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孔庙·孔府·孔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孔林、孔府位于山东曲阜市,又被合称为“三孔”。“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在内,总占地面积约3500余亩,拥有近千间建筑的庞大建筑群。
孔庙、孔林、孔府建筑群凝聚了历代建筑的精华,极具建筑艺术之美。同时在建筑的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也反映出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它们不仅是名闻天下、内涵丰富的文化类遗产,同时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遗产。“三孔”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不仅见证了“三孔”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研究古代物候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的宝贵素材。
孔庙:位于曲阜市南门内,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庙址即是孔子的“故所居堂”之地,为鲁哀公所建。后经历代扩张,始成今日之势。
孔庙集历代建筑之大成,其建筑格局与皇宫的形制相同,平面呈南北长方形,共分九进院落,建筑物全部以一南北中轴线成对称分布,计有殿、阁、坛、庑、堂等466间,门坊54座,历代碑碣2000多块,共占地327.5亩,规模宏大,气势巍峨。整座孔庙四周,以高墙相围,成为一座完全封闭的独立王国,院内青松蔽日,古柏参天,殿宇巍峨,碑碣如林。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推崇,是中国现存不多的古代文物宝库。尤其是庙内的碑刻,从西汉至民国,集各代名家书宝于一处,真草隶篆各种书体荟萃,实为中国罕见的大型碑林,极具艺术价值。现辟有汉魏六朝碑刻、汉代画像石刻、玉虹楼法帖石刻三个陈列室。
未进孔庙,就会先看到高大庄严、一色黄瓦红垣的宫墙。南门外有仰圣门,上面有乾隆皇帝题写的“万仞宫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游人要参观孔庙,都要经过棂星门、圣时门、弦道门、大中门和同文门,进入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阁之首的奢文阁,这里原是珍藏孔子遗著和皇帝御赐书籍的地方,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孔府:与孔庙毗邻的孔府,为古代衍圣公府,是历代孔子嫡裔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从汉代以后,由于历代皇朝对孔子的推崇,他的后人嫡裔备受眷顾,世袭爵位,孔府也经历代的重建、扩建,成为一处宏大豪华的私人宅邸。
孔府建筑的气势可与官府衙门相媲美,九进院落,共有厅堂楼阁463间,并附有一座后花园。孔府不仅外观气派非凡,府内更是戒备森严。如今,孔府内宅基本保持孔子77代孙孔德成的“衍圣公”府旧貌;后花园则开辟为“珍宝馆”,陈列着孔府的历代文物;原孔府家庙,已成为孔府档案室,成为研究孔氏家族的重要资料来源。
孔府占地240亩,有楼、房、厅、堂共四百六十多间,府内共分中、东、西三路。孔府主要参观点有孔府厅堂,在圣人之间与大堂之间,有一屏门,因门上有“恩赐重光”的横匾所以称重光门,重光门之后,是孔府的部分主建筑,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处理案件,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孔府二堂是衍圣公宣示典章礼仪,申饬族规家法,考试童生,会见官员的地方,孔庙三堂为衍圣公处理内务的地方。
曲阜孔庙及孔府是中国现存最久的两大建筑群,其存在的意义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紧密相关,对它们的保护,已成为历史的重任。为此,孔府和孔庙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对这两处进行管理。
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1公里,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前后延续使用了约2500年,共计有孔氏子孙墓10余万座。孔林占地约2平方公里,四周围有长7公里的砖砌围墙环绕。林内树木丰茂,保存有自汉代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刻等共5000余通。孔林是世界上延续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其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是十分罕见的。
孔林是中国时间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惟一一处木石合一的大型氏族专用墓地陵园。孔林有60多座楼、亭、殿、堂、坊,2000余尊精美的石人石兽,上千块碑碣和丰富的地下文物,在孔林中,孔子墓处于最中心的位置,整座墓看上去像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重的筑墓形式。大孔林内按常规路线,最先看到的是在古树掩映下的孔尚任墓。除此外,孔林内还有鸾音褒德坊、颜庙、少昊陵、周公庙、尼山孔子庙等景点。
单位:曲阜市孔林管委会会 邮编:273100
电话:86-537-4412689

☚ 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孟庙及孟府 ☛
000138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