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成〉精神颓废,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士气委靡不振。 【提示】又作“萎靡不振”。 【同义】没精打采│一蹶不振。 【辨析】“委靡不振”和“一蹶不振”:“委靡不振”侧重指精神颓唐,“一蹶不振”侧重指受挫折、打击之后,意志不振作;“委靡不振”可用于人和动物,“一蹶不振”只用于人。 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释义】 意志消沉,精神不振作。
【色彩】 贬义。
【近义】 灰心丧气︱垂头丧气︱暮气沉沉︱死气沉沉。
【反义】 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造句】 ❍ 一进闷热的车厢,他就~。 ❍ 球赛输了,大家~地回到教室。 ❍ 小郭脸色苍白,整天露出~的样子。 ❍ 近来他时常熬夜,神气显得~。 委靡不振(同)暮气沉沉 灰心丧气 (反)发愤忘食 气宇轩昂 朝气蓬勃 斗志昂扬 神采飞扬 委靡不振委靡:颓丧。意志消沉,精神不振。也作“萎靡不振”。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侵。国难当头,宋徽宗却征调民工到汴京修建宫殿。他根本不把抗金之事放在心上,派出腐败无能的童贯率军迎敌,结果被打得大败,汴京即将陷落。徽宗吓得不知所措,群臣也慌作一团。这时,大臣杨时站出来说:“现在朝廷应当赶快振作起来,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怯懦昏愦、委靡不振,那么大宋的灭亡就为时不远了!”(见《宋史·道学·杨时传》) 萎靡不振 萎靡不振淹淹 委靡不振 拖沓,萎靡不振:阘靸 精神萎靡不振:意气索然 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暮气沉沉 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气横秋老气横披 霜气横秋 气横秋霜 萎靡不振的样子:阘飒 颓然 垂头塌翼垂头拓翼 垂头拓翼 垂头塌翅 垂头铩羽 敛翼垂头 俯首垂翅 (精神不振作,意气消沉:萎靡不振) ☚ 萎靡 萎靡的样子 ☛ 委靡不振dispirited;in low spirits;lethargic;dejected and apathetic ~之气atmosphere of dejection and laxity 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解义】委靡:颓丧,不振作。形容精神不振,死气沉沉。也作 “萎靡不振”。 【用法】形容人受到打击心灰意懒,精神沉郁,振作不起的用语。 【例句】我们应该扫除这里的~之风,好好地大干一场。 【近义】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反义】精神焕发、精神抖擞、朝气蓬勃 委靡不振wěi mí bù zhèn委靡:消沉而没有精神的样子。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七编三:“永乐以来,台阁体的盛行,给文学创作带来不良的风气,作品苍白贫乏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文学的艺术活力,造成文学~的局面。” 〔变式〕萎靡不振 〔近义〕没精打采 暮气沉沉 〔反义〕斗志昂扬 精神抖擞 朝气蓬勃 〔辨析〕振,不能写作“震”。 意志消沉,精神不振委靡不振;萎靡不振格式 直叙式。 释义 委(萎)靡:颓丧,不振作。 出处 宋· 马永卿辑《元城先生语录》:“至嘉祐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举例 年轻人应该朝气蓬勃,不能~。 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暮气沉沉 灰心丧气 mu qi chen chen hui xin sang qi 【委靡不振】 精神郁沉,意志消沉。源出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也作“萎靡不振”。 【暮气沉沉】 形容精神沉郁,不振作,缺乏朝气。 【灰心丧气】 由于遇到困难或失败而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例﹞ 谁知何守义偏不争气,一向长得孱弱瘦小,脸色苍白,加上浑身干癞,整天露出委靡不振的样子。(欧阳山:《三家巷》) 因为社会需要的不是精神萎靡不振的灰溜溜的人,心灰意懒的人,象会计帐上的表格纸一样的人,而是需要永远朝气蓬勃的人,他们象永远开不败的花朵,永不苟且偷生,永不满足,永不衰老……(柯切托夫:《青春常在》) 他没有上进心,整天暮气沉沉,工作和学习都很差劲。他受尽了冷淡、污辱与饥渴,可是他并不灰心丧气;他的心中时时刻刻的记着招弟。(老舍:《四世同堂》) 发愤忘食 朝气蓬勃 fa fen wang shi zhao qi peng bo 【发愤忘食】 立志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形容勤勉不怠。源出《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朝气蓬勃】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努力向上。 ﹝例﹞ 安老爷道:“既这样发愤忘食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我望着这忙碌的朝气蓬勃的人群,听着那熟悉的二把手小车的声音,心里感到分外的激动。(峻青:《乡音》) 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委靡:颓丧。振:振作。形容意志消沉,精神不振。 〔例〕如果遇到几次挫折就~,停止不前,那将会一事无成。 【辨析】见“没精打采”。 【提示】“靡”不能写作“糜”。“振”不能写作“震”。含贬义。 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意志消沉,精神不振。也作“萎靡不振”。 委靡不振wěi mí bù zhèn见“萎靡不振”。 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解义】 委靡:颓丧,不振作。形容精神不振,死气沉沉。 【用法】 形容人受到打击,心灰意懒,精神沉郁,振作不起的用语。 【例句】 我们应该扫除这里的~之风,好好地大干一场。 【近义】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反义】 精神焕发、精神抖擞、朝气蓬勃 委靡不振wěimǐ-bùzhèn〔述补〕 意志消沉,精神不振。语本唐·韩愈《送商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宋·马永卿《元城语录》:“至嘉祐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为文字论列。” △ 贬义。多用于描写人精神颓丧。 【近义】暮气沉沉灰心丧气 〖反义〗朝气蓬勃 神采飞扬。 也作“萎靡不振”。 委靡不振wěi mǐ bù zhèn委靡:也作“萎靡”,精神颓唐。振:振作。形容意志消沉,精神不振。宋·马永卿《元城语录》:“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也作“萎靡不振”。 |