拘泥不变。或妄想不劳而获。《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钦山文邃禅师》:“守株待兔,枉用心神。”明·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三:“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

守株待兔

从前,宋国有个农夫。一天他在田里耕作,忽然看到有只野兔子从远处奔来。只见它狂奔乱闯,竟撞在田边突出地面的一个树根上,顿时折断脖子死去了。
农夫喜出望外,赶紧跑过去,把那只死兔拣起来,带回家去,美美地吃了一顿。
自从白白拣到这个便宜之后,农夫再也不下田耕作了。他放下农具,每天坐在那个树根旁,希望再有野兔撞死在树根上。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十天半月过去了,农夫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撞树的野兔,但地里的庄稼却荒芜了。人们都取笑他这种行为,并且很快传遍了宋国。
一只野兔撞在树根上死去,这本来是非常偶然的事。它并不能证明,别的野兔也一定会撞死在这个树根上。可是这农夫竟然放下农具,不再干活,而专等这种偶然的收获,实在是太愚蠢、太懒惰了。
后来,人们用“守株待兔”来比喻有些人不想踏踏实实地工作,而希望侥幸地得到意外的收获和成功;或者是比喻凭狭隘的经验墨守成规,而不能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办事。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心存侥幸,坐等意外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韩非子·五蠹》记载,宋国有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在树桩上撞死了,就捡回家,从此放下农活,天天在树桩边守候,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例】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我们一味靠老经验办事,不知变通,那就无异于~,只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株:??. 待:????.
《????5?(韩非子?五蠹)》???? ?? ???? ??. ?(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句】要努力进取,不能有守株待兔的侥幸心理。
???? ???? ????? ?? ??? ? ??.
【近义词】刻舟求剑
【反义词】随机应变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株:露在地面上的树桩。守在树桩下,等待兔子来。比喻心存侥幸,坐等意外收获。韩寒《三重门》一二:“雨翔~半天,终于碰上一个自己懂的单词,不肯放过显示的机会。”
〔出处〕《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近义〕坐享其成
〔辨析〕见“刻舟求剑”(323页)。

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守株待兔

格式 掌故式。
释义 株:树桩子。
出处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举例 办事不能拘守狭隘经验,否则,就是~。


坐等意外收获的侥幸心理守株待兔

格式 掌故式。
释义 详见“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条。
举例 妄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喻世明言》第十八卷)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心存侥幸,坐等意外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韩非子·五蠹》记载,宋国有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田间的树桩上死了,就捡回家。此后,他放下农活天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例〕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我们一味靠老经验办事,不知变通,那无异于~,只会遭到失败。
【提示】前面常用“好比”“如同”“等于”“无异于”等词。含贬义。

守株待兔shǒuzhū-dàitù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株:树桩。耒:一种农具。后将此概括为“守株待兔”。
❶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❷比喻不愿付出努力,希图不劳而获,或无须努力,坐享其成。
❸今也仅从字面出发,指守候着等待某事物的出现。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 株:树桩。守着树桩,等待兔子在树桩上碰死。后用来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而不知变通。
出处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圣人不期望效法古代,不按固定不变的老规矩办事,而是研究当代的形势,采取新的措施。他在讲解这个道理的时候举例道:宋国有一个耕田的人,田中有根树桩子,一只兔子跑来,恰好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从此他放下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但最终也没有捡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现在打算用先王的办法来治理当代的百姓,都属于守株待兔这一类啊!
近义 刻舟求剑
反义 随机应变
例句
当前有些豪华商店热衷于做高价位、高利润的生意,营业员面对空空荡荡的店堂“守株待兔”,准备逮住“大腕”做笔大生意。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守着树桩,等待兔子。宋国有一农夫在劳作时,一只飞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折颈而死,那农夫就扔下手中农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得到来撞树桩的兔子。见《韩非子·五蠹》。
❶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❷ 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也作“待兔守株”。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解义】 株:树桩。守在树桩旁等待获得撞死的兔子。原比喻做事呆板,不知变通。后引申为不想努力,却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用法】 多用在等待找寻职业时听其自然,不打算四处奔跑的手守 shǒu
【例句】 ~只会让机会擦肩而过,只有积极争取,成功才属于自己。
【近义】 刻舟求剑、胶柱鼓瑟
【反义】 通权达变、随机应变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株: 露在地面上的树桩。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撞上来)。这是《韩非子·五蠹》中的寓言故事: 战国时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里有个树桩。一天有只兔子狂奔过来,结果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农夫白捡了一只兔子,十分高兴,于是就不再干活,整天守在树桩旁,等着别的兔子撞上来。可是再也没兔子撞过来了。后来就以“守株待兔”比喻心怀侥幸坐等机会。《喻世明言》卷一八:“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岂是良策。”

守株待兔shou zhu dai tu

株:树桩。守着树桩,等待获得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韩非子·五蠹》记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后以此比喻拘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也比喻企图不劳而获、坐待成功。
【也作】待兔守株守株伺兔
【近】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反】另做打算随机应变

刻舟求剑 胶柱鼓瑟kè zhōu qiú jiàn;jiāo zhù gǔ sè

刻舟:在船上刻下记号;求剑:到河里去找丢失的剑。《吕氏春秋·察今》说:楚人有乘船过江者,剑掉入江,即在船边刻上记号,等船靠岸后,在记号之处下水捞剑。瑟:一种古乐器;柱:瑟上调节音声的短木,胶住了它,柱不能动,音调不能调整,喻拘泥固守。比喻做事过于拘泥,不知变通。清·曹雪芹等《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了。”

守株待兔shǒuzhū-dàitù

守:守候。株:树桩,露出地面的树根,或残留在地面上的树干。待:等待。守候在树桩旁边等候撞死的兔子。《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跑)触株,折颈而死,因释(放下)其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像木叉)而守株,冀(希望)复(再次)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比喻主观不努力,希望坐享意外的收获。
【例】珊瑚虫……伸出几根触须来等待自投罗网的食物。这种“守株待兔”的猎食方法,你也许觉得太笨,担心它会饿死吧!(石工《珊瑚岛》)
❍ 我自己就是一个受害者嘛。我为什么竟傻到守株待兔专期待别人行动而自己却不肯动手呢?(季羡林《〈牛棚杂忆〉自序》)

BMR3【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守着树桩子,等着得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原比喻不经主观努力而妄想获取意外的成功。现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待:等待。

守株待兔shǒuzhū-dàitù

〔连动〕 株,树桩。比喻不作努力,而坐等成功的侥幸心理。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语本《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陆星儿《灰楼里的童话》:“他像个~的猎人。”
△ 贬义。多用于描写心理。
【近义】刻舟求剑 抱令守律 墨守成规 胶柱鼓瑟
〖反义〗随机应变 相机行事 通权达变。
也作“待兔守株”。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kè zhōu qiú jiàn;shǒu zhū dài tù

【上】求:寻找。在船舷上刻下记号,以便寻找落水的剑。比喻静止地看问题,办事机械固执。
◆也作“刻船求剑”。典出《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下】守:守候。株:露出地面的树桩。待:等待。守候在树桩旁,等着捡奔来撞死的兔子。比喻死守过时经验,不知变通。也用以讥讽心存侥幸,希图不劳而获的行为。典出《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综】比喻办事拘泥于成规,用停滞的眼光看问题,不知适时变通。
【例】他在前几年炒房大获其利,现在在国家一系列调控房价的政策陆续出台的情况下,竟还继续投机买房,待价而沽,那无异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 贵远鄙近;慕古薄今   临渴穿井;及溺呼船 ☛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守株:守在树根前。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待:等候。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也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