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内一部分人对中国抗战前途悲观失望,企图妥协投降的理论。
以汪精卫、周佛海等国民党亲日派为主要代表。战前,他们即以“战必败”作为不抗日的借口。抗战爆发后,又散布“战必大败,再战必亡”的谬论。
由于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所以亡国论在社会各阶层中也都有影响。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指出:“亡国论者著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其它的矛盾。”从而批判了亡国论的错误,增强了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