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孔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孔厥1914—1966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孔厥
孔厥
孔厥(1914—1966)近现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名郑志万,字云鹏,更名郑挚,以笔名行,别署笔名沈毅等。曾为商务印书馆苏州分馆学徒。后入吴县县立中学,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1935 年毕业于江苏测量专科学校,后在吴江、宜兴等县测量队任技术员。抗战爆发后,任宜兴《抗战日报》编辑,参加上海文化界内地服务团。1938年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后任研究员、助教。1947 年在冀中文艺界协会从事专业创作。1949 年调北京《人民日报》副刊部任编辑。1951 年调任中央电影局编剧,次年调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任编辑。当选中国作协第一届理事。著有短篇小说集《受苦人》等。与袁静合著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尤有盛誉。 孔厥 孔厥1914—1966小说家。原名郑挚。江苏吴县人。早年做过学徒、小贩,后就读于江苏测量学校。抗战初期参加上海内地服务团从事救亡活动。抗战后去延安入“鲁艺”文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从事文学研究工作。194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3年发表《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是其成名作。1945年参加冀中土改和反扫荡斗争。1949年与袁静合作出版章回体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受到文艺界的好评。1950年调文化部电影局工作。1955年因事被开除“作协”会籍,送农村劳动教养。1963年回北京,任农村读物出版社编辑。1966年被迫害致死。他与袁静合作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血尸案》,短篇小说集《中朝儿女》,歌剧《兰花花》等。1980年出版《新儿女英雄续传》。有《孔厥短篇小说选》。 ☚ 张毕来 孙昌熙 ☛ 孔厥 孔厥1914.8.13-1966.7.30原名郑志万。字云鹏。笔名有郑挚、沈毅等。江苏吴江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当过学徒、菜贩等,后经自学考入江苏省测量专科学校。1929年初作《镜儿捉贼记》在上海《少年》月刊发表并获奖,从此决心从事创作。江苏测专毕业后,先后与人合作办过《大众报》、《微波》、《平话》等报刊,组织过涟漪文艺社,并写了中篇小说《罪犯》。抗战初期,先后在宜兴、上海参加抗日工作。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以后任鲁艺文学研究室研究员。延安时期经常下乡深入群众斗争活动,写出小说《老会长》、《收枪》、《过来人》、《病了的郝二虎》、《父子俩》、《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等,以后结集为《受苦人》出版。他的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斗争和解放区的新风貌,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生动,深受读者好评。延安失陷前夕转移到晋察冀边区参加土改、整党和武装斗争。1947年底,和袁静合作完成章回体中篇小说《血尸案》连载于《冀中日报》。1948年开始,与袁静再度合作写出章回体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小说成功地描写了华北敌后根据地人民在党领导下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人物的刻划,事件的叙述,都很踏实自然,而运用人民大众的语言也非常纯熟”(郭沫若《新儿女英雄传·序》)。因而次年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引起轰动,不仅多次再版,被改编成电影,而且被译成英、日、法等十多种外文出版。建国前还出版过长篇唱词《刘志丹》(1943年)、歌剧《兰花花》(1947年)、说书《一家人》(1944年)等。建国后先后任文化部电影局剧本创作组编剧、农村读物出版社编辑等。出版过中篇小说《生死缘》(与袁静合作,1953年),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1980年),多幕话剧《红旗漫卷西风》等。十年动乱中,被迫害致死。 ☚ 巴波 甘永柏 ☛ 孔厥 现代作家。江苏吴县人。抗战时期写过不少短篇小说,多收入《受苦人》集中。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深入边区农村,为《新儿女英雄传》作者之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