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孙立人事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孙立人事件

台湾国民党当局迫害高级将领事件,又称台湾七大疑案之一。孙立人,1900年生,安徽舒城县人。1923年自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攻读土木工程。1927年回国加入国民革命军为陆军。30年代初,任宋子文指挥成立的监税旅团长。1937年率军在沪抗日,曾身受13处伤。40年代中期,在缅甸战役中被称为“抗日名将”。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东北绥靖副司令,后任国民党军陆军副总司令及陆军南京训练营总司令。1949年,出任台湾防卫司令,1950年3月为台湾国民党当局陆军总司令,1951年晋升为四星上将。1955年8月20日,由陆军总司令退为参军长,在陪同蒋介石去凤山“阅兵”时,发生了其部属郭廷亮少校准备“兵谏”的事,郭被指控为“匪谍”,孙因此受牵连,被罢去参军长职务。其他受牵连被捕的还有300余人。事后,台湾国民党当局组成以陈诚为主任委员,以何应钦、叶公超、王云五、俞大维、黄少谷、俞鸿钧、许世英、吴忠信8人为成员的“九人委员会”, 专门查处此事。结果被判处“长期拘禁”,长达33年,直至1988年3月20日始获人身自由。 3月30日,台湾监察院国防委员会决议,公布监察院于1955年11月所提出的有关孙立人案的调查报告。1988年2月,当《自立晚报》记者采访时问到案子疑点太多,不少人想为其平反时,孙说:“从未‘反’过,何‘平’之有?我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政府能还我清白,如此,亦将含冤九泉”。

孙立人事件

孙立人事件

1955年8月20日,台湾当局免去“总统府”参军长孙立人的职务。孙立人1928年进入军界,因“战功彪炳”,累晋军职,1949年由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陆军副司令调任东南行政副长官兼台湾防卫司令,次年晋升 “陆军总司令” 兼 “台湾防卫总司令”,1951年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成为军权仅次于陈诚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任陆军总司令时,对“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蒋经国在军队中建立“政工制度”,加强特务统治的做法极为不满,曾联合美国军事顾问进行抵制,致使蒋孙之间为争夺军队控制权产生矛盾。为此蒋介石于1954年6月24日免去孙立人陆军总司令职务,转任有名无实的“总统府”参军长。孙立人一向受美国人欣赏与支持,50年代之初,美国选他作为在台湾的代理人,并欲指使李宗仁、孙立人推翻国民党政权,以谋台湾独立。这种因素使孙成为蒋氏父子实行“家天下”统治的威胁力量,必欲借机除之而后快。于是国民党当局捏造了 一个所谓“孙立人兵变事件”。他们先于1955年5月25日秘密拘捕了孙的老部下郭廷亮,经过长时间的严酷刑讯,迫使郭在身心崩溃,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依照侦讯官们杜撰、伪编的假“匪谍” 自首书而自首。6月中旬,孙亦被秘密逮捕,8月20日蒋介石以“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窝藏共匪”、“密谋犯上”等罪名,革除孙“总统府”参军长职务。事后,台湾当局组成了以陈诚为主任的9人调查委员会,查处此事。孙被判处“长期拘禁”,直至1988年5月才解除长达33年的“监护”。自孙立人被拘禁后,其亲信部属一一被调离军职查办,前后有300多人因与本案有牵连而被捕入狱。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于台湾省台中市。

☚ 孙中山遗嘱   孙运璇内阁 ☛
000012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