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字林西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字林西报 亦称《字林报》。英国在华发行时间最长的英文报刊。1856年(咸丰六年)以上海《北华捷报》副刊问世,专载航务消息。1862年(同治元年)起,成为专门报道航务和商业的日报。1864年7月正式定名。李德尔、奚安门、壁克、裨治文、巴尔福等曾任编辑。以刊登报道、评论和中国军情为主。经常就中外关系、中国政局及其它时事问题发表意见,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成为上海租界工部局的喉舌,英、美资产阶级在华利益的代言者。敌视中国革命,但对某些问题也曾有比较客观的报道。解放后因造谣破坏,受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警告,于1951年3月31日自动停刊。 《字林西报》1864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的英文日报,英国人创办,在华影响较大。1882年5月18日曾创办中文《字林沪报》。1894年11月24日该报出版中国最早的副刊《消闲报》。1949年上海解放后,因报道不实,多次受到上海市军管会的警告。1951年3月31日自动停刊。 字林西报 017 字林西报North·China Daily News英国人在中国出版的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50年英商字林洋行在上海创办英文《北华捷报》。1864年,字林洋行又创办了《字林西报》。此后,《北华捷报》改为《字林西报》的附刊(周刊)。《字林西报》刊有上海租界当局政治、法律、商业等方面的法令、通告,以及中外新闻、本埠新闻。重视言论,经常就中外关系、中国政局和其他时事问题,进行评论。刊有关于中国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材料,所载丰富史料,至今仍为中外史学界所重视。该报自创刊起即得到英国驻沪领事、上海租界工部局的支持和赞助,成为英美资产阶级在华利益的代言人。上海解放后,1951年3月31日停刊。先后经历100年,仅次于香港的《德臣西报》。 ☚ 中外新报 上海新报 ☛ 字林西报 《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英国人在中国出版的英文报纸。前身是1850年8月3日创刊的《北华捷报》。1864年7月1日改名。该报为英国驻沪领事馆的机关报,上海公共租界当局的代言人,有“英国官报”之称。1951年3月31日停刊,历时101年。是在中国刊行的时间最长,发行最广,最有影响的一家外文报纸。 ☚ 北华捷报 申报 ☛ 字林西报 《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旧中国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日刊,英商字林洋行主办,馆址在上海。前身为《北华捷报》1856年增出的《每日航运新闻》,1864年7月1日改用本名。此后,《北华捷报》虽继续发行,但本报影响日大,反居主导地位。商业报纸,以刊载广告、商情等经济信息为主,也载评论和新闻。早期主笔、编撰人有奚安门、璧克、鲍林、裨治文、丁韪良、林乐知、巴尔福、麦克伦、李德立等商人和传教士。同英国驻华官方机构关系密切。英国驻华使馆和上海领事馆曾指定它作为各项公报的发布机关,上海英租界和公共租界工部局的文告、新闻公报和付费广告等优先在该报刊载。该报财力雄厚,拥有强大的编采队伍,在中国内地,包括西南西北偏远城镇,广聘通讯员,搜集中国各地的新闻与情报,以消息灵通著称。以“公正而不中立”为社训。但实际上公开维护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特别是英国的在华利益,宣传殖民政策,对中国革命,除个别问题外,一般均持敌对态度,多次成为中国进步舆论的斗争对象。最高发行量达7817份。上海解放后,因造谣破坏,受到上海军管会严重警告,1951年3月31自动停刊。1882年曾出有中文报纸《字林沪报》。 ☚ 米怜 齐鲁公报 ☛ 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News亦作《字林报》。清代英人在中国办的英文报纸。清同治三年(1864)五月作为《北华捷报》 (1850年创刊)的附刊发刊于上海。中文版为《上海新报》,设于咸丰十一年(1862),后更名《沪报》。初多载船舶及商业材料,渐以刊载通讯报道、时事新闻、军事情报为主。主要执笔人有奚安门、马诗门、海单、葛林、毕尔等。该报是英人在东方的言论机关,亦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之喉舌。1951年停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