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宁陕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宁陕县安康地区辖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安康地区西北部。面积3678平方公里,人口7.42万,其中农业人口6.39万。居民以汉族为主,次为回族。辖城关、江口、蒲河、两河、太山庙5个区和老城、贾营、汤坪、华严、狮子坝、江口、沙坪、竹山、黄金、小川、丰富、沙洛、广货街、柴家关、四亩地、五龙、筒车湾、油坊坳、梅子、钢铁、皇冠、新场、龙王、新建、新矿、铁炉坝26个乡及城关、旬阳坝2个镇,144个村民委员会,553个村民小组。江口回族乡是安康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宁陕县森林多,面积大,是全国著名的林业县。有林地面积395.5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8.05%。用材林主要有冷杉、云杉、铁杉、油松、华山松、栎、杨、柳等混交林和部分纯林,还有大量的天然松花竹、龙头竹、木竹等。经济林主要有板栗、核桃、生漆、弥猴桃。中药材近百种,主要有麝香、熊胆、杜仲、天麻、枣皮。有天然牧草面积108.9万亩,可利用面积98万亩。有动物种类236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羚牛、云豹、苏门羚、林麝、大鲵、猞猁、金雕、白冠长尾雉、金鸡。大熊猫分布在柴家关、火地塘一带,近30只。金丝猴分布在新场、柴家关等地,2000只左右,最大群在100只以上。还有野猪、黑熊、狐狸等。矿产主要有铁、铅锌、钼、滑石、大理石、白云岩、石灰岩等。宁陕江口、平和梁、古桑墩3处白云岩和宁陕东坪沟滑石均为大型矿床。 县城所在地关口,是历史上有名的五郎关,为古代子午道重要关隘。宁陕县夏代属梁州。商代和西周属庸国。春秋时期属楚国、巴国。战国时期属秦国。秦代属西城县。汉代和三国时期属安阳县。晋代属晋昌郡。南北朝、宋时属新兴郡,齐时属安康郡,梁时属永乐县,西魏属直州魏昌郡。北周至清代属石泉县,其中唐代设五谷关;明代改称五郎关,并设五郎巡检司;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在今老城设五郎厅,清嘉庆五年(1800)取安宁陕西之意改名宁陕厅,并由此得名。民国二年(1913)始设宁陕县。1936年迁今址。1958年并入石泉县。1961年恢复宁陕县。 宁陕县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次为马铃薯、小麦。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林产品主要有蚕茧、板栗、木耳、香菇、生漆。畜牧业以饲养牛、猪、羊、家禽为主。1990年有耕地13.56万亩,其中水田1.9万亩,水浇地1000亩,水平梯地2.7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9万千瓦,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420吨。粮食总产量25976吨,油料366吨;蚕茧36吨,木耳106.5吨,香菇74.3吨,生漆36吨;牛6697头,生猪存栏3.4万头,出栏肥猪1.9万头,羊5000只,家禽13万只。有乡镇企业1056个,从业人员2648人,总产值1277万元,总收入1409万元。农业总产值4680万元,农村社会总产值6200万元,净收入2373万元。工业具有以林产品为原料的特点。1990年有工业企业63个,职工1124人,工业总产值2432万元。工业企业主要有家具总厂、胶合板厂。产品主要有胶合板、软木砖、组合家具、办公用具。1830mm×91.5mm五合板为省优产品。 有公路干线两条,其中西(安)万(源)公路横贯南北,在境内长132.2公里,林区专用公路8条。1990年邮程117公里,电话装机679部,发行报刊18万份,邮电业务总量85.6万元。1990年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07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45万元;财政收入585万元。1990年有专业技术人员947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19人。高中2所,教师30人,在校学生469人;初中5所,教师101人,在校学生1515人;职工学校1所,教师6人,在校学生96人;小学234所,教师568人,在校学生871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5.44%。县城有电影院、文化馆、书店、图书馆、体育场等设施。有医疗卫生机构33个,卫生技术人员193人,病床190张。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9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643元。 宁陕县 宁陕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地区西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境内河流子午河、汶水、蒲河、长安河、池河、甸河均注入汉江。清先后设宁陕镇、宁陕厅,1913年改设宁陕县。面积3 678平方公里,人口8万。县城城关镇,隶属安康地区。矿藏有铁、铅、锌、钼、雄黄、滑石粉等。林业发达,森林覆盖率70%以上。生漆、木耳、核桃、板栗、柿子分布广、产量高。有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羊、锦鸡、大鲩和长尾雉等。 ☚ 石泉县 白河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