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孔子的文学观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孔子的文学观念

孔子的文学观念

台湾学者王金凌说,孔子的文学观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的范围——“文学”一词见于《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门的文学工夫相当广泛,包含诗、书、礼、乐,也就是指一切典籍的研究。孔氏弟子的文学素养来自长期的学术研究。德行、言语和政事强调外在的行为表现,与专指探讨典籍的文学有所区别。所谓典籍,具体说有《易》、《诗》、《书》、《礼》、《春秋》。孔子对这些典籍的看法,就是他的文学观念之所在(就《论语》所载,他对《春秋》未著一语)。
(2)文学的内容——孔子就《诗》来论文学内容;他不特别限定文学应该表达什么内容,只提出以“无邪”的为原则。正如《为政》篇所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谓“无邪”就是无恶念。诗本感兴而作,是情志的流露。《宪问》篇还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这并不意味着孔子不知文采斐然的重要,而是认为文采背后的纯挚感情更重要。因为有德者,其感情纯挚。
(3)文与质——《雍也》篇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话指行为,礼仪简慢谓之“质”,繁缛则谓之“文”。简慢显得粗鄙,即“野”;繁缛显得多辞,即“史” (《仪礼·聘记》“辞多则史”)。后人视“质”为天性,未经“文”(文化)薰陶者,它们便不构成对举关系:

这与孔子的理解不同。后人还把孔子的论述用于文学,这种观念遂成为文质论:一方面以“质”为内容,“文”为辞采;另一方面又以“质”为辞采素朴,“文”为辞采华美。此外,孔子虽然提倡“文质彬彬”,但往往不可兼得,若不得已,即取“质”而舍“文”。
(4)文学的功能——孔子指出《诗》有政教功能: 《子路》篇说,《诗》的功能在于观风知俗,以诗喻志;《季氏》篇则强调《诗》在应对中的作用。《八佾》篇还指出观乐舞可以知政风。除了政教功能外,孔子还认为《诗》可以增广见闻,陶冶性情,进而达到修身的目的。《阳货》篇就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是自由的心理活动,兴发无端,不能无止,因此,“观、群、怨”即是心理活动的方向与内容。它们依次是“观风俗之盛衰”(郑康成)、“群居相切磋”和“怨刺上政”(孔安国)。
作者认为,孔子的文学观念是我国文学理论的雏型,影响到后世对文学意义、内容与辞采以及文学应该表现什么等问题的讨论(摘自《孔孟荀的文学观念》一文,载于《古典文学》第六集。)
☚ 我国古典文论在西方   “气”的原始概念 ☛
000027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3: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