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Bāi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合江有分布。合江县公安局提供。按: 疑乃伯之bǎi姓之音讹。一音bó,皆为现行姓氏。参见“伯”之bǎi、bó二姓。
伯Bǎi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泾县、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灌阳、云南之马关、四川之通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泾县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伯,一音bó,亦为现行姓氏。疑“伯”之bǎi、bó本为一姓,方音异读而分族。)
伯Bó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亦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黄骅,山东之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贵池,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汉族、回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予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引 《风俗通》 云: “赢姓。伯益之后。” 伯益,或作伯翳、柏翳,又称大费,虞舜时人,为赢姓之始祖。 ❷又引《古今姓氏书辨证》 曰: “姜姓,伯夷之后。望出河东。”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 ❸或系出姬姓,郑樵注云: “晋大夫荀林父之后。林父为中行伯,孙伯黡以王父字为氏……” ❹ 《中国姓氏大全》注: “伯丰”曰: “……后分为伯姓、丰姓。”则此之伯氏由伯丰氏所改。 一音bǎi,亦为现行姓氏。 禹时有伯封; 春秋时晋有伯宗,为大夫; 孔子弟子有伯虔; 明代有伯希孟。 伯1.bó ❶古代管領一方的長官。杜篤《首陽山賦》:“聞西伯昌之善政,育年艾于黄耇。” ❷排行第一。見“伯夷”。 ❸人名。春秋晉寺人披,字伯楚。張衡《思玄賦》:“文斷袪而忌伯兮,閹竭賊而寧後。” ❹古代五等爵的第三等稱伯。鄧耽《郊祀賦》:“群公卿尹,侯伯武臣。” 2.bà 通“霸”,諸侯之盟主。《漢書》賈誼《鵩鳥賦》:“粵棲會稽,句踐伯世。”《史記》作“霸”。班固《幽通賦》:“戎女烈而喪孝兮,伯徂歸於龍虎。” 伯 伯爵位名。周代定五等爵,伯居侯之下,子之上。晋以后多以县名为伯号,但实际並无封地。 ☚ 侯 子 ☛ 伯 《说文》:“伯,长也。”《礼记·王制》:“千里以外设方伯,……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又指父亲的哥哥。《颜氏家训·风操》:“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 1.通“霸” ba 〔例一〕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四国佚兴,更为伯主。”伯主,即霸主。伯通“霸”。 〔例二〕 《汉书·梅福传》:“亡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伯道,即霸道。 伯,帮母、铎部;霸,帮母、铎部。帮母双声,铎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百” bai 〔例一〕 《汉书·食货志》上:“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注:“伯音莫白反。今俗犹谓百钱为一伯也。”一伯,即一百。伯通“百”。 〔例二〕 《韩非子·难言》:“伯里子道乞,傅说转鬻。”伯里子,即春秋百里奚。 伯,帮母、铎部;百,帮母、铎部。帮母双声,铎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3.通“博” bo 〔例一〕 《诗·豳风· 七月》:“七月鸣鸡。”传:“鵙,伯劳也。”伯劳,《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注作“博劳”。伯通“博”。 〔例二〕 《玉台新咏》九《东风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伯,帮母、铎部;博,帮母、铎部。帮母双声,铎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伯 伯bó❶同辈中,长者为伯。