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孙恩卢循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孙恩卢循起义 孙恩卢循起义Sunenluxunqiyi东晋末年的农民起义。东晋末年,朝政腐败,隆安三年(399),司马元显征调江南诸郡已免除奴隶身分的佃客当兵,这些人一入军籍,便终身为兵,激起广大穷苦百姓的不满。逃到海岛上避难的天师道教主孙恩乘机率领部众登陆,攻下会稽郡(今浙江绍兴),江南八郡农民广泛响应,旬日间,起义队伍扩充到几十万人。东晋政府派镇北将军刘牢之率军镇压,孙恩军退回海岛。次年又在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登陆,大破晋军。后在第四次登陆时,由于政府军实力较强,孙恩军中疾病流行,又缺少给养,不幸战败。孙恩及家属与部众百余人皆投海自杀。孙恩死后,起义军推选他的妹夫卢循继续领导起义,他由海路南下攻占了番禺(今广东广州),自称平南将军,建立了农民政权。义熙六年(410)年乘东晋大将刘裕北伐之机,卢循和部将徐道复在广州起兵,率10万余人北上,攻占豫章(今江西南昌)等地,下逼东晋首都建康。东晋政府惊慌失措,忙调刘裕部返回建康。此时,农民军领袖在采取何种战略战策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以至错失战机,数战不利,被迫回师。时番禺又被刘裕军占领。起义军不得不转战交州一带,屡遭官军袭击,损失惨重,卢循投海身亡,徐道复也在始兴(今广东韶关)兵败牺牲。历时13年的农民起义至此结束。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沉重地打击了东晋的封建统治。几年后,东晋政权终于被靠镇压农民起义而强大起来的刘裕所代替。 ☚ 淝水之战 南朝 ☛ 孙恩卢循起义东晋末农民大起义。孙恩,字灵秀,琅邪(今山东临沂)人。世奉五斗米道,因叔父孙泰为东晋政府所杀,逃亡海岛,策划起义。时东晋政权由司马道子、元显父子专政,江南八郡赋敛苛重,阶级矛盾极为尖锐。隆安三年(399年)司马元显征调已免除奴隶身分成为佃客的农民当兵,激起反抗。孙恩乘机起义登陆,攻克会稽,自称征东将军,获得八郡起义农民支持,旬日有众数十万。所到之外,烧毁官府,击杀官吏,郡县之军望风逃溃。后为东晋将领刘牢之所挫,撤回海岛。次年再行登陆,攻克余姚、上虞等地,于山阴大破晋军。隆安五年(401年)起义军第三次登陆,沿水路至京口谋取都城建康。由于东晋政府竭力抵抗,义军乃北向袭占广陵,浮海攻克郁州。旋为东晋下邳太守刘裕所败,南撤入海。元兴元年(402年)第四次登陆,进攻临海,孙恩战败,投海死,余部为其妹夫卢循所统。卢循字于先,东晋范阳涿县人,士族出身。继孙恩统率起义军后,与东晋作战不利,浮海占领广州,号平南将军。不久降晋,被任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义熙六年(410年),乘刘裕北伐南燕之际,与其姊夫始兴太守徐道覆在广州起兵,北上攻取豫章等地,并沿江而下直逼建康。因多次败于刘裕,又失广州,回师转战至交州,兵败投水死。孙恩卢循起义,前后共达11年之久,不仅摧毁了东晋政权,也使世家大族的统治遭到沉重的打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