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姚蓬子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姚蓬子1906,一作1905—1969,一作1970浙江诸暨人 姚蓬子
姚蓬子
姚蓬子1891——1969原名方仁,後改名杉尊,筆名丁愛、小瑩、姚夢生,浙江諸暨人,1891年 (清光緒十七年) 生。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1年2月,主編上海聯合書店出版之《文藝生活》月刊。1932年6月,與周起應合編《文學月刊》。1933年與丁玲等同被逮捕,關入反省院。1934年5月,聲明脱離共產黨被釋放。1938年3月,加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同年5月,與老舍合編該協會《抗戰文藝》三日刊。1938年10月武漢淪陷,赴重慶創辦作家書屋。其後又與老舍、趙銘彝等創刊《文壇小報》。1945年抗戰勝利,遷作家書屋至上海,繼續營業。1969年逝世。終年78歲。著有《銀鈴》、《蓬子詩鈔》、《剪影集》等。 姚蓬子 姚蓬子1905—1969诗人、翻译家。名杉尊。浙江诸暨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后期创造社成员、象征派诗人。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时开始写作生涯。1933年被捕,后脱离共产党。抗战后,参与发起并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理事兼出版部负责人,参与《抗战文艺》的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诗集《银铃》《蓬子诗钞》,小说《剪影集》,译作有《妇人之梦》《饥饿的光芒》《我的童年》《没有樱花》《处女的心》《结婚集》等。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师范学院任教。 ☚ 黎锦明 臧克家 ☛ 姚蓬子 姚蓬子1905—1970原名姚梦生,字裸人。曾用名姚方仁、姚杉尊。笔名有蓬子、小莹、丁爱、慕容梓等。浙江诸暨人。1926年起在《语丝》、《莽原》、《沉钟》、《小说月报》等刊物发表诗歌《秋歌》、《雨声》、《血腥的风》以及小说、译作等。这一时期的诗作,大多收入1929年3月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的诗集《银铃》。他的诗抒写依恋过去的生活和不满黑暗现实的情绪,充满了绝望的烦闷和忧郁的色彩,艺术上受到象征派诗风的明显影响,却又追求“诗的形式的绝对的解放”(保尔《银铃》)。朱自清曾评论说:他的诗属于象征“这一派”,而“在感觉的敏锐和情调的朦胧上,他有时超过别的几个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翌年2月在上海主编《文艺生活》月刊。1932年6月编“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两期后被撤职。 “左联”成立前后,主要在《新文艺》、《萌芽》、《北斗》等刊物发表诗、小说和译作等,其中诗歌有《锄之歌》、《血唇》、《被蹂躏的中国的大众》、《列宁格勒的风》等,内容上有新的开拓,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倾向。1933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翌年在反省院写了《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于《十日谈》杂志,因而获释。1937年抗战开始后,在汉口参与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被推为理事兼出版部主任。同年5月与适夷、锡金合编《抗战文艺》,在该刊发表许多短论、杂文,鼓吹抗战文艺。以后到重庆创办作家书屋,与老舍、徐霞村等合办《文坛》小报。1940年主编《新蜀报·蜀道》。这时期写的杂文、诗歌和小说等作品,还见于重庆《文艺月刊》、《文艺先锋》、《文风》、《中苏文化》、桂林《救亡日报》等报刊。1945年抗战胜利后,将作家书屋迁往上海经营,很少再有作品问世。建国后在上海师范学院工作。主要作品还有:诗集《蓬子诗钞》,小说集《剪影集》(1933年)、 《浮世画》(1932年),译著《处女的心》(1927年)、 《结婚集》(1929年)、 《小天使》(1929年)、《妇人之梦》(1930年)、《没有樱花》(1930年)、《我的童年》、《爱情与面包》(1947年)、《饥饿的光芒》,编著《丁玲选集》(1932年)等。 ☚ 姚江滨 贺觉非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