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典

周代的法典,分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六種典制。崔駰《達旨》:“威械臧而俎豆布,六典陳而九刑厝。”張衡《東京賦》:“建象魏之兩觀,旌六典之舊章。”

六典

六典

六法。西周时期建邦立国的六个国家的基本法规。《周礼·天官冢宰·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 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 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 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 六察   六管 ☛
六典

六典

女官名。隋置六尚,分管六典:典琮、典赞、典栉、典器、典执、典会。各3人,分掌琮玺器玩、导引朝见、中栉膏沐、樽彝器皿、扇伞灯烛、财帛出入。炀帝时增为二十四典。

☚ 六司   (七) 财政 ☛

六典

一卷。清龚橙(1817—?)撰。龚橙名公襄,字孝拱,号石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之子。少以才自负,屡试不遇,依英人威妥玛居于上海。著有《诗大谊》以及所谓改正许书之作。是书便是改正许书之作。改许氏六书为六典;一曰象典,即许书之象形;二曰事典,即许书之指事;三曰合典,即许书之会意;四曰声典,依六律分系形声字;五曰谊典,专列兼谊之字;六曰假典,即许书之假借。卷首龚氏有自序,大意谓《周官》之“六书”,无形声转注,而当有声书谊书。形声后起,不知假借者之所为。有形声转注,故假借废而不用,不知六书假借之用大,形声不能夺。乃补声书谊书,与象、事、合、假为六典。可见龚氏认为许氏之六书非《周礼·保氏》之六书,欲求周代古文,必废许氏六书,故作《六典》取而代之。然而通观是书,于文字制作之义很少发明,废六书小篆于不用,私意造作古文,与王安石作《字说》相似,荒谬已甚。龚氏竟欲以此压倒许书,足见其学无根底,否则不会这般轻狂。此书稿本流传甚多,初稿本归于北京大学。据其自跋所述,稿凡八易,创始于京师,越道光二十四二十五年(1844、1845)在杭州告成。咸丰七年(1857)有人愿为刊本,因复校正一过。然刊本未之见也。

六典

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等六种典制。例如《周礼·天官·大宰》云:“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六典

书名,今作《唐六典》,三十卷。唐玄宗开元十年 (722) 玄宗下诏始修,开元二十六年(738)修成。其间,张说、萧蒿、张九龄、李林甫等四位宰相先后主持修撰,徐坚、毋煚、韦述等十人先后编修。这是一部较详细、全面记载唐朝官制的一部书,为第一手史料,但由于有四位宰相历任主持,书出众手,所以也有不少重复、遗落、错讹、抵牾之处。书名《六典》,乃以玄宗亲拟理、教、礼、政、刑、事六条为纲,意欲摹仿《周礼》天、地、春、夏、秋、冬六属之官的“古制”,正文记载职官编制及职司,注文附载职官沿革及细则,但由于强将唐三省六部为主体的官制格局,硬套入《周礼》六官之属的框架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唐朝官制的整体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