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孙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坚之子。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建安五年(200年),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吴郡、会稽等六郡。曹操任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权礼贤求才,得张昭、鲁肃、周瑜、程普等人辅佐。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根基渐固。十九年夺得刘备之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二十四年,趁关羽进攻襄阳后方空虚之机,袭夺荆州,俘杀羽。曹丕称帝后,于黄初三年(222年)封权为吴王,领荆州牧。黄武元年(222年)刘备忿关羽被害与荆州被夺,伐吴,权使陆逊率军战于彝陵,大败备。黄龙元年(229年)称帝,都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二年,遣卫温、诸葛直大规模航海,加强了与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嘉禾三年(234年)派诸葛恪征讨山越人迫使其下山,强者为兵,弱者补户。恪亦曾明令各地实行屯田,故江南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而权往往以土地佃客赏赐功臣,发展了世家豪强势力。 孙权(182—252)东汉三国吴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字仲谋。孙坚、吴夫人次子。东汉建安元年(196年)举孝廉、秀才,任阳羡长,行奉义校尉,随兄孙策平定江东。五年继孙策为讨逆将军,任会稽太守,统领江东六郡。十三年与刘备联盟,任用周瑜于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始成。十四年为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十六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称建业(今江苏南京)。二十四年夺荆州,擒杀刘备大将关羽,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封南昌侯。魏黄初元年(220 年)受魏文帝封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使持节督荆、扬、交州诸州军事。吴黄武元年(222 年)任陆逊为大都督,于彝陵之战大败蜀汉刘备,称吴王。黄龙元年(229 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国号吴,旋迁都建业。次年首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军渡海到夷洲(今台湾)、亶洲。又设农官广屯田,于山越地区置郡县,并经略辽东。赤乌十年(247 年)为康僧会立建初寺,后为其母赐建报恩寺(今苏州北寺),佛教大兴。卒谥大帝,庙号太祖。葬于今南京蒋陵。 孙权 孙权孙权是东吴集团的领袖。在三国鼎立时做了吴国的君主,是三国中著名的领袖人物之一。 ☚ 姜维 周瑜 ☛ 孙权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大战于官渡,孙策阴谋偷袭许昌,迎接汉献帝,他秘密训练士兵,布置了众多将领的任务。还没有发动,恰巧被原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杀死。在这之前,孙策杀了许贡,许贡的小子与门客逃藏在江边。孙策独自骑马出行,突然与许贡门客相遇,门客将孙策击伤。孙策伤势严重,请来张昭等人,对他们说:“中原大地正在陷入混乱,凭着吴、越的兵马,三江的险固,我们足以坐观成败。诸公要好好辅助我的弟弟!”他又呼唤孙权,将官印佩带在他身上,对他说:“率领江东的兵马,在两军对垒之际作出决断,同天下人抗衡,你不如我;推举贤良,任用能人,使人们竭尽心力,共同保卫江东,我不如你。”到了晚上,孙策死去,当时年仅二十六岁。 孙权孙权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临危受命,营建霸业基地/扩大联盟,以战应战/兵以利动,刚柔并用/远交近攻,针锋相对/以屈求伸,联蜀抗魏/革故鼎新,因时制宜/登基称帝,分庭抗礼/悔过自新,任才尚计/听神信谗,废立失当 孙权是东吴政权的创始人和缔造者,三国时代杰出的韬略家。孙权能够忍辱负重,坚韧不拔; 仁而多断,好侠养士; 团结众人,任用贤才; 集思广益,崇尚韬略,创立了与魏、蜀三分天下的大业,可谓才志追勾践,人中之豪杰。 由于孙权天性多疑忌,到了晚年,这种性格变得更加强烈,以至于听信谗言,迷信鬼神,滥施暴行,酿成惨剧,削弱了东吴政权的自身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吴国家的长治久安。 孙权【同义】总目录 孙权髯孙 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即吴大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次子。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夭折,继兄据江东六郡。重用张昭、周瑜、充分发挥鲁肃、吕蒙、陆逊、诸葛瑾等人的才干,安抚将士百姓,迅速稳定东吴局势。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刘联合,于赤壁(今湖北埔圻西北)大败曹操。后又联曹反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遣吕蒙袭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于章乡(湖北当阳县东北)擒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今湖北襄樊市)。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占有荆州四郡。黄龙元年(229年),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在位期间,曾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大船队至夷洲(今台湾),进一步密切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设典农校尉等农官,兴办屯田。