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军

六军liùjūn

┃━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以“六军”泛指朝廷的军队。唐·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 从戎   父子兵 ☛

六军

❶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左传·襄公十四年》: “周为六军,诸之侯大者,三军可也。”
❷泛指国家军队。宋范成大《州桥》诗: “恶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 六师

六军

周代军制,后泛指军队。周制,天子有六军,诸侯有三军、二军、一军不等。《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三国志·魏书·辛毗传》:“河北平,而六军盛而天下震。”

六军

六军

周制,天子有六军,诸侯国有三军、二军、一军不等。《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作为军队的统称。《三国志·辛毗传》:“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左思《吴都赋》:“六军袀服,四骐龙骧。”——六军服装一色,斑马头昂如龙。

☚ 六经   六沴 ☛
各种归属的军队

各种归属的军队

封建王朝的军队:神兵 天兵
帝王的军队:天戈 神旌
天子的军队:王师 王军 王旅 王赋
玉皇大帝手下的神兵神将:天兵天将
人数众多,数量庞大的帝王之师:百万王师
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六军
国家的军队:国军 王师
政府的军队:官军 官兵
人民的军队:万里长城
对我国人民军队的亲热称呼:子弟兵
抗日战争时期,对受日本侵略军控制和指挥的汉奸军队的总称:伪军

☚ 各种军队   各种职能的军队 ☛

六军liù jūn

军队的统称。古时大国六军,小国三军,故称。白居易《长恨歌》:“~~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六军

唐朝禁军名。即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合称北衙六军。各置大将一人,将军三人,皆有衙署。其后增左右神策、左右神威,谓之十军。但神策军任务不限于宿卫,亦戍守各地。

六军

六军

西周时期国家军队的建制。王有六军,侯国大国有三军,次国有二军,小国有一军。每一军有12 500人。《周礼·夏官司马》: “凡制军: 12500人为军,王六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

☚ 柳庆镇总兵   六纛 ☛
六军

六军

晋代中央禁卫军。包括骁骑、游击、中护、中领、左卫、右卫六支禁军,谓之六军。骁骑军原为司马炎任曹魏丞相时的亲军之一,司马炎代魏后,成为中央禁卫军的一支骑兵部队,其长官为骁骑将军。后扩编为骁骑、游击两营。中领营、中护营是由汉魏沿袭而来的两支中央禁卫军,其长官为中领军、中护军。左卫、右卫两军由司马炎任曹魏丞相时的亲军中卫军扩编而来,即前驱、由基、强弩等三支军组成,长官称之中卫将军。司马炎代魏建西晋后,增补了曹魏皇帝的亲军武卫营中的一些精锐,扩编为左卫、右卫两军。其长官称左卫、右卫将军。六军为西晋中央禁卫军的中坚力量,共同担任宫廷内部宿卫任务,是皇帝最亲近的宿卫军。武帝时六军由中军将军羊祜统领。

☚ 右卫将军   骁骑将军 ☛

六军

唐代禁军名。即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合称北衙六军。各置大将1人,将军3人, 皆有衙署。

六军

周制,天子有六军,诸侯国三军、二军、一军不等。后以六军或三军统称军队。

六军

周代天子亲自掌握的军队有六军,此后历代遂把直属于皇帝的军队称为六军。唐代六军即指北衙禁军中的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和左右羽林军。其中左右羽林军原为唐太宗贞观年间于玄武门外所设置左右屯营,即飞骑。高宗龙朔年间改为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原为唐睿宗景云年间设置的万骑,它是从唐太宗时的百骑发展而成的,唐玄宗依靠万骑消灭太平公主后,便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改之为左右龙武军。安史乱后,肃宗即位于灵武,从跟随到灵武的官员子弟中拣选一部分人组成左右神武军,遂有六军之制。其后,北衙禁军的名号屡有增加和变动,但六军所包括的范围始终照旧。

六军

(1)春秋时晋国在文公与襄公年间的国家军队建置。据《左传》记载,晋国在鲁僖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633年)始有三军的建制,次年增置步兵部队——三行。鲁僖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晋罢三行为上新军与下新军,合原上中下三军为五军。鲁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 晋又将新二军并入三军的编制。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晋始作六军,分为中军、上军、下军及新中军、新上军;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晋罢上下新军而为四军。至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晋罢新军复为三军。(2)《周礼》中的军制有六军,《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世因通称皇帝统辖的军队为六军。(3)东晋哀帝以后与南朝宋齐粱陈以领军、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西晋时本有七军, 即左卫、右卫、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与骁骑。东晋哀帝时王彪之上言:“宿卫之重,二卫(左卫、右卫)任之, 其次骁骑、左军各有所领, 无兵军校皆应罢废。四卫皆罢,则左军之名,不宜独立,宜改游击,以对骁骑。”于是诏改左军将军为游击将军,罢右、前、后三军,以领军、护军、二卫、骁骑、游击合称六军。(4)唐代以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合称六军。

六军

❶原指六军仪仗,即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长编》卷122壬申:“诏翰林学士至龙图阁直学士及诸行侍郎以上,宣借六军兵士各十人。”《分纪》卷35《六军、诸卫》:“国朝,左、右羽林外,有左、右龙武、神武,并置统军、大将军、将军等官,谓之六军,亦不常置。”
❷泛指禁军。《宋诗纪事》卷51范成大《州桥》:“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六军

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之总名。


职源

唐德宗朝已有左、右羽林、龙武、神武六军之名(《长编》卷53庚戌)。宋初沿置(《分纪》卷35《六军》)。


职掌

❶掌郊祀、朝会仪仗。
❷六军统军、大将军、将军,授与宗室,无职事,作为迁转官阶,有俸给(《宋会要·职官》33之6《六军》、《宋史·职官志》11《奉禄》)。


编制

设六军仪仗司,判六军仪仗司事一人(由判左、右金吾街仗司事兼)。六军各置统军、大将军、将军。又有羽林军、左神武军上将军(六军不置上将军,咸平元年十一月误置,治平三年九月罢)(《分纪》卷35《六军》、《宋会要·职官》33之6《六军》、《长编》卷208甲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