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孔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孔学

孔学

孔子本人关于他的思想、道德和伦理学说的申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前551—前479年),出身没落贵族家庭,除了中年一度从政之外,毕生主要从事教育和文化活动。孔子对于周礼,知之深而爱之切,他目睹当时政治上社会上各种制度的破坏,认为“天下无道”(《论语·季氏》),他的理想是恢复周礼,希望回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的西周时代,因此他提出“正名”的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要求君臣父子都要实副其名。孔子在政治思想上的最大创新是纳“仁”入“礼”,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他认为“仁”即 “爱人”,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论语·雍也》),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又认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以“礼”为“仁”的规范。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怀疑态度,“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认为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虽然他没有明确否认鬼神的存在,却认为鬼神对人并不起什么影响,人应当致力于现实生活。孔子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的上帝,他自认为所负神圣的使命,即天所命 “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因此他主张尊天命,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日》)。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孔子提倡道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论语·季氏》) 的观点。他承认有 “生而知之”(《论语·述而》)的人,并认为“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的人,他抱定“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即打破氏族等级界限,广招学生,不问身家,凡交学费者,一律教以各种功课,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向民众开放。他主张因材施教,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重视书本知识和前人经验,对其择善而从;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孔子注重学习和思考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等原则,要求学者不抱主观成见,做到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他特别提倡“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的精神,提倡“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孔子很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发,则不复也” ( 《论语·述而》)。他将教学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项科目,并设置礼、乐、射、御、书等课程,但鄙视“学稼”、“学圃”。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 学派   儒家学派 ☛
000023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