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设备
从1949—1957年,全省农村电话修复和新建明线线路总长23753. 7公里,农村电话机交换机容量为11 406门。从1962年起,全省农村电话有计划地采用新技术,开始加装载波电话机,增加通信能力。到1965年,全省农村电话明线线路达40889. 4公里,电话装机容量达50 816门。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实行了农村电话网和农村有线广播网利用同一线路的方针,队队架线,家家安广播喇叭,既能通电话,又能听广播,还大力发展了载波电话机,使农村电话质量得到了改善。1976年8月,还建成了省内第一个200门步进制农村自动电话支局——舒兰县吉舒邮电支局。到1978年,全省农话装机容量达71 389门,明线线路50032.5公里,架空电缆362. 45长公里,载波电话机1 371端。
进入80年代,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通信提出新的要求,省邮电管理局采取多层次多渠道集资的办法,发展农村电话。到1985年,先后投资160万元,建设农村电话支局11个,其中舒兰县西河支局,采用了先进的程控制设备。当年底,全省农村电话装机总容量达到118850门,其中自动交换机15 134门,占12. 7%;明线线路为47579公里,架空电缆总长2578. 1公里;载波电话机1666端。从1985—1990年,全省农村电话建设,累计投资5 741万元,是“六五”计划期间的2. 7倍。有计划大规模对全省农村电话的机线设备和支局房舍进行了技术改造,农村电话通信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
1986年,全省所有县城电话实现自动化,居全国领先地位,大大加快了农村电话自动化进程。到1990年全省44个有农话业务的局,都有了自动电话交换点。邮电部门经营的乡镇电话自动交换机容量,开始超过人工交换机容量,占交换机总容量的54.4%,建成自动电话交换点240处,占农村电话交换总数的30%。中继电路达3 235条。舒兰、扶余、洮南、图们已全部实现农村电话自动化并和县(市)内自动电话联网。1993年,敦化市所有乡镇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可直播全国和世界各地。全省行政村电话发展步伐加快,有22个县(市),成立了农村电话管理站,行政村电话普及率已达97. 1%,全省农村电话机总数125 910部,普及率达0. 57%,居全国上等水平(表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