《邶风·旄丘》二章:“叔兮伯兮,何多日也。”魏源《诗古微》:“言叔伯者,疑使人告卫兄弟,故望兄弟之来问。”《邶风·泉水》二章:“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说文》:“伯,长也。”《礼·曲礼》:“男女异长。” 注: “各自为伯季也。”毛《传》:“父之姊妹称姑,先生曰姊。”郑《笺》:“宁则又问姑及姊,亲其类也。先姑后姊,尊姑也。”王先谦《集疏》:“此女自举其亲属言,既有伯姊,知女居次也。”《周颂·载芟》一章:“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毛《传》:“主,家长也。伯,长子也。亚,仲叔也。旅,子弟也。彊,强力也。以,用也。”郑《笺》:“父子馀夫,俱行强有馀力者,相助以取佣赁,务疾毕己当种也。” ❷周代妇女称丈夫为伯。《卫风·伯兮》一章:“伯兮朅兮,邦之桀兮。”朅,qiè,威武貌。桀,jié,英杰,贤能。朱熹《集传》:“妇人目其夫之字也。” ❸侯伯。《大雅·韩奕》六章:“奄受北国,因以其伯。”毛《传》:“奄,抚也。追、貊之国来贡,而侯伯总领之。”郑《笺》:“韩侯先祖有功德者,受先王之命,封为韩侯,居韩城为侯伯,其州界外接蛮服,因见使时节百蛮贡献之往来。” ❹马祖,马神。《小雅·吉日》一章:“吉日维戊,既伯既祷。”《鲁诗》说:“既伯既祷,马祭也。”毛《传》:“维戊,顺类乘牡也。伯,马祖也。重物慎微,将用马力,必先为之祷其祖。祷,祷获也。”郑《笺》:“戊,刚日也,故乘牡为顺类也。”朱熹《集传》:“戊,刚日也。伯,马祖也,谓天驷房星之众也。言田猎将用马力,故以吉日祭马祖而祷之。既祭而车牢马健,于是可以历险而从禽也。” ☚ 作歌 伯氏 ☛ 伯读音m·o(ˋ),为o韵目,属e—o—uo韵部。博陌切,入,陌韵。 ❶田间的小路,通“陌”。《汉书·地理志下》:“制辕田,开仟伯。” 上一条: 䘃 下一条: 佰
伯读音b·ai(ˇ),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博陌切,入,陌韵。 ❶[大伯子]丈夫的哥哥。 上一条: 栢 下一条: 罢
伯读音b·a(ˋ),为a韵目,属a—ia—ua韵部。必驾切,去,祃韵。 ❶通“霸”,中国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上一条: 鮊 下一条: 嚓
伯读音b·o(ˊ),为o韵目,属e—o—uo韵部。博陌切,入,陌韵。 ❶兄弟排行中的老大,常用“伯仲叔季”的次序。 ❷伯父,是父之兄。 ❸第三等爵位,次于公与侯,其次序是公侯伯子男。 上一条: 蒲 下一条: 拍 伯〔bo〕 伯父 〔bo fu〕 ab ceit; abbex. 伯母 〔bo mu〕 ab gob. 伯《广韵》博陌·陌;bēh‖bó见下。 伯ㄅㄛˊbó二2741①名父亲。⑴北京官话。北京。清光绪十年《畿辅通志》:「呼父为~。」⑵冀鲁官话。天津、天津静海。1934年《静海县志》:「父曰爹,亦曰~,亦曰爸爸。」河北盐山。清同治七年《盐山县志》:「~,乡人呼父称也。」河北青县。1931年《青县志》:「呼父曰爹,或曰爸爸,农家则曰~。」河北沧州。⑶中原官话。河北大名。清乾隆五十五年《大名县志》:「呼父为~。」河南郑州〖 〗、封丘、临汝、兰考、淮阳、鲁山、洛宁。安徽颍上、霍丘、阜阳〖 〗。陕西宝鸡〖 〗、永寿。清光绪戊子年《永寿县志》:「土人称父为达,亦称为~。」陕西永泰。⑷晋语。河北肥乡。河南安阳〖 〗、修武、武陟、焦作、温县。山西沁阳。⑸江淮官话。湖北麻城、罗田、黄梅。⑹西南官话。湖北郧西、保康、均县。四川崇庆。1926年《崇庆县志》:「家庭称谓各准上世遗传,祖籍别则称谓异,父有爹(音低)、爸(音巴)、爷(讶)、~之殊。」云南镇雄。⑺徽语。安徽歙县。⑻吴语。江苏吴江黎里。浙江金华岩下〖 〗、仙居〖 〗、丽水〖 〗、温岭〖 〗。福建浦城南浦〖 〗、浦城忠信〖 〗。⑼粤语。广东阳江。广东留香斋《阳江志》:「谓父曰爹,亦曰爷,或曰~曰叔。」②名母亲。冀鲁官话。河北保定。③名伯母。冀鲁官话。河北唐山。④名姑母。吴语。浙江。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就是珊姑母。最大的一个,叫了声:『珊~』。」⑤名岳父。中原官话。山西芮城〖 〗。河南灵宝〖 〗。⑥动裂开(缝隙)。中原官话。山西汾西〖 〗。   伯〈隐〉旧时帮会指数目七。参“尤、代、貌、长、仁、耳、伯、令、王”。 伯bǎi见144页“大伯子”。 另见61页bó。
伯bó❶伯父 △ 二~|李~~。 ❷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 ~爵。 另见17页bǎi。 伯○大~子(丈夫的哥哥)。 另见 bo。
伯❶父亲的哥哥:~父丨大~。 ❷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做次序,伯是老大:~兄丨~仲丨丨~仲之间。 ❸尊称年龄大、辈分高的人:~父丨大~丨老~。 ❹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爵。 ○笨~(蠢人)。 另见 bai。 伯bǎi丈夫的哥哥,称“大伯子”或“大伯子哥”。 另见36页bó。
