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季塔连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季塔连科1933—АлександрИвановичТитаренко前苏联八十年代著名伦理学家、哲学科学博士、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主要著作有:《实用主义是伪马克思主义》 (1964)、 《道德进步》 (1967)、《道德进步的标准》 (1969)、 《道德与政治》(1969)、《道德意识结构》(1974)、《令人厌恶的思想》 (1976)、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1976)。1933年生于俄罗斯。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1961年获副博士学位。1968年获哲学科学博士称号。1979年至今,一直任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主任。苏联解体后,于1991年当选为独联体伦理学会主席。季塔连科是研究人类道德史的专家。他探讨了原始时代的道德起源、氏族制度道德的局限性、奴隶制时代的阶级道德、封建社会道德的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对抗条件下的道德进步。研究成果集中发表在《道德进步》和《道德进步的标准》两本著作中。在研究道德史的基础上,于1974年发表了名著《道德意识结构》,这本专著的科学价值受到前苏联伦理学家的高度评价,成为季塔连科的代表作。该著作的作者认为道德是一个完整的现象,道德意识结构不仅包括道德准则——诸如规则、戒律、要求乃至原则这样一些起调节作用的道德意识因素,也包括价值目标——道德意识的总的评价——命令式意图,而且还包括个人行为的动机体系——个人道德——心理上的行为调节机制。他对道德意识结构作了具体的、历史的考察,论述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不同类型的道德意识结构的内容和特征。他把道德的发展理解为不同质的道德意识结构中主导因素和从属因素地位的升降和更替过程,从而揭示了道德内部的矛盾运动和道德进步的基本规律。季塔连科是二次大战后成长起来的苏联学者,是冷战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著名代表。自从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成为前苏联高等及中等专业教育部批准的教科书,他的名字为世界伦理学界,特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伦理学界所熟知。这本教科书,曾在1976年、1980年、1986年三次出版,并翻译成英、德、波、捷、保、蒙、中等十几种文字,影响很大。他领导的莫斯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成为前苏联八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和科研的中心。他在伦理学领域旗帜鲜明地批判了现代资产阶级伦理学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攻击,坚决地维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他严正地驳斥了诸如“集体主义使人失去了独立性”、“共产主义世界观毁灭人的道德尊严和才能”、“共产主义理想是破坏当前人们幸福的凶恶敌人”等等反共产主义的无耻滥言。他撰写了《道德与政治》、《令人厌恶的思想》等著作,批判了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反动的伦理观和反人道主义的世界观。他揭露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关系中充满着相互欺诈、暴力、色情、冷酷无情、孤独等等道德异化现象,指出,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基础上的幸福,资产阶级伦理学提倡的是利己主义的人生目的和价值观,是道德选择中的冒险行为,等等。季塔连科教授曾于1990年到中国讲学,对中国人民和学者怀有友好的感情。他曾多次提出加强同中国伦理学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