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里不仅讲了教育者要注意学习者容易发生的四种偏向,而且要求教育者了解其产生的根由,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失; 偏向。失则多:即贪多而不求甚解。失则寡:即知识面狭窄,未充分发挥潜力。失则易: 即态度随便,不够刻苦。失则止: 即畏难止步。心之莫同: 即产生各种偏向的心理原因是不相同的。出自《礼记·学记》。
(芳) ☚ 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虽云色白,匪染弗丽;虽云味甘,匪和弗美。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生学习的缺点有四种类型,教师一定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有些人的缺点是贪多务得,有些人的缺点是学得过少,有些人的缺点是不能深入思考,有些人的缺点是畏难中止。这四种缺点产生的根源是因为学生心理不同而引起的。教师必须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才能补救他们的缺点。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扬学生的优点,补救学生的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