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孔子家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原为十卷,但是汉书艺文志中却记载为二十七卷,且并注明作者身世。后来唐志上载明为孔安国撰、王肃注。 ☚ 孔子家语▷ 倾盖而语。 ☛ 孔子家语 简称《家语》。《汉书·艺文志》著录二十七卷,为孔子门人所撰,至唐代已亡佚。今本《孔子家语》是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托名孔安国所作的伪书。共十卷,四十四篇。 王肃,字子雍,生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卒于魏甘露元年(256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黄初年间,被任为骑黄门侍郎,官至中领军。王肃推崇贾逵、马融,而菲薄郑玄,以今、古文名家经义综贯群经,创立“王学”,与“郑学”对立。王肃著述颇丰,所注《尚书》、《诗》、《论语》、《三礼》、《左传》等书,在晋代均被列于学官。此外,尚有《周易》、《春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注。另外,王肃将伏生的《古文尚书》二十九篇割离为三十三篇,另增二十五篇,伪作成《古文尚书》一部,所增各篇,都极力阐明儒家的“德治主义”。这部伪书经孔颖达等人作《正义》之后,成为标准的官书,定于一尊,直到清初才被戳穿。《孔子家语》是王肃为了给他自撰的《圣证论》制造根据而托名孔安国作的伪书。 《孔子家语》按卷篇体系排列,每卷下分数量不等的若干篇。关于该书的主旨,王肃在《自序》中说:“郑氏学,行五十余载矣。自肃成童始志于学,而学郑氏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王肃自称此书得自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但实际上其基本内容杂采《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礼记》、《说苑》等书中有关古代婚姻、丧祭、郊褅、庙桃等制度与郑玄所说不合者编撰成篇,以借孔子之名攻击郑玄,作为其所撰《圣证论》的论据。如卷六关于“五帝”说,系杂取《礼记》、《左传》,而假为季康子问答以驳郑玄;卷七关于“郊祀之礼”说,为杂取《礼记》等书,而假为定公、孔子问答以驳郑玄。 王肃笃信儒家名教,而郑玄则有败乱儒家“家法”之嫌,所以王肃攻击郑玄,维护正统儒学,这是王肃经学的一大特点。但是,王肃本身亦受道家影响,在经学衰微的时代,他引进了道家思想,把儒家的名教与道家的无为相互融合,这在《孔子家语》中有明显的体现。王肃主张用道家的无为学说改造儒家的天道观和伦理观。他假托孔子的口说:“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卷一·大婚解》)这是说,天道如同日月一样按一定的规律而运行不息;它没有给万物增加什么或减少什么;万物的形成正是体现了这种自然而然的作用。目的在于说明天道就是无为,顺应天道也就是效法自然规律来治国、驭民、固位和保身。因此,他不同意天命的说法,当他在回答“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的问题时,说:“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卷一·五仪解》),并以历史上的殷纣王迷信天命,“不修国政,亢暴无极”,“殷国以亡”,以及大伐因占得亡国的卜,而“侧身修行”,“明养民之道”,三年之后,国家昌盛的例子,指出:“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知此者,主治之极也”(同上),认为只要统治者行善政,有“善行”,就可以化祸为福,转危为安,强调人为的努力是天下大治的决定因素。 《孔子家语》宣传“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为人生“乐”事,认为人们只要内心无愧于道,就是最大的乐趣。他所说的“道”,既有道家无为的意思,又包含着儒家所歌颂的道德内容。他把先王的德行归纳为“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卷七·礼运》)等所谓“十义”。他认为不应该强制人们信奉什么或不信奉什么,而是要启发每个人的道德自觉性,使人人根据自己的等级名分,在“十义”中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里自觉地思考,这样就可以真心实意地实践自己的道德信条,从而社会秩序也就和谐了。 在《孔子家语》中,王肃继承了孔子仁政的思想,提倡为政应“宽猛相济”,且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告诫君主。还指出:“不能穷其民力”,宜使民“百日之劳,一日之乐”,是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以“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的格言规劝统治者接受臣下之谏,严于修身,节制奢侈。 《孔子家语》中还保存了一些古书,如《问王(玉)》可以考见《齐论》遗文,《王言解》可以校正《大戴礼》。 《孔子家语》虽是伪书,但由于它引征详洽、考证精细,故获得历代经学家的高度评价。是研究孔子、儒学及孔氏学的重要资料,对研究经学史上的王、郑之争,亦有特殊之价值。 《孔子家语》有明末毛晋据北宋本刻印本、《百子全书》光绪元年(1875年)刻本,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均收录。明清两代,为之作注者甚多,明何孟春有《孔子家语注》八卷,清姜兆锡有《孔子家语正义》十卷,清孙志祖、陈士珂各有《孔子家语疏证》。 孔子家语人物故事集。 魏王肃(195—256)编著。十卷。肃有《毛诗王氏注》已著录。