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孝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思想体系 思想体系道 另见:思想1 意识 学说 ☚ 思想2 学说 ☛ 敬爱 敬爱敬执 礼爱 钦爱 只膺 另见:尊敬 爱戴 ︱鄙视 ☚ 热爱 疼爱 ☛ 孝悌xiào tì善事父母,顺从兄长。《孟子·梁惠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之义。” 孝悌儒家提出的两大家庭道德规范。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孝,指养敬父母。弟,即悌,指敬兄长。孔子认为,孝不但是养赡父母,而且还要尊敬父母。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要顺从父母,“无违”,敬而劳,“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孔子弟子有若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原则。他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又认为,仁义之实,就是孝悌。他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上》)。墨子也把孝悌二德作为兼爱的主要内容,他说:“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墨子·兼爱中》)。汉初《孝经》认为孝是天经地义,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事亲就是敬孝父母,“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还提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具体的道德要求。汉儒论孝以礼养并重,指出“文实配行,礼养俱施,然后可以言孝”(《盐铁论·孝养篇》)。孝悌是古代中国家庭道德中的主要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普及甚广,有很大影响。 孝悌 020 孝悌儒家伦理思想。孝指善事父母,爱利尊长,“子爱利亲谓之孝”(《新书·道术》);悌(弟)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周金文中记载“用享孝于大宗”(《兮熬壶》);孔子主张“入则孝,出则悌”,有子认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儒家把孝悌看作实行“仁”的根本,“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纲纪也”(《吕氏春秋·孝行览》),“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孝经》),封建时代奉行“百行孝为先”,视孝悌为治天下的至德要德。 ☚ 忠 礼 ☛ 孝悌 孝悌Xiaoti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以“仁”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德目, “孝悌”是其中重要的一则。语出 《论语·学而》: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指善事父母长辈。孔子第一个对“孝”作了理论上的论证,并把“孝”看成是仁者最重要的品德。他说: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养亲,那是犬马都会做的事,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不在于“养”,而在于“孝”,在于尊亲、敬亲,以父母的志向为自己的志向,以父母的忧乐为自己的忧乐。“悌”指善于服从兄长。为弟的要根据一定的行为准则去尊敬兄长,服从兄长。孔子认为“孝悌”是人道的根本,为政的基础。孔子的学生有子对“孝悌”的思想做了发挥,并论述了推行“孝悌”所能带来的好处:“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矣。”(《论语·学仁》)就是说,只要为人孝悌就不会犯上作乱,以此类推,以“孝悌”治理国家,国家就会安定有秩序,所以儒家把“孝悌”作为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仁”的根本,认为只有做到了孝悌,才能达到仁德。“孝悌”观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在伦理关系上的必然要求和反映,是为封建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地主统治服务的。因此,历史上的统治者都注意利用“孝悌”来维护自己的特权利益,制造了许多愚忠愚孝的悲剧。当然,儒家“孝悌”观中也包含着人类的一般感情和亲善之道,包含有合理因素。 ☚ 礼 忠恕 ☛ 孝悌 孝悌亦作“孝弟”,儒家伦理观念之一。孝,特指子女对于父母的养与尊(参见“孝”);弟,特指弟对兄之敬。儒家视“孝弟”为“仁”之本,既是人伦关系的根基所在,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起点。“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孔子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同上);孟子施行仁政的基本内容之一,也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舜以“大孝”著称,武王、周公亦为“孝弟”之典范。孟子又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 孝经 孝弟忠信 ☛ 孝悌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 孝悌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 孝悌xiào tì官名,汉高后初置,为乡官,掌导乡里,助成风化。《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高帝置,孝悌、力田高后置,所以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也。"《汉书·文帝纪》:"又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导)民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