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子曰:“学而时①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一)
注释
①时:时常。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感悟
由于应试教育,学业繁重,我国广大中小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学有所乐,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快乐学习,以赏识教育和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前提。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习:练习、温习。学过之后再按时去温习它,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例】学习是清苦的,钻研是艰难的,但只要懂得智慧的价值、文明的意义,就能以苦为乐,知难而进。“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其中包含一种崇高的境界。(田峰《华艺语论》)
简作〔学而时习之〕
【例】《学而》第一章的第一句,叫做“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应这么理解: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并且把学到的东西经常而及时地亲身实践。(杨叔子等《创新之根在实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子倡导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语见《论语·学而》。习指练习、实习;复习、温习。孔子强调“学”与“习”的结合,将“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不断温习旧知识中去获取新知识。重视将受教育者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哲学、心理学的观点看,孔子“学而时习之”的主张,不仅合乎人类认识形成的客观规律,也符合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学习规律,成为我国乃至整个人类教育思想的一份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