伯bó❶ 伯父:大伯|伯母。 ❷ 在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伯兄|伯仲叔季。 ❸ 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三等。 ❹ 姓。 另见11页bǎi。 伯(1次) 同“霸”。此谓称霸。勾践~世《服》 另见bo
伯伯bo伯伯 伯父 伯公 伯爵 伯劳 伯乐 伯妈 伯母 伯兄 伯仲 伯祖 笨伯 笨蛋 表伯 大伯 舅伯 老伯 叔伯 伯乐奖 阿拉伯 伯哥季舞 伯乐一顾1 伯乐相马 伯劳飞燕2 伯仲叔季 伯仲之间3 叔伯兄弟 伯(一)bó (二)bǎi【辨形】右是白。7画。形声。 【辨义】伯(一)bó ❶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伯婆|伯岳|表伯|大伯|叔伯|姻伯。 ❷ 对年龄大、辈分高的人的尊称:伯公|伯祖|伯祖母|大伯|老伯|老大伯。 ❸ 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老大:伯兄|伯仲|伯仲叔季|伯仲之间。 ❹封建五等封爵的第三等:伯爵。 ❺ 姓。 〔伯劳〕鸟名,有的地区叫虎不拉,吃昆虫和小鸟。 〔伯乐〕春秋时秦国人,善于相马,后来比喻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 〔笨伯〕笨人。 〔屠伯〕屠夫。多用以比喻酷吏或惯于屠杀生灵的人。 (二)bǎi〈口〉 〔大伯子〕丈夫的哥哥。 【辨析】 二音都可用于称呼。区别在于: 一、适用对象和范围不同:伯(一)bó用于称呼父亲的哥哥和比自己年龄大、辈分高的人,并用于爵位名、人名、鸟名、姓氏等,适用范围广;(二)bǎi只用于“大伯子”,限于称呼丈夫的哥哥,适用范围窄。 二、使用时语体色彩不同:伯(一)bó多用于书面语;(二)bǎi用于口语。 【辨误】大伯指“伯父,尊称年龄大、辈分高的人”读dàbó;用于“大伯子”(丈夫的哥哥)读dàbǎizi。 伯bó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一应谢过乏,从公、侯、~、子、男一起一起的散去,至未末时分方才散尽了。(十五·309)外头的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家,多少人情客礼。(六八·1660)
伯bó伯❶長。《周禮·天官·冢宰》: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鄭玄注: “伯,長也。” 《禮記·王制》: “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州有伯。” 鄭玄注: “伯亦長也。” 鄭玄《三禮目錄·周禮目錄》: “春官宗伯第三,象春所主之官也。宗,尊也; 伯,長也。” (《通德堂經解》) ❷爵。《尚書古文序》: “巢伯來朝。”鄭玄注: “伯,爵也。”(《通德堂經解》) 伯bó清代四川成都银钱行谓数目七。参“尤、代、貌、长、仁、耳、伯、令、王”条。 伯 伯旧时对以文章或道义闻名于世,并足以做他人表率者的尊称。《三国志·吴志·张纮传》:“纮著诗赋铭诔十馀篇”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纮见陈琳作《武库赋》、《应机论》,与琳书深叹美之。琳答曰:‘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 ☚ 圣君 伯长 ☛
伯 伯古代对男性长者的尊称。《诗·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郑玄笺:“弃女车辅,则堕女之载,乃请长者见助。”《资治通鉴·汉宣帝地节三年》:“太子外祖父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胡三省注:“许伯,即许广汉,称伯者,盖尊之也。” ☚ 男性长者 先辈 ☛ 男性长者【同义】总目录 男性长者伯
☚ 老先生 圣君 ☛ 伯←→叔bó ← → shū伯:伯父,父亲的哥哥。 叔:叔父,父亲的弟弟。 【例】 古人皆呼伯父叔叔,而今世多单呼伯、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伯bà〖动词〗 用同“霸”。称霸(8)。《展禽论祀爰居》: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共工氏称霸九州。《诸稽郢行成于吴》: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他们将一定会产生狂妄的称霸诸侯的野心。《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秦用戎人由余伯中国。——秦王任用了戎人由余称霸中国。