在山越地区设郡县,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死后,尊为吴大帝。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生于182年。200年在其兄孙策死后,他继续掌权,广招贤才。208年,他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221年,孙权接受魏的封号,称吴王。229年称帝,建元黄龙。他长期与蜀结盟,抵制魏国的进攻。252年在建业去世。先后统治江东地区达50多年。其中从称帝算起,在位24年。 孙权 074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字仲谋。229—252年在位。东汉末,继其兄孙策统领江东六郡,镇抚山越。在张昭、周瑜等人协助下,招贤求士,安抚将士百姓,稳定江东局势。208年联合刘备大破曹操军于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22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同年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在位期间,知人善任,置农官,兴水利,实行屯田;开发山越,设置郡县,促进江南土地开发;派人航海加强对夷洲(今台湾)的联系,并与东南亚诸国开展经济文化交流。 ☚ 诸葛亮 傅玄 ☛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坚为长沙太守,兄策结交江淮世家,据江东六郡。东汉末,继其兄据有江东,在鲁肃、周瑜辅佐下,治理属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吴蜀争霸,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即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邺(南京)。曾派船队航海至夷州(今台湾)。设农官,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但赋役繁重,刑法严峻,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孙权182~252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豪族出身。父为长沙太守孙坚。东汉末年,与兄孙策随父起兵。父兄死后,继父兄之业割据江东六郡,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统帅。在张昭、周瑜等协助下,广招人才,安抚百姓,威振江东。建安十三年(208年),接受周瑜建议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稳定了政权。助刘备取益州,一直奉行联刘抗曹的政策。后收复荆州,在取得彝陵战役胜利后,与蜀重新修好。229年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曾派大将卫温率万人前往夷州(今台湾省),首次正式与台湾发生了联系。晚年,实行高压政策,激起山地少数民族的强烈反抗。在位23年,吴太元二年(252年)卒。 孙权 孙权182—252三国时吴政权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建安十三年(208),和刘备联兵败曹操于赤壁。后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221年称吴王,229年称皇帝,都武昌 (今湖北鄂城),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 (今台湾) 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北方南下流民与土地的结合问题,也解决了当时的军粮问题;并在山越地区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史称吴大帝。 ☚ 诸葛亮 赤壁之战 ☛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之子,其兄为孙策。策死后继有江东六郡。建安十三年(208)与刘备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黄武元年(222)称吴王,大败刘备于夷陵。黄龙元年(229)称帝于武昌 (今湖北鄂城),国号吴,迁都建业 (今南京)。曾派人到夷州 (今台湾)。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公元229—252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性度弘朗,好侠养士。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卒擅江表,成鼎峙之势。后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他发展航海事业,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在位期间,赋役繁重,刑罚残酷,激起人民的反抗。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229—252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孙坚次子。继其兄孙策占有江东。依靠周瑜、鲁肃为首的皖北地主集团及顾雍、陆逊为首的江东地主集团巩固统治,乘中原战乱之际扩展到福建、广东、湖南等地。建安十三年(208),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夺取荆州,又在夷陵之战中战败刘备,稳定了吴国疆域。221年自称吴王,年号黄武;229年称帝,国号吴,年号黄龙。初都武昌(湖北鄂城),继迁建业(江苏南京)。任贤使能胜过孙策;推行屯田,有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在山越居住区设置郡县及长期虏掠山越,客观上有利于南方的民族融合。先后派遣万人船队前往夷洲(台湾)、海南岛及辽东,有利于台湾、大陆及沿海地区的联系。实施俸邑制、世袭领兵制、复客赐客制、殊其门户制等优待官僚贵族。赋役繁重,刑罚残酷,迫使人民经常起义。(参考图23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