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字学元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字学元元》音韵学著作。 明袁子让著, 万历三十一年 (1603年) 刊行。 书中先列 《古四声等子二十四摄》韵图,各摄中注出摄名、内外转、广通侷狭门等,横列三十六字母。分为23行,纵分四栏,列四等之字,图末注开合口或独韵。这主要模仿 《四声等子》,又吸收了 《切韵指掌图》的某些作法。又作《子母全编》的韵图, 把 《等子》的16摄加以合并, 以符合 《洪武正韵》的22韵。此外, 还载有 《华严经字母图》、《增字学上下开合图》、 《总括上下开合一图》。 本书除仿拟《四声等子》的一部分韵图之外,新作的几种韵图,基本上反映出当时的读书音系统。 字学元元十卷。明袁子让撰。袁氏字仔肩,号七十一峰主人,彬州(今湖南彬县)人。万历十三年(1585年)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精等韵之学,另著《香海棠集》。《字学元元》刊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书前有范醇、王毓宗序及自序。此书首列《古四声等子二十四摄》的韵图,此图是为宣扬《四声等子》分韵列字的体制而作。袁氏仿《四声等子》体例并吸收《切韵指掌图》特点,在所列各摄中注明摄名、内外转、广通侷狭门等,横列三十六字母,排为二十三行,纵分四栏,列四等之字,图末注明开合口或独韵。列字与《四声等子》基本相同。许多字明代的实际读音已与 《等子》不合,但袁氏仍拘守《等子》,如蟹摄合口 “刿圭桂”等字,明代已与 “傀恢”等一二等字相同,但袁氏仍《等子》之旧列于三四等地位,注曰:“牙下二等勿如俗呼作上二等。”强调不要按俗音读为“上二等”(一二等)。袁氏在个别地方对《等子》列字有所改动,如臻摄开口注曰:“颠天田年已在山摄,此宜去。”把《等子》列于臻摄的这些字改列入山摄。此外,袁氏对《等子》的分摄立韵也时有议论,并不完全赞同。此书另有《子母全编》,是袁氏创作的韵图,目的是校订旧韵,列出同音之字,“使人知某类字皆属某母”。分二十二摄:通(东冬钟)、江(江)、止(脂微)、遇 (鱼虞)、模 (模)、齐 (齐)、蟹 (皆泰队)、臻 (真谆)、吻 (殷文痕魂)、山 (寒桓山)、天(元仙)、宵 (宵)、效 (豪肴)、果 (歌戈)、假 (麻)、宕(阳唐)、梗(庚清青)、曾 (登蒸)、流(尤侯)、深(侵)、盐(盐)、咸(覃咸凡)。袁氏采用三十六字母,每一母包括上开、上合、下开、下合四种,实际就是开、合、齐、撮四呼。并合并开合两呼为上等,合并齐、撮两呼为下等。声调分平、上、去、入。列二十二图,一摄一图。入声韵配阳声韵。分韵列字与《洪武正韵》接近。此书还载有《华严经字母图》,“横列五十二字母,次一行为 〔a〕韵母,录果 (假)摄的字,下十二韵为宕、曾、通、遇、效、蟹、止、臻、山、深、咸、流各摄的代表字,最下写‘一字唱’。《字母切韵要法》列图的格式,就与此相近”(李新魁《汉语等韵学》)。此书尚有《增字学上下开合图》、《总括上下开合一图》等。这些韵图对明代读书音有所反映。袁书尚详疏《四声等子》所载门法,条理分明。并增广门法为四十八类,较明释真空《篇韵贯珠集》所增更为完备。其中“读上下等法辨”、“读开合声法辨”、“佐等子上下四等议”数章,反映了变四等为二等的倾向,在审音方面有所贡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名曰 ‘元元’,盖取班固‘元元本本’ 语也。然惟凭唇吻,未见古书,至谓《礼部韵略》为陆德明作。故分元魂为二,而合东冬清青为一。又忽论七音,忽论六书,体例糅杂,茫无端绪。所论六书,亦纯以臆测,不考许顾以来之旧义,所谓聪明过于学问者,其子让之谓乎!”是书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刊本外,尚有明天启癸亥 (1623年) 刊本。 字学元元 字学元元书名。明袁子让撰。10卷。袁氏推崇宋邵雍《声音唱和图》 及无名氏 《四声等子》。此书中先列“古四声等子二十四摄” 的韵图,基本上仿《四声等子》列字; 又自作“二十二摄子母全编”韵图,离合《声音唱和图》、《四声等子》 旧制,定为二十二摄,以符合《洪武正韵》二十二韵类之数。《子母全编》按摄分图,采用三十六字母,每一母包括开齐合撮四呼,分平上去入四调,入声韵配阳声韵。袁氏又作 “上开十二字唱图”,横列三十六字母,纵列十二韵。十二韵的分划,对明清等韵学家影响较大。书中认为“等子虽列为四,细玩之,上二等开发相近,下二等收闭相近,须分上下等读之”,表明明代语音已由 《切韵》音系的洪细四等,变为上下两等。此“变四为二”之辨,在审音上是一大贡献。其他论断多臆测,体例糅杂,错误亦不少。书刊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今传于世。 ☚ 青郊杂著 易本义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