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师度653~723唐代的水利专家。魏州魏县(今河北大名县西南)人。唐中宗神龙元年(705)起历任易州刺史、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大理卿、司农卿、将作大匠、陕州刺史、河中尹、同州刺史等。他“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在各地兴修了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等10多项水利工程。在蓟州(今河北蓟县)之北拦水为沟,增强边防,又在沿海约循曹魏旧迹开平虏渠,便利漕运。在清池县(今河北沧县东南)开两条引浮水的渠道,分别注入毛氏河和漳水。在经城(今河北威县北)开浚张甲旧河。在安邑(今山西运城)疏通盐池水道,恢复盐业生产。在长安城中开渠供水和运输。在华阴(今陕西华阴县)开敷水渠排水。在郑县(今华县)开利俗渠和罗文渠灌溉。在同州(辖境相当今西安东北的大荔、合阳、韩城、澄县、白水一带)引洛水并堰黄河水灌入通灵陂,开辟稻田2 000顷,受到唐玄宗的嘉奖。 姜师度?—723魏(今河北大名东北)人,擢明经。神龙初,累迁易州(今河北易县)刺史,兼御史中丞,为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开元初,迁陕州(今河南陕县)刺史,六年(718),为河中尹,再迁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官终将作大匠。十一年 (723)病卒,年七十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