伯bó〖名词〗 一、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三位(2)。《襄王不许请隧》: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其余的土地就拿来平分给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高祖功臣侯年表》:虞之侯伯。——虞时的侯爵、伯爵。 二、古代指管辖一方的长官或一方诸侯的首领(1)。《报任安书》:且西伯,伯也。——况且周文王是一方诸侯的首领。 三、旧时对文章品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2)。《潮州韩文公庙碑》:诏封公昌黎伯。——皇帝下令封公为昌黎伯。《潮州韩文公庙碑》: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昌黎伯韩文公的祠庙。 四、即智伯,春秋战国间晋国的卿(3)。《豫让论》:当伯请地无厌之日。——在智伯要求别人割地给他而没有满足的时候。《豫让论》:伯虽顽冥不灵。——智伯即使顽劣昏庸麻木不仁。《豫让论》:视伯之危亡。——看着智伯的危亡。 伯bó❶ 兄弟中排行第一的,长兄。《诗经·小雅·何人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xūn:一种陶制吹奏乐器。篪chí:一种竹管乐器。) ❷ 父亲的兄长。《世说新语·言语》:“亡~令问夙彰,而无有继嗣。” ❸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国语·周语中》:“其余以均分公侯~子男。” ❹ 诸侯的盟主。《庄子·大宗师》:“上及有虞,下及五~。”也指当诸侯的盟主。《荀子·儒效》:“一朝而~。” ❺ 古代统领一方的长官。《礼记·王制》:“州有~。”李密《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所见明知。” ❻ 通“佰”。数词。晁错《论贵粟疏》:“亡农夫之苦,有仟~之得。” ❼ 通“陌”。田间东西向的小路。《管子·四时》:“修封疆,正千~。”(千:通“阡”,南北向小路。) 伯*B2AE (一)bo❶父亲的哥哥;伯父:大~/堂~/姻~。 ❷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指老大:~仲叔季/~兄。 ❸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公侯~子男/~爵。 (二)ba〈文〉与“霸”同:春秋五~。 (三)bai大伯子,丈夫的哥哥(用于口语)。 爵位 爵位爵(爵列) 政权,爵位:鹿 官职爵位:官爵 显服 翎顶 组绶 龟绶 龟带 龟组 龟緺 命秩 珪冕 官爵和俸禄:位秩 显赫的官爵:辉章 爵位和俸禄:爵禄 爵秩 骄饵 黼黻 显贵的爵禄:显禄 俸禄爵位:禄爵 官阶爵位:阶爵 得到爵位:析圭担爵 析圭儋爵 爵位的等级:爵等 诸侯爵位的高低:长幼 人位高爵尊:金印如斗 金印斗大 腰印如斗 爵位高:享大 官职很高,爵位显赫:高官显爵 名高爵显:穹显 最高爵位:王爵 王爵与侯爵:王侯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五等爵 一等封爵:公(公爵) 公爵与侯爵:公侯 二等封爵:侯(侯爵) 三等封爵:伯(伯爵) 四等封爵:子(子爵) 五等封爵:男(男爵) (爵号,官位:爵位)
另见:官职 官阶 职位 封赠 做官 上任 ☚ 爵位 各种爵位 ☛
男性家属 男性家属与祖父同辈的人:祖(~父;~母) 父亲的伯父:伯公 伯祖 祖父母和父亲:重亲 父的兄:伯(伯伯;伯父;大伯;阿伯) 世父 大爷 父亲的堂兄:从伯 父亲的兄弟:从父 诸父 父的弟:叔(叔叔;叔父;叔郎;阿叔) 季父 对人称自己的叔父:家叔 伯父,叔父:阿父 堂房叔父:从叔 最小的叔父:季父 夫的父母:公婆 公姥 姑妐 翁姑 姑嫜 公公婆婆 阿家阿翁 称夫之父母:舅姑 对丈夫的父母或对别人的公婆的敬称:尊嫜 尊章 夫的父:公(公公) 妐 嫜 舅 翁 兄弟的儿子:侄(侄子;侄儿;小侄;阿侄;子侄) 犹子 从子 阿咸 小阮 犹儿 比儿 同族兄弟之子:族子 能光耀门庭的子侄:谢玉 谢家树 谢家宝树 谢庭兰玉 谢兰燕娃 依庭玉树 玉树盈阶 玉树芝兰 玉树芳兰 庭下兰玉 庭阶兰玉 庭前玉树 ☚ 家属 女性亲属 ☛
