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鳝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鳝鱼shànyú

〈名〉通常指黄鳝,是一种可食用、味道鲜美的鱼。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鱗 > 䱇 > 鱔魚
鱔魚  shànyú

即䱇。

常见的鱼

常见的鱼

鲤鱼:鲤(鲜~;红~;镜~;草~) 鲮鱼王 文鱼 六六鱼 六六鳞三十六鳞
白鲤:白骐 白骥
青鲤:青马
赤鲤:赤骥
黑鲤:玄驹
鳞光闪烁的鲤:锦鲤
鲫鱼:鲫 鲋(鲋鱼) 逆鳞
鲢鱼:鲢 魣
白鲢:鲢子
花鲢鱼:鳙(鳙鱼) 胖头鱼
草鱼:鲩(鲩鱼;草鲩) 鯶(鯶子) 鲲(鲲子)
青鱼:鲱 鰊 鲭(鲭鳀) 黑鲩
乌鱼:鲖 鳢(黑鳢;玄鳢;乌鳢) 文鱼黑鱼 七星鱼 火柴头鱼
白鱼:鲰 鲌 鱎 银鱼 银刀 白小 面条鱼 脍残鱼 王余鱼 水晶鱼
桂鱼:鳜鱼 鳜豚 水豚 罽鱼 石桂鱼
鳟鱼:魤 赤目鱼
泥鳅:
鳝鱼:鳝(黄鳝) 鱓 滑鱼 长鱼
金鱼:火鱼 金鲫

☚ 部分鱼名   昆虫 ☛

鳝鱼

药名。出《雷公炮炙论》。为合鳃科动物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 的肉或全体。全国除西北和西南部分地区外均有分布。甘,温。入肝、脾、肾经。补虚损,除风湿。治痨伤,风寒湿痹,产后淋漓,下痢脓血。内服: 煮食。剖片贴敷痔瘘、臁疮。鳝鱼肉每100g含蛋白质18.8g,脂肪0.9g,灰分1g,钙38mg,磷150mg,铁1.6mg。

鳝鱼shàn yú

《本草纲目》鳞部第44卷鳝鱼(4)。药名。
【基原】为鳝科动物黄鳝(徐衷《南方草木状》)Monopterus albus (Zuiew)的肉或全体。
【别名】䱇(《山海经》),黄䱇(《异苑》),䱇鱼(《千金·食治》),海蛇(《黑龙江中药》)。
【性味】甘,温。
❶《别录》:“味甘,大温,无毒。”
❷《千金·食治》:“平,无毒。”
❸《医林纂要》:“甘咸,温,有微毒。”
【归经】入肝、脾、肾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❷《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❸《本草求真》:“入肝、肾。”
【功用主治】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治痨伤,风寒湿痹,产后淋漓,下痢脓血,痔瘘,臁疮。
❶《别录》:“主补中益血,疗沈唇。”
❷《千金·食治》:“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
❸孟诜:“补五藏,逐十二风邪。治风湿。”
❹《本草拾遗》:“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后淋漓,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
❺《本草衍义补遗》:“善补气。”
❻《滇南本草》:“治痨伤,添精益髓,壮筋骨。”
❼《本草蒙筌》:“去狐臭。”
❽《本草汇》:“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捣肉为丸或焙研为散。外用:剖片敷贴。

鳝鱼

鳝鱼

地方名特水产。其体色黄有黑斑,通称黄鳝。湖南为中国主要产区之一,全省境内江河、湖沼、池塘、沟港、稻田等水域均有出产,尤以洞庭湖区产量最高。鳝鱼属低栖性肉食性鱼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性逆转的特性。体细长,一般长25~40厘米。骨刺少,可食部分达65%以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蛋白质18.8%、脂肪1.2%,还含钙、铁、磷、维生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素为南方佳馔。药用价值高,其性甘温、无毒,人肝、脾、胃三经,有补中益气之功,可治妇女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 又能止血,除腹中冷气,治虚劳咳嗽、身体消瘦、久痢虚症、便下脓血、耳聋、颜面神经麻痹等症。

☚ 鳜鱼   矿产品 ☛
000098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