《孔子家语》,《汉书·艺文志》作二十七卷,但其书早佚。王肃依据汉本,杂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礼记》、《大戴礼》、《说苑》等书所载,成此编。不囿于史书框框,写孔子,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形象鲜明。书中还保存大量古籍,生动地反映当时社会婚姻、丧祭、郊禘、庙祧等风俗习尚。此书是除《论语》以外又一部集中表现孔子生平事迹、道德风范、思想面貌的专书。有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清陈士珂《疏证》可供参考。 孔子家语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撰。自称得之于孔子22世孙猛,作为所撰《圣证论》的论据。与郑学(郑玄)对立,称为“王学”。杂取秦汉诸书所载孔子遗文逸事,综合成篇。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孔》、《说苑》诸书中所载有关古代婚姻、丧祭、庙祧等制度与郑玄不同处,借孔子之名,攻击郑学。该书带有辑佚性质,也保存了一些古书资料。据《汉书·艺文志》载《孔子家语》共27卷,佚于唐代。今本10卷,44篇。有《百子全书》、《四部备要》本等。清孙志祖和陈士珂各有《家语疏证》。 孔子家语kǒng zǐ jiā yǔ《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2)。书名。久佚。今本为三国魏·王肃收集和伪造。杂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礼记》、《说苑》等书中有关古代婚姻、丧祭、郊祭、庙祭等制度与郑玄不同,借孔子名义,攻击郑学,作为所撰《圣证论》的论据。其中也保存了一些故书。 孔子家语十卷。魏王肃 (195—256)撰。王肃字子雍,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官至中领军散骑常侍。曾遍注群经,不分今古之文,对各家经义加以综合。长于贾逵、马融之学,唯不喜郑玄之说。故杂取秦汉诸书所载孔子遗文逸事,综合成篇;又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诸书中有关古代婚姻、丧祭、郊禘、庙祧等制度与郑玄不同处,借孔子之名,攻击郑学。卷六关于“五帝”之说,实杂采《礼记》、《左传》,而假为季康子问答,以驳郑玄“六天”说。卷七“郑问”关于“郊祀之礼”说,实杂采《礼记》等书假为定公、孔子问对之词以驳郑玄。自称得之于孔子二十二世孙猛,作为所撰《圣证论》的论据。与郑学对立,称为“王学”。带有辑佚性质,也保存了一些古书。如 《问王(玉)》可考见 《文论》遗文,《王言解》可校《大戴礼记》。《孔子家语》,《汉书·艺文志》著录 “二十七卷,周孔丘门人撰”。早佚。今本十卷,四十四篇,系王肃伪托之作。该书经先贤诸子反复考证,其出于肃手无疑。特其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其书至明代,传本颇稀。故何孟春所注《家语》,自云未见王肃本。明代所传凡二本,闽徐𤊹家本,中缺二十余页;海虞毛晋家本,稍有不同而首尾完整。今不知徐木存佚。《孔子家语》有《百子全书》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二十二子》本,《四部备要》本等。清孙志祖有 《家语疏证》。1990年和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明覆宋刊本影印。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汉魏孔氏家学的一部重要著作。《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论语》类,著录《孔子家语》二十七卷,未名撰人。班固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论语》)《家语》之作,盖亦撰集孔子及弟子之言行也。《汉志》颜师古注曰:“非今所有《家语》”。知原书或亡于唐。今传《家语》始自魏王肃。肃自言其书得自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而书中所言与肃“撰《经》《礼》申明其义及朝论制度”,“有若重规叠矩”(《孔子家语·序》);肃乃为之作《注》,并以之为据而攻击郑玄。郑派学者晋马昭等指斥王肃伪造《家语》,实杂取《论语》、《左传》、《国语》、《礼记》等所载孔子逸事缀辑成篇,尔后《家语》为“伪书”之说似成定论。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竹简书八种,其中《儒家者言》27章,内容亦以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学者认为当是今传《家语》的原型,亦当为《汉志》《家语》的一个部分。据此,可推断王肃得《家语》于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当可信,今传《家语》并非王肃伪造。今存本10卷,含《相鲁》、《始诛》等44篇,是研究孔子、儒学及孔氏家学的重要资料,对研究经学史上的王、郑之争,亦有特具之价值。清人孙志祖、陈士珂各有《孔子家语疏证》。 ☚ 孔端甫 正名 ☛ 《孔子家语》kong zi jia yuSchool Sayings of Confucius→孔丘 (Kong Qiu) 孔子家语书名。原书二十七卷,久佚。今本十卷,二十一篇,系三国魏王肃所传,概为伪作。从《论语》、《左传》、《礼记》、《国语》、《说苑》等古书中,摘取与郑说相异的有关古代婚姻、丧祭、郊禘、庙禘等制度,借孔子名义,以证郑 (指郑玄)学“义埋不安,违错者多”,并以较多篇幅论述为政之道。引述中保存了一些古书。清孙志祖有 《家语疏证》,可供参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