某种地位的人 某种地位的人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巨公 大人物 有一定社会地位或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人士 有名望的人士:闻士 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权威 大拿 在某方面居于前位的人:伯(诗~) 魁(魁首) 元(元首) 头儿 脑儿 地位高的人:高枝 地位显要的人:贵 年长或位尊者:祭酒 ☚ 某种地位的人 地位低下的人 ☛ 伯bó;bà;mò(一)博陌切,入陌。 ❶排行第一的,老大。《诗·小雅·何人斯》:“~氏吹埙,仲氏吹篪。” ❷古代五等爵位之一。《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 ❸长者,长官,一方的首领。《周礼·大宗伯》:“九命作~。” (二) 通“霸”。春秋时诸侯的盟主。《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是也。” (三) 通“陌”。田间小路。《汉书·地理志》:“制辕田,开仟~。” 〖伯〗 (一)粵 baak3〔祕格切〕普 bó ❶ 兄弟中排行第一的。許慎《說文解字》:「〜,長也。」(長:年長。)魏禧《吾廬記》:「自~兄而下皆有詩。」 ❷ 伯父,父親的兄長。李密《陳情表》:「既無〜叔,終鮮兄弟。」 ❸ 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三等。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晉侯、秦〜圍鄭。」(晉侯:指晉文公。秦伯:指秦穆公。) ❹ 地方長官。《禮記.王制》:「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
(二)粵 baa3〔壩〕普 bà ❶ 通「霸」,春秋時諸侯的盟主。荀況《荀子.王霸》:「雖在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是也。」(五〜:即「春秋五霸」。) ❷ 當上諸侯之長,成為霸主。《荀子 . 儒效》:「一朝而〜。」
伯 伯爵位名。官者主其事,爵者官之等级。战国以前‘伯’ 为官。汉以后,‘伯’ 为爵,成为贵族的等级封号,不再是实职。《礼记·曲礼》: “五官之长曰: 伯。是职方其摈于天子也。曰: 天子之吏,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司徒以下者,天子之三公也。伯者,长大之名。九命而作伯,则分主畿外诸候伯,皆有采地,在天子畿内,自称于私土。” “州有伯,8州8伯……8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2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2伯。” “8伯为8州之伯,2伯则天下之伯也。”“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风俗通义》: “伯者,长也,白也。”《资治通鉴·汉纪》: “周爵五等,而士三等: 公、侯100里,伯70里,子、男50里,不满为附。”《清史稿·职官志》: “公、侯、伯超品,子正一品,男正二品,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正四品……” ☚ 秉仪 伯克 ☛ 伯 伯古代爵位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中的第三等。直到清代仍沿用。 ☚ 侯 子 ☛ 伯 伯爵位名。古代五等封爵中的第三等,在侯之下,子之上。《晋书》: “始封王之支子为公,承封王之支子为侯,继承封王之支子为伯。” 晋以后多以县名为伯号,实际上并无封地。清代有一、二、三等伯,各有美名,如“宣义伯”。 ☚ 不入八分辅国公 子 ☛ 伯(一) bo❶伯父,也指与父亲同辈而比父亲年纪大的男人。 ❷兄弟排行中的老大。 ❸封建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伯爵。 ❹古同“霸”。(二)bai 称与父亲同辈而年岁较大的男子。 伯bǎiⅠ (妇人对夫兄的称呼) husband's elder brother;brother-in-law Ⅱ [书] ❶ (百位) a hundredfold;a hundred times ❷ (百) hundred 另见 see also bó ;pò。
伯bó❶ (伯父) father's elder brother;uncle ❷ (在弟兄排行里居首) the first [eldest] of brothers ❸ (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the third of the five rank of nobility: ~ 爵 earl;count ❹ (姓氏) a surname: ~ 骈 Bo Pian 另见 see also bǎi。 ◆伯父 father's elder brother;uncle; 伯爵 count;earl; 伯乐相马 Bo Le judging horses — praising those who are good at discovering talents;Bo Le was (so) skilled in selecting fine horses (that after he visited a place no good chargers were left there).; 伯母 wife of father's elder brother;aunt; 伯仲叔季 numbers in sequence of brothers;order of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eldest,second,third and youngest;the first,second,third and fourth; 伯祖 (paternal) grandfather's elder brother;grand uncle 伯bó1、官名。古代管领一方的长官。《礼记·王制》:"千里以外设方伯......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注:"殷之州长曰伯;虞、夏及周皆曰牧。" 2、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叫伯。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晋以后多以县名为伯号,而实际并无封地。清朝则废除县号而以美名代之。见《礼记·王制》,参看"五等爵"条。 伯西周分封制下,位次于侯的诸侯。后代为五等爵制中的第三级。 伯由官名发展为爵称。商代甲骨文作“白”,商代的伯,与侯相同,都是担任军事征伐之事。卜辞中的伯的名称不少,如雇白、井白、白戛、白。雇伯,当是驻守雇地之伯;井伯,当是驻守井方之伯;戛、均为人名。伯由于守御一方,渐发展为诸侯。西周春秋时期,金文中所见的伯,据王世民《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所载,多数属于文献记载较少的一些小国国君之称,如北伯、艅伯、夷伯、过伯、散伯、微伯;有的则是畿内封君,如杜伯、单伯:春秋时明确称伯的,限于郑、曹、杞、部等少数几国国君。魏晋以后,伯为封爵的一级,其地位在王、公、侯之下。另外,春秋时伯亦作霸主的称号,意为“诸侯之长”。 伯bó马|伯乐一顾|伯仲之间
❹五侯九伯 伯(7画) ❶bǎi ❷bó
 【提示】白,中间一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伯bǎi7画 人部 【大伯子】(dà—·zi)丈夫的哥哥。 另见bó(29页)。
*伯bó7画 人部 (1) 弟兄排行中最年长的: ~仲叔季。 (2) 父亲的哥哥: ~父。 (3) 跟父亲同辈而年长的男子: 老~|王~~。 (4) 古代爵位的第三位: ~爵|公侯~子男。 另见bǎi(10页)。 伯 ☚ 伉 仲 ☛ 伯bó甲骨文金文原作“白”。白字在周初金文中用作簋(guǐ)字。甲、金文、小篆簋字都从皀,皀在金文中也用作簋,“簋”象碗(笔形作口2或皿),“白”象不带盖的簋里盛大米饭的样子。皀在《说文》里有个读音为bí,与白音近。古代王侯吃饭用簋,卿字中间上面即白字,所以“白”可代表高贵爵位的人。甲、金文里白字多用作伯爵的伯字。小篆里加人旁定形,成为形声字,从亻(人),白声。 引申用为兄弟排行的次序,常用伯、仲、叔、季,伯是老大。又引申用于“伯父”,即父亲的哥哥(有的方音读bāi,如大伯、伯伯)。又尊称。如:老伯。另有的地方把丈夫的哥哥叫“大伯子”,伯读bǎi。 伯★常◎常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读bó,统领一方之长,引申为弟兄排行第一的、父辈中年龄较大的等;又读bǎi,用于“大伯子”,丈夫的哥哥。 【辨析】 伯/霸 见315页“霸”。伯 甲 金 篆 隶bó【析形】甲骨文、金文字形作白,“白”像大拇指之形,表示排行第一。小篆字形增人旁,为形声字,从人,白声。 【释义】《说文》:“长也。”本义是排行第一的。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及以下,季是最小的。后来称父亲的哥哥为伯,又引申为对年龄较长的男子的尊称,如[伯父](父亲的哥哥,也称呼和父亲同辈而年长的男子)。伯还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三等。 【shape analysis】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 it was written as白(bái,white).白(bái,white)looks like the shape of a thumb that means the number one.In Small Seal script it is added a meaningful part人(rén,people),which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original meaning